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老化与文本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老化与文本理解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表层形式和文本基础两个低水平表征上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下降,而在情境模型的建构和提取、更新等加工过程中都没有发现由于年老化引起的能力下降。在介绍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情境模型与另两个低水平加工的不同特点和老年人自身的特殊性两个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在不同层次表征水平加工能力差异的原因。对情境模型水平加工能力保持的潜在机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弥补在低水平加工中认知能力因年龄而产生的下降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情境模型的实质:命题符号与知觉符号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阅读理解中情境模型的建构是当今阅读研究的热点。传统命题符号理论认为情境模型是组相关命题,是非模式符号系统;随着知识表征理论的发展,知觉符号理论认为情境模型的建构包括模式符号系统,即含有知觉符号。文章对比了两种理论对情境模型的不同解释,并介绍了相关的实证研究,最后对未来验证两种理论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和美君  刘儒德 《心理科学》2012,35(3):642-646
情境模型与问题模型是数学问题解决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前者是对问题所述情境的日常化的定性表征,后者是基于图式知识对问题关键变量的数量关系表征。本文介绍了两种模型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存在的争议,并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实驱动和情节驱动对时间信息表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窗技术,探讨在记叙文理解中现实驱动和情节驱动对时间信息表征的影响.实验1验证了强印象假设中时间转换的效应,说明读者是根据对现实的期望来建构情境模型的,具体来说,读者采用现实驱动的加工方式表征情境模型中的时间信息.实验2探讨现实驱动和情节驱动对时间信息表征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读者根据故事情节产生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实驱动所产生的时间转换的效应,证实了情节驱动在表征情境模型中的时间信息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迟毓凯 《心理科学》2002,25(3):379-379,368
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受知识表征研究的影响,人们逐渐把语篇理解看作一个心理表征的建构过程。然而,直到80年代早期,许多认知心理学家仅把语篇理解看作语篇自身的一个心理表征的建构和提取,而不是语篇描述的情境的建构和提取。van Dijk和Kintsch最先提出了情境模型(situation model)这一概念,并区分了语篇表征的三个层次:表层编码(surface code)、课文基础表征(textbase)和情境模型。表层编码表征的是语篇中的字、词、短语以及它们之间的语言学的关系;课文基础表征则包含文章准确意义的一系列命题,是对文章所提供的语义及等级层次关系所形成的表征;而情境模型则是在课文基础表征和读者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下经推理而形成的内容或心理上的微观世界。  相似文献   

6.
牟炜民  杨姗  张侃 《心理科学》2000,23(3):336-339
1 前言  在语言理解过程中 ,人们不仅可以建立和更新语言的文字表征 (text basedrepresentation)或较精确的命题表征 (propositionalrepresentation) ,而且会建立和更新对语言描述的情境的心理是表征(situationmodelsormentalmodels) [1 ,2 ] 。Zwaan和Radvansky将情境表征分为五个维度 ,时间、空间、因果关系、意图和主角 ,其中空间情境表征是最重要的 ,也是研究最多的维度[3] 。2 空间情境模型的组织  语言理解产生的空间情境模型的…  相似文献   

7.
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6名3~5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儿童空间表征实验任务,在语言表征、模型表征和图画表征三种空间表征形式上,考察了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总体上,3~5岁儿童理解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均显著高于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2)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年龄效应。(3)从不同的空间表证形式来看,3岁儿童理解语言表征的能力与理解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差异显著,4岁儿童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其余形式的空间表征理解之间的差异或空间表征使用之间的差异在各年龄段中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游旭群  李晶 《心理学报》2010,42(12):1097-1108
空间关系的理解是概念表征向知觉表征的转化, 而空间关系的表达则是知觉表征向概念表征的转化。两种表征的转化以参照系为中介。视觉数量空间关系加工属于知觉表征向概念表征转化的空间关系表达过程。本研究通过控制方向、朝向及距离在启动与探测中的匹配关系, 采用三个实验探讨了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参照系各参数的表征及其相互作用。结果发现:(1) 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存在方向表征, 一定任务情境下存在朝向表征。(2) 距离匹配的促进效果只在启动刺激和探测刺激的方位关系处于参照系同轴时发生。这些结果进而说明, 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内隐地包含类别空间关系表征, 一定任务情境下, 可能存在垂直/水平的类别空间关系表征; 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的距离是联系于参照系轴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考察了小学4~6年级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中理解阶段和执行阶段使用表征模型的情况,研究运用实验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58名4~6年级学生进行了应用题改写任务和缩写任务.结果表明:(1)学生在理解阶段更多地选择情境条件,使用情境模型来表征问题;在执行阶段较少选择情境条件,转而使用问题模型来表征问题;(2)随着年级的升高,相对于优等生来说,其他学生在缩写任务中对情境条件的选择数量越来越少,而优等生在这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差等生识别多余条件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生改变,而优等生却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对小学四年级高低数学能力学生各40名,呈现问句前置和问句后置两种形式的结构不良应用题,探讨两种被试在问句前置时对应用题的内在表征形式倾向.结果发现,两种被试在问句前置时阅读条件句的总时间比问句后置时显著降低,解题时间显著降低,但高能力被试阅读有关条件句的时间在总阅读时间中的比例显著增高,解答成绩显著提高,而低能力被试相关时间比反而显著下降、解答成绩没有显著提高.这表明,高能力被试建构问题模型与情境模型,而低能力被试只建构问题模型.  相似文献   

