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对传统科学文化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中国古代长期流行“五声”和“五色”观念,它们与西方相应的“七声”和“七色”概念具有明显的差异。声音和色彩均属物理认识对象。“五声”是中国传统乐律学的重要内容,它用宫、商、角、徵、羽表示...  相似文献   

2.
“木曰曲直”与中医学对肝胆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曰曲直”与中医学对肝胆的认识路玉滨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思维方式和理论特征是与整个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虽然五行学说在《周易》中并未进行明确阐述,《周易》也没有对医学问题运用五行学说进行具体分析,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母基,《周易...  相似文献   

3.
五行说对中国古代气象学的影响胡化凯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形成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是古人借用五种事物构造的一套理论模式,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抽象符号体系(胡化凯《五行说—中国古代的符号体系》,《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年,3期)。它之所以能被古人广泛应用于科...  相似文献   

4.
五德终始,亦称五德转移,是在五行和阴阳思想基础上虚构的,用于说明人类社会组织和朝代变迁的一种神学政治学说。该说创立于战国末期的阴阳家齐人邹衍,大盛于秦、汉。中国历史上明确将五德终始理论用于实践者,唯有秦一朝。 一、阴阳、五行思想在秦人文化中的影响 五德终始说来源于阴阳特别是五行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源远流长,据庞朴先生考证,商人的龟卜文化已出现了以五方为基础的五行观念。秦人接受了商周文化中的阴阳。  相似文献   

5.
西周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两个巨大的贡献,一个是存在于周易一书里的阴阳说,另一个是存在于《尚书·洪范》里的五行说。前者代表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后者代表古代的原始的唯物论思想。 一、《周易》里的阴阳 关于《周易》成书的年代,《易·系辞传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从本书内有“王用享于岐山”(《升卦·六四》)和“箕子之明夷”(《明夷卦·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经》建立哲学体系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和道家是两大主要学派,它们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近年来,学术界对儒家思想的研究较为重视,这是必要的。而道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一翼,也不可忽视。若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性则更为明显。诸如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心理结构、文化思想、理论思维的影响等等,都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科学地分析和研究道家学派的思想,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宏观的把握;有助于总结历史遗产,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水平。以下发表汤一介、崔大华两位同志的文章,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研究”这个栏目的开端。我们希望大家给予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客体主体化与价值的哲学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问题,本是科学历史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过程中,对价值理论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然而,有关这方面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还不能说已经获致完满的解决。譬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我们正确地界定价值的哲学本质、科学地理解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客体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价值与评价、“是”与“应该”、价值观念与人的实践活动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乃至整个社会变迁的关系?怎样从马克思的“活动的改交与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的思想出发,揭示实践活动的对象化与非对象化这一内在矛盾的不断展开及其解决和价值的发生、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探讨价值标准的更演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建构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以指导改革实践?价值问题的探讨与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美学、伦理学乃至文化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之间的有机联系是什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两个尺度”的思想,揭示真、善、美之间统一的现实基础,从而克服价值理论中的相对主义、实用主义而又不陷入绝对主义的窠臼?等等。从唯物史观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出发,自觉地将价值问题的哲学探讨与当代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是理论服务于实践的需要,也是价值理论能否不断跃升层次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同时,亦应看到,价值问题涉及众多学科。因而,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对于科学地理解并有效地解决价值问题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8.
王述友  张晓东 《学海》2023,(4):13-19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理论的重要支撑,发挥着科学理论指导、政党形象价值呈现以及政党文化价值传承的功能。“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具体历史产物,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标识。从政党形象而言,“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政治理念,直接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带领人民的政党形象与坚定的革命斗争的政党形象,保持政治宣传的阐释力,成为政党与公众之间产生价值共鸣的桥梁。“以人民为中心”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动力、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9.
《管子》吸取了以往阴阳说与五行说的基本思想,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完善了阴阳五行说体系,阴阳与五行相结合是在四时观念系统中完成的,而《管子》就有非常大的贡献;《管子》中论述四时之象透露出二气消息不同状态与格局之信息,为汉代易“卦气说”奠定了基础;并且《管子》“精气说”为王充以后的“禀气说”产生重大影响。以上三个方面《管子》对易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0.
马注被誉为中国回族的“四大著作家”之一,与王岱舆、刘智、马复初齐名.他的《清真指南》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宇宙起源思想是该书的重要内容,余光说即其宇宙起源主张之一.本文分别探讨余光说的基本内涵、余光说中“造化”的作用、余光说的基本特点、余光说的思想渊源等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回族思想家在思想构建、文化领域的和谐、共处方面,有其特殊的贡献.探讨余光说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马注在伊斯兰教中国化过程中做出的努力,研究他的思想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容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12.
陈兆德 《学海》2002,3(3):5-8
在世纪之交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中一条是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 ,也是对我们党 80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为正确把握这一思想 ,就必须弄清什么是先进文化 ,中国共产党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文化 ,从广义上说 ,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 ,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精神产品 ,既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 ,即观念形态方化 ;也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 ,即知识形态文…  相似文献   

