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在当今中国,对理想的怀疑与冷漠已经是一个多少显得有些无奈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与我们对人之为人的类本质的理解有一定的关联。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的相关学说中,理论界关注较多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自由自在”是人的类特性、类本质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以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的命题。但是,有一个论点似乎尚未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而这个论点又恰恰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的论点…  相似文献   

2.
要了解卡尔·马克思抛弃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批判黑格尔的劳动观念的深刻原因,必须从这个事实出发,即马克思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的确,马克思充分分享着费尔巴哈的下述观点:人不仅仅象动物一样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而且还特别是一种卓越的社会存在,这种特性通过这样一个事实表现出来,即人本质上就是一种族类的存在,在这存在中集中了人类的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能思维的人在与外部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使世界发生符合人的愿望的变化,另一方面人通过实践活动趋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这一基本特征在内容上的展开,马克思曾从三个角度进行了表述。第一个角度是人的活动方式。实践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涵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近几年哲学界探讨中所提出的几种观点和看法综述如下。大致说来,可以归纳为七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赋予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具有两个层次,其中有三个方面的规定。第一层涵义(第一个规定),是唤醒自然历史进程赋予人的各种潜能素质,使之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其中包括两方面的意思:(1) 人作为大自然进化阶梯上最高的存在物,机体内蕴藏有亿万年生命演化形式的极为丰富的肉体、精神的力量素质。(2)作为唯一积极地创造着自己生存环境的存在物,人类千百万年的实践活动和这种活动所造就的社会文化,反过来又在人的生理、心理上留下印迹,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特征,而且影响人的生理(特别是心理器官)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5.
1 人们常常援引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社会属性。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误解,误把人的社会属性当成了人的本质,其实,要揭示人的本质,就要深入人性的背后揭示决定人性的动因。这种决定人性的动因即为人的本质。因而,人的本质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使人获得了质的规定性,而且锻造并决定了人的属性,使人性越来越远离动物性。人的一切属性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都通过实践活动而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是从心物关系去探索美的规律的。他把美的规律直接地同人的本质联系起来,并以人的本质为中介,使美的规律置于生产实践的基础之上。生产实践既是人的族类特性的标志,也是人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在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过程中,同时也是在人和自然界的物质交换过程中,美得以创造出来。马克思早期就是从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观察人的:一是物质生产活动;二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他既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  相似文献   

7.
吴国璋  桑明 《学海》2001,(5):83-8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共产主义又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解放的学说是一致的.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形成的两个条件正是人的解放的两个条件,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而这两个条件又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因此,可以说,人的解放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世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技术实践是物质的、现实的、人类整体的实践活动。它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关涉人的本质存在。技术实践论是马克思在批判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对社会存在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唯物和辩证思考后形成的科学理论。技术实践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性、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个人的自由只有在共同体中才是可能的,乃是马克思关于自由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构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自由是人的类本质,但异化劳动使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分离,只有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消除异化劳动,从而实现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始终不渝坚持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笔者认为,这个目标的提出与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形成密切相关,或者说,马克思人的发展观是建立在他的人的本质观基础上的。而从思想发展史角度看,马克思在人的问题研究中先后提出的几个“占有”概念,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他的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发展观形成与完善的实际进程。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和方法出发,本文拟就马克思人的占有观、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发展观三者的必然联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机制、基本涵义和历史形态,略叙管见,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法国新黑格尔主义者L.朗特格莱勃(Ludwig Landgrebe)教授、博士的“辩证法问题”一文中的第四节。该文共分五节,第一节主要论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三节进而谈到黑格尔原来想要表述的辩证法和他在自己体系中所体现的辩证法之间的不一致。第四节论述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五节论述恩格斯的辩证法。在第四节里,作者联系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探讨马克思的辩证法。作者一方面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现实的辩证法”,有别于黑格尔的“观念的辩证法”,并以为“马克思首先是把他的思想看作为一种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或者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既与唯心主义又与唯物主义有所区别”。另一方面,作者还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人的族类的自我生产的原则,它不是思维运动的规律,而是真正的生产活动的规律,是作为一个劳动着的并通过劳动来推行自我维持和自我生产的人的活动规律”,并说,“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一种无意识的变化的规律性的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谈到生产关系的时候,作者认为:马克思依照哲学传统所赋与他的非此即彼的概念不能对生产关系的实质作出最后的答复,作者以为:“生产关系既不是自然,也不是精神,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还讨论了马克思对于自然的观点,认为:“对马克思来说,自在的自然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可以根本不问的问题。”并认为“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观点不仅与唯心主义有血缘关系,而且甚至在结构上相同”。最后作者在谈到人的问题时认为:“对于马克思来说,人是自然整体,这个整体的本质核心不是精神,但也不是物质,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竟瞎说;“在这一点上显然可见:马克思的观点是多么深刻地植根于形而上学思维的整个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12.
“只有对于”哲学“这门学科的整个研究”,“才是它的概念的发现”。(黑格尔,第6页)因此,从整体上对哲学进行思考,可以获得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最佳视野。马克思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要义的本质概括,而马克思哲学要义是对西方形而上学的继承、超越和发展。所以,要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观,必须弄清马克思哲学要义以及它和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联系。一、马克思哲学要义是对西方形而上学历史和逻辑的衔接所谓历史的衔接,是指西方形而上学的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产生马克思的哲学;所谓逻辑的衔接,是指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西方形而上学的特…  相似文献   

