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经过三年连续观察,小学生理想确有如下一些特点:1.小学生的理想主要属于职业理想,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三年调查,1976名九岁到十一、二岁(个别的十三、四岁)的儿童中,有1964名(占99.85%(儿童根据自己所受的教育和兴趣爱好填写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这是有力的证据。儿童对自  相似文献   

2.
基于父母知觉的儿童人格结构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雨青 《心理学报》1999,32(2):177-189
该研究在家庭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3,6,9,12岁年龄组的人格问卷,并对北京和福州的777名3至12岁儿童人格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四份问卷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四份问卷在四个年龄组儿童的测查结果分析进行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后发现,3至12岁年龄组儿童的主要人格维度为:“智力”,“认真性”,“宜人性”,“外倾性”,“情绪”和“认真性”,“情绪稳定性”在我国儿童人格维度中不是一个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杭州城乡1729例七岁以下儿童智能迟滞流行学抽样调查的资料,分析36名患儿中23名轻型患儿发病与社会环境文化因素的关系,提出父母文化程度低下、多子女家庭以及有智力低下家族史等影响儿童早期智能发育,农村轻型智能迟滞患病率高即与上述环境因素有关,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轻型患儿的智商,因此建议对有环境因素不良和围产期有轻度脑损伤的儿童从出生起定期进行发育监测,使发育落后者在3~4岁前被早期发现,以便早期实施干预,从而降低轻型智能迟滞患病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开发问题.国内外教育家、心理学家曾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相近的.例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的90%.”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一个孩子到4岁时,其智力已经发展了将近50%,另外30%到8岁时发育完成,其余的20%到17岁时完成”.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则强调:“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其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这些论断都说明,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决定一生的成就,若早期教育的基础打得好,以后的发展起点就高,成才的可能性就大一些.由此可见,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但令人担忧的是.不少的家长和教师并真正理解“早期智力开发”的含义、致使对儿童的教育和智力开发出现种种问题和偏差.  相似文献   

5.
儿童对有关心理特质的自我报告信息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根跃  丁晓攀 《心理科学》2006,29(2):392-394
本研究通过对63名儿童的访谈来调查儿童对他人有关心理特质的自我报告信息的评价。研究发现,10、11岁儿童比6、7岁儿童对高评价性特质“诚实”、“聪明”、“善良”、“友善”自我报告的信息抱有更大的怀疑;但是在中性特质“忧虑”、“喜欢热闹”、“喜欢红色”、“喜欢咸食”上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把自我报告作为有关高评价性特质的信息来源时,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表现出更大的怀疑,而且这种变化是与儿童自我表现能力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贵阳地区2009年4月~9月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从住院的82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采集部分伴有重症倾向的244例患儿的肛试子和咽试子标本进行RT-PCR技术检测,并进行临床观察.218例检测到肠道病毒,占89.34%.其中138例为EV71,占63.30%.72例为CA16,占33.02%,两者之比1.92:1.不同年龄组的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病例EV71感染明显高于轻症病例,两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贵阳市住院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1岁~3岁的惠儿EV71感染明显高于CA16,EV71比CA16更易引重症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与轻症病例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冯申禁  宋钧  佟乐泉 《心理学报》1980,13(2):102-11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儿童概括词语能力的发展问题。实验材料是9组分别有一、二或三个词语(“因素”)的句子,要求被试概括这些句组。被试是9至12岁以及8.5岁的小学生,每个年龄组有30人,共计150名小学生。 实验结果表明:儿童概括词语能力的发展并不与年龄的增长完全一致,在速度和等级方面其发展是不同的。在8.5-9岁以及11-12岁两个年龄组间差异是显著的,而在其他的年龄组,这种能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每个年龄组概括的广度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3.5~5.5岁学前儿童年龄认知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实验采用三个问题作业(“年龄比较”、“出生年龄”、“年龄变化”)及一个“图示作业”,调查了60名3.5~5.5岁儿童年龄认知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3.5岁儿童处于年龄认知萌芽状态,4.5岁儿童年龄认知开始发生,5.5岁儿童的年龄认知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儿童年龄认知变化可用变化分割模型(简称CS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2009年贵阳市住院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阳地区2009年4月~9月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从住院的82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采集部分伴有重症倾向的244例患儿的肛试子和咽试子标本进行RT-PCR技术检测,并进行临床观察。218例检测到肠道病毒,占89.34%,其中138例为EV71,占63.30%。72例为CA16,占33.02%,两者之比1.92:1。不同年龄组的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病例EV71感染明显高于轻症病例,两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贵阳市住院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1岁~3岁的患儿EV71感染明显高于CA16,EV71比CA16更易引重症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与轻症病例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0-6岁儿童家长与教师的早期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两类群体认为儿童在0-6岁期问最需要关注的是健康的身体素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坚持与专注的学习品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0-3岁、4-6岁)需要关注的素质与早期教育方式因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3)青年人与中年人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教师与家长在多个项目的评定上呈现出差异.研究的结果对早期教育的导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用皮亚杰的守恒理论对中固北京和美国普尔曼的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检查。对被试进行了数量、长度、液体体积的等量和守恒的测验。研究中考虑到民族、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作用。一个包括不同年龄和性别的72个孩子的样本从北京的托儿所、幼儿园随机地取得,另一72个孩子的样本从美国华盛顿州普尔曼市的托幼机构取得。每个美国被试的年龄、性别与中国被试一一对应。每个样本包括4、5、6岁三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男女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许淑莲编制的“试用临床记忆量表”(甲、乙套)对159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甲套测验,其中男性94例,女性65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60岁,平均68.96岁,职业中以脑力劳动者占大多数,并与41例20—39岁青壮年组作比较。测验结果老年组量表分明显低于青壮年组,前者为79.13,后者为107.02,t=8.8170.P<0.001,两组差异非常显著。另外还对不同年龄组进行测验,从20岁至80岁以上,每十岁为一年龄组,可以看到记忆分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本文叙述了老年人的一些记忆特点,老年人除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研究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的重要性以及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局限性,介绍了本研究团队在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队列研究中的主要工作及特点:(1)结合临床和非临床精神健康筛查工具定量样本的精神健康特征;(2)构建以1岁为单位的6~12岁儿童脑结构模板;(3)从认知和非认知两个侧面系统考察学校适应;(4)从微观和宏观等多个角度定...  相似文献   

