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2,(7):6
藏传佛教界广大僧尼:藏传佛教素有护国利民、慈济众生的优良传统。前辈高僧大德"弘扬佛法度众生,无私奉献为祖国",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五世热振活佛、十世班禅大师等堪称楷模。藏传佛教以崇尚和谐,维护和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享誉世间。作为生活在当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藏传佛教僧尼,我们既是佛门弟子,也是国家公民,理当护国利民,一心持戒,潜心修行,弘扬佛法,服务信众。在此,我们倡议,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藏传佛教寺庙开展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希望广大僧尼积极参与,继承和弘扬藏传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2,(7):65
北京6月8日电(记者王海磬)中国佛教协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出倡议,倡导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五省(区)开展藏传佛教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倡议广大藏传佛教界僧尼"护国利民,共创和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支持在五省(区)藏传佛教界开展和谐寺庙创建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嘉木样·洛桑久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0,(9)
本刊讯浙江省佛教组织和各开放寺庙以及广大佛教徒发扬佛教"四摄六度"、"利乐众生"的优良传统,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全省各地佛协和寺庙在引导广大佛教徒积极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同时,还为抗洪救灾捐钱捐物,扶贫济困,支援灾区人民战胜困难作出了很大成绩.近两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佛教界为社会公益事业救灾捐款达二百余万元,粮食万余斤,衣物千余件.其中仅宁波三大寺(七塔寺、天童寺和阿育王寺)1989年为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2,(8):43
本刊讯7月6日,甘肃省佛教协会在夏河县拉卜楞寺召开全省开展藏传佛教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座谈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出席会议并讲话。甘肃省佛学院副院长德哇仓主持会议。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指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战略任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藏传佛教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在创建藏传佛教和谐寺庙过程中,广大僧尼要自觉接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积极开展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佛协组织和寺院管理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8,(3)
正本刊讯2月5日,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传承佛教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深入宣传文明礼佛的理念,根据中国佛教协会《关于在全国佛教界继续大力开展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院活动的倡议书》和国家宗教局有关的要求,在云南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佛协的指导下,在迪庆州委统战部、州宗教委的支持下,协会针对迪庆藏族自治州广大僧尼、信众在开展诸如烧香、挂经幡、放生等佛教活动时,存在的一些不合  相似文献   

6.
佛教财富观与寺庙经济拉灿佛历来倡导“利乐有情”、“农禅并重”的人间佛教思想。在持戒修行的同时,不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注重和对世间财富的获取,并主张通过合法途径和非暴力形式,反对非法交易而获取暴利。佛教以慈悲之心主张社会经济发展,大众丰衣足食,即佛教不主张...  相似文献   

7.
法界春秋     
《法音》1989,(3)
云南省佛教协会于1988年12月29日至今年1月5日,在昆明圆通专召开全省寺庙管理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僧尼是全省汉族地区各重点开放寺庙负责实际管理工作的住持、当家或寺庙管理委员会成员,共56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为了总结僧尼从事农林生产的成绩和经验,推动全省广大佛教徒更好地投身祖国的四化建设,于今年1月4日至9日在福州法海寺召开了历时六天的寺庙生产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24人来自全省21所在农林等生产事业上取得显著成绩的寺庙。福建省宗教事务处郭钢处长和福州市宗教事务处周伟庄副处长到会讲了话;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因去鼓山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5,(6):55-55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日在中南海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拜见。习近平勉励他刻苦学习、努力修行,秉承十世班禅大师遗愿,秉承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理念,积极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成为一位具有精深佛学造诣和深受僧俗信众爱戴的藏传佛教活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陪同接受拜见。  相似文献   

10.
<正>四川省举办藏传佛教寺庙教职人员培训班近日,四川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共同举办了全省藏传佛教寺庙重要教职人员培训班,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木里县的近70名藏传佛教寺庙重要教职人员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采取课堂集中学习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围绕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宣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相似文献   