13.
张继 《管子学刊》2003,(3):55-59
晏子是中庸思想的实践者,其著名的“和同”论是其对中庸思想的理论概括。晏子的中庸思想源于春秋时期天道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是科学进步和人们认识提高的结果,是一定方法论和思想的有机统一。晏子中庸思想主要表现在其为人处世和政治生涯中,也是其政治成功的理论基础。但其思想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文化对抽象思想的建构与呈现中,音乐譬喻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知名者即“金声玉振”。孟子用该乐喻表彰孔子的圣德,朱熹则以之阐发“致知在力行之先”的观点。俞樾重新掘发赵岐疏解,对朱注提出挑战,其说表明“金声而玉振之”是一句完整的引文,且具有另一种诠释的可能。竹帛本《五行》为俞说提供了支持,并从德性与德行、心灵与身体、工夫与境界、礼乐与社群等层面丰富了乐喻的思想意蕴。对“金声玉振”的诠释史进行考察,为管窥思孟学派的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同时也有助于重审出土文献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内容丰富,思想驳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道家的否定人类社会文明和儒家的称颂尧舜、讴歌“三代”的退化历史观;二是以“五德终始”说和“一治一乱”说为代表的循环历史观;三是主张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交易进化历史观,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是儒家的颂扬“三代”的退化史观和“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历史发生了大变动,又受到西方进化论思潮的影响,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便转变为近代历史进化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三世”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近代历史进化论取代传统的变易史观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其中有批判,也有继承。  相似文献   

16.
五行说与京房易学刘玉建五行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中,始终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作为西汉时期著名易学家的京房,在其创立新的易学体系当中,尤为重视五行说与易学的结合。在易学发展史上,京房是第一位将五行说援引于易学当中的易学家。本文将对五行说的产生、生克及京...  相似文献   

17.
郭一曲 《现代哲学》2001,8(2):114-120
张申府(1893-1986)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成员之一。他在中西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在文化建设上也有独到的见解。然而,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使张申府没有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在迈入二十一世纪,社会转型、文化转型正在加速的过程中,深入探讨张申府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研究张申府思想,一个重要的侧面是,他对其胞弟、当今学术大师张岱年思想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张申府“辩证综合”的思想与张岱年“综合创新”思想的关系为重点,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管子》的阴阳五行说与自然科学乐爱国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以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则,中国古代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阴阳五行说”作为理论基础。《管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者的著作集,而在《管...  相似文献   

19.
杜文东   《心理科学进展》1985,3(3):54-60
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曾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诚然,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才不过百余年历史,然而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心理活动的认识及上升为理论的心理思想,却可上溯到数千年前。在现代心理学的数千年孕育过程中,中国心理思想以东方哲学认识世界的独特方法为核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熠熠生辉。中国古代的心理思想源于数千年铭之青史的灿烂文化,在许多古籍中都有心理思想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当前佛教界几个思想理论问题的反思(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桥 《法音》2006,(2):4-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大陆的佛教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社会各界的交往日益增多,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正因如此,佛教界搞好自身建设的任务也更为迫切,其中包括佛教思想理论建设和文化建设。近现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基督教文化的迅速传播,由于科学的昌明和唯物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汉传佛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嬗变,其表现可以说比比皆是。其中在思想理论上,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人间佛教”(或人生佛教)的思想,其它还出现了“佛教是文化”、“佛教是科学”、“佛教是哲学”、“佛教是教育”等等提法。此外,唐代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