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对个体本位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律、他律与自由的关联对于道德的理解向来就有“自律”和“他律”的分辨。前者把道德看成是与人的自由紧密相关的,甚至把道德看成是自由的同义语。它注重道德的内在觉悟和动机,突出道德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尊严和境界。在自律论者的眼里,道德的内在特质在于自我主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并由此突出了一个人的个体人格。自律论是以个体为本位的观点。后者则认为,社会的“正义”秩序是道德的核心,因而,制度化甚至法律化的道德规范是人们理所当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具有先在性、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道德规范是以一…  相似文献   

2.
官德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德是领导干部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是一个由多重道德要求组成的复合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民道德,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和履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第二层次是职业道德,是国家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官德的底线规范;第三层次是行政道德或行政伦理,是从行政工作作为一项特殊职业的特点中引申出来的特殊职业道德,是对领导干部较高的道德要求;第四层次是共产主义道德,是官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要求.强调官德的层次性,目的是用共产主义道德统领官德建设,要求领导干部用最高层次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目标。人类有无道德自由?道德自由是什么?这些道德形上问题一直困扰着思想家们,也关涉到现实道德生活的质量。道德自由不仅是一种意志自由,也是一种自由境界;同时还应该包括道德自由权,亦即道德自由在道德权利上的表述,它是衔接意志自由和道德自由境界的桥梁。道德自由的这三个向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道德自由的丰富内涵。一、道德意志自由向度意志自由最先从伦理角度提出,后发展成在哲学意义上对自由与必然、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探讨。在伦理学范畴里,意志自由是“……指人在行动时对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一种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4.
在道德领域里,意志自由的真正含义首先是指道德主体对道德规范必然性的认识。“善”以“真”为前提,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只有认识和把握了道德规范的必然性才是可能的。从认识论角度,可以把道德主体意识划分为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儒家德性伦理中不乏道德自由精神.《论语》天命观念下主体的意志自由,礼乐行为规范下的主体道德行为自由,社会等级秩序下的道德境界自由,充分体现了主体在道德活动中看似被压制实则具有丰富的道德自由精神.道德自由精神反过来又折射出儒家的德性精神,以及人生、社会的理想建构.  相似文献   

6.
王体  陈延斌 《哲学动态》2006,3(2):35-39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相对发达的西方世界,都面临着一些道德失范、身心失落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升个体的道德素质,进而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更好地促进人类道德建设,是值得我们伦理学工作者深思的重要现实课题。本文尝试就此做一些探讨,以做引玉之砖。一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个体道德内化伦理学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外部道德规范、道德准则的内化。道德内化可谓伦理学研究的“牛鼻子”,也是个体道德养成的关键所在。而整个人类的道德建设则是由单个道德主体的道德养成构成的,因此,也可以说人类道德建设的关键就在于…  相似文献   