14.
3~4岁儿童规则因果推理能力的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前期是儿童多种推理能力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以64名3岁儿童为被试,采用Frye和Zelazo等所设计的“二进二出”装置,通过对3岁儿童的规则因果推理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探索儿童规则因果推理的内在机制。在本研究条件下,结果发现:1.年龄与训练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各年龄组儿童经过训练后,成绩的提高没有显著差异;2.规则与训练的交互效应显著,竖直规则下,儿童通过训练后提高的成绩不显著,但在交叉规则下前测后测成绩差异极其显著;3.训练效应显著,暴露因果机制,给予及时反馈和阐述规则时附加手势这些信息能促进年幼儿童对高级规则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儿科医师对智力迟钝幼小儿童的能力往往估计过高,常把他们错误的归类为正常儿童。作者按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所谓麻俐的孩子:3%的儿童智商(IQ)在70以下,属于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钝。精神发育不全人群的1/6智商低于54(包括中度、重度和极严重的精神发育不全)。智力轻度迟钝的儿童(智商69—55),却占大部分,但绝大多数无症状。既无营养不良现象,也无“迟钝外表”。即使智商在54以下,很多小儿并不表现为“迟钝”。这类看来很麻俐而漂亮的孩子,如果开始讲话的年龄错后,往往被误认为懒或兴趣缺乏而已。但是必需强调孩子会说话的时间延迟的一般原因决不是懒惰,而是智力迟钝!满2岁的儿童即使“懒”于说话的也是极少数。儿童发育迟钝状况出现的愈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4岁儿童为被试.通过对30分钟自由游戏的观察,其中的68名被鉴别为行为退缩儿童。聚类分析后他们被区分为三个亚类型,分别被命名为“被拒绝型”、“弱社交型”和“矛盾型”。在这三种退缩亚类型中,弱社交型退缩儿童所占比例最多,被拒绝型退缩儿童所占比例最少。4岁退缩儿童在性别比例上不存在差异,三个退缩亚类型的划分也与性别没有关系,这三种退缩亚类型的情绪和社会行为特征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存仁 《心理学报》1989,22(2):20-30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主要是根据Bayley量表结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本量表是评价0—3岁儿童智能发育的诊断性量表,用来评价和分析儿童的早期发展。因而它是优生优育和早期教育的一个有效工具。它既可以为儿童工作者,尤其是儿科、儿保工作者,儿童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的托幼保教工作人员在对儿童进行诊断、治疗和教育时作为依据,也可以用作研究工作者在研究影响儿童发育的因素(例如: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的一个诊断工具,提供比较确切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儿童恐怖障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恐怖与恐怖症1 1 恐怖恐怖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Macfar lance等 (195 4 )曾对一组儿童纵向跟踪研究至 14岁 ,发现 90 %的儿童在其发育的某一阶段曾发生过恐怖反应。许多正常儿童在早年不仅对某些特殊事物感到恐怖 ,并且常常恐怖多种事物。Lapouse和Monk(195 9)观察了 4 82名 6~ 12岁的儿童 ,发现 4 .3%的儿童对 7种以上的事物发生恐怖。一般而言 ,儿童期恐怖十分短暂 ,Miller(1974 )引证Hageman(1932 )研究结果 ,发现有研究表明 ,儿童恐怖于 1周内消失占 6 % ,3个月内消失达 5 4 % ,于 1…  相似文献   

19.
我国儿童对权威特征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故事情景——问题法,对5岁、7岁、10岁、13岁等四个年龄组共104名儿童进行了研究,试图揭示我国儿童对成人身份、知识、社会职责或地位三种主要权威特征的认知特点.结果发现:(1)虽然儿童对单独的知识特征的评价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但整体说来,我国儿童对权威形象的评估仍最看重知识;(2)对社会职责的评价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长,而对成人身份的评价随年龄增长稳中有降.  相似文献   

20.
张文新 《心理科学》2011,34(6):1529-1530
由董奇教授和林崇德先生主编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系列著作(五册)于2011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心理学界,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我国从此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指标体系和测评工具,首次完成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儿童青少年发育特征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我国首个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国家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