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口的相对比例以及绝对值不断增长,外科手术患者中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比例也在不断增加.这类患者都具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衰及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如何评价这些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细致调整心脏病用药,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同时避免术前不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龄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不断总结高龄患者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经验,是我国心脏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高龄患者心脏手术非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手术后将近2/3的患者生存超过5个年头,完全摆脱了心脏疾病的症状,没有了心脏疾患的束缚和限制,享受着手术后的独立的舒适生活.高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及时和有效地处理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这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龄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不断总结高龄患者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经验,是我国心脏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高龄患者心脏手术非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手术后将近2/3的患者生存超过5个年头,完全摆脱了心脏疾病的症状,没有了心脏疾患的束缚和限制,享受着手术后的独立的舒适生活。高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程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应用心理评估和临床实验方法,对4~12岁无陪护患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程序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性格较正常儿童内向.情绪不稳定,其智力和适应能力都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根据上述特点确定了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目标和行为训练等护理方法.通过对106例患儿的实验对比观察,提出建构围手术期少理护理程序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的情况决定了患者的安全、手术效果,日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等.手术医生注重手术的顺顺利利,达到手术期望的效果;麻醉医生注重手术过程的顺利和安全;患者、家属注重手术效果、日后长期的生活质量.对于年轻患者、单一病变,外科、妇科等手术科室医生常常能够做到手到病除,彻底治愈疾病.但是面对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高龄患者的日益增多,多脏器受损的患者比例越来越大,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均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即围手术期的风险增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患者受到伤害,同时患者、家属不满意,甚至打闹、上诉,医生赔款,医院赔巨款,影响医院秩序,更造成当事医生较长时间的郁闷焦虑,遗憾甚至愧疚,严重影响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6.
青壮年患者因其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在治疗阶段情绪波动较大,而围手术期患者紧张、悲观、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会对其生理功能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限制了对患者诊疗过程中配合,尤其是对围手术期影响明显。为了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应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适应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管床医生在围手术期必须对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是临床糖尿病处理的一大难题,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状况对术后病死率及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但严格控制血糖也会增加低血糖和多项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目前对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目标尚无统一标准,缺乏充分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和循证证据。本文作者对近几年关于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8.
麻醉医生与围手术期患者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手术期患者紧张、忧郁、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会对其生理功能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这对于麻醉和手术极为不利。为了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应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麻醉医生在围手术期必须对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麻醉医生可以在三个阶段对患者实施相应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手术期是手术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的最重要时期,隐患多、风险大,历来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介绍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的措施,只有加强对手术全程的监管,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术后规范化的护理,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才能确保围手术期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是临床糖尿病处理的一大难题,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状况对术后病死率及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但严格控制血糖也会增加低血糖和多项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目前时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目标尚无统一标准,缺乏充分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和循证证据.本文作者对近几年关于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相关文献综合整理,结合相关临床经验,就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理状态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被普遍认为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是冠心病的重要保护因子。然而,在某些病理状态下,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受损,甚至逆转产生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药物干预又可改善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用矛盾的哲学规律认识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就能更有成效地开展对HDL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本研究调查了四川大学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中的“伦理修养”(“保密与尊重”和“知情同意”)和“医师责任”两方面的认知,并将其与患者认知进行比较。笔者分析了医学生和患者认知差异,并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的认识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未能发自内心地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最重视的仍然是临床技能的提高。研究提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需要增强感染力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医学除了具有生物科学性外,更有着社会和心理的特性,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患者就会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版本。本文通过对一位直肠癌患者的诊治经历进行叙述,尝试着通过“叙事医学”实践来进一步认识、吸收、解释、回应患者的故事,通过医患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从而加强患者的优质体验。本文还从医患双方、医院管理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就叙事医学更有效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的支持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并认为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在某一范式的指导下进行的,范式是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而科学革命实际上就是范式的转变,指出一种范式经革命向另一种范式逐步过渡,正是成熟科学的通常模式。本文就范式理论对心力衰竭治疗进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现有的医学教学模式、医疗体制和分配制度下,医院临床检验科越来越推崇医学技术主义和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致使临床检验医生人文精神日益缺失,医生与患者之间最具人性的本质已被淹没,医患矛盾日益增加和凸显。如何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让患者满意,这迫切地需要在临床检验科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育检验医生的“医者仁心”大医情怀,以减少和预防医患矛盾的发生,这是检验科管理者应该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Risk biases such as comparative optimism (thinking one is better off than similar others) and risk inaccuracy (misestimating one's risk compared to one's calculated risk) for health outcomes are common. Littl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racial or 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in these risk biases. 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individuals with poorly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N=813) indicated that participants showed (1) comparative optimism for heart attack risk by underestimating their heart attack risk compared to similar others, and (2) risk inaccuracy by overestimating their heart attack risk compared to their calculated heart attack risk. More highly educated participants were more comparatively optimistic because they rated their personal risk as lower; education was not related to risk inaccuracy. Neither race nor the federal poverty level was related to risk biases. Worry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personal risk. Results are discussed as they relate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risk perception.  相似文献   

17.
象山心学有着深层易学根基之支撑。基于易学的天人之学,他敞开了以大中至正之道、之理为根基根据的整体宇宙图景。认为人的本心存在的敞开着宇宙大千世界中的一切。《易》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价值期许,遂具体落实为人人之开显对于本心的高度明觉,挺立个我生命的主体性,积极构建基于此心的属于自己的意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旨在比较志愿决策和“亚洲疾病”决策两种任务领域下,人们风险偏好的特征情况,以考察远、近不同社会距离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同时,在传统的坏封面故事下,增设好封面故事情景,以期发现封面故事作为决策前的必要背景信息对人们决策的影响.选取高中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在近的社会距离下决策时,风险偏好受到时间距离、封面故事、概率和框架的影响;在远的社会距离下,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大;(2)志愿决策中,风险偏好仅在小概率条件下,受封面故事、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在好封面故事下,风险偏好受到框架的影响;在坏的封面故事下,风险偏好受时间距离和框架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采用系统方法评价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丹红治疗组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RP;丹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FG水平。提示丹红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及FG水平。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resting heart rate is thought to be a generalizable risk factor for aggression, very little research has examined whether this relationship varies by race. We addressed this limitation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Pittsburgh Youth Study. Current data are from 197 men who participated in a teenage biosocial study (mean age = 15.7 years) and adult follow-up study (mean age = 32.1 years). Teenage resting heart rate interacted with race to predict teenage and adult aggres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rate and aggression was significant in White, but not in Black mal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fi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ting heart rate and aggression is racially variant, suggesting that resting heart rate may not be a generalizable biomarker for conduct problems. At an intervention-level, findings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accurate risk assessment tool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racial variance in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