11.
一、寺庙的形成和绝耷音乐源流雄色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拉萨河对岸山谷里的索其山半山腰上,是西藏藏传佛教著名的尼众道场,有180位左右的尼众在此长年闭关修行,故此在藏传佛教尼众道场中颇有影响,受到广大女性信众的崇敬和欢迎。该寺由帕木竹巴的弟子格尔贡崔成僧格修建于1181年[1],当初为竹巴噶举派的一个支系,但是比较注重希解派的修习。格尔贡崔成僧格1205年圆寂后,该寺逐渐成为修习宁玛派教法的尼众寺院。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6,(9)
哈尔滨市华严寺举行开光庆典本刊讯农历七月四日上午,哈尔滨市华严寺举行盛大的开光庆典。极乐寺方丈慈法法师应邀拈香主法,为全院佛像开光。哈尔滨极乐寺、普照寺、双城市观音寺约63座寺庙共90余僧尼参加了庆典,参加法会的信众达3万余人。省宗教局、哈尔滨市人大...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28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表彰大会。大会授予甘丹寺等150座寺庙"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和谐模范寺庙"荣誉称号;授予次旺等10401名僧尼"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爱国守法先进僧尼"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陈香玉 《法音》2013,(1):24
中新社拉萨12月28日电西藏的色拉寺等100座寺庙,以及丹增格桑等7587名僧尼28日在拉萨获得2012年西藏自治区和谐模范寺庙和爱国守法先进僧尼荣誉称号。此间举行的2012年度西藏自治区和谐模范寺庙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暨寺庙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西藏为这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4,(5)
正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搞"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圈占佛教名山大寺进行过度商业开发,利用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敬畏虔诚、对幸福平安的向往追求,雇用假冒僧尼,通过引诱、欺骗、胁迫等手段骗取信众游客钱财,谋取不正当利益。部分佛教名山和寺庙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竞相争夺的"唐僧肉"、"摇钱树",甚至出现了"名山被上市"、"寺庙被承包"、"僧尼被假冒"等令佛教四众弟子痛心疾首的乱象。这些乱象严重伤害了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严重侵害了佛教界的合法权益,严重扭曲了佛教的功能定位,也严重干扰了党的宗  相似文献   

16.
刘晗 《中国宗教》2023,(1):54-55
<正>九华山风景区现有依法登记的佛教活动场所104处,其中全国重点寺院9座、安徽省重点寺院30座,常住僧尼近千人,每年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持续加强寺院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广大僧尼和来山游客信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2,(12):24-26
(2012年11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2012年12月3日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藏传佛教寺庙经师资格评定和聘任管理,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依据《宗教事务条例》、《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及《中国佛教协会章程》、《藏传佛教寺庙主要教职任职办法》等有关规定和藏传佛教教义教规及传统,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藏传佛教寺庙经师(以下简称经师),是指在依法登记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本办法称寺庙)中专门从事传授佛教教义教规、经典和文化知识的藏传佛教教职人员。  相似文献   

18.
据新华社日喀则7月1日电(记者多穷)今天下午,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其主寺扎什伦布寺,为僧俗信众举行“十三尊大威德金刚”灌顶仪式。这是十一世班禅自认定、坐床以后第二次为信众灌顶。下午2时40分,随着清脆的唢呐声,十一世班禅在侍从喇嘛的簇拥下,满面笑容出现在多佳大院。此时,全体信众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向十一世班禅叩头三拜,以示最诚挚的欢迎。十一世班禅登上宝座,通过扩音机向信众咏诵《大威德金刚经》,他还不时解析经文意义,教导信众热爱自己信仰的宗教,清净身心、利乐众生。十一世班禅口齿清晰,声音…  相似文献   

19.
试论寺庙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月朗从通常意义上来讲,寺庙是四众弟子及广大信众念经、拜佛、过宗教生活的主要场所,那么在改革开改的新形势下,寺庙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改革开放中到底起一些什么作用呢?我认为寺庙不仅具有原有的功能,而且还增添了许多...  相似文献   

20.
对绵阳市基层佛教的调研发现,基层佛教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寺庙引导力薄弱,僧尼老龄化、低素质化,部分寺庙活动停滞于忏焰经济驱动下的仪式化,僵滞于农耕社会的民俗信仰型态,由此导致"非寺院化"佛教渐成强大潜流,即脱离合法寺院引导的城市"精英佛教"和乡村小庙、念佛堂所摄"民俗佛教"信众已占佛教信众半数以上。疗此痼疾,标本兼治之方惟在痛下决心推动佛教向文化型、法治型、公益慈善型的现代转型,当前应着重建设市、县、乡镇三级上下呼应、师资互动、资源共享的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应采取"疏堵结合、打防并重、以大领小、扶正祛邪"的方略应对乡村小庙、民俗信仰及邪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