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畅 《美与时代》2023,(8):102-104
作为承载文明传承之精神内涵的物质载体,文化遗产无疑是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者。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文化遗产展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互式体验方式。通过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等多种技术相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为观众打造出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以文化遗产展示中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交互设计要素以及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探讨打造交互体验的路径。通过优化展示过程中的交互体验,使增强现实技术与文化遗产展示更好地融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的互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传统的平面图片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此种情况下,全景漫游技术便应运而生了。在虚拟的建筑空间中使用全景漫游交互式设计,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虚拟空间所有的图像信息,从而真正将人与环境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不止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的简单陈设,更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行为和精神需求,给人们心目中留存城市文化意象。目前,在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展示中,促成人与艺术、环境的互动,是其公共价值的重要体现。通过卡塞尔的案例,试分析城市公共艺术的存在之本——互动性,增强人与城市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城市公共艺术增加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已经融入到了时代精神与社会风尚中。色彩本身所特有的强大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在地铁空间设计中能提高空间信息识别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运用色彩的象征性手法,汇集周边区域文化元素,形成象征性符号并运用到地铁空间设计中,能使人们与周边区域信息建立潜移默化的认知联系。色彩作为象征性符号,融入城市文化的同时传播了城市文化,促进了车站空间与城市空间、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有机互动,建立具有"人文意象"的站域空间。广州地铁6号线在色彩运用方面就非常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兴起的过程中,人口的大规模集结必然会引起人们对街区建设的思考与探讨。城市街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对聚落空间营造的结果。街区中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等构成了有形的几何空间,这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互动而产生的文化空间一起,构成了人们所需要的环境空间。根据凯文·林奇的理论,环境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特色街区的环境意象在于它的几何空间与文化空间如何形成与互动。  相似文献   

6.
李香凝 《美与时代》2023,(3):118-1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博览会、展销会等作为当今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让人们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及产品的传播与展示,展示设计从中获得了新活力。但是,展会活动产生大量废弃展具、空间使用率低、大量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展示设计中运用模数化设计,可在满足现代人个性化的需求的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环保理念。基于此,就模数化展示设计的研究概况、理论分析、应用实践、案例分析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代模数化设计在展示空间中应用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世纪变迁的时代进程中,传统民居承载着历史使命,传承所处时代的文化与建筑特征。信息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化技术的变革,如虚拟与现实技术、虚拟交互技术、手机终端APP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三维技术等,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中可以引入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人机互动展示与传播。文章中探讨了如何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保护重庆彭氏民居,以及传承与再利用独有的巴渝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8.
商业展陈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代表着一个城市地标性的作用和城市消费形象的责任。品牌零售店是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集中体现了企业的产品特色与企业文化。一个精心设计的店面往往能吸引更多观众的探访,大大提升品牌的销售额。同时,由于人们对消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购物环境即商品展示区域进行专门设计、装饰,给消费者提供一个直观、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在提高商品的档次的同时,又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因此展陈设计在商业活动中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9.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科生命教育课堂的重要体现方式,而学生小组课堂互动打造了教学因素之间的多维立体的交流与互动的空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人本之间有了面对面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碰撞。互动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成动态的探索对象;把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化为师生平等的交流对话:把单一、平面的教学方式转化成多维、立体的教学空间。互动带来了思维的进发;带来了思维的碰撞;带来了思维的动态生成。它使课堂有了动感,有了生成,有了创新,使新课程改革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彭瑜 《美与时代》2014,(7):54-54
展示空间的布局设计通常是在展示空间的环境中,采用一定的视觉元素,借助展具设施,将信息和展品展示在公众的面前,并以此对观众的心理、思想和行动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展示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展览展示设计在商业展示中的应用颇为广泛,并且对推广企业品牌的形象有着奇特的作用,展示设计的强大作用亦体现于此。临时展览展示设计在商业环境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是设计人员对企业形象推广的主要手段,企业利用展示设计作为手段,对品牌的推广作用巨大。汽车临时展位的展示研究对象是对汽车展品的空间进行规划,它在汽车与人的互动方面产生巨大联系,这使人们的消费思维不断转变,汽车的销售通过汽车临时展览的设计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及审美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周围生活空间,更多是想寻找多样化和多方位的空间。同时,餐饮空间已经不只是单一的就餐地方,更是人们开展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在餐饮空间设计中,除了以调整空间布局、提升设施材料质感及改变实体物摆放等方式营造空间氛围之外,灯光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灯光的运用对于餐饮空间气氛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梳理照明艺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探讨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不同地方的不同表现手段,以使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中得到巧妙的应用,让餐饮空间的用餐氛围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丰富餐饮空间层次关系,营造优美的就餐环境。  相似文献   

