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涛 《美与时代》2014,(8):47-48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学科,致力于用户使用与用户体验的完美结合,用户能否舒适、安全、简易、有效的使用产品与我们人类的认知心理与审美心理有着必然的联系。掌握和正确判断用户的认知心理与使用心理,亦是交互设计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简要探讨了交互设计的审美心理与认知心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定言命令作为人的意志的最高原则,首先预设人具有认识、情感以及欲求这三种能力;其次预设低级欲求能力和高级欲求能力的区分。从低级欲求能力出发,人按照以偏好为基础的准则行动,从高级欲求能力出发,定言命令对这些准则进行检验,要求这些准则具有普遍的立法形式。敬重感标志着高级欲求能力的存在,广义的道德感有识别道德情境和直接驱动性的作用。人追求自身的幸福和自由,希望不受他人的阻碍,在道德法则的范围内,做想做的任何事情。然而,特定的激情和情欲会导致人丧失自我,这种丧失是在实践上最大的恶。由此,作者论证:自我拥有是康德实践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尽管康德在其生前公开出版的著作中尚未明确地提到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3.
传统审美文化与当代审美时尚刘伟林民族文化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精神素质、内体素质、。:理素质和思维素质等等。而审美文化素质又是最为重要的,是统揽诸种素质的素质c因为人与现实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审美关系。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说,人一方...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把灵魂看作不可与身体分离的生命的形式。他区分植物性灵魂、动物性灵魂与思想性灵魂。借助对有理智的生命的灵魂结构的解释和对思想本身的结构的解释,亚里士多德使思想在灵魂中获得了最重要的性质。亚里士多德把善看作驱动人的运动的最后原因。在人的灵魂中,他区分两种指向善的原因——思想与欲求。欲求被看作灵魂的思想性活动部分与动物性活动部分趋向善对象的气质倾向。他区分欲求的三个要素:思想活动部分的希望、动物性活动部分的欲望与感情。亚里士多德的解释结构在理论上容许在灵魂的动物性活动部分拥有区别于欲望的欲求。这种欲求被解释为对于肉体快乐以外的其他快乐,它的一个重要部分被解释为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时代,物以消费的方式呈现为商品。但是,消费所带上前来的东西不仅是作为商品的物,而且是对物的欲求以及对欲求的欲求。物在人的欲求之场中变成了表象。表象意味着摆置在前。表象的摆置在前是向着主体而言的。由于世界成为图像与人成为主体是同一个过程,所以与图像相关联的看成为了主体的基本欲求。在视频技术的时代,看被诉诸镜头和影像。镜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物带上近前同时又推向远处。这就是镜头的辩证法。对更加真实的物的欲求激起了贪得无厌的看和对影像的异化消费。为更加真实的物所付出的代价是人们不再在真实中看到真实。就在更加真实的物向人摆置的同时,人也向着它完完全全地摆置出了人自身。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学界多以基本欲求与非基本欲求来界定天理、人欲。这种界定 ,与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的基本精神不符合 ,也与儒家所向往的理想社会的蓝图以及儒家对生活的态度不符合。本文认为 ,理学家们所讲的天理 ,系指符合封建道德准则和自己等级地位的欲求 ,而与天理对立的人欲 ,则是指违背封建道德准则、超过自己等级地位的非分欲求。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审美是重要因素。审美教育不是逻辑说教,不是教人某项技艺,而是对人情感、精神的陶冶。审美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将陆续刊发有关文章,阐发审美教育的精义及审美与一切创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艺术创造在审美心境中发生,艺术形象在审美心境中孕构,主体在心境的吐纳之间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凝定着深厚的审美意识,创造着无穷的艺术意境,启示着高远的人生境界。一、审美心境外界事物以其光、色、形、味、韵等感官形象吸引着主体,引起主体对它的注意,使主体进一步去观察、注视对象,在认知意识、生活意识等经验意识的支持下辨认对象。此时主体深蕴的审美欲求被唤醒,符合主体审美趣味的对象深深吸引着、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审美是重要因素。审美教育不是逻辑说教,不是教人某项技艺,而是对人情感、精神的陶冶。审美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将陆续刊发有关文章,阐发审美教育的精义及审美与一切创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设计中,审美要素的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不同于艺术中的审美.因为设计与人的关系是一种日常关系,设计美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审美经验.所以,它的实现不是一种欣赏过程,而是一种行为过程.正是这种以美的方式所进行的日常行为,使设计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与艺术美相比,设计的审美有更为复杂的心理结构.