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探讨ICU内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延迟撤机的危险因素,收集了2005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共305例,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为延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h)和早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h),对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肌酐及射血分数(EF),术中是否应用球囊反搏术、转机时间(CPB)、主动脉阻断时间(ACC)及输血量,术后生命体征、肾功能、24h引流量、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和EF,CPB、ACC、是否行球囊反搏术,术后APACHEⅡ评分、血糖、肌酐、血小板、APTT、氧合指数、是否再次行开胸探查术等围手术期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EF(EF〈40%,OR=6.07)、CPB(〉234min,OR=4.69)及ACC时间(〉172min,OR=4.32)延长、术后高APACHEⅡ评分(〉16,OR=5.36)是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EF低、CPB(〉234min,OR=4.69)及ACC时间延长、术后APACHEⅡ评分高是延迟撤机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观察一次性双管喉罩全屏静脉麻醉与气管插管全屏静脉在泌外侧卧位手术中对患者循环及并发症的影响。选取泌尿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双管喉罩组,B组为气管插管组,记录麻醉前(T1)及建立气道后1min(T2)、建立后5min(T3),拔管后1min(T4)、拔管后5min(T5)对应时刻平均动...  相似文献   

3.
观察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诱导期NTI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 Ⅰ级~Ⅱ级,随机分为两组,D组(n=20):患者入室后Dex1μg/kg滴鼻;C组(n=20)作为对照组,滴入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30min后进行诱导,观察NTI、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A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min(T1),给药后20min(T2),给药后30min(T3),插管前(T4),插管即刻(T5)各项值变化.D组T1~T3与T0比较,NTI值、MOAA/S逐渐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C组(P<0.05);D组T2、T3与T0比较,HR明显减慢(P<0.05);麻醉诱导期间,C组T5与T4比较,MAP、HR均显著升高(P<0.05),D组T5与T4比较,MAP、HR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以1μg/kg滴鼻可明显镇静,使NTI值降低,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减少插管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对149例DM合并急性STEMI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并比较经静脉(A组)、冠脉给药途径(B组)和无替罗非班(C组)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造影结果、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峰值及峰值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A、B两组术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C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A、B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2h sumSTR、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峰值及峰值时间的变化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因此,替罗非班可以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和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与静脉途径给药相比,经冠脉给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探讨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6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 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B 组),每组各30例。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置入喉罩)前(T1)、气管插管(置入喉罩)后即刻(T2)、CO2气腹后10min(T3)、术毕患者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喉罩)前(T4)时的 IOP 。结果显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单纯气管插管全麻比较,可有效降低患者在诱导插管、CO2气腹与患者清醒吸痰、拔管所引起的 IOP 升高反应(P<0.05)。  相似文献   

6.
比较丙泊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维持,对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 手术)患者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选择40例将要行 Miles 手术的患者,年龄25岁~65岁,ASA Ⅰ级~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维持(P 组,n=20);另一组接受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维持(S 组,n=20)。尿标本自手术开始切皮(0h)每小时收集一次,检测尿液中3-甲基组氨酸(3-M H)与肌酐(Cr)的比值(3-M H/Cr)。呼吸商(RQ)从手术切皮(0h)以后每小时检测一次。结果 P 组与 S 组 T2(1h ~2h)、T3(2h ~3h)的3-M H /Cr 值与 T0(0h)、T1(0h ~1h)相比,明显升高,且 P 组 T2和 T3的3-M H/Cr 值和 RQ 均比 S 组低。丙泊酚脂肪乳中的甘油三酯可能会作为供能物质被机体分解利用,从而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  相似文献   

