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法人体试验行为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人体试验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现行刑法又无法全面进行规制,致使该行为得不到公正的处理,影响了刑法预防犯罪目标的实现。根据犯罪化所应当具备的社会危害性、刑法谦让性原则等条件以及国际立法经验,建议刑法修正后增加非法人体试验罪,并参照非法行医罪的法定刑进行刑罚设置。  相似文献   

2.
3.

合成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潜藏着较大的生物安全风险,既有因人类认知局限而生的客观风险,又有人为故意或过失引发的主观风险。面对合成生物技术对生物安全的严重威胁,现行刑法仅依托零散的相关罪名间接应对,存在针对性不足、规范留有漏洞、事后回应迟延等问题。应对合成生物技术伴生风险需要引入提前预防的理念,这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基本要求,也是积极刑法观的自然演绎,更是治理合成生物技术伴生风险的实践需要。具体而言,应以体系性规范取代间接性规制,以事前预防取代事后回应,并借助比例原则防范处罚早期化后出现的制度风险。

  相似文献   

4.
邢爱芬  付姝菊 《学海》2022,(5):107-116
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集技术、法律、金融等于一体的复合产物,至少包含货币本身、合同或交易、个人信息等内涵,蕴含的法益更加丰富。数字人民币型犯罪侵害的法益众多,涉及多种犯罪:货币类犯罪、财产类犯罪、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类犯罪及其他犯罪,归罪难度提高。这给我国刑法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种挑战,我国刑法应在货币定义上做出调整,将数字人民币囊括在内,并严格区分其内涵与外延;另外,应单独设立“侵犯数字人民币罪”,以实现对新生事物的回应,助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7,(6)
因为中法法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基于共同的功利主义动因,又采取相同的例外到原则的立法路径,使得两国法人犯罪刑事规制体系常常被认为具有高度相似性。然而,通过对中法两国关于法人主体资格、罪名范围、归责理论、刑罚配置的制度设计、理论解读和实践适用的比较研究,足以发现两国法人犯罪刑事规制的具体条文、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都存在天壤之别。这些细节差异之处集中体现了中法两国法人犯罪刑事规制体系理论发展的不同重心和共同动向,对反思中国刑法单位犯罪的资格认定和立法技术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然后按照研究中所采用的不同的人格测量工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和加利福尼亚人格问卷,以及大五人格问卷分类综述了近10年来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近五年的研究主要采用大五人格结构,将变量中心法和个体中心法相结合,以及将人格和环境因素相结合来研究人格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人格测量和研究设计上予以改进,深入揭示人格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水稻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代表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方向.从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到转基因大米摆上我们的餐桌,中间必然要经过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环节.目前,转基因大米的人体试验之所以引发全世界舆论的轩然大波在于两点:一是以现在的技术生产出来的转基因水稻,还具有安全的不确定性;二是转基因大米安全的不确定性引发的人体试验的伦理争议.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要得到伦理上的辩护,首先,要用新的转基因策略,如创制智能不育系等,使得转基因大米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之后,再进行转基因大米的人体试验;第二,必需遵循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伦理原则:个人知情同意原则、不伤害原则、公平分配利益与承担风险原则;最后,人体试验要严格依照相关管理程序提交申请,由特设的伦理审查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才能进行.  相似文献   

