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广义论证作为视角,以《战国策》典籍作为文本,对《战国策》一书中体现出来的论证逻辑思想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评估《战国策》所体现出来的论证提出粗浅的看法:《战国策》一书所体现出来的广义论证思想是中国古代逻辑理论和思想的典范;《战国策》具有自身独特的论证方法和架构;对《战国策》体现出来的论证评估不能简单使用西方的非形式逻辑的评估方法,应该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提出新的评估方式或方法。  相似文献   

2.
1.继钟肇鹏先生推出《谶纬略论》之后,王步贵先生推出了《神秘文化——汉代谶纬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下简称《神秘》)一书。这对于汉代谶纬的研究来说,已达到了较完备、系统的程度。因为各种思想史著述,包括通史(如侯外庐先生、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杨荣国先生或主  相似文献   

3.
在1843年"克罗伊茨纳赫时期",马克思主要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两部作品。苏联马克思主义者Н.И.拉宾在《青年马克思》(第二版,1976年)一书中提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中穿插了《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摘录。这一推断引起国际上马克思文献学界的争论,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编者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拉宾于1986年出版的《青年马克思》第三版对此给予了全面回应,并进一步明确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结构,手稿和笔记两者穿插写作的时间和原因,以及补充了新的推断论据。  相似文献   

4.
夏凡 《学海》2005,(2):176-178
书籍自有书籍的命运。张一兵教授写的《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和《无调式的辩证想象》(北京三联书店 2 0 0 0年版 )两本书的两种命运 ,很令人玩味。《回到马克思》只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一本书 ,原以为写均匀之后就被埋在书架深处落灰 ,谁知却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批判。反倒是《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以下简称《无调》)一书落得了“万马齐喑”的境遇。我不禁联想起当年资产阶级怎么对付马克思的《资本论》的 :先是企图用沉默封杀 ,后来发觉不济事 ,才又开始批判。这种联想未免牵强 ,但是《无调》成为一个“没有读者的文本”① ,…  相似文献   

5.
<正> 一、《论语》一书的撰者与编纂方式《论语》的撰者与编纂方式近来日本方面比较出色的研究不外藤塚邻说(弘文堂刊《论语总说》)、武内义雄说(岩波书店版《论语之研究》)、以及津田左右吉说(岩波版《论语与孔子思想》)三者。这三说各有特点。藤塚的说法随明代罗喻义与清代崔述之说,认为:(一)论语一书分上论十篇与下论十篇,下论十篇中前五篇与后五篇又互有不同。(二)从《论语》诸篇性质上说,全部二十篇各具特征,下论的后五篇中新异的成分尤多。(三)二十篇依次可看出有由精向粗发展的趋向,对编者的苦心孤诣给以高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成书以后,由于它充满了策谋权术,倍受儒学的排斥。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它记载的历史事实,而疏忽于它的思想内容,因此,如果认真地研究《战国策》的主题思想,将会对战国历史和《战国策》本身有更深刻的认识。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兼并与反兼并斗争的重要形...  相似文献   

7.
《版法》为管仲所作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版法》为管仲所作考李曦我们认为《管子》书中的"经言"各篇是管仲的遗著,为此发表了七篇考证文章。现在这篇文章,考证"经言"第七篇《版法》为管仲所作。拟从三个方面考证:(一)从内容上分析;(二)从文体上分析;(三)从战国人所作《顺法)解》分析。最后殿以...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古题韩非撰。韩非是战国末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古籍中,记载有韩非生平事迹的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秦始皇本纪》、《韩世家》、《六国表》、《战国策·秦策》、《论衡·祸虚篇》、《论衡·案书篇》。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韩非者,韩(战国时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东南部)之诸公子也。喜刑(通形)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善蒋书,“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有人传其书到秦国,秦始皇很欣赏韩非的书,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与韩非都曾是荀子的学生,李斯  相似文献   

9.
《道藏辑要》是继明朝《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后收编内容最丰富的道教丛书。据《道藏精华录》记载,此书系蒋元廷编纂于清嘉庆(1796-1820年)年间。后书版被焚毁,书亦留存甚少。  相似文献   

10.
《彖传》是易传各篇中成书最早的一部作品,也是易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 《易经》本是占筮之书,《周易》的哲理化而成为一部哲学著作始于《彖传》,易经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本无必然联系,而《彖传》的作者为寻求其间的关联开始试图将六十四卦的内容予以逻辑化、体系化,这种逻辑化的企图和战国时代学术思潮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参见朱伯:《易学哲学史》上册,第2章,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相似文献   

11.
《管子》的第一篇《牧民》,我们认为是管仲的遗著。主要证据有三,述之如下。《牧民解》是《牧民》为管仲所作的证据之一《管子》书的编者,在《经言》、《外言》、《内言》和《杂篇》之后立了一个栏目叫作《管子解》,共有五篇,即《牧民解》、《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  相似文献   

