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人与羊     
范晨光 《天风》2004,(5):6-7
难10:1-18,25-30 以大家所熟悉的事物,引发人去思想揣摩奥秘的真理,重要的教训,这是主耶稣在世传道时常用的方法。他用比喻、故事、寓言把关于他和他国度中的真理启示于人,使当年的犹太人,乃至我们今天读到这圣经的人们,能够从中更形象、更生动地明白他的教训。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段圣经,正是主耶稣用寓言的方式所讲的关于牧人与  相似文献   

2.
<正>"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经文:彼前5:2-4约8:31-32一、真理是按神旨意——管理的原则(参徒13:22、36;彼前5:2-4)使徒约翰明确宣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参约1:14、17)主基督是真理的本体,他就是真理在世间的活化与彰显;教会是主耶稣的身体,被他的真理所充满,教会管理必须依循真理。当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曾说:"神啊,我来了,为要  相似文献   

3.
尺度     
孟艳玲 《天风》2001,(6):39
主耶稣之所以在十字架上被举起后吸引众人跟随他,不仅因为他是上帝的儿子,也是因为他是一位身体力行者,是一位真理的行动者。  相似文献   

4.
关系与侍奉     
陈丰盛  吴新望 《天风》2018,(2):15-16
彼得是主耶稣十二门徒中的代表,在跟随主的所有时间里都是很积极主动的。当然,彼得也经常暴露出自己的软弱,甚至跌倒。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在主耶稣被捕后曾三次不认主,成为他一生的污点。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软弱的门徒,主耶稣没有离弃他,反而在复活后特别向他显现,坚固他的信心。在本段经文里,他还三次询问“你爱我吗”,三次颁布使命,使彼得明确了侍奉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件美事     
李洪玉 《天风》2003,(11):55-55
纵观耶稣短暂的一生就知道他没有留下一样不给我们,他把恩典、真理、好酒、活水、生命饼、世上的光…给我们。在十字架上,他的外衣被人分了,他把每一滴血、最后一口气也都给了我们,我们得到的主的爱,真是完全的爱。马利亚将纯真的哪哒香膏毫无保留地倾洒在耶稣的头上及脚上,不计代价地表达出至高的爱,主耶稣称赞这是值得永远纪念的美事,马利亚所作的之所以美,是因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从耶儒互动的角度来看,洪秀全与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领袖,都在应用基督教或儒家的思想武装民众,力图去旧更新,但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洪秀全是"新瓶装旧酒",基督教对他来说不过是用来包装民间宗教与皇权专制这些"旧酒"的一个"新瓶子",不旧也旧;孙中山是"旧瓶装新酒",儒家对他来说可以成为一个容纳"三民主义"与"知难行易"这些"新酒"的一个"旧瓶子",不新也新。  相似文献   

7.
保尔·莎夏尔考察人们能否把新酒注入旧的皮囊里,或者人们能否对古代的诗加以新的思想。换言之,他提出的问题是:在旧的文学、哲学、希腊一罗马的艺术等遗产——它是我们文化的基础之一——和现代越来越科学化和技术化的结构之间能否架一座桥梁。根据这一点,作者就考察了西方十六世纪到现在关于人的不同观点之间存在着的矛盾。依我看来,本书是属于叙述形式的,并且同时也参考了非欧洲人的一些人道主义。无论如何,作者根据着生物学和神经学的基础(在这些问题上,他尤为擅长)详细地说明  相似文献   

8.
圣经记载了一位十分爱主耶稣的人,他就是"犹太亚利马太城的约瑟"。一般来说大家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为受难的主耶稣奉献了新坟墓,其实他还为主耶稣做了很多事情。一、不趋炎附势,始终站在主耶稣一边“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  相似文献   

9.
李静 《天风》2000,(11)
今天的教会还在地上,就必须要适应周围的环境。中国的基督徒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就要在这个地方为神传扬福音,为基督作好的见证,因此,应当正确看待教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一、教会应有爱国的见证 基督徒应当爱国,因为爱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主耶稣的教训和圣经的真理。 主耶稣就是一个爱国的榜样。他生在犹太国,从小就热爱自己的国家,他熟悉本国的律法,遵守  相似文献   

10.
盛足风 《天风》1996,(2):37-38
一次,主耶稣说出了权威性的名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 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说话的。 真理,给人指明当行的道路,又吸引人去接受更高的生命,而凡发展这生命,丰富这生命。这个生命又转过来发扬真理,印证道路。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课堂     
海金华 《天风》2010,(4):29-29
<正>我们在暗淡的黄昏里,朝各自的方向前行;在荆棘与蒺藜丛生的地方,我们相遇。这里是起点,这里也是终点。蓦然发现,我们离开主耶稣真理的道太久,像一枚钟表里的表针,在静止的时间里悬挂;我们也像一株没有支架的葡萄藤,带着麻  相似文献   