11.
联合Simon效应是考察幼儿共同表征能力的一个有效指标,本研究采用联合Simon任务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幼儿联合Simon效应稳定产生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人际情境对该效应的影响机制。实验1首先以3个年龄段幼儿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幼儿联合Simon效应产生的年龄阶段,以揭示共同表征能力的发生发展趋势。实验2在实验1基础上以出现稳定联合Simon效应的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考察该能力水平是否受到人际情境的影响及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与3岁相比,4岁幼儿开始出现联合Simon效应,但尚不稳定,5岁幼儿的联合Simon效应达到更加稳定水平;不同人际情境对幼儿的共同表征能力产生影响,相较合作情境,竞争情境对幼儿联合行动的共同表征能力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了参考编码理论,并拓宽了对共同表征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情境模型理论是当代西方文本阅读加工的一个重要理论。该文通过详细介绍情境模型建构的空间、时间、因果、主人公、意图五大维度,以助于对情境模型理论整体理解。通过总结可知,目前国内外关于情境模型建构中的空间、因果和主人公三个维度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范式也较为成熟,时间和意图维度则研究成果较少  相似文献   

13.
自Kintsch等人提出课文理解的命题表征理论以来,研究者对不同层次的表征水平进行了大量的考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争论主要集中在命题表征和情境模型的关系以及情境模型自身的结构和加工上。该文简要介绍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从命题表征到情境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Kintsch等人提出课理解的命题表征理论以来,研究对不同层次的表征水平进行了大量的考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争论主要集中在命题表征和情境模型的关系以及情境模型自身的结构和加工上。该简要介绍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王贞琳  方俊明 《心理科学》1999,22(5):407-410
本研究考察了5-6岁儿童不同认知方式对部分遮挡绘画任务的影响。实验设定不同形式的误导情境,共有两部分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绘画表征水平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西方研究者在文本阅读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主要体现在文本表征结构的层次性与情境模型多维性两个方面;而对于文本表征的加工历程则存在较大争议,形成了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建构主义文本加工观和情境模型多维加工观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都涉及同音词在通达过程的表征。言语产生研究中,Levelt和Caramazza分别从通达的两阶段分离激活和独立网络模型推出了同音词的分享和独立表征模型,并用语言实验的频率效应和病人的语音治疗效应给予检验。本文评述了研究的新进展,探讨了同音词表征模型的分歧,认为同音词词汇表征与语言差异、加工范式、知觉通道等有关。从言语理解(言语知觉和词汇再认)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表征模型可能难以概括同音词尤其是汉语同音词的表征。本文根据言语理解研究的新近发现建议了一些可能的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18.
决策中的图形框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彦  黄莉  刘扬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718-1726
决策框架效应作为一种违背不变性原则的非理性偏差, 已经得到研究的广泛证实。本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中主要由语言描述引发框架效应的限制, 从图形表征这一新的视角对图形框架效应做了深入探讨。本研究共包括6个实验, 通过操纵选项在不同图形表征版本中物理属性差异的突出性, 发现在表达信息不变的情况下, 人们判断和决策的偏好会受到图形表征的影响, 即出现了图形框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图形框架效应普遍存在于各种决策情境以及各种图形表征方式中。基于属性替代理论和齐当别原则, 我们提出了一种解释图形框架效应内部作用机制的两阶段心理加工模型--图形编辑的齐当别模型(The Graph-edited Equate-to-differentiate Model, GEM)。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知觉负载范式探讨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实验1考察被试在加工听觉概念和视觉概念时的表征形式。实验2进一步探讨在同一通道内部,形状概念和视觉概念的表征形式。实验1发现,在进行语言理解时,如果存在听知觉负荷,加工语言中的听觉信息时会变慢。如果存在视知觉负荷,加工语言中的视觉信息时错误率会增加。实验2发现,在涉及视觉信息的语言理解中,颜色知觉负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形状知觉负荷没有表现出这种效应。总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语言理解中存在着模态化和非模态化两种不同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儿童如何理解假装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幼儿能够从心理角度理解假装。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只能从假装行为角度理解假装。本研究通过自制录像,考查了3~5岁幼儿对假装游戏中意图和行为作用的理解。实验中,给幼儿呈现3种不同类型的录像情境:有意图-有行为、有意图-无行为和无意图-有行为,要求幼儿回答录像中的主人公是否在假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录像中主人公明确表达其假装意图的情境下,幼儿能够从心理层面理解假装,并且3~4岁幼儿存在一个快速发展期;同时,假装实体的熟悉度可能影响幼儿对假装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