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景伟 《法音》2007,(12):38-39
今年是朴老的百年诞辰,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有七个年头了,每每想起和朴老在一起的时光,有恍如昨日的感觉。朴老一颦一笑,蕴含着他不凡的人格魅力。我在朴老身边工作十年,这种机遇使我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2.
得悉赵朴老仙逝,我和老伴杜春华都非常悲痛。朴老住院期间我们多次想前往探视,都未去成。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大姐说,朴老长期患病,体质很衰弱,对病菌几乎是无抵抗力了,外面的人最好少去,免得把感冒病毒或其它病菌带进去,加重他的病情。大姐还说你们的盛情厚意我一定转达到,等朴老恢复得好一些时,我给你们打招呼去看他。大姐的一番话说得直率而又诚恳,我们只好作罢。不料现在朴老竟乘鹤西去,想到未能再当面问候一次,真是深感遗憾和疚歉! 朴老学富五车,德高望重,性温厚而慈样,人们都尊称他为赵朴老或朴老。我们老两口同他们夫…  相似文献   

3.
<正> 二○一○年五月十三日尊敬的朴老夫人陈邦织女士:各位法师、各位同仁: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北京广济寺隆重举行法会,纪念本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居士。不知不觉间,朴老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每次追思朴老的光辉业绩和深重恩德,都会使我们回忆起朴老那亲切慈祥的音容笑貌和高风亮节的精神境界。朴老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  相似文献   

4.
我与朴老交往颇多,对朴老仰之弥高,朴老对我关爱有加。朴老虽已离我们远去,却总感音容笑貌宛在,哲人风范长存。他爱国爱教的崇高情怀,谦和淡泊的儒雅气度,博施济众的仁者风范,正直刚毅的铮铮铁骨,勇猛精进的无畏精神,令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朴老的书斋取名"无尽意斋"。他悲愿无尽,智  相似文献   

5.
我们一家三口自八十年代中期先后有幸和朴老面对面地交谈、请教,使我们对朴老的恭敬心又增加了许多亲切具体的感受。在我们和朴老的接触中,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他的大愿慈悲,他的饱学睿智,他的和蔼安详。在刚刚过去的变乱坎坷的20世纪,我们得有这样一位国家之栋梁,佛教之大德,众生之典范,真是国家幸甚,佛教幸甚,众生幸甚。  我们一家都是佛教徒,因为因缘殊胜,都在斯里兰卡的佛教专业学习过,因而,我们和朴老的联系,主要是就开展南传佛教的研究,启动巴利语大藏经移译为汉的工程等向他请教,聆听他的指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切…  相似文献   

6.
叶小文 《法音》2007,(11):11-12
我与朴老交往颇多,对朴老仰之弥高,朴老对我关爱有加。朴老虽已离我们远去,却总感音容笑貌宛在,哲人风范长存。他爱国爱教的崇高情怀,谦和淡泊的儒雅气度,博施济众的仁者风范,正直刚毅的铮铮铁骨,勇猛精进的无畏精神,令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  相似文献   

7.
许嘉璐 《法音》2005,(6):3-5
敬爱的朴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全体会员和宗教界、文学界、文化界等方面的人士以及港澳台地区、日韩新泰等国家的佛教界、文化界一直在不断地追思缅怀他。这五年中,人们用无法精确统计的许许多多文章和每次忆及无不动情敬仰的心情纪念着他。在今天的会上,大家还要从朴老的学术思想和他一生的各个方面赞颂朴老的功德,以寄托我们的怀念。朴老对中国的统一战线工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宗教特别是佛教和民进两个领域。朴老是全体民进会员所爱戴的领导人。不用一一回忆他为民进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单是他慈祥…  相似文献   

8.
觉醒 《法音》2001,(6):33-34
星冷月寒,我国宗教界的一代伟人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一年的岁月,在无垠的宇宙中,虽然仅为一瞬间,但我却觉得这一年是那样的悠长。岁月无情,却没能抹去我们对朴老的深深怀念之情。6月2日,当载着朴老骨灰的舰艇将我们带到江海之交的吴淞口时,我的心绪实在无法平静──朴老的骨灰即将撒入汪洋浩瀚的大海之中。我的思绪在海面上飘荡:在此安息,朴老可以回眸他所深爱的母亲河长江,可以望见他生活、学习和工作了26年的浦江之畔,也可远眺他老人家时时牵挂的世界。我的耳际,萦绕着朴老的低语:“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  相似文献   

9.
我与朴老接触和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但我与朴老的因缘却有多重。由于我是从事佛学研究的 ,朴老的名字当然早就耳熟 ,他老人家的文章、诗词、书法也是早就拜读过了的 ,但我第一次拜见朴老则是在文革结束以后。大概是七十年代末 ,为配合朴老出国访问 ,文物出版社接受了出版《房山云居寺石经》一书的任务。为了保证此书的质量 ,文物出版社要我帮助修改一下“前言”。为此当时文物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俞筱尧同志特意带我去朴老家拜见朴老 ,这是我第一次与朴老见面 ,作为后辈 ,心中甚是忐忑。然而见面后谈了一会儿 ,我的紧张不安就被朴老那亲切慈祥…  相似文献   

10.
王中华 《法音》2010,(6):26-29
<正>今年5月21日是朴老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太湖县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朴老一生在诸多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伟大思想与时代同步,其崇高精神光彩照人。朴老作为宗教领袖,堪称当代的维摩诘;朴老作为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5月21日,是赵朴初先生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在朴老的家乡安徽省太湖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朴老逝世三周年。80多年前,年仅14岁的赵朴初从太湖县寺前河畔走向广阔的社会,从此掀开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篇章。“行愿无尽”是朴老一生的真实写照。朴老的一生,是奋斗和奉献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世界和平做出了丰功伟绩。“母兮吾土,报答未有穷矣”,朴老热爱家乡,致力报答家乡,以实际行动支持着家乡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捐款奖掖学子,解囊救济穷镇,引资兴建学校,送米以赈灾民……朴老留给家乡的,是一笔有价的物质财…  相似文献   