13.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王德峰:交往是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以一种与近代哲学的逻辑主义完全不同的思路去揭示以人的感性为基础的社会存在。感性的本体论地位是由于人的生命活动的特性而获得的,不能离开人的生命活动(即劳动)来谈论感性的第一性。人不能离开自身的感性存在而去直...  相似文献   

14.
和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一样,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也是立足于两个基本概念:一,人的族类本质概念(它通过人的生产活动表现出来);二,异化概念。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具有经济的、社会的性质,并且同实现人的真正的本质相对立。《手稿》的基本内容,是分析人的生产活动与人的本质的异化之间的关系(异化是通过私有制度中人的生产活动产生的)。在作这种分析的时候,马克思使用的是费尔巴哈所使用过的方式。需求和匮乏之间的种种辩证关系,是费尔巴哈的出发点。在费尔巴哈看来,人性的匮乏,是从宗教异  相似文献   

15.
黄克剑同志在《国內哲学动态》今年第一期上,对周国平同志关于“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理想性的活动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试图论证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这一论述“是一个现实的、科学的命题,而不是一个理想性的价值命题。”我认为,黄克剑同志把“巴黎手稿”中的这一命题人为地拔高了,其论点也失之偏颇,值得商榷。黄克剑同志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科学命题的第一个根据是:马克思当时的思想发展已处于在政治经济学中解剖“市民社会”的阶段,他已经是从经济现实出发探讨人的本质。的确,马克思说过,“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巴黎时期开始了马克思探讨问题的崭新方向和途径,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产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践思维方式与实践的生产力观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它使马克思在生产力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实践的生产力观。马克思指出:“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马克思,第54页)也就是说,马克思研究生产力的出发点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生产力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能力。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既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全面”的思想实质究竟是什么?其含义又是什么?特别是研究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的方法论前提又应当如何确立?一句话,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看待与理解马克思的这一学说?对此,韩庆祥同志在同笔者商榷的论文中(见《哲学研究》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韩文”),提出了如下的结论性意见:(1)马克思对人本质问题的认识达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诠释学实质上是一种权力诠释学,它滥觞于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思想,强调实践活动的最本质的维度是政治维度,而政治维度的核心则是无所不在的权力.马克思的权力诠释学不是从抽象的、价值中立的理论态度出发去探索人的理解和解释活动,而是把实践活动,特别是政治活动的具体意向看作人的一切理解和解释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未来社会制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在现阶段的重大任务是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各种条件。这种创造条件既要从经济、政治等制度的显性方面努力,也要从道德价值观念等隐性方面用功。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道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缺少了这一方面所谓发展就不是真正的发展,更谈不上全面发展。因此,在现阶段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创造条件,必须建构有利于这种发展的现代道德。一、活动、关系和个性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对思想史的考察可以多视角的,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也是如此.对人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是贯穿马克思一生哲学研究的中心线索.以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揭示过程考察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以马克思经典文本为依据,从一个新的视角描述唯物史观形成的路径,更全面地理解唯物史观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