8.
文化本质的“伦理证成”使命与精神生活的道德价值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本质是伦理,其最后的成果则是优雅人性和高尚道德人格境界的养成。文化担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和国家信仰、接续民族精神血脉等多重重大使命。面对普遍的"文化失序"以及文化自身内在的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功能日渐弱化、钝化的严峻现实,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意义上,以生成中的、成长中的具有强大包容性和开放气度的"大中华文化"之价值重建的立场和姿态,按照文明人类之道德价值实现的实践逻辑,着力培育市场化社会所需要的优良公共性伦理的生活生态,整饬业已"碎片化"的道德生活现实,创制具有典范性、引导性的人类共享的道德价值,引领人类逐渐回归到文化本质的伦理证成与自我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9.
刘静 《学海》2024,(1):150-160+216
司法解释与刑法修正案的先后双重犯罪化是我国刑法立法活性化过程中的本土特色现象,这种双重犯罪化的现象在近年来的修法中尤为突出。当相关犯罪行为发生在司法解释施行之后、刑法修正案生效之前,审判时刑法修正案已经生效的情况下,如何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就成为一个亟待探究的问题。从旧兼从轻原则中的“新法”和“旧法”均指刑法规范的整体而非个别法条,司法解释应当属于“新法”和“旧法”的内容,刑法修正案生效之后,先行犯罪化的司法解释并不自动失效。解释论上,被先后犯罪化的行为可能同时适用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立法论上,应当强化立法机关在犯罪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提升修法频率,优化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体挑战试验有助于开发或测试针对传染病的疫苗,同时也引发了重要的伦理问题:故意感染健康参与者是否可以被接受,参与者承受较高的风险和负担并可能造成第三方的风险,如何取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付款与不当引诱引发的伦理问题。针对人体挑战试验,全球已进行相关的伦理治理,并通过制定相关指南来规范人体挑战试验。围绕试验之前应注意的问题、政府层面应制定和完善科学的治理政策、建立评估体系与预防系统和研究机构应负的伦理责任四个方面初步为人体挑战试验的治理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非法人体器官交易的刑事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借鉴他国立法经验,根据我国刑法典,把非法人体器官交易这种行为定性为一种犯罪,在刑法中增设非法人体器官交易罪(类罪名),以此预防、打击非法人体器官交易.  相似文献   

12.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设立后,学界存有部分反对观点认为本罪分则位置及实行行为的规定存在问题。基于解释论的立场,本罪保护法益为基因库安全、人性尊严以及公共卫生管理秩序,立法通过对形式法益的保护一并实现了对实质法益的保护,且公共卫生管理秩序是主要法益,故本罪在刑法分则中的体系位置无可厚非。因为“植入人或动物子宫”的行为是实现生殖系基因编辑或生殖性克隆目的的必经阶段,所以本罪实行行为的规定在技术层面上彻底断绝了被基因编辑、克隆的细胞发育成存活个体的机会,从而达到了对该犯罪行为规制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3.
染艾人员犯罪面临的法律空缺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违法犯罪现象的现实、危害及暴露出的法律空缺,并建议:对《刑法》作相应修正,增设故意传播艾滋病毒罪;修改《监狱法》、《罪犯保外就医病残范围》等法律法规,为建立专门的羁押场所提供法律保障;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保障机制,维护执法人员和医护人员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由于境外药品审批的滞后性及患者经济负担等原因,代购未经批准进口的境外原研药及仿制药现象在我国客观存在,一旦进入公诉机关视野成为备受瞩目的“药神案”,往往要在市场秩序与患者生命健康权之间相平衡。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回归药品实效性,将“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排除在“假药”范畴外,使得此类行为不再构成销售假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口、销售未经批准的药品完全合法化,其仍可构成行政违法,甚至刑事犯罪。在总结裁判文书网公布的相关案例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探究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以期实现司法裁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盛志德 《现代哲学》2007,(4):113-118
康德从抽象的个人建立道德规律,与他所谓的人类的道德史相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团体、社会性与集体思想作为个人先在的规定性与责任与道德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In reviewing five edited collections and one monograph from the 1990s,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human rights revolution that was signaled by the adoption in 1948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 It goes on to elaborate and evaluate some of the attempts contained in these books to deal wi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subject of human rights, particularly the discussion of what to make of cultural relativism as far as human rights are concerned. Finall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some recent thinking and research on a neglected area, namely compliance with human rights standards protecting freedom of religion or belief.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人性无善无恶论,以及扬雄的人性善恶相混论。希望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分析来为传统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人体组织和器官捐献制度以“康德哲学”作为哲学基础,以“利他主义”作为伦理基础。人体组织和器官捐献补偿首先需要走出康德“目的公式”的哲学迷思与“纯粹利他主义”的伦理困境。通过对美国人体组织和器官补偿模式的介绍,建议我国在人体组织和器官捐献补偿问题上应当采取法定高额的补偿路径,即通过直接的经济补偿与社会福利政策相结合的并存模式,实现有效激励与人之伦理价值保护的统一,合理设计我国的人体组织和器官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