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圣辉 《法音》2002,(11):3-4
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佛陀就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佛教是一个主张和平、奉行慈悲、实践平等友善的伟大宗教。两千五百多年来,我们每一个佛陀的弟子严格地遵循、实践了这种慈悲的精神与和平的思想,使得佛教成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曾用武力传播教义的宗教。在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战争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染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的。佛教挥举的武器只是一把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那便是我们人类内心的无明烦恼“贪、、痴”。因而在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上,佛教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成是和…  相似文献   

2.
净化人心 抵制邪教 维护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全世界各宗教领袖,相聚联合国,共议世界和平大计,千年一遇,因缘殊胜。本次大会以“促进新千年的和平”为主题,在寻求净化人类社会、消除战争和贫穷、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宗教作为和平使者和抚慰者的积极作用,这是载入史册的全世界宗教盛事。我作为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成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从佛教的角度讲几点主张。 一、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促进世界和平事业发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教导信徒要“爱人如己,勿相残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著名的佛教经典《大涅 经》一开始便讲述了佛陀劝阻阿问世…  相似文献   

3.
在争取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宗教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宗教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当今世界上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如果全世界的宗教徒能团结起来争取和平,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是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这已为它自身的全部历史所证实,也已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许。所以,传播和发扬佛教的和平精神,以佛教智慧启发众生、净化人类的心灵、制止和消除人类的暴力行为、求得个体心灵的和平和群体生存环境的和平,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佛教的慈悲精神佛教被称为慈悲的宗教,…  相似文献   

4.
佛教与和平     
观藏 《法音》2003,(9):32-34
和平,无时不为世人所渴盼,它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宁静祥和、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状态。而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从根本上来说,佛教与和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教是和平的永远向导,和平是佛教的外在体现!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佛陀降诞人间,那时的古印度由多个小国家组成,并且纷争频繁。佛陀洞察了人世间的烦恼与痛苦,透视一切所知的境界,圆证缘起《法音》2 0 0 3年第9期性空的真实,悟得无上菩提。之后,佛陀与诸多弟子四处弘扬佛法,劝人远离争斗,广行善道,亲近善法,息灭一切战争,使得当时不安定的社会环境得以平和,不协调的社会关系得以…  相似文献   

5.
扬勇 《法音》2003,(11):9-11
一、戒律的重要性第六次日中韩佛教友好交流大会的会议主题是“佛教与和平”,副题是“日常生活与佛教的戒律”,我在这个范畴内论述并作基调发言。论述顺序如下:一序论,谈教团内戒律的重要性;二是把不杀生根本戒条解释为社会实践的日常生活;三是本论对于自然环境破坏和保护、战争和恐怖事件等引起的人类反目问题,从僧伽尊重生命、和合、平等的精神作解决途径;四是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实践行动作论述,由韩中日佛教徒巩固友谊,弘扬佛法,为世界和平率先实践不杀生的生活化行动。佛教是以解脱生老病死四苦为究竟目的的宗教,要达到圆满解脱则有多种修…  相似文献   

6.
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领袖汇聚联合国总部,共议世界和平大计,共商人类幸福良策,呼呈消除战争根源,唤醒保护环境意识,肩负重任,功德无量。 我所信奉的佛教是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在佛教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许多宝贵的内容能够为世界和平指明方向。中国人民、中国佛教界对世界和平、人类幸福有很强的责任感,我们作为友好的使者,和平的使者,愿与世界上的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交流思想,共同创造庄严清净的人间乐土。 佛教于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内地,七世纪传入中国西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十三世纪传人中…  相似文献   

7.
《天风》2002,(4):55-55
世界宗教领袖集会反对暴力、呼吁和平 1月24日,求自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儒教、印度教、锡克教、神道教和非洲传统宗教等不同宗教的约250名宗教领袖在意人利阿西西集会,为和平祈祷,并承诺他们将委身于致力全球和好的事工。各个宗教分圳举行和平祈祷仪式,宣读呼吁世界和平的誓言。集会由罗马教皇保罗二世倡议发起,他呼吁世界“永远消除暴力!永远消除战争!永远消除恐怖主义!在上帝圣名下,各宗教应为世界带来公义、和平、宽恕、生命和爱”!  相似文献   

8.
学诚 《法音》2014,(6):8-9
正佛教思想以其对世界规律的智慧和深刻洞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以慈悲和平的精神倡导民族和睦、社会和谐。在当前形势下,佛教思想对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宗教极端主义是极端主义盗用宗教旗号,对宗教教义进行歪曲和偏激的阐释,用绝对化的观点煽动宗教狂热,制造教派之间、宗教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其本质是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但由于它以宗教形式和宗教语言来包装,对一些普  相似文献   

