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承祯(公元646-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承祯为上清派茅山宗开创人陶弘景的四传弟子,师事潘师正,遂成为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传其符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享年八十九岁。一生历经唐代太宗、高宗、中宗、武后、睿宗、玄宗六朝,颇受唐代帝王礼遇,赠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先生”,玄宗亲为制碑文。司马承祯是道教学者,也是养生家。他精通医理,对养生有精到的论述,撰写了《坐忘论》、《修真秘旨》、《修生养气诀》、《服气精义论》、《天隐子》等养生专著,创建了一套以三戒、五渐、七阶为核心的养生理论。尤其在《坐忘…  相似文献   

2.
一、帝王之师唐朝的皇帝推崇道教、尊礼道士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玄宗、武宗曾亲受法箓,成为道士皇帝。唐武宗所尊赵归真邪术干政,臭名昭著;而玄宗所尊司马承帧、李含光师徒,却是有唐一代的著名高道。据《旧唐书》,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①,河内温②(今河南温县)人。出身于仕宦世家,饱读诗书却不肯做官,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二十一岁时出家当了道士③。先居嵩山,以上清派第十一代传人潘师正为师。后游句曲山(即茅山)、天柱山、衡山等道教名山,长隐于天台山王霄峰,自号“白云子”④,又号“天台白云”⑤。…  相似文献   

3.
司马承祯 (647—735)是唐代并名的道教养生理论家。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据《旧唐书·司马承祯传》载:“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师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为陶氏三传弟子,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潘师正逝世于太山逍遥谷。其后司马承祯遍历名山,隐于天台玉霄峰。武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诏赞美。及将归还,遣麟台监李峤饯行于洛桥之东(《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景云二年(711年),睿宗令其兄子承祎到天台迎司马承祯入宫,问以道术。  相似文献   

4.
李裴 《中国道教》2003,(4):19-23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为唐代著名道士,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或“白云道士”,又号“天台白云”。作为上清派第十二代传人和有道高士,司马承祯受到历代唐帝王如武则天、睿宗、玄宗的优宠,被尊为帝王之师。他一生著述颇多,其中主要包括《坐忘论》,《天隐子》8篇,《修真秘旨》12篇,《修身养气诀》,《服气精义论》,《修真秘旨事目历》,《修真精义杂论》。其中,主要代表作为《坐忘论》和《天隐子》,蕴含了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他对审美判断的主观性特点及“道”美的肯定和追求,“坐忘”修心的审美…  相似文献   

5.
一、司马永祯的生平及著述司马承祯(646-735),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茅山宗封为十二代宗师。出身官宦之家,薄于为吏,遂为道士,师事潘师正。后浪游名山,止于天台。武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诏以赞美之。与陈子昂。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为仙宗十友。唐睿宗雅尚道教,召至宫中问阴阳术数之事,承祯回答:“《经》云:‘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且心目一览,知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智虑哉!”睿宗说:“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为,如之何?”回答是:“国犹身也,《老子》曰:‘游心于澹,…  相似文献   

6.
司马承祯(公元647—735年),字子微,号道隐。洛州温人,生于官宦世族。司马承祯独弃功名,薄于为吏而崇尚道法,幼而好学,多才艺。年二十一,服巾褐入道籍,往嵩山师事潘师正,居嵩山,传其符箓及辟谷之术。嗣后,遍历名山,乃止天台。武则天闻其高名,遂诏至京,并降手诏赞美之。及归还山,又使李岙饯于洛桥之东。景云二年,唐睿宗遣司马承祯之兄承祎就天台山迎之京师。入宫中,睿宗首问以阴阳术数之事,对曰:“《道德经》言‘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于无为’。且心目所知见者,每损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增其智虑哉?”视阴阳术数为异端,司马承祯的思想情趣于此可窥其一。睿宗求术不能,乃随机问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治国无为,如何?”答:“国犹身也。《老子》曰:‘游心于澹,合  相似文献   

7.
京房易学思想述评(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房易学思想述评(上)崔波京房(前77年—前33年),本姓李,字君明,推律自定为京氏,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从梁人焦延寿学《易》,占验之术颇精,延寿尝曰:“得我术以亡身者,京生也。”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以孝廉为郎官,数上疏言灾异而得...  相似文献   

8.
论邵雍与《皇极经世》的思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邵雍与《皇极经世》的思想结构潘雨廷遗作《皇极经世》十二卷,宋邵雍(1011~1077)著。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今河北琢县)人。曾祖徙衡漳(漳河古址,在今河北河南交界处),父古又徙共城(今河南辉县),渐徙渐南。雍少时自雄其才,治学坚苦刻厉,夜不就席者...  相似文献   

9.
司马承祯     
(647—735) 唐代著名道士。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为陶弘景三传弟子。少好学,不求仕宦,致志学道。师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食之术。后隐于天台山玉霄峰,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降手敕以赞美之。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又奉召入宫,问以阴阳术数及理国之事,答称“阴阳术数”为“异端”,并谓“无为之旨,理国之道  相似文献   

