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记忆过程分离的实验范式,特别是详细介绍了当前对过程分离实验程序的修正意见,以及对随机独立假设的质疑.最后提出对过程分离实验范式的一些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信度比较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分离的实验范式以功能分离和随机独立性等证据说明不同记忆任务的底层系统或加工机制。近期研究发现,两种记忆测量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差异显著,内隐测验的信度更低一些,因而对变量效果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两种测验信度差异对任务分离提出了区别于系统说或加工观点的另外解释。以后在研究外显和内隐记忆分离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测验信度的检验问题,还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内隐记忆测验的信度,使两种记忆测验的信度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随机棋局存在专家记忆优势效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家在其擅长领域中 ,对有意义刺激所表现出的记忆优势效应 ,已为诸多研究所证实。然而 ,对于随机刺激 ,专家是否存在记忆优势 ,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果。文章以中国象棋为实验材料探讨这一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先前研究中实验材料的局限性。实验结果表明 ,随机刺激不存在专家记忆优势效应。作者还比较了模板理论和限制调节理论 ,认为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模拟星期”范式通过3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前瞻记忆任务类型的差异以及动机与任务序列对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规律性前瞻记忆任务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非规律性的,即使本研究条件下对非规律性前瞻记忆任务进行奖励与惩罚,仍没有消除两者间的差异。(2)不论是惩罚还是奖励都可以显著提高非规律性前瞻记忆的成绩,而且动机促进作用会蔓延至非直接强化的前瞻记忆任务。(3)固定序列前瞻记忆成绩显著优于随机序列的,且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序列前瞻记忆的成绩呈上升趋势,而随机序列的基本不变,固定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为习惯的建立过程。(4)不论前瞻记忆任务规律与否,惩罚或奖励,任务序列如何,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成绩均优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成绩。(5)时间确认任务中,被试翻看时钟的次数与其正确率间呈显著正相关,且越临近规定时间翻看次数越多,呈J型分布。  相似文献   

5.
四种不同品系小鼠旷场行为和记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生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实验方法,对三种标准化国际通用品系的实验小鼠与我国特有的昆明系小鼠的行为活动特征和记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国际通用品系小鼠的一般行为活动较昆明系小鼠明显活跃.旷场行为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但在记忆保持方面,四个品系间无明显差异。实验提示.昆明系小鼠可适用于研究动物的高级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记忆的生存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进化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情境下的记忆效果,探讨了生命有机体记忆机能性信息的机制。124名大学生分别参与3个实验,实验材料为无关联的词汇。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组间实验设计与组内实验设计。实验1和实验2的研究结果都显示记忆具有求生评价优势,评价生存有关的信息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实验3通过混合实验设计再次验证了记忆的求生评价优势。实验3也发现不同实验材料的评价时间能够影响记忆的评价优势,因此,求生评价的记忆优势可能与认知加工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初中生进行记忆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初中生进行记忆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宋广文,牛盾(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1问题记忆组织、记忆策略及记忆监控等问题.是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策略指完成作业、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居重要地位。记忆策略的获得可以有效地提高记忆...  相似文献   

8.
被试操作任务(SPT)范式与动作记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琳  韩布新  陈天勇 《心理科学》2001,24(2):217-218
百余年来,记忆研究所使用的材料一直以语言材料为主。然而,言语记忆是否记忆的全貌?使用浯言材料进行的研究结果是否能够推而广之.应用到其他形式的记忆材料上去?在实验室中如何对言语记忆以外的记忆进行深入研究呢?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Cohen(1981)所设计的被试操作任务(subject performed task,SPT)实验范式引起了大量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宫火良  杨迪  张方屹 《心理学报》2019,51(12):1318-1329
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较高是抑郁症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探究降低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的方法以缓解抑郁症状、降低抑郁复发率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344名初中生进行实验, 实验1对比了问题状态组与正常状态组被试的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 结果发现, 问题状态组被试的正性、负性自传体记忆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 两组在中性自传体记忆得分上差异不显著; 实验2对比了问题取向提问和解决取向提问对问题状态下人们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的影响, 结果发现, 解决取向提问组被试无论是在正性、负性自传体记忆得分上还是在中性自传体记忆得分上均显著高于问题取向提问组和控制组, 问题取向提问组和控制组在各类自传体记忆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 实验3进一步考察了解决取向提问对问题状态下不同归因风格者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的影响, 结果发现, 内归因组被试的正性、负性自传体记忆得分均显著高于外归因组, 在中性自传体记忆得分上, 两组被试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患者类似, 遭受一般心理困扰个体的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也较高; 相比问题取向提问, 解决取向提问能较好地降低一般心理困扰者的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 对于一般心理困扰者而言, 解决取向提问对内归因者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外归因者。综上, 解决取向提问可以作为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降低个案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系列范畴词表时序记忆和项目记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志新 《心理学报》1998,31(1):35-42
该项研究探讨系列范畴词表的时序长时记忆和项目长时记忆,实验设计的系列范畴词表将记忆项目分为词表内范畴相同项和词表间范畴相同项,时序记记测量方法是词表辨认,项目记忆测量方法是自由回忆。实验一发现:2分钟延缓测试词表内范畴相同项时序记忆和项目记忆优于词表间范畴相同项;6分钟以及10分钟延缓测试时序记忆仍是词表内范畴相同项好。实验二发现:以范畴线索提取,两类项目记忆没有显著差异;以词表线索提取,两类项目  相似文献   