7.
应杭在《浙江大学学报》第6期(1992年出版)上撰文认为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规范的必然性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在的理论根据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规范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自由可划分为观念自由和实在自由,观念自由因仅在主体意识中产生,总是表现为对各种限制的力图超越,而实在自由因需在主体与对象的共在关系中形成,则必须正视和承认各种限制.道德作为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必然具有基于各种关系限制的约束性,但由于道德是人的内在需要,因而其约束性也会表现出一种自觉自愿的主动特征.道德自由作为自由与道德的概念组合,既是自由的道德与道德的自由之内在统一,也是约束与任性的统一,当主体成为纯粹的道德主体、主体之性完全成为道德之性时,约束即为任性,任性即为约束.此时,主体便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德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9.
公民道德是其在社会实践中将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的结果,而道德内化则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道德内化的发展性使得公民道德的发展呈现出自发、自觉和自由三个层次。因此,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研究和了解公民道德的实际状况和层次,并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做到先进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10.
道德自由是道德主体的意志觉解和境界,是在道德意志的统摄下,按照道德必然采取行动的能力。技术作为人类把握客观世界的独特方式,一方面确证和实现道德自由,另一面限制和压抑道德自由。自从人猿揖别后,人便始终处于技术化进程当中,随着习俗教育、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的技术侵入,道德自由因此展开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1.
道德情感是人所具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是与人的道德认识相伴而生的,是人产生善的道德行为的力量和源泉。本文在对道德情感进行伦理分析的基础上,对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相通性进行了阐释,并针对今天人类道德生活中的情感缺失问题指出,道德自由的境界是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和谐统一的境界,人类要走向道德自由的理想王国就必须将道德情感还原于人的生活世界中去,给予道德情感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即 :需要的体认机制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需要的体认机制涉及到对人性、人生的价值、人的使命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体基础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涉及到人的社会伦理关系、社会规定性和制约性、社会价值、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教化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客观条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人格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角色道德是由角色产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社区护士的角色道德问题表现为角色不清、缺乏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原因在于社区护士的形象模糊、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缺乏提升自我素质和境界的环境。建议以道德文化为切入点推进角色道德建设,以角色道德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构建适合社区护士的角色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自由”在伦理学中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有道德价值的行为不仅要合乎规范,而且要出于意志的自愿,从而能够培育人的心灵不断地向善,达到“真、善、美”的和谐境界。本文拟对康德的道德自由观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便为我们的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一、道德自由的内涵当我们对道德自由进行界定的时候,首先面临的是道德与自由的关系。在康德看来,“自由诚然是道德法则的存在理由,道德法则却是自由的认识理由。因为如果道德法则不是预先在我们的理性中被明白地思想到,那么我们决不会认为我们有正当理由去认识某种像自由一样的东西(尽管…  相似文献   

15.
从道德自律到道德自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需要自律,自律无疑优于他律.但自律仍然带有强制性,只不过是用内在强制取代了他律的外在强制.因此,道德不能以自律为极限,而应当超越自律,即由道德自律走向道德自然.道德自然通过对道德自律的扬弃,否定了道德自律中的内在强制因素,但将道德的本质属性予以存留,且将其自由升华至极致,这就造就了没有任何强制的道德以及道德选择中充分的、完全的个体自由.与道德自律相比较,道德自然具有非强制、无意识、不造作等特征.道德自然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这种道德境界是在人的原初心理基础上,经过实践、反思与情感升华的长期过程而逐渐生成的.  相似文献   

16.
道德标准应当服从生产力标准 刘锋 以生产力作为判断道德进步与落后的根本尺度就向我们昭示,道德标准应当服从于生产力标准。对于不同的社会现象,人们总是一方面运用自己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善恶评价,另一方面又从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历史评价。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既可以一致也可能出现予盾。在道德评价时,如果当人们的运用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从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抽象出来的,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吻合的:相反,当用旧社会形态下遗留下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或者以将来更高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明进化的精神产物,道德必须既能应对时代的问题,又能引导时代的发展.当前,由于社会在急剧变化,各种社会乱象使得人们几乎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建立相应领域的道德规范,于是乎各种应用伦理学方兴未艾;但是,各种规范如何才能普遍有效、让人们服膺信守?这就需要使道德规范通过外化走向内化、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8.
道德内化过程中,因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程度差异而形成多种状态,每种状态都切实影响着人们的日常道德行为.我们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对社会道德是否认同的角度,将道德内化中的状态大致分为六种,对这六种状态的定量分析,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道德内化中的一些细节以及整个道德内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社会秩序,从政治秩序到经济秩序再到道德秩序,都建立在强力基础上,不仅建立的过程依赖强力,维系的过程也高度依赖强力.道德强制的优点是效率高,能够迅速迫使被教育者不得不遵守既定的道德规范,从而建立起某种教育者所偏好的理想道德秩序.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维系成本很高,难以实现"服从"到"内化"的升华,从而达到理想化的道德自觉.从道德强制到道德自觉,意味着从理念到路径的双重变革.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同一个体,其在不同阶段,由于觉解程度不同,所呈现的人生境界也不尽一致。对处于不同人生境界的个体而言,其对道德行为的践行则有所不同,由此出现道德冷漠、道德顾虑、道德恐惧以及道德自由诸种道德行为。不同道德行为,多是一种偶在性表现,既不是个体一成不变的定行,亦非某一群体集体行为的表征。每一种道德行为的出现,都有其相应的内因外缘,剖析诸类非正常道德行为出现的缘由,以期提出对治之方,这是学者的使命,亦是社会之所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