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译泽 《美与时代》2023,(4):102-104
中国传统元素在岁月的洗礼中已经形成了与精神内涵相融合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很多工笔人物画作品中都能找到与区域特色相关联,并能代表本土风格的中国传统元素,其使工笔人物画作品表达出的情感和神韵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与此同时,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工笔人物画中呈现的文化内容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接近,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因此,对中国传统元素与工笔人物画进行概述,探讨中国传统元素与工笔人物画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工笔人物画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将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工笔人物画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兴衰中,历经了出现、发展、高潮、低谷与复兴,尽管时代一直在发展变化,工笔人物画却从未断绝。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工笔画是先于水墨画出现的,历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先人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符合时代的艺术语言,进一步形成新的审美意识,使工笔人物画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潮,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时代在进步,工笔人物画这一画种也在成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家赋予了工笔人物画新的色彩审美意识。文章通过分析、对比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装饰色彩的运用,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学习、借鉴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工笔人物画中发展出新的色彩语言,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受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装饰性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之一,它使美术作品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装饰性语言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主要为线条组织的装饰性、图案运用的装饰性、意象造型的装饰性、色彩构成的装饰性。它不仅在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作用突出,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诞生开始,我国工笔人物画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如今,工笔人物画生命力更加顽强,以独特的魅力深刻影响着创作者和欣赏者。基于此,对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技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开始探索精神之旅,对艺术的审美追求从单一格式化迈向多元化。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审美的需求,开始在工笔画中融入西方油画元素、日本绘画表现语言以及其他美学元素,再通过缤纷多彩的色彩表现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意境也相应发生了调整,要求当代艺术家具有开放性思维,以不同的审美体验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而创作出更富有内涵和多样性语言元素的工笔人物作品。文章主要阐释了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的发展历史和表现技法,并概况了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对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绘画艺术也博大精深,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国画艺术当中,当以工笔和写意为主要内容,而工笔当中人物画以及写意中的山水画被世人称赞居多。基于此,文章将以工笔人物画及写意山水为例,探析国画中的工笔和写意艺术。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对工笔人物画的进一步剖析可以发现,随着当代艺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已经不再停留在表面的造型以及形式方面,在精神以及思想层面,其也越来越远离传统。在这种背景下,文章对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追求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剖析,希望可以为工笔人物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是指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和人民生活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它推动了少数民族美术事业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题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创作出优秀作品的艺术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宁 《美与时代》2004,(7):22-23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进程中,曾有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位置.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传统工笔人物画从内容到形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协调,从造型到艺术语言的运用,形成了相对的系统性.但是,传统的艺术形式语言再好,也只能用于传统程式的表现上,当今工笔人物画面对多姿多彩的现代社会,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的表现就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许多画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到必须突破传统的形式语言规范,从根本上丰富和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使之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的毕业创作选择的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工笔人物画。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门画体特征独特而又古老的绘画艺术。随着老一辈和新一辈学者们的不断开拓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变得形式活泼,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初次学习工笔人物画是从大一下半年开始的,想来已经近三年的时间了。我的毕业创作灵感来自于一首唯美的小诗,一来紧跟工笔人物画大师们的表现形式,二来也算是对自己学习工笔人物画做一个心得总结。  相似文献   

11.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在当代国画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伴随着社会和时代以及艺术教育的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工笔人物画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逐渐成为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中关键的一部分。近年来,工笔人物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工笔人物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笔人物画教学的实效性。在新时期,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工笔人物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线?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为我们所熟悉,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功能。线作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一直伴随其发展。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勾勒造型、画面背景装饰、具有审美性等特点。艺术家们要想在工笔人物画中有所成就,创作出一幅优秀作品,不仅要了解线的基本的发展状况,还要理解线在工笔人物画中的作用及功能。我们在创作中也要进行多次尝试,不断摸索体验线的艺术魅力。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方的绘画思想影响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但是工笔人物画还是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体现出中国文化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所运用的线条是绘画的艺术语言,是历代画家反复实践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应该借鉴吸收并予以创新。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使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呈现丰富的多样性,从古代的简单稚拙发展到现代的丰富多样,个性特征明显。工笔人物画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充分地展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西方绘画以色彩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绘画以线来表现物象,此外西方绘画也受到中国画线的影响,比如在毕加索的画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线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早的绘画艺术形式,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有过发展也有过低谷,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古人积累和总结的许多技法和理论基础,一直影响到现在的绘画。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唐代的繁荣到后来明清的衰弱。改革开放后,中国工笔人物画从低谷逐渐步入了复苏的阶段,逐渐发展繁荣,以全新的面貌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14.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工笔人物画植根于民族的土壤,绘画表现形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以其独特而又鲜明的民族风格,至今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它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向前迈进,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我们期待着工笔人物画的高峰期能在我们这个时代重现,并且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它从过去发展到现代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以线造型"的绘画手法,继承了薄中见厚的物象的敷色技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式的满构图的构图方式、丰富的色彩以及众多新材料的运用构成了当代异彩纷呈的工笔人物画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应物象形"是传统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准则,要求面对不同的对象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对象独特的外在形象特征和内在精神气质。这一准则指导并引领着中国人物画造型发展与传承,其同样适用于当代人物画的创作。只是在新时代,人们将这一传统理论作了更为合理的创新运用,使当代工笔人物画有了自由、百变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戏曲与绘画几千年独立存在,但二者本身亦有着天然的联系。以中国工笔画去表现戏曲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其在艺术创作观念与精神文化方面更加契合。创新在中国工笔绘画中固然重要,但艺术情感因素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是绘画创作中的灵魂所在。一幅艺术作品若无灵魂而仅仅止步于形式与视觉效果上,那它绝非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真正的魅力是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与其观念和有效性的传达上。现将工笔戏曲人物画中"艺术情感"的体现作为切入点,结合创作实践尝试揭示"艺术情感"在工笔戏曲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画的漫长发展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肌理技法的不断革新,工笔人物画在创作语言变得丰富的同时,也为观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肌理技法在工笔人物画创作领域中已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肌理技法,结合画家罗寒蕾的代表作品,分析肌理技法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与运用,并分析肌理技法给创作带来的启发与思考。期待探索工笔人物画技法表现的更多可能性,从而提高对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的掌握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画工笔人物的用线和造型在中国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具有造型严谨、刻画生动等特点,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很多工笔人物画家的著作都对人们的心灵进行灌溉,陶冶人们的情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笔人物画在技巧上有很大的变化,文章从用线和造型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并对中国画工笔人物用线和造型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中国画工笔人物用线和造型的传承与发展,希望在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用线和造型能为艺术作品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20.
"意"是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指画家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现如今一部分工笔人物画完全采用写实风格,画面虽工整细致,严谨精细,但缺乏灵气,不够生动,这些皆由于画家忽略了"意"的表达。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强调意象造型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现代工笔人物画不断发展和创新。文章通过对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现代工笔人物画尽善尽美地开拓造型、抒情达意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