它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展示,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多层次的综合.为准确地把握设计的审美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先民创造了汉字后,就用它记载人的各种活动,其中包括人的审美活动。汉字的历史,就是先民审美历史的一部分。人的审美在实践中发展和变化,而先民所创造的汉字也随之有消有长,不仅在五官感觉上,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也如此。审丑是审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从美的高度看待丑,对丑才能产生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审美是重要因素。审美教育不是逻辑说教,不是教人某项技艺,而是对人情感、精神的陶冶。审美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将陆续刊发一些专家的有关文章,阐发审美教育的精义及审美与一切创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审美是重要因素。审美教育不是逻辑说教,不是教人某项技艺,而是对人情感、精神的陶冶。审美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将陆续刊发一些专家的有关文章,阐发审美教育的精义及审美与一切创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审美是重要因素。审美教育不是逻辑说教,不是教人某项技艺,而是对人情感、精神的陶冶。审美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将陆续刊发一些专家的有关文章,阐发审美教育的精义及审美与一切创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日趋恶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合理节制人类过度欲求。儒家理欲观认为"节欲"是构建社会和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基础。它关于爱惜物力、珍惜并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天人和谐等内容的阐述,在物质生产日益丰富的今天,仍然具有价值合理性,可以为现代社会中人的生活提供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16.
人-机体感交互是个体使用肢体动作直接与机器进行的交互,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自然交互方式。人因学研究是体感交互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笔者从体感交互的发展历史、已有体感交互方式、基于体感设备Kinect的人因学评估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体感交互的已有人因学研究,并对体感交互中存在的人因学问题与潜在研究方向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李巍 《现代哲学》2016,(5):109-114
界定"性"的所指,是孟子构建人性理论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从其论述中可以发现四个限定,即被称为"性"的东西是指人身上1自发、2固有、3独有且4能为人自主的欲求。提出限定123,旨在类比感官生理欲求,强调心官道德欲求的真实性,因此"性"指谓了人身上诸官能欲求的总和;引入限定4,则旨在将感官欲求作为非自主欲求排除到"性"的所指之外,仅以可自主的心官道德欲求(心性)为人性所是。但总的说来,四个限定同等重要。孟子正是通过它们落实了对"善"的追问,走向了对"心"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理性和欲望的关系是古代西方哲学的焦点问题之一。亚里士多德继承与推进了柏拉图的思想,提出希求概念,它标志着理性和欲望(欲求)的统一。本文首先结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对希求概念的演变进行简要梳理;继而考察希求背后的欲求与努斯、真的善与显得善之间的关系,表明希求是对于"真的善"的欲求,揭示了灵魂统一的可能性;最后,通过这种灵魂-伦理学的澄清,触及政治学的重要问题,即如何培养好人,表明希求概念同样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宫睿 《现代哲学》2023,(1):94-101
“经验的有限性”是霍布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是指人作为上帝的创造物,在经验、能力、知识等方面是极为有限的、不充分的、不确定的。经验的有限性与欲求在多个层面上构成了充分的张力,语言、理性、宗教等皆可视为超越经验有限性的努力,但它们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经验的有限性。经验的有限性造成了欲求的转换,激起对权力的追求,自然状态的景象正由此推导而出。通过对经验有限性论题的阐发,《利维坦》获得全面贯通的解释,其神学背景也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广告美学是广告学和美学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告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对于广告美学的研究,国内方面将美纳入实践活动领域予以考察,抓住广告及广告审美的行为性、行为关联性和互动性;在国外,则将广告美学当成商品美学或营销美学来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商品、人与商品的关系,尤其是人对商品的审美关系,提高广告的美学功能,使广告在沟通产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