12.
在赵朴初逝世周年之际,朴老的骨灰将撒向大海。根据朴老生前“不留骨灰”的遗愿和亲属们的心愿,6月2日,将朴老的骨灰撒在上海吴淞口海域的大海中。因为,上海是朴老年轻时长期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生前他对上海怀有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福报与机缘     
记得1996年时途经香港,曾拜访了一位常怀报国之志的大师级学者。大师对将来谁接朴老的班十分关心。当时他虽比朴老年轻十几岁,但也是年逾古稀的老人,睿智襟怀,使他并不违言生老病死,而且特别关注“我们这一代人走了之后……”的趋向。他热心地讲出一位大善知识的名字,郑重地反复叮咛我,一定要转告朴老,他建议选这个人来接班。  相似文献   

14.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魂兮无我,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朴老的遗书,我的思潮便随着朴老生死无惧的胸襟飘向无际的星空,朴老那慈祥安宁的面孔一次又一次地浮上脑海……  朴老走了,走在京城暑气渐近的那个下午,那日是小满。虽说人生无常。缘生缘灭,但我一直觉得象朴老这样的长者是应该永生的。老人走了,留下那么多未竟的遗愿,那么多宝贵的遗产,留存在世间的我们,只一味的“欲语泪先流”,似乎就不是一个正信佛子行为了,这样也有违朴老的谆谆诲勉。  在朴老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  相似文献   

15.
5月21日 ,我正在福建种德寺讲课 ,电波传来噩耗 :我们尊敬的佛教领袖赵朴老与世长辞了。种德寺的全体尼众和我一样 ,陷入悲痛之中 ,都为失去这位德高望重的会长而婉惜痛心。我与赵朴老有一份因缘 ,1998年 ,我受石家庄龙泉寺住持常开法师的委托 ,请赵朴老题写寺名。为限感谢朴老奉献墨宝 ,我托李家振先生将拙译《大史》带给朴老 ,以求教正。当李先生通知我去取墨宝时 ,令我惊喜的是有朴老写给我的亲笔信。当时朴老身患重病 ,正在住院治疗 ,为我写信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不只是我个人的殊荣 ,表现出朴老对佛学研究的高度重视 ,他老人…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初春,我国宗教界的领袖们云集海南岛三亚市,共同研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会余,1月21日清晨,我们陪同赵朴初先生游览亚龙湾。晴空万里,碧海连天,鸟语花香,春风扑面。更奇的是脚下沙滩雪白,头上鸿雁翻飞。大家都轮着要跟朴老合影留念。我笑道:“朴老,大家想要您像这大海,像这鸿雁,作个背景,不要动。”朴老笑答“踏沙晨作亚龙游,鸿爪倘能留?”入夜,朴老谈起黎族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有一少年,自五指山追逐一鹿至海边,张弓欲射,鹿回头,化为美女,少年爱之,遂为夫妻。朴老兴致很高,又连夜登至山顶看…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初春,我国宗教界的领袖们云集海南省三亚市,共同研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会余,1月21日清晨,我们陪同赵朴初先生游览亚龙湾。晴空万里,碧海连天,鸟语花香,春风扑面。更奇的是脚下沙滩雪白,头上鸿雁翻飞。大家都轮着要跟朴老合影留念。我笑道:“朴老,大家想要您像这大海,像这鸿雁,作个背景,不要动。”朴老笑答:“踏沙晨作亚龙游,鸿爪倘能留?”入夜,朴老谈起黎族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有一少年,自五指山追逐一鹿至海边,张弓欲射,鹿回头,化为美女,少年爱之,遂为夫妻。朴老兴致很高,又连夜登至山顶…  相似文献   

18.
步入灵堂 ,默立在赵朴老遗像前 ,面对这位中国佛教界的世纪伟人 ,我们怀着无限的哀思融入挽联之林 ,汇入鲜花之海。每一幅挽联、每一束鲜花都寄托着人民大众对朴老的崇敬之心、哀悼之情。此时此刻 ,我们巴利语学习班的学员们怎能不缅怀赵朴老对我们的期望、关怀和鞭策。三年前 ,为完成巴利文三藏的汉译大业 ,在赵朴老的关怀下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开办了巴利语学习班。在幽静的万寿寺开设了教室 ,聘任了斯里兰卡的学僧为教师。记得开学的第一课 ,李家振先生转达了朴老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鼓励。那厚重的言语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朴老的厚望始终…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22日清晨,当我从广播中听到赵朴老逝世的噩耗时,我以为听错了。因为一年多前,朴老曾在北京总医院接见过我们,当时朴老说话响亮,思维敏捷,身体硬朗。后来,听说朴老还到香港去了一次,应邀参加庆祝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活动。回京后,因劳累过度病倒,一度病危,但在医生的抢救下,转危为安,病情趋于稳定,正逐日见好。想不到朴老会这么快地走了。  朴老是《辞海》的编委,先后参与《辞海》试行本至《辞海》(99年版)各个版本的佛教条目的组织和修订工作;朴老还为我社《唐诗鉴赏辞典》等鉴赏辞典系列题写了书名,并将他唯…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7,(11)
<正>今天,我们汇聚在历史名城——长沙,举行"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复兴"学术研讨会,由此拉开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湖南省佛教协会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我们敬爱的赵朴老诞辰110周年活动的序幕。朴老以其93年的生命历程,经历了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几乎与20世纪相始终。朴老在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国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