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的道德生活是各少数民族对道德文化和伦理价值的历史认可和现实感知,是少数民族的生活追求和行为方式.它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其主旨是重视人们的价值评价和道德选择,关涉的是各民族的伦理导向和人们的道德心态,因此道德生活必然涉及少数民族道德观念、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取向、道德评价等方面,以及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对这些方面所造成的各种影响.纵观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其道德生活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渗透并表现在人们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研究应呈现出多角度、全方面、更立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是指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为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以社会化的实践方式表现出来的各种道德活动.它既在宏观层面通过公共仪式、集体狂欢、民族节日等形成民族特定的道德习惯、道德风俗与道德氛围,增强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又在微观层面通过善恶认知、价值内化、行为规范等对民族个体成员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其物质文化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前者基于并涵化后者,后者制约并影响前者,二者共同形塑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精神面貌.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是社会主义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其源流、演变以及现实影响进行分析,并立足现代语境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做出新型建构,积极引导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学术讨论会观点述要唐永进由云南省民族伦理研究会、云南民族学院主办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1月24lH至12月3日分别在昆明市和德宏州召开。来自上海、广乐、湖北、湖南、安徽、河北、四川和云南的代表与会。会议就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和道德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择要概述如下:(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会同志认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理论和实践都反复证明: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是强调经济建设上新台阶,就越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些与会同志指出,在目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旧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必然发生动摇,并将逐渐丧失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约束力,而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又不可能在短期内确立起来,此时,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滑坡和无序现象。来自广东的代表强调,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道德,从社会历史演进的长河审视,它在总趋势上与经济的发展是一致的。特定社会确立什么样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评价标准,从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何文明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道德传统则是文化传统的灵魂。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传统道德,是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继承、扬弃、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与各国或各民族的历史兴衰相同步。 东方民族的传统道德,是东方各国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力量。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实践表明,东方民族的传统道德,尤其是儒家伦理道德,并没有成为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加速经济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筚路蓝缕 ,开拓祖国疆域 ;刻苦耐劳 ,发展社会经济 ;披荆斩棘 ,实现民族迁徙的艰苦创业的传统道德。作者认为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 ,切实加强艰苦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而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论述了少数民族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阐释了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益求精、质量为先 ;诚实守信、良心为本 ;重义轻利、和睦为要等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 ,提出了弘扬少数民族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众多少数民族,他们同汉民族一起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和丰富的道德生活实践,他们是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道德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作者的实地调查材料 ,分析了基督教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中传播、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与文化、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并力图揭示近代以来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 ,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突和互动 ,在适应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云南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的历史过程描述和社会结构分析 ;第二、三部分运用文化的社会互动理论 ,分析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调适 ,阐述了基督教对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变迁、道德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 ,以及对基督教的民族化、本土化和当代少数民族基督教信仰中的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宗教信仰的形态复杂多样,从原始宗教到我国本土的道教直至体系完备的世界性宗教,都有相当数量的信仰者。长期以来,各种形态的宗教同时并存于不同民族之中,与各民族社会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影响面广、情况复杂,因此,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关系到众多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的安定。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是一个历…  相似文献   

10.
赵玲 《法音》2004,(5):38-42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中国三大语系佛教之一。佛教自唐代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以来,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对傣族、基诺族、阿昌族、布朗族等的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佛教的伦理道德对信仰上座部佛教各民族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提升,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建设极为宝贵的资源,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它积极参与并维系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不可否认宗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并且现在依然产生着许多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宗教对一个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浓厚的地区.其负面影响也是深刻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宗教信仰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本文以甘肃甘南和临夏两州为参照对象.从宗教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到对土地的占用.从对时间的消耗到对思想的束缚来分析探讨宗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期望找到少数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一个原因。为宗教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挥其积极作用提供借鉴.也为该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处于不同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社会条件下的国家和地区,会形成不同特色的道德习俗,在道德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世界科技、经济、文化日益呈现出全球化、一体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下,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化是云南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医药文化特质,旨在推动云南少数民族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健康以及弘扬云南民族文化,推动云南经济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宗教信仰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实际调查显示,西部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宗教信仰有其特殊性,要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同时,要注意少数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要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教育程度和身心素质,加强青少年的宗教文化知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坚持和弘扬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优良方面,加强对本民族的认同,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对于中国多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社会和谐与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民族认同之阐释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认同问题的研究,首先应该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认同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道德标准应当服从生产力标准 刘锋 以生产力作为判断道德进步与落后的根本尺度就向我们昭示,道德标准应当服从于生产力标准。对于不同的社会现象,人们总是一方面运用自己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善恶评价,另一方面又从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历史评价。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既可以一致也可能出现予盾。在道德评价时,如果当人们的运用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从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抽象出来的,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吻合的:相反,当用旧社会形态下遗留下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或者以将来更高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我国道德文明发展的规律必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道德文明。这种道德文明,既反映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又植根于民族道德传统,体现我国国情和民族特点;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创造,又是基于中国民族社会基础上对传统道德的扬弃。是一种既有时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能否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坚决维护民族团结,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为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许多特殊的扶持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各族人民正在同心同德地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实践证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与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碰撞, 少数民族的压力应对问题已经变得日益重要。对少数民族压力应对与文化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审视与探讨, 能够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交融下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的心理机制, 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文章总结了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研究的4种文化视角, 包括压力应对的跨文化研究、文化适应的压力应对研究、宗教应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应对思想研究, 并对不同研究视角进行了评述。未来中国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研究应该综合多学科、多元文化视角的研究思路, 加强量与质的研究范式的整合, 进一步扩展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围, 从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实际情况出发, 加强对少数民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压力应对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民族伦理学的研究至今已近30年,无论是民族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还是族别伦理的研究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一般而言,人类社会生活是一定时代精神文化形成的条件和土壤,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文化是对其生存的物质生活的体现.从道德生活的角度来看,人们的精神文化则展现着一定的理想价值和意义追求.古往今来,在民族生活的大家庭中,我国少数民族的多样性,使得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精神文化也显现出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