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太虚大师在佛教菩萨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9)
<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各位嘉宾: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谨向兜率内院中的太虚大师致以至诚礼敬,  相似文献   

3.
学诚 《中国宗教》2017,(8):16-17
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4,(10):6-7
9月19日,以"慈行天下·和乐人间"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浙江奉化溪口拉开帷幕,向海内外展示了奉化独特的弥勒文化和地域文化。文化节的内容包括浙江佛学院、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奠基仪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弥勒文化暨太虚大师思想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出席了开幕式。10月4日至5日,香港道教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港举行。香港道联会举办了道教坛仪展览、香港道教论坛、  相似文献   

6.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7,(9)
<正>在中国近代佛教改革先驱、"人间佛教"倡导者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8月18日至19日在宁波雪窦山弥勒道场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缅怀太虚大师一生卓越功德,弘扬"人间佛教"思想。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佛教协会、宁波市佛教协会协办,宁波雪窦山佛教协会承办。期间,举行了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传供大  相似文献   

8.
庞国婉 《法音》2000,(2):31-31
本刊讯1月19日,重庆佛教协会举办太虚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纪念会由原汉藏教理院学生惟贤、大果、竺霞法师发起;重庆周边的汉院学生赶来参加,重庆市委统战部徐登全副部长到会祝贺。太虚大师乃近代高僧,是提倡佛教革新的导师,毕生坚持整顿僧制,弘扬佛教文化真理,净化人生,创办僧教育,培养大量人材,弘扬人生佛教。革命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赞扬大师"平易近人,思想通泰"。海内外佛教徒均崇敬他,奉为一代佛教领袖。由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为当令广大佛教徒普遍认同,并得到实践和发扬。惟贤法师宣读了《太虚大师与人生…  相似文献   

9.
略论“人间佛教”(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人间佛教”(二)陈星桥(三)太虚、印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简介如前所述,太虚大师、印顺法师和赵朴初居士对“人间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贡献至巨,极具代表性,因此实有专门介绍的必要。1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太虚大师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其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佛教改革与佛教教育深受斯里兰卡影响。太虚大师继承了锡兰佛教徒达摩波罗积极参与世界佛教运动的思想,在向斯里兰卡借鉴、学习,探寻中国佛教改革和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将中国国情与大乘佛教相结合,提出了"人生佛教"思想,创造出具本土特色的理论和发展之路。对于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关系的探讨,不仅对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6,(2)
正清末民初以来,在杨仁山、寄禅、圆瑛、太虚、弘一、虚云、谛闲、欧阳竟无、印顺、赵朴初等高僧大德的努力下,衰微到极的中国汉传佛教展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革新中国佛教文化传统中的积弊,一方面重新确立中国佛教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试图发扬中国佛教精神来救治西方文明泛滥所造成的世界性灾难。他提出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划时代理念,成为两岸三地佛教在不同阶段实现现代转型的一面旗帜,影响持续至今。本期邓莉雅著《从判教看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一文,以"判教"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产生的因缘、  相似文献   

12.
太虚大师作为近代佛教旗帜性人物,于其时代开演"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之理论,进而力推中国佛教近世改革,这与其对《仁王经》的理解于义理上或有一贯性。此外,太虚大师对佛法护国思想的理解亦非仅仅停留理论层面,更于战火年代奋身践行。大师所言所行,实为近世佛教之模范。  相似文献   

13.
太虚大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佛教教育家,在民国佛教复兴运动中致力于佛教教育的改革,其佛教教育的教材观表达出一代大师的独到见解。本文从太虚大师佛教教育的教材观入手,详述他对改革佛教教育及新编佛教教材的思想,从一个侧面反观其教育主张和理念,这些对当今佛教的僧伽教育仍然有着借鉴意义。太虚大师编纂的佛教教材正知正见,充满了佛教对人生与社会的关怀,深受僧俗欢迎,且影响广泛深远。解读太虚大师佛教教育的教材观,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太虚大师的佛教思想和对佛教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3月17日,作为"光明自在·觉行俱圆——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人间佛教之定位·中国佛学之重建"太虚大师思想高峰论坛在玉佛禅寺举行。上海市民宗委副主任王君力、普陀区委统战部部长黄海平、市民宗委处长何建、普陀区民宗办主任陈建龙,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  相似文献   

15.
正演培法师继承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和人间佛教的发展理念,在汉传佛教的海外弘传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自称为"凡愚僧"的演培法师(1917-1996),是连接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求法于观宗寺弘法研究社、闽南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并曾亲近宝静、大醒、太虚、印顺等当代高僧。演培法师深受太虚大师倚重,25岁时即被任命筹办四川合江法王学院,后  相似文献   

16.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台湾高雄市佛光文化,2014年12月出版)分为四卷。卷一题"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包含三篇长文,分别讨论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近百年发展历史以及元明六百年来汉传佛教革新、转型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前者题为"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现代人间佛教的倡导与创立——二十世纪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展开历程的一种解释模式",从人间佛教理论构建及实践运作两方面考量,探论了太虚、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开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太虚大师在20世纪上半期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方向性理念以及人间佛教建设的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齐聚奉化雪窦资圣寺,缅怀近代佛教高僧太虚法师,追寻中国佛教现代化的进程,探讨"人间佛教"思想,可谓因缘殊胜,意义深远。我谨代表国家宗教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纪念活动的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和嘉宾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经历了巨大变革,佛教也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中经历了涅槃重生。太虚法师是  相似文献   

18.
寂慧 《法音》2009,(7):45-48
近代影响佛教发展的大德有很多,但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虚云和尚与太虚大师。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为佛教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虚  相似文献   

19.
太虚大师是近代著名的佛教领袖,他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迄今依然深刻影响着海内外佛教界。太虚为了弘扬人间佛教,弘法足迹不仅遍及国内,也远及南洋各地。太虚当年两次到访南洋,不仅加强了中国佛教与南洋国家的交流,对南洋各地佛教的发展也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7,(9)
<正>前言杭州历来被称为"东南佛国"。随着历史的变迁,佛教在杭州流传已有一千余年,尤其是在近代杭州佛教史上,苦难而严峻的时势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大师和佛学者,如弘一、月霞、太虚、巨赞等大师以及章太炎、马一浮等佛学者,他们都与杭州及灵隐寺有着深厚的因缘,为改革和振兴佛教殚精竭虑,为杭州佛教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大师,虽出生于浙江桐乡,但与杭州缘分深厚,仅据太虚大师《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