13.
SNARC效应是人类空间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限于技术手段,现有SNARC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多以小尺度空间环境为基础,致使其生态效度较低。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和认知神经科学范式,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生成的交互情境,从核心加工系统(静态空间SNARC、动态空间SNARC、静态-动态联合SNARC)和加工特性两个方面,研究建立起基于大尺度空间环境的SNARC加工模型。为人类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更加完备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给大众的娱乐生活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在当代科技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体现出了平面化、立体化、空间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其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在空间展示上也拓展了视觉感官的体验,从而能够为中国当代博物馆中的新媒体艺术再添新篇。  相似文献   

15.
"速度"所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用空间的牺牲来换取时间,尤其是当代信息速度的高速运转使本来是三维的实际空间被压缩为屏幕的二维空间的一个表面。速度破坏了空间距离,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也许随着未来信息工具的高速发展,空间会只剩下一个没有延展度的一点,而信息网络的虚拟空间会代替实际的三维空间。"速度暴力"无关褒贬,由科技带来的速度变化,正改变着我们观看和构思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在艺术的空间性表达方面。速度运动越快,空间变得越小,带来的同化作用会越强烈,私密的内在空间不断外化,成为可观赏、介入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工具的功能,正在对人们的工作、娱乐、交往、消费、学习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所具有的不同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物理环境的独特特征,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似乎将瓦解现实社会生活中基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但当互联网所营造的虚拟交往空间仅仅被人们当成扩大交往对象和社会关系圈的工具时,其对现实人际关系模式可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却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17.
科技馆的核心是"教育","教育"本身是严肃的,但是"教育"的体验过程则不然。当代科技馆旨在通过丰富有趣的展教方式来传播信息,因此在科技馆的设计当中,展示形式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强调观者的参与和互动,力求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使观者成功接受信息。以"PEOPLES ON"(人际互动)理念为切入点,在丰富其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应用的方式,通过人际互动理念扩大展项的外延作用,使观者能够更大程度地通过参与来学习知识。"PEOPLES ON"理念将"学习空间"外延到人与人之间,注重开发人际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使人与人之间的影响能够成为信息传播的助力。  相似文献   

18.
地铁作为我们日常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经济水平。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体现。地铁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需要充分彰显城市特色,展示城市形象,更好地传播城市文化。梳理相关文献,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增强城市文化的可利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升地铁内的乘车环境,提高地铁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城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城市空间的近似形态与高耸建筑之间的狭长道路,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有机而无序的空间可以令初来乍到的客人感到兴奋,但有的时候也难免会产生尴尬。因为不熟悉环境,加之语言上的障碍,会使人浪费很多时间迷路,或者不敢深入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即使是长期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有时也难免在错综复杂的空间中迷失方向。而缺乏导向标识系统的空间环境,将会使人们的行动产生很大困难,消费热情也会受到挫折。  相似文献   

20.
地铁是城市中具有线性特质的开放空间,但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发达,部分寒地城市地铁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可控范围,出现了生搬硬套、大拆大建、被动发展等诸多现实问题,忽视了受众对地铁的需求以及寒地城市地铁的特殊地域属性。现今社会,寒地城市的居民经济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对审美感受和身心良好体验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必须研究人与地铁出入口空间的关系,让人与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始终处于一个积极、良性的相互作用的状态,满足人对寒地城市地铁的安全需求、文化认同需求与审美需求等。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寒地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以人的行为特点、使用需求和心理感受为设计基础,同时结合寒地城市独特的地域特点,改善人在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中的综合体验,提高人们活动空间的环境质量,使寒地城市地铁口空间给人带来安全、舒适和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