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易道定义易道定义,即是易经一书「易」的定义;「易」的定义即易,兹举其要者如次: 1.「易」字本身即是「道」,因为「易」是「日」与「月」组成,日是阳,月是阴;易经上传第五章说:「—阴一阳之谓道。」庄子天下篇也说:「易以道阴阳。」由此可知「易道」的第一个定义就是「阴阳」:易。 2.「生生之谓易」(同上)。因为阴阳和合,即能滋生宇宙、天地、万物与人类。「易道」既为阴阳,当然第二个定  相似文献   

2.
「两种生产」理论的当代阐发评《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研究》孔明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一○○七三二新近由万高潮、王健康两人合著的《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湖南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一书,是一部从“两种生产”角度阐...  相似文献   

3.
文化哲学:当代人类思想的主流汇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当代人类思想的主流汇聚李燕一、文化哲学的兴起及其历史必然性人与人的世界的关系问题(即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创造物、人与人化自然,人与文化传统,以及人与历史、人与人的社会等的关系之总称),在现时代,已突现为人为认识与实践中的根本性问题。它对人类既有的文明和理论观念以严峻挑战。对于人类来说,这个问题的突现及其对它的觉悟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解决现今关于社会进步,人类自我认识、设计和实现,以及环境的改造等等任务,无一例外地有赖于对这一问题的真理性回答。对人与人的世界的关系的回答,正是20世纪文化哲学的根本性任务。所谓"人的世界",是指由人创造的、人为的世界。在现时代,人们已愈益普遍地认识到,人类正是生活于、实践于由自己的创造物积聚而成的环境中,正是这个世界决定着人的生成和发展,并能够作为主体从事各种创造性活动。这种情形既使人们充满信心,又使人们产生担扰和困惑。有鉴于此,思想家们从不同方面进行探寻,企图创造出一种正确的方法和健全的理论,以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处理和改造生存环境,改变把世界看作在人之外的、与人对立并相互抗争的陈腐观念。这是我们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前提条件,也是文化哲学兴起  相似文献   

4.
文化研究的哲学向度与文化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关注“文化与哲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当今被泛称“文化哲学”的,不外就是文化与哲学的结合研究.这种结合研究是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其一是使哲学结合于文化、延伸其文化外延、发生哲学的“文化方向倾斜”,这可视作“哲学中的文化”;其二是在文化(人类)学的材料基础上,提出种种哲学性的解释理论和分析工具,使文化结合于哲学,这是文化的“哲学方向的倾斜”,可以称作“文化中的哲学”.就文化研究这一方面而言,上述情况产生了文化研究的多种哲学向度.然而,下文的分析将证明,若将这种种哲学向度都不加分析和说明地称作“文化哲学”,并且以为它已是一门具有较为严密的学科规定的分支学科,那就未免草率了.为此,对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思想根据,并为促进人们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提供思想力量,这是哲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关注和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克思通过赋予"类"概念以全新的内涵,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的价值关怀,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提示了现实的道路。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将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另一方面将为推动马克思哲学与当代现实生活的内在结合提供一个重要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长期致力于文化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青年学者邹广文教授,继出版《文化历史人》、《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等专著之后,今天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又一力作——《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文化,这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对文化...  相似文献   

7.
1983年以来,文化哲学引起了各国哲学家的极大兴趣。近几年我国哲学界也就文化哲学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概述如下: 一、文化哲学兴起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 1、文化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哲学认识根据。18世纪的启蒙运动对封建神权进行了猛烈冲击,从哲学中赶走了神学,从而使人们不再借助上帝、而是通过对人自身的特点和活动的探讨来说明人和人类历史,这就为文化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而16至17世纪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和斗争,揭示了片面的理性方法与片面的经验方法都不能说明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要求人们在方法论上进行新的综合,通过经验地考察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发展来阐明其规律性的内容,这就为文化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方法论根据。 2、文化哲学是哲学上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文主义思潮由统一走向对立、再走向统一的产物。在启蒙时代的哲学中科学理性与人道目标之间,是不存在对立的。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社  相似文献   

