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新华社昆明7月2日电(记者泰国僧王颂得帕耶纳桑文一行圆满结束了对中国的友好访问,于今天乘专机离滇回曼谷。临行前,僧王特别致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佛教协会为他提供了良好的访问条件。僧王说,此次访华,他深深感受到一个历史文明古国所具有的大国风范和繁荣伟大。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专程从北京赶赴昆明为僧王送行。云南省副省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泰国僧王颂得帕耶纳桑文时表示,僧王这次对中国的访问是中泰两国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对促进两国佛教界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具有积极的意义。他祝愿僧王访华取得圆满成功。江泽民对僧王访华表示欢迎。他说,僧王座下是泰国佛教界的最高领袖和著名的佛学教育家,为泰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相似文献   

3.
慧远大师是中国早期佛教界的杰出领袖。在他的领导下,庐山僧团成为东晋时期南方佛教的中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慧远继承和发扬道安创设的僧制建设,以僧制管理僧团成员,使整个僧团戒行清净、和合共处,成为模范僧团,为后世僧团内部管理提供了成功范本。僧制不同于戒律,制定者主体具有多元性,内容上既参照了戒律条文,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生命力,一经开创便广为发展,成为各大宗派竞相效仿的僧团管理模式。慧远进行的僧制建设解决了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文会被视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开创者,原因之一是他开启了近代佛教新式僧教育的序幕,这与他参与其中的近代东亚佛教现代化运动有着很大关系。出访欧洲的经历以及与南条文雄、达摩波罗等人的交流,使得杨文会的僧材培养理念与实践不同于传统佛教的僧材培养模式。他强调对现代佛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构建了以新式教育制度为框架的僧教育体系,创办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弘法能力、能够担当振兴佛教重任的僧材为目的的祇洹精舍,从中走出了欧阳竟无与太虚两位民国时期居士与僧伽的代表人物。杨文会的僧教育理念与实践开创了近代佛教僧教育的新局面,为民国的佛教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元嘉十一年(434),在求那跋摩、僧伽跋摩以及师子国诸比丘尼的帮助下,二部僧戒由斯里兰卡成功传入中国,结束了先前尼众只能依比丘僧戒师一部受具的历史。二部僧戒的传入,为中国佛教比丘尼传承的确立与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佛教二部僧戒虽然可能有过中断,但二部僧戒与比丘尼身份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即使中断亦构不成对中国比丘尼传承合法性的质疑。20世纪末,在中国佛教的不懈努力下,二部僧戒最终成功回传斯里兰卡,为该国比丘尼传承的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惟善 《中国宗教》2006,(7):62-62
惟善在2006年第2期《世界宗教文化》上发表文章《当代中国佛教留学僧运动——以斯里兰卡国留学僧为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掀起出国留学的热潮,中国佛教界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僧人出国留学潮。斯里兰卡是亚洲的佛教留学中心,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佛教优秀人才。作者是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佛学博士,主要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当代在斯里兰卡的中国学僧的留学情况。主要包括7个方面:留学僧的类别、学校的选择、留学生活、所学的课程、留学僧的数目和名单、留学僧在斯里兰卡的影响、留学僧的去向和留学僧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岩田隆造,日本东京山妙法寺僧人。1936年在台北出生,父亲病故后,9岁时随母亲返回日本。1981年,45岁的岩田隆造剃发为僧。1995年,岩田隆造开始了谢罪之旅,到今年已有11年。2005年8月他第一次自费来中国谢罪,今年4月18日,已经70岁的他从日本福冈飞抵上海再次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8.
如觉 《法音》2003,(2):12-16
佛教传入中国后,除了在教理思想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各大宗派的理论体系外,在制度建设上也形成了具有中国化特征的佛教制度,而僧制在中国的形成与演变应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那么,僧制在中国成立及延续的过程中,祖师们是如何处理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关系,怎样依凭戒律的精神建构符合中国实际的僧制等,便成了十分重要的课题。我认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佛教如何因应当今社会提供思想上的指导。本文拟以道宣律师为中心,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中国僧制的形成及处罚制度的特点1、中国僧制的形成僧制作为规范僧众…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斯里兰卡科伦坡市僧伽会大长老、鲁忽奴大学校长、般达那噶拉(padhanaghara)大寺住持慧喜大长老(paravaharapan鄄nanadanayakemahathera),于2003年7月15日安祥圆寂,世寿94岁,僧腊80夏。慧喜大长老就是译《清净道论》的了参法师(叶钧)的巴利文老师,也是近代许多中国留学僧在斯里兰卡的担保人。他每年都要为不少中国留学僧办理签证担保、承担责任。慧喜长老每天修习禅定,生活朴素,是少有的一位通晓南北传佛教教义的兰卡长老。他待人慈善,对外国学僧不论是大乘的还是上座部的、是官派的还是自费的、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都一视同仁。只要…  相似文献   