10.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也是中国佛教的鼎盛阶段,还是五台山佛教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唐朝时候,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佛教在三教中的社会影响最大”(任继愈《唐代三教中的佛教》,《五台山研究》总第14期第6页),而五台山又是与印度灵鹫山“争峻”(《全唐文》卷17《三藏圣教序》)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化之区,为全国著名的灵山圣境。唐代二十个皇帝中,除武宗反佛外,大都尊崇佛教,扶植利用佛教。其中,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  相似文献   

11.
叶法善生卒年辨析 唐世特重道教,道士叶法善即以阴阳、占繇、符架之术屡受诏于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玄宗先天二年(713),甚至被拜为鸿胪卿,是唐史上颇为显赫的宗教人物。但史书有关其生卒年的记载却相当混乱,乃至错讹;今人著述,多莫衷一是。试作辨析并考证如下: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传”:“法善生于隋大业之丙子,死于开元之庚子,凡一百七岁。八年卒。”按,“隋大业之丙子”即大业十二年(616);  相似文献   

12.
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徐蔚一古代岁名以岁星所在部分命名并纪年。太岁指太岁之神,即岁神。丙子年当值星宿太岁郭嘉大将军。郭嘉(170-207)三国时曹操谋士,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投袁绍,认为绍好谋无决,难于成事。后荀或推荐,遂归曹操。曹操召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三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武周之后中宗、睿宗以及玄宗时期的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从佛道地位的变化分析道教在中唐发展盛极一时,成为当时与儒家治世之道相抗衡的国之重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纯阳子吕洞宾生年考证玉溪道人吕纯阳是道教内丹派倡导者。“钟吕金丹道”为道教全真派所继承。其拯救苦难、普度众生的仙迹,为海内外广大信众所崇奉。在道教神仙系统中,影响之大,无与伦比。然而,对他史无专传,有关他的生年记述,众说纷坛,故就有关记载加以考证。吕...  相似文献   

15.
成玄英论“玄”与“又玄”李刚成玄英,字子实,陕州人(今河南陕县),生卒年不详,曾隐居东海。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召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高宗永徽(650-655)中,流郁州。在流放期间注疏《老》、《庄》及撰述其他著作。“书成,道王元庆遣文学贾鼎就...  相似文献   

16.
正司马承祯系唐代上清派宗师,学界对他的传记解读已经相当精彩,但仍留有丰富的解读空间。近日重读司马承祯传记,试为再解。一《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曰:"道士司马承祯,字子微,河内温人,周晋州刺史琅邪公裔玄孙。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尝遍游名山,乃止于天台山。"~1陈国符教授爬梳其他史料,给予这一段内容以必  相似文献   

17.
王屋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 ,自古为道教圣地 ,号称清虚小有洞天 ,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唐代道教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曾居住此山修炼。玄宗开元年间 ,朝廷在王屋山中岩为司马承祯敕建阳台观 ,使王屋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大为提高。南宋金元时期 ,全真道兴起于北方 ,并传入王屋山。在当时王屋山的道教中 ,还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道派———上方真元派。关于这一道派的历史及其经典教义 ,笔者曾在《真元妙道与真元妙经图》一文中有所论述① 本文想要继续探讨上方真元道派与王屋山的关系。因此首先简述有关上方真元派的情况。一现存于明《道藏》中的…  相似文献   

18.
楚汉之争,汉取胜,得益于刘邦的用人之道。陈平三择其主而壮,归汉后,屡以奇计位刘邦定天下,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急。虽未列入汉初三杰,但其谋略思想不亚于张良。及吕后时,不仅能在多事之秋自免于祸,而且计诛诸吕、迎立文帝,安定汉室,善始善终,太史公赞曰:“非智谋孰能当此者乎!一、违份择婚,割肉言志陈平,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兰考东北20里)人。少时酷爱读书,喜黄帝、老子之术。因家贫,与兄嫂同产,仅有薄田30亩。其兄勤奋耕耘,供其游学读书。陈平魁梧貌美.人言“家贫,怎么长得如此好?”其嫂妒恨他不事生产,愤而言道:…  相似文献   

19.
真正佛子妙峰古月妙峰(1540—1612),俗姓续(一说徐),名福登,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今临汾市)人,晚年为五台山护国圣光永明寺(今显通寺)的住持,是明代著名的高僧和建筑家。憨山大师认为“我明二百余年,其在法门建立之功行,亦唯师一人而已”;就是在两...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当代中国佛教三大模范丛林之一的莆田南山广化寺,位于莆田市南部凤凰山(别称南山)之麓。此处本为邑名士郑露三兄弟(世称“南湖三先生”)讲学之所,郑氏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献其居为金仙院,供以佛像。隋开皇九年(589),经来自天台山的僧无际募资拓建后,改名“金仙寺”。唐景云二年(711),寺僧志彦被睿宗李旦召进宫讲解《四分律》,大受赞赏,赐号“聪明禅师”。志彦遂将隋时天台宗僧无际修持《妙法莲华经》得感应、寺涌出一股清泉的灵异之事上奏,李旦大悦,赐号为“灵岩寺”,由书法家柳公权书匾。会昌五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