11.
误导信息干扰引发的错误记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秀艳  李荆广 《心理科学》2007,30(4):814-819
本研究借鉴GSS的测验程序,以学习材料视觉呈现、团体实验的形式,在人工条件下模拟了目击者记忆过程.通过操纵材料呈现时间(20秒、40秒)与测验次数(初测、重测)两个变量,考察了该情境下错误记忆的内在机制及其动态变化特点。并进一步研究该情境下受暗示性与社会期望、自尊、心理控制源以及视觉想象生动性的关系。实验发现,40秒比20秒条件下,真实记忆效果更好,错误记忆效果更少;重测比初测时错误记忆更多。可见,真实记忆量的差异是影响错误记忆的主要因素:错误记忆较为顽固,产生后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还发现,受暗示性的各种指标(yiddl、yidd2、yidd3和shift)与社会期望、自尊、心理控制源、视觉想象生动性等因素均无显著相关.与桔试的自由回忆成绩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运用奇幻联想记忆法进行识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怎样记牢难于记住的材料,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当代国外一些著名记忆术研究专家提出奇幻联想记忆法是一种高效率记忆方法.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之介绍很少,本实验试图用心理学实验法对之进行科学考察。奇幻联想记忆法是指为了达到良好记忆效果而有意制造事物间的奇幻联想来进行记忆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进行奇幻联想记忆时,人为地对识记  相似文献   

13.
徐正言 《心理科学》1998,21(2):159-162
以5.5-6岁幼儿对象,自1989-1991年用三种不同性质学习材料,进行三次实验。有效被试人数为268,573,366人,表明学习后40天内多次呈现记忆自然恢复高峰1992年数学实验表明学习后第7天复习的长时记忆效果优于第5天。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间接学习—回忆”实验范式,考查方位记忆的生存优势及生存记忆的性别差异。在电脑屏幕上下左右4个方位随机呈现动物或食物图片,被试相对于中央点对捕获动物或采集食物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方位回忆测验。实验1和实验2为2(情境:生存情境vs.比赛情境)×2(性别:男vs.女)的被试间设计,发现当狩猎动物或采集食物活动与生存相关时,图片方位回忆的正确率较大;实验3为2(情境:生存狩猎情境vs.生存采集情境)×2(性别:男vs.女)的混合设计,发现不同性别被试在两种生存情境中的图片回忆正确率存在差异。表明方位记忆具有生存优势,生存记忆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前瞻记忆是指形成和保持一个意向直到合适的情境或时间再执行的一种记忆任务。由于在执行背景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和提取前瞻意向, 使成功执行前瞻记忆任务与加工背景任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保持前瞻记忆意向对背景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有影响的现象称之为前瞻干扰效应。本研究通过操纵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的两个实验, 考察了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长度对时间性前瞻记忆和事件性前瞻记忆干扰效应量的对比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缩短, 两类前瞻记忆干扰效应量的对比关系发生了变化, 且在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长度不同的情况下执行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时, 被试查看时钟的策略也有差异。提示了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与事件性前瞻记忆任务认知加工机制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利用雏鸡的一次性回避学习模型、果蝇的视觉辩别学习模型和大鼠的步入学习模型等多种动物学习模型对记忆形成的阶段性以及件随记忆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变化以及基因表达与记忆形成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深入探索记忆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新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娟  张哲  张常锋  李广政  于战宇 《心理学报》2014,46(10):1454-1462
本实验采用2被试组别(MCI组、正常老年组) × 3进行中任务变化(无变化、顺序变化、随机变化)被试间设计探究进行中任务变化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低于正常老年人的前瞻记忆成绩; (2)进行中任务变化对两组被试前瞻记忆和进行中任务的反应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中任务变化越大,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完成前瞻记忆和进行中任务的反应速度越慢; 而正常老年被试则不受影响。研究支持前瞻记忆策略加工的理论观点, 认为执行功能损伤可能是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前瞻记忆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测验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璐璐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7,30(3):600-603,620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测验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两个实验中均产生了错误记忆现象:实验一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为M=0.514,SD=0233;实验二关键诱饵的总错误再认率M=0.510,SD=0.215:(2)学习词表的语义关联越大,错误再认率越低:实验一项目语义关联程度主效应显著,F(1,84)=6.145.MSE=0.312.P=0.015;实验二,F(1,84)=5.143,MSE=0.225,P=0.026;(3)关键诱饵的位置造成了不同的情境效应:实验一,关键诱饵出现在第一个位置和第二个位置之间错误再认率差异显著(P=0.024);实验二,关键诱饵出现第二个位置和第三个位置之间的错误再认率边缘显著(P=0.052)。该研究揭示了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元记忆监测对记忆策略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广文  王淑娟  牛盾 《心理科学》2002,25(2):247-248
90年代初关于记忆策略的研究基本上肯定了知识.尤其是特定领域的知识对某些记忆策略的使用有效性产生影响。但对于元认知知识究竟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忆策略使用的有效性.则没有一致意见。有实验研究表明,元认知知识多有利于提高策略使用的有效性。但有的研究者认为.在不区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测的条件下,这样的结果可能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学生FDI认知方式与力学应用题解答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立君  王欣 《心理科学》2001,24(3):373-373,351
认知方式“表明一个人知觉、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典型的方式。”场依存性一独立性(the field dependenceindependenee简称FDI认知方式)是得到最多研究者注意的一种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