12.
立志献身于中国农民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冯治教授 ,在近年中陆续推出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农民农村研究专著如《吴仁宝评传》、《史来贺评传》、《中国三大村》之后 ,又于近日向世人献上了他的最新力著《中国农民富裕化道路———锡山市农村现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1999年12月版 )。这是一部藉苏南农村现代化的成功个案而对中国农村美好图景的热情讴歌 ,更是一部通过深入调查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发展轨迹 ,而对 2 1世纪中国农村现代化路径和远景所作深层次思考的学术专著。读罢该书 ,我们不仅被书中生动系统、大量翔实的农村变革史实所感染 ,…  相似文献   

13.
大藏经是所有佛教经典的总集。由宋太祖发愿雕造、至太宗时才完成的官版大藏经是我国第一部汉文大藏经。宋版大藏经是在官方的主持下于成都雕刻,从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历时12年。因始雕刻于开宝年间,故称《开宝藏》;又因成于蜀地,亦称《蜀藏》。它是我国最早雕刻印刷的一部佛典总集,其成书不论是在佛教史还是印刷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宝藏》成书之后,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传入了高丽、日本等国,成为了海内外各种大藏经的祖本,影响极为深远。《开宝藏》早在元代就已散佚,国内今存者,仅有两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处方有种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熨剂叫“坎离砂”(天津市医疗器材厂制有此物),不少人不知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此名可以说来源于《周易》。汉代的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一书,书中称乾坤二卦为鼎炉,坎离二卦为药物。故“坎离砂”即谓药物砂。《周易》为大道之源,亦为不少成语、典故、格言、熟语之源,不少词语可以说成于此书。洋洋一百七十余万言的《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收有“经传词语”一单元,但非从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词着眼,一些人读到有关词语时往往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则列举有一定难度的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举例以说之,于《周易》研究、于汉语词汇研究或者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15.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 (江苏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以下简称《回到马克思》)一书付梓之后 ,近两年我已经又回到了自 80年代中后期自觉中断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 ,就像我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的 ,投入到“马克思如何走向当代这样一个更令人激动的课题”中去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也正在发表过程中 (重解青年卢卡奇、科西克和施米特等人的专题论文已陆续刊发 ,拙著《无调性的辩证幻像—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近期可望问世 )。真没想到 ,《回到马克思》这本纯属自己“弄清问题”、本以为可以插进书架深处的…  相似文献   

16.
宋雄华 《美与时代》2006,(10):81-82
胡家祥教授是文艺理论界一位辛勤而扎实的耕耘者,继力作《心灵结构与文化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和《审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之后,他又推出了新著《文艺的心理阐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这是作者积十余年思考写成的心血之作。此书共分七章,分别论述了艺术的位置与特性、文学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形态、艺术鉴赏、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诸问题。从书名上看,该书是一本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著作,但从具体内容来看,它其实是一本文艺理论的原理性著作,笔者细读之后,获益良多,现将个人体会略述如下。首先,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7.
大约10年前,涂纪亮先生和我组织国内资深专家陈启伟先生、张家龙先生、宋文淦先生等人,着手编译《蒯因著作集》。尽管此事颇费周折,但也终于成就了摆在各位面前的煌煌六大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可以说,它收入了蒯因的绝大多数以书的形式出版的重要著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未收入以下几本书:蒯因的博士论文《一个逻辑斯蒂的系统》(1934),一本逻辑教科书《初等逻辑》(1941),一本葡萄牙语版教科书《新逻辑纲要》(1944),《逻辑论文选》(1966),以及一部长篇自传《我的生命历程》;但作为弥补,收入了蒯因为“在世哲学家文库”《蒯因哲…  相似文献   

18.
1998年4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刘鄂培教授《孟子大传》一书。拜读之后,觉得这部书在同类著作中,明显地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它的系统性。全书在《导论》之后,共分三篇。从内容上看,第一篇分四章,是通过详细的考证,叙述了孟子其人的生平事迹及《孟子》其书的著...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明清实学简史》系1998年齐鲁书社出版《明清实学思潮史》一书之简编本。《简史》较之原本更加言简意明,便于阅读。拜读之后,启发良多,受益匪浅,愿谈几点体会,以与同道切磋。“实学”一词虽然远在明清时代的著名学者著述中经常出现,但是把它作为一种专门的思潮来研究还是近十来年之事。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明清实学思潮史》一书的出版,即是我国明清实学思潮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最新成果。“实学”作为明清时期的一大学术思潮,不大引人注意,所以也无明确地界定。其实,“实学”不过是对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20.
读了诸葛殷同同志的《辩证逻辑究竟是不是逻辑?——两部高校辩证逻辑教材读后感》(《哲学动态》1991年第5期。以下简称《读后感》)之后,感触颇深。特别是考虑到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我作为其中一部书——《辩证逻辑教程》的作者之一,好像有一种义务在敦促自己应当对《读后感》发表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