9.
佛教教义研究中的最关键一环就是对佛教戒律的探索研究,而对其性质特点和宗教作用的认识对于佛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入手,指出作为行为规范和组织制度的戒律,是贯穿佛教的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四要素"的核心内容;戒律制度是佛教研究中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部分;佛教戒律是人类道德自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戒律是佛教与其他宗教和平对话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星桥 《法音》2000,(5):11-13
中国佛教协会在历史悠久的南普陀寺和近代著名的佛教学府闽南佛学院举办“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这样一个演讲会,很有意义。我能参与这一盛会,深感荣幸。 当前我们正跨入21世纪。这将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纪,是一个各种宗教由对立走向对话、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并驾齐趋的世纪。而佛教一向崇尚和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佛教在这一世纪,无疑负有许多神圣的使命。其中一个重大的使命、也是我们完成其它使命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佛教教育。 佛教教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就广…  相似文献   

11.
宗教传播既是宗教生命力的表征,也是其救世精神的要求.两汉之际,佛教东传华夏,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以人际传播与书本传播为主,走的是一条文化之道、和平之旅.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弘法方式更具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宗教传播既是宗教生命力的表征,也是其救世精神的要求。两汉之际,佛教东传华夏,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以人际传播与书本传播为主,走的是一条文化之道、和平之旅。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弘法方式更具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敬中  柴骥程 《法音》2006,(5):62-62
新华社杭州4月12日电(记者王敬中、柴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2日在此间会见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部分代表。贾庆林代表中国政府向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他说,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崇尚和谐的民族,中国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谋求世界的和谐与和平做出不懈努力。贾庆林指出,建设和谐世界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种文明、各种宗教都来发挥积极作用。佛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世界性宗教,与其他宗教一样,在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成为…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4,(11):14-14
2004年金秋,我们中国两岸三地的八位佛弟子共发大愿,向世界佛教四众弟子和一切关心、护持佛教的善知识倡议,在中国设立“世界佛教论坛”。佛陀示教,自利利他,普度众生。二千五百余年来,佛教超越种族与国界,东渐西输,南传北播,流布寰宇,蔚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大势中,我们深感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我们应该当机对机,为世界佛教事业的整体发展,为人类的和平安乐献大智慧,放大光明,做大贡献。“世界佛教论坛”旨在为一切热爱世界、关爱众生、护持佛教、慈悲为怀的有识有为之士,搭建一个平等、…  相似文献   

15.
李贺敏 《法音》2012,(8):75
本刊讯应日本天台宗邀请,以学诚副会长为团长、张琳副秘书长为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4人,于8月2日至5日赴日本出席纪念比叡山宗教首脑会议25周年"世界宗教者和平祈祷集会"暨研讨会。日本天台宗的总本山——比叡山被誉为日本佛教的"母山",日本佛教各主要宗派创始人如净土宗法然、净土真宗亲鸾、临济宗荣西、曹洞宗道元、日莲宗日莲等均出自于比叡山。由于其开山祖师——传教大师最澄曾"入唐求法",与我国佛教法乳一脉、渊源深厚。"比叡山宗教首脑会议"的主办单位是日本天台宗,后援单位为日本宗教联盟(即教派神道联合会、全日本佛教会、日本基督教联合会、神社本厅、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共五大团  相似文献   

16.
杨琳 《法音》2006,(4):3-6
作为有着深刻和谐思想与和平理念的宗教,佛教将对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双和模式”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08,(11):40-44
11月15日,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吴瑞莲来到北京龙泉寺,对学诚法师就“佛教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话题进行采访。学诚法师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谈到宗教本土化的重要性,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宗教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以及不同宗教间的互融沟通、和谐共存对世界和平的作用,从而对佛教与社会的关系做了深入阐发。  相似文献   

18.
光泉 《法音》2014,(12)
正今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并特别强调:"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中韩日三国同属汉传佛教文化圈,据载,中国前秦苻坚遣使派僧到高句丽,是为佛教输入韩国之始。至中国唐代,佛教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在佛教发展过程中,对五台民情风俗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五台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带上了宗教色彩。一、佛教信仰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中国佛、道、儒三教之一。佛教的基本教义是空、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浙江成功召开,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高僧大德、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海会云集,围绕“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主题,或引经说法,相机对机;或纵横捭阖,建言立论。同种善因,共结善果。不仅深刻揭示了佛教的和谐思想与和平传统,显扬了佛教的和平智慧之光,也向全世界传递出了一种强有力的和谐声音。本刊第4期曾经对论坛进行了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让读者进一步加深对论坛的了解,分享论坛所凝聚的佛法智慧与思想精华,我们本期从宗教文化出版社推出的《和谐世界,从心开始——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三卷)中,选摘了部分与会者的观点,希望能带给大家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