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四龙 《中国宗教》2022,(11):62-65
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既与印度佛教一脉相承,又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进而成为东亚佛教的核心。印度佛教融入中国文化、中国社会,这是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佛教在中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农耕文明、宗族社会的佛教形态。  相似文献   

2.
整理说明:汤用彤的学术成就以印度哲学和佛教史成果最为突出,并籍此确立了他在国际学界的崇高地位。汤用彤的印度哲学研究是其中国佛教史研究的准备工作,对于他的全部研究具有基础性的关键作用。他不把佛教看作孤立的文化现象,故而在治中国佛教史之前,先研究印度佛教和印度哲学史。  相似文献   

3.
贯穿汤用彤的佛教史研究的主线是"佛教的中国化"问题,亦即力图阐发本土文化在与外来的佛教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中的主体性。他对于中国佛教史的三期划分,揭示出印度佛教中国化过程的三个阶段,表现出不同阶段佛教的形式和内容的沿革,并体现出不同文化由冲突到融合的规律。他对于佛教中国化规律的总结,有助于我们了解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机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识,不仅有利于佛教史学科的繁荣发展,对于探索外来宗教文化中国化规律、实现文明平等交流互鉴,也都极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期印度佛教中的蕴与我魏洪峰本文详细地回顾了早期印度佛教中“蕴”与“我”概念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并对它们在不同阶段、在各部派佛教中的哲学意涵做了诠释和区别。作者通过对佛教基本概念的起源、演化过程及原因的探讨,以及与中国化佛教各派别中相应概念的比较和区...  相似文献   

5.
佛教造像自印度传入中国有约两千年历史,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源头在印度,但千百年来她在不同历史时期,吸收内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特异文化而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形  相似文献   

6.
正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由印度释迦牟尼佛创立,公元前后传入中国,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在这两千多年中,佛教与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相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佛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发展也起到了包容、增上的作用。以下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中华传统文化对佛教文化的浸润。第一个方面是礼敬君主。印度佛教认为僧人不应受世俗伦理的约束,甚至于见了君王都可以不行跪拜之  相似文献   

7.
一、序论:印度佛教的大乘意识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佛教学者不但面临着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化与诠释印度佛教的问题;更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与扬弃,表现为中国佛教最终舍弃与吸收了小乘佛教,建构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核心体系。但是,中国佛教大乘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是经过南北朝佛教漫长的批判与转化,伴随着印度佛典的翻译、判教...  相似文献   

8.
正《佛教思想与印度文化》是北京大学姚卫群教授学术研究成果的最新总结,该书对于研究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不同文明传统之间的交流互鉴,乃至佛教的中国化问题,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佛教思想与印度文化关系极为密切。不了解印度文化,对于佛教的整体理解就会有欠缺,就会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既不是印度最早的宗教流派,也不是印度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佛教诞生之初,印度思想界影响较大的宗教思想流派主要有:婆罗门教(后来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9.
天台宗与中国佛教任继愈佛教自印度次大陆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交流融会过程,形成中国佛教。中国佛教有佛教外来文化因素,又有中国文化特色,它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而不是“佛教在中国”。它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出现了三...  相似文献   

10.
在1500多年的印度历史中(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佛教在印度衰亡),佛教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演变和发展;同样地,在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公元1世纪至今),大乘佛教与中国哲学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八大宗派。当前,肇兴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参与佛教(Engaged Buddhism)和起源于北传中国大乘佛教的人间佛教,已然成为当代世界佛教发展的主流。本论文试以菩萨范式及其转换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及其实践,论证菩萨道是所有不同时期佛教的一贯之法,亦是当代人间佛教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我讲得题目是《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五台山的研究》,现分两部分来讲, 一、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为借鉴,看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佛教在印度,从古至今并非是一个最大的板流。  相似文献   