12.
点着的明灯     
苏栖 《天风》2008,(23):30-31
经文:太3:1-12在《约翰福音》5章33-35节里,耶稣曾经评价施洗约翰为真理做见证说:"约翰是点着的明灯……"我们藉着主耶稣对施洗约翰的评价,分享一个主题——点着的明灯。  相似文献   

13.
这段经文说的是,一群好奇跟随耶稣的门徒向他提问有关禁食的问题.他们发现约翰的门徒禁食、法利赛人的门徒也禁食,而耶稣的门徒却又吃又喝,感到十分疑惑.因为当时耶稣的能力和地位高过约翰和法利赛人,他们认为耶稣的门徒应该比他们更虔诚,更应该禁食.对于这个问题,耶稣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而用了三个比喻:第一,新郎还同在,就不能禁食.禁食是人对上帝虔诚的一种表示,目的是借此举动更加与上帝联合,讨他的喜悦;根据犹太人的习惯,婚宴时可以免去禁食,为的是与众人一同分享快乐的时光.第二,不能从新衣服上撕一块布补在旧衣服上,新衣服和旧衣服不仅不相称,反而还会破坏了新衣服.第三,新酒不能装在旧皮袋里.以色列人的皮袋是用羊皮缝合,新酒是未发酵的,变陈时会发酵膨胀,而旧皮袋由于时间过长缺乏韧性容易裂开,酒便漏出来,皮袋也就坏了.因此新酒必须装在具有柔韧性的新皮袋里.耶稣用这个比喻,采取对比的形式,告诉我们新与旧是不相称、不相融,也是不相宜的,人应当突破常规,推陈出新,竭力追求做一个新造的人.使徒保罗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可见,基督徒的生命处于一种动态、改变、更新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经文:约12:24;太10:39;路22:24—27 《辞海》注释: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圣经上也有一些相反相成的论述,那是属灵的真理,是与世迥异的人生观、价值观所折射的真理之光。因用“辩证法”一词,特加引号,以示借用。生与死 主耶稣说:“我实实  相似文献   

15.
靖久玮 《天风》2004,(4):8-9
经文:路24:1—12;林前15:3—7,20—22 基督教有两大重要的节期,一个是圣诞节,另一个就是复活节。但从信仰的意义上说,复活节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圣诞节之所以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还是在于耶稣的复活。如果耶稣没有复活,耶稣字架上的主耶稣基督已经复活了,这是圣经预言的应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每一个基督徒对此深信不疑。但也有关于主耶稣复活之事的一些错误说法: 1、有人说,是耶稣的门徒偷  相似文献   

16.
赵誌恩 《天风》2004,(10):52-53
编辑老师: 在我们教会里,现在正流行着这样的一种祷告,就是主领人在领祷告时,忽然在祷告中间加入几句"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混乱和搅扰的灵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的疾病和软弱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沉睡和打盹的灵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捆绑魔鬼撒但和一切的邪灵,我奉主耶稣的名命令……"等等。然后又是祷告,最后是"这样的祷告不配,都是奉主耶稣的圣名祈求的,阿们"。据他(她)们自己解释:这种祷告叫"宣告的祷告"。并且每次聚会祷告时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爱真 《天风》1998,(12)
本文拟就这三个重要的概念作一说明,以帮助信徒分辨是非。 真理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就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主耶稣的话很肯定地说:真理就是以耶稣基督并他完成的救赎为核心的信仰。主要包括:1.我们相信圣父、圣子、圣  相似文献   

18.
合而为一     
《天风》2019,(12)
<正>《约翰福音》17章是耶稣离世前为门徒所做的祷告,我们称之为"大祭司的祷告"。其中11节后半、22节、23节和24节是主耶稣特别为门徒合一的祷告,并且不只是为门徒,也是为所有信他的人。20节耶稣祷告说"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藉着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和合本2010)  相似文献   

19.
为门徒洗脚     
王志刚 《天风》2005,(12):37
主耶稣为他的门徒洗脚,这事仅有约翰福音的记载,在门徒约翰的记载中,主腰里束上一条手巾,把盆里倒上水,挨次洗自己门徒的脚……主耶稣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向门徒展示了他生命的美丽。这件读来令人倍加感叹的事迹,虽然只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因为施和受对象的不同,而显出它的耐人寻味,如果我们仔细体会,就不准从这件事中看出主耶稣生命的无与伦比的美丽。  相似文献   

20.
乡人     
单信 《天风》2013,(3):49-49
主耶稣在自己的家乡宣讲神的道之后,那些乡人一方面不得不承认主说话行事之“希奇”,另一方面又从心底里拒绝更深地去认识他,只是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言下之意是说,我们都知道你,你不过是一个普通木匠的儿子,你的母亲不是马利亚吗?你怎么可能从神而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