10.
泰国僧王颂得帕耶纳桑文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对北京进行了五天访问,然后转赴西安,继续他的中国之行。在京期间,僧王座下受到中国有关方面的热烈欢迎,不仅成为两国佛教界的一件盛事,更是中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史上的新起点。泰国是个佛教国  相似文献   

11.
《世界宗教文化》2023,(2):188-188
张彤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213千字本书尝试在中印思维方式融摄的视域下,立足佛教中国化的大背景,以辩证思维为研究对象,以僧肇“中道思维”“即体即用”思维为切入点,从辩证思维方法论层面探讨僧肇对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思维、大乘空宗般若学辩证思维的融汇与转换,阐释了僧肇佛学思想的特质,并一定程度揭示了佛教中国化的理论特点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佛陀跋陀罗在晋宋佛教转向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东来先到长安,后去庐山,最后终老于建康,将中国佛教带上了解行相资的道路。他所译经典,以《禅经》《摩诃僧祇律》《泥洹经》和《华严经》影响最大,但由于所据底本都不够完备,后来《泥洹经》和《华严经》分别进行了重译,《摩诃僧祇律》也没有得到佛教界普遍的尊用,使他的功绩被掩盖了起来,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但他所译的经典,却在晋宋之际中国佛教的发展转向中打上了深刻的印痕,这在义理、修持、戒律以及造寺度僧、凿窟塑像等多方面都有非常显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劳里 《佛教文化》2011,(5):114-114
朱士行是曹魏时代颖川地方人。少年出家,当时柯迦罗传人《僧祗我本》创行羯磨受戒,他依法成为比丘。这以前中原已有离俗为僧的汉人,而受戒者以他为先,故人称他为汉地真沙门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虚云老和尚被称为是近代高僧,禅宗泰斗。他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对近代中国佛教的振兴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老和尚为了振兴中国佛教历尽艰辛,殚心竭力,任劳任怨。他一生的业绩可谓功追往圣,德迈时贤。他一生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指难胜屈,数语难表,兹仅以他对中国云南佛教的贡献而略作概述。老和尚对振兴与发展云南佛教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在云南共有26年,鸡足山14年、昆明12年,可谓与云南宿缘深厚。  相似文献   

15.
佛教教育面面观默雷摘编为挽救中国的僧教育而奋斗1990年7月,在台湾圆光佛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佛学院院务研习会”上,大陆的闽南佛学院院长妙湛法师提交了书面报告《为挽救中国的僧教育而奋斗》。此文亦在1991年1月上海举行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  相似文献   

16.
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6),地处中国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与都城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跋陀有两位高徒,一为慧光,律学巨匠;一为僧稠,被誉为"葱领以东,禅学之最"。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与僧肇的人生观分属传统道家哲学和大乘佛教哲学,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庄子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主要追求的是个体精神自由,僧肇则继承了大乘佛教“自觉觉他”、度化众生的理想。两者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在处世观、理想境界、理想人格等方面均有相应的体现。由于大乘佛教本身具有关注现实人生的特征,加上僧肇有意识地吸收融合老庄玄学的思想内容,因此,僧肇人生观中的共同点也是多方面的。僧肇哲学站在般若中观学说的立场上,承续了魏晋玄学的理论主题和体用一如的思维意向,并从思想理论的许多方面对两种思想资源进行了融通,在推进魏晋玄学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佛教的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近年出土《大齐故沙门大统僧贤墓铭》为中心,结合小南海石窟和北响堂石窟的刻经,梳理了僧贤的生平与思想。僧贤作为僧稠的弟子,参与小南海石窟的刻经活动;他先后担任沙门都、沙门统,主持了大总持寺、大兴圣寺,是著名的"地论师"。同时,僧贤继承了僧稠的禅学思想,重视《涅槃经》的"四念处",提倡《华严经》与《法华经》。最后,《僧贤墓志》等石刻中的用语反映了地论学派的判教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净慧长老(1933-2013),出生于湖北新洲,僧腊67载,戒腊63载。净慧长老认为,中国佛教要坚持走"人间佛教"道路,为此他提倡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何建明至今对第一次见到净慧长老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是在1995年12月,第四届中国宗教学年会暨"宗教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何建明有幸参会,在休息时间,他来到净慧长老下榻的宾馆拜访。  相似文献   

20.
林俊聪 《法音》2012,(8):76
本刊讯7月17日,原中国佛协理事、广东省佛协副会长、汕头市佛协会长弘广法师圆寂,享年87岁,僧腊79秋,戒腊70夏。弘广法师,俗名林汉坤,揭阳市渔湖镇彭沟乡人,1926年农历五月廿六日出生,4岁随澄泉法师(1881-1964)在南澳岛叠石岩生活,8岁于岩中礼澄乐上人(1905-1984)披剃为僧。1942年春在韶关曲江县南华寺受具足戒,然后留住寺内。当过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的侍者。自1951年秋以来,长住汕头市。他爱国爱教,弘法利生,绍隆佛种,抢救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