8.
论哲学的文化本质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了解哲学的文化本质及功能,应把它放在文化系统中去把握。 ●哲学的文化本质是人类的一种理性的文化思想和批判活动。 ●哲学的文化功能表现为:构建文化系统的深层价值取向,引导文化系统的整合和促进文化系统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的“哲学与文化”研讨会,1993年12月19日至ZI日在澳l河举行。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澳门中国哲学会会长岑庆棋致欢迎词,澳门文化司署副司长魏美昌、新华通讯社澳门分社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洗为铿到会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代表宣读了贺词。“哲学与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很大的题目,此次研讨会提交的20多篇论文所涉及的哲学与文化的有关问题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有关问题是;哲学与科技的关系,哲学与道德的关系.哲学与文化、历史的关系,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与教育的关系,哲…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中的悖论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哲学中的悖论刍议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系250100)文化哲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最高反思形式,构成文化学的元(meta)研究层面。揭示并分析它所面临的悖论及其意义,对于深化文化研究具有启示价值。文化哲学中的悖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定义中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文化”课题组:读了《实践与文化——“哲学与文化”研究提纲》之后产生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写在下面仅供参考。一、课题组确立“文化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方面为目标是很对的。我认为从哲学角度研究文化问题理应如此,也只能如此。这一则符合人类知识体系结构的现状,二则符  相似文献   

12.
“东方哲学与文化”研讨会综述周月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为纪念东方哲学研究室成立十周年(1984~1994),于1994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东方哲学与文化”研讨会。与会者就以卜几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东方哲学研究十年回顾会上,东方室的科研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演进规律和理论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演进规律和理论倾向洪晓楠文化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文化发展史和文化传统进行全面的反省和反思的理论结晶。胡适在《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中指出,梁漱溟讲的是“主观化的文化哲学”。这大概是“文化哲学”的概念在中国第一次出现...  相似文献   

14.
“东方哲学与文化”研讨会简介周月琴(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996年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组织的“东方哲学与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黄心川、巫白慧、金宜久、吴云贵、杨曾文、汤重南等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旨在对哲学所东方室最近出...  相似文献   

15.
李晓东 《哲学动态》2002,42(2):27-30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与发展是西方哲学的突出特征.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以对作为人类文化特质的深切关怀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化哲学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热点,西方文化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研究的热点.但就我国的研究现状而言,大多数学者仍把研究重点放在对某种西方文化哲学理论的探究与分析,而对从总体上把握西方文化哲学的理论形态尚在探索之中.本文就试图在此方面做些探讨,以推动对西方文化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哲学研究的新创获──《中国现代文化哲学》评介李翔海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文化成”的历史。文化一方面是人类的创造物,另一方面又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加深,“文化哲学”也日益成为现代哲...  相似文献   

17.
郭奕鹏 《现代哲学》2012,(1):127-128
2011年11月27日,由广东省哲学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肇庆学院联合承办的"哲学研究与文化传承创新"专题研讨会在肇庆市顺利举行.广东省哲学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梁庆寅教授,肇庆学院和飞校长,以及广东省内相关学者和专家2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着"哲学界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怎样有所作为"、"对文化传承创新的哲学思考"等议题展开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思辨哲学”到“文化哲学”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华 《世界哲学》2004,3(3):105-111
20世纪以来,思辨哲学向文化哲学的转向昭示了时代对哲学的呼唤.思辨哲学将世界二重化,这既是它的理论前提也是其思想结果;以逻辑方法的科学性为开端,以信念方法的非科学性而终结;以宇宙本体为开端以理性概念认识为终结.  相似文献   

19.
近读李鹏程博士力作《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沉思》),细细品味,觉得颇有新意。本文就其整体性的文化观念及关于文化研究的新思路,略陈管见。一、《沉思》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整体性意义上的文化观念。正如作者自己在此书序言中所说,《沉思》无意给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哲学”这两大问题作学术“立法”,而是希冀与读者朋友进行互相“对话”和“追问”。作者认为:“哲学不应只研究认识,也不应只研究以已被抽象了的本体论为前提的‘历史’,而应研究人类的全部‘文化’;哲学作为‘观念’,它应是…  相似文献   

20.
实践与文化——“哲学与文化”研究提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改革的实践所提出的文化变革问题,几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各个人文学科几乎都卷入了这一浪潮。虽然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但由于问题的产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因而人们的思考始终围绕着社会发展与文化变革的关系这样一个基本问题;而这一问题实质上是个历史观问题。因此,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文化问题,自然就成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这也是文化研究继续深入的必然趋势。我们看到,在“文化热”渐趋平静的表象下,越来越多的哲学工作者悄悄地转入了文化研究的阵地。文化研究在向纵深发展。人们期待着由于他们的深沉的思考,文化研究或将要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七五”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哲学与文化”课题组的同志们,愿意将他们的研究提纲公开发表,意在听取意见,交流思想,引起讨论,获得教益。该提纲鲜明地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出发,为文化研究提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文化观尚无现成的系统形态的作品,这里他们进行了一次探索或尝试。本刊乐于发表这个提纲,其意图亦在引起讨论,推动文化问题研究的深化。我们更乐于看到经过踏实研究、深思熟虑的成果不断涌现,并愿为此提供发表的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