12.
尹霏 《中国宗教》2022,(10):68-69
作为佛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音乐,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历程。从古印度传入的佛教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音乐文化体系。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田青:《中国佛教音乐漫谈》)这些阶段反映了在不同时期佛教音乐中国化的特点,其经验足以为今天的佛教中国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塔起源于印度,是伴随佛敬传入我国的。如同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佛教一样,印度佛塔传入后,与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和民族风格相结合而创新,建造了造型不同、形式多样的中国佛塔。亭、台、楼、阁为我国建筑的传统形式;寺院、佛塔、石窟是佛教建筑的特殊象征。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汉代以前塔是不见记载的。中国大地上出现塔的建筑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之后。今天人们看到的佛塔已不是印度佛塔的原型,而是我国自东汉以来历代建筑家们经过精心设计、艰苦劳动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建筑传统和风格的中国佛塔。在  相似文献   

14.
汪斌 《中国宗教》2022,(4):66-67
源于古代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音乐,抛弃古代印度佛教音乐相关理论,更多地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借鉴中国音乐理论技术,形成了梵音、华音、梵华相融等多元的音乐文化现象,彰显了中国特色。具体而言,从“源”上说,抛弃了古代印度佛教音乐相关理论;从“流”上而言,将“悉昙”或“声明”改为“梵呗”。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以其宗教的普遍性,越过印度文化圈,传入西域,进而传至中国。中国自古以来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儒学、老庄等固有思想,已深深地浸透在社会各个方面。异国的佛教学说传到中国后,扎根于中国社会形成了中国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在公元前后。不久,佛教逐渐地被中国人所信仰,随着学术研究的进展,同时也形成了势力强大的教团。经数百年之久,至隋唐时代,佛教已完全脱离了印度色彩,形成了中国独自的佛教。所谓中国  相似文献   

16.
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这是值得纪念的。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王志远先生撰文指出:“纪念中国佛教2000年的特殊意义,在于中国的佛教是来自印度又有别于印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经历了2000年的风风雨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及中国民众已融为一...  相似文献   

17.
方广铝 《法音》2004,(1):7-11
人们常说,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我以为,这句话有四重含义。首先,佛教在印度产生后,历史上曾出现部派佛教(小乘)、大乘佛教、密教等三大派系。但后来,佛教在印度衰亡,三大派系都不复存在。而在中国,却保留了承袭印度部派佛教而来的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印度大乘佛教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既是汉魏以来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也与隋唐社会环境和帝王的三教政策密切相关,它是隋唐多元文化格局中与儒佛道三教关系下中国佛教发展的新成果。对于中国佛教宗派如何评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作为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其主流思想如来藏佛性论是否背离了真正的佛教?本文认为,契理与契机是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佛教藉着怎样的文化载体,其随机教化的方便与印度是否一样,而在于其根本的宗旨与佛陀创教的本怀是否一致。中国佛教宗派的理论具有儒学化、道学化的特色,但并不能由此而否定或不承认其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及与之根本上的一致。中国佛教的儒道化色彩,并不影响中国佛教仍然是"佛教"。  相似文献   

19.
本人有幸拜读了方立天教授的洋洋百万言的近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感到莫大的欣慰。这本书总结了我国解放后乃至近现代我国研究佛教义理的经验,从中国文化宏观的角度阐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老一辈佛学研究家汤用彤、吕澂、陈垣、蒋维乔、任继愈等人的优良传统,从历史比较和实证的方法和角度对中国佛教哲学作了全新的解释,堪称我国佛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 方教授的大作,落脚点在中国佛教哲学,因为印度虽然是佛教的创生地,但是它后来集大成还是在中国。中国的佛教与印度佛教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佛教的现代化是2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南京支那内学院的中坚人物吕澂,在1949年以后,自觉地把佛教的现代化方向指向了学术化。他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明显地表现出对印度佛教思想发展规律的自觉探讨。这种探讨同他对佛教思想的本质以及对中国佛学发展规律的探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佛教学术化”和“佛学学科化”的尝试,实际上也是他对佛教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