7.
探讨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所致术后痛觉过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60例择期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分别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30min、1h、2h、4h、6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h内静脉镇痛泵的使用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唤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rain、1h、2h,Ⅰ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在术后30min、1h、2h、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在术后初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较Ⅱ组患者明显延长,24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Ⅰ组较Ⅱ组患者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但Ⅰ组比Ⅱ组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腹胃肠道手术的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并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术中腹腔喷洒对术后疼痛的缓解效应.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20例).试验A组:应用0.5%的罗哌卡因20ml进行胆囊床喷洒;试验B组:应用0.5%的罗哌卡因10ml进行胆囊床喷洒,同时10ml进行膈下喷洒;对照A组:采用生理盐水20ml进行胆囊床注射;对照B组:采用生理盐水10ml进行胆囊床注射,同时10ml进行膈下喷洒.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试验A、B组术后1h、4h、8h腹腔内疼痛、切口疼痛及咳嗽时疼痛VAS评分与对照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1h、4h、8h、24h、48h肩部疼痛VAS评分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1h、4h、8h、24h、48 h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试验B组相比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术中腹腔喷洒,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对于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在手汗症手术中一次性喉罩替代气管内插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择期行胸腔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患者40例,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结果L组与T组相比,T2、T8各时点的SBP、DBP降低,HR减慢(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SpO2均维持98%以上,通气参数及血气分析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喉罩通气麻醉操作简便,通气可靠,且对心血管系统刺激小。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七氟醚预处理对腹腔镜胃肠手术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选取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S组)于麻醉诱导后CO2气腹建立前吸入0.8%~1.5%七氟醚30min ,对照组(C组)吸入氧气。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1d、2d、3d及7d肝功能(ALT、AST、TB、DB、TP、ALB)。结果七氟醚组术后1d、2d、3d的ALT及AST 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七氟醚组内气腹时间>2.5h者术后1d、2d的 ALT 增长率(4%)低于≤2.5h者(10%),术后2d、3d的ALT降低率,气腹时间>2.5h者(25%)高于≤2.5h者(23%)。七氟醚预处理对腹腔镜胃肠手术术后肝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且气腹时间越长,保护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观察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的脑保护作用。选择50例患有高血压ASA分级Ⅱ级~Ⅲ级肝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组和复方氯化钠(复方乳酸林格液R)组,每组25例。于输注前(T0)、输注完毕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5min(T3)、气管插管后15min(T4)、气管插管后30min(T5)抽取静脉血离心后检测血清中S100B、IL-6、TNF-a的浓度。与T0点相比,H组,T5点S100B轻度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TNF-a无明显变化(P0.05);R组在T5点S100B明显上升(P0.01);IL-6、TNF-a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R组相比,H组患者在T3-5时点S100B、IL-6和TNF-a均低(P0.05或P0.01)。结论为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的相关性,随机检测MS,调查人群血尿酸(SUA)水平865份。结果显示:体检的865名人员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6.6%,男性为10.4%,女性为3.2%。与正常血尿酸组比较,高血尿酸组的BMI、BP、FPG和血脂谱均升高(P均〈0.05);研究对象的SUA水平与MS的危险因素呈显著相关,其中与腰围、SBP、DBP、TG、FPG、HOM-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随着代谢异常数目的增加,SUA水平呈上升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高尿酸血症独立相关于超重、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提示SUA水平与MS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独立相关于超重、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在我院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9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TE测量右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的比值(SRe/SRa);测量三尖瓣环游离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a)并计算其比值(Ea/Aa);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病例组RVFAC、Ea/Aa、SRs、SRe、SRa、SRe/SRa均低于对照组(P〈0.05)。SRs与RVFAC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1)。SRs、RVFAC与PASP呈显著负相关(r1=-0.695,r2=-0.664,P〈0.001)。SRe/SRa与Ea/Aa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0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STE可以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男性115例,女性83例,以前瞻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住院10天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和90天预后的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无关(P>0.05),与住院10天时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3),与10天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转归分数呈正相关(P=0.002),与90天预后呈正相关(P=0.001).笔者认为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10天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和90天预后具有独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作用及二者之问的关系。比较41例VCI患者与80例健康对照组中空腹血糖(FPG)等13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VCI的发生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VCI组FPG、FINS、HOMA-IR、ISI、FIB、TC、TG、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FINS、HOMA-IR、LDL为VCI发生的危险因素;MMSE评分与ISI呈显著正相关(rs=0.56,P〈O.01)。VCI中存在IR,IR是VCI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VCI的严重程度与I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探讨B型尿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在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评价方面的价值,及其与APACHEII评分在全身性感染患者的相关性。选取全身性感染患者32例,以28天随访结果,根据其转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8例。分别在确诊后Oh、72h采血行NT—proBNP检测,并采集数据进行APACHEII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NT—proBNP(Oh)[(5463.7±4152.3)ng/L]明显高于存活组[(839.4±1132.0)ng/L](P=0.016),72h后死亡组NT—proBNP[(5676.1±3937.4)ng/L]依然高于存活组[(843.5±866.3)ng/L](P=0.017)。NT—proBNP(Oh)、NT—proBNP(72h)(P〈0.05)是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经过对数转换的NT—proBNP(Oh)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r=0.73,P〈0.001)。由此可见,NT—proBNP与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一种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全身性感染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窦性心律振荡(HRT)的变化及意义.选择伴室性早搏的AMI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42例,PCI前伴室早的观察组患者,用节律Ⅱ导联记录室早的心电图,PCI后2周时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AECG),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59.1±7.5)%和(61.3±8.4)%.观察组PCI前TO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TO较前降低,TS较前升高,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无差异.提示AMI患者HRT减弱,PCI后2周HRT改善但和观察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MI患者PCI后早期仍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HRT可作为评价AMI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地塞米松给药方法对芬太尼咳嗽反射抑制的效果。选择200例全麻患者分为四组,按不同方法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诱导时芬太尼用量为5Mg·kg。观察各组患者出现咳嗽的例数和强度变化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显示,提前15min静注地塞米松组(Ⅰ组)咳嗽发生率为8%,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静注芬太尼2min时段Ⅰ组的HR、MAP和BIS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组内发生咳嗽反射患者HR、MAP明显升高,BIS值也有所回升。认为预先15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更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