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  邹泓 《心理科学》2005,28(1):107-110
本研究的前期研究确定了大学生的三种社会能力,即事务处理能力、一般人际交往能力和建立与发展友谊的能力各自所包含的维度。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这些能力因素在不同个体中的组合方式,概括大学生三种社会能力的类型特征。对1048名大学生的聚类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事务处理能力可分为5种类型:主动—干练型、退缩—犹豫型、积极—刻板型、积极—犹豫型;一般人际交往能力可分为4种类型:乐群—独立型、平和—被动型、取悦他人型和封闭—冷淡型;建立与发展友谊的能力可分为5种类型:积极和谐型、孤僻—冷漠型、期望友谊型、积极获取友谊型和不善表达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道教研究出现一个新的趋向,此即关注中国历史上地域道教的研究,注重把握道教与区域社会的互动。对此,有学者称为道教研究的"本土转向"。关于地域道教的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外道教研究界都已经取得一些成就。国外方面已出版的成果有美国学者韩书瑞的《北京:庙宇与城市生活(1400——1900)》(2000),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高等研究院高万桑的《1800——1949年间北京的道士:城市道士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滕桂荣 《心理学报》1989,22(1):78-87
本实验研究了成员地位差别(平等组(4—4—4)、杰出组(3—5—5)、突出组(3—3—5)、惯常组(3—4—5))和任务种类(猜谜、人员选择、资源分配、风险决策)对小团体达成一致决策的影响,并预测了五种决策模式:真实模型、权力模型、大多数模型、弱者联合模型和折中模型。结果表明,猜谜问题比较符合真实模型,而突出组(3—3—5)符合权力模型。这与国外得到的研究结果一致,并表现出某些中国人的决策规律。  相似文献   

4.
自我—他人表征重叠是自我在与他人交往时所形成的自我概念,为更深入地研究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和他人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自我—他人表征重叠的概念界定出发,阐述了自我—他人表征重叠的研究理论,通过前人对自我—他人表征重叠与其他因素的严肃,总结了自我—他人表征重叠对个体社会生活的三个积极作用,最后简要分析的自我—他人表征重叠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 1999哲学发展报告 /复旦大学哲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编 —云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0 5 — 4 77页面向新世纪的哲学教学与研究 /李学丽 ,李荫榕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0 4 — 4 4 3页社会正义是如何可能的 :政治哲学在中国 /韩水法主编 —广州出版社 ,2 0 0 0 4 — 32 2页理解理论研究 /冯文华著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 0 0 0 7 — 2 38页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 /吴小英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0 10 — 2 19页 — (女性主义哲学丛书 )自然辩证法概论 /潘昌…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早在1861年,H、Aubert 便发现在暗室中当观察者的头部或身体向一侧倾斜时,判断垂直线会出现一定误差,垂直线向头部同方向移位(A——效应)。G、E、Müller(1916)发现如果头部倾斜的角度小时,垂直线则会向相反方向倾斜(E——效应)。后来一些研究者也证实了A——效应与E——效应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一般来说,在身体和头部正直情况下,人们对视觉垂直和水平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差误在1°—1.5°)后来研究者们进一步探讨了在垂直知觉中视野因素与重力因素的作用,一些研究者如M、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能力倾向与教育措施交互影响(aptitude—instruc-tional—treatment interaction)这一新的思路。通过与传统研究思路的比较,着重分析了 ATI 研究模式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研究模式对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培训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指数研究起源于经济学领域,这一研究逐渐延展至社会、文化领域,现在我们正进入人文指数的积极探索与建构的时代。伦理道德发展指数研究区别于道德心理学与道德社会学,以一种哲学伦理学视角,将自下而上原子式的伦理道德科学量化研究与自上而下实体式的伦理道德哲学研究相结合。在哲学本体论上提出道德偶然性世界观,为伦理道德量化研究提供形而上的理论论证,道德偶然性世界观是一种“偶然—必然”逻辑,不同于在“必然中克服偶然”的“必然—偶然”逻辑,它强调在“偶然中建构必然”,从而为伦理道德量化提供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在伦理道德理解上,着力于发现世界听得懂、中国老百姓明白的共通式的伦理道德理解结构,从而为伦理道德发展指数提供更为大众化、时代化、可普遍化的理解范式。在具体伦理道德指数建构方面,提出“五维三态十要素”的当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以“个体—家庭—社会—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德主体与伦理共体为一级指标,以伦理道德的“实然、本然、应然”三态为二级指标,每个维度考察具有普适性、共通性、时代性的具体的伦理道德“十要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述了相关水资源态度与节水行为的概念,介绍了近些年来有影响力的模型。如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价值—态度—行为层次理论,并简述了水资源态度与节水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了对未来相关研究的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与人     
自从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了。然而,在设计中,人—计算机界面(下面简称人—机界面)设计不合理常常导致大量错误,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引起用户的不满等。因此,国外许多人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专家正致力于人—机界面的研究,试图建立一些基本原则,以便使人机界面趋于完美。人—机研究的一个方面是计算机与人的研究,更确切地讲就是计算机适应于用户。  相似文献   

11.
论文题目作者期/页·道教研究·敦煌本古灵宝经作者质疑马承玉1—1《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辨误董恩林1—3道教内丹学与中国文化关系析略郭健1—8《黄庭内景经》的脑学说和心脑关系刘永明1—11褚伯玉与《太平经》覃江1—15公安三袁与道教高梓梅1—20道教的“出世”人生理想与“梦幻”故事苟波1—24论“苦—乐”,“丑—美”的道教美感转化论在明清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李珉1—31论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学说李远国2—1元代净明道与朱、陆之学关系略论郭武2—9《录异记》性质探析罗争鸣2—15释《太平经》之“贤柔、贤渘、大渘、大渘…  相似文献   

12.
论中介客体     
论中介客体任平目前学术界研究客体问题的主导框架和运思模式都因袭了主体—客体两极哲学框架。这种框架的缺陷在于:它撇开了实践或认识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表现在客体观上,首先使主体性变成了唯一性、单一性和同质性;其次使主客体之间成为单一关系结构;第三使运行结构偏狭;第四使活动结果单一。新的研究框架应当是具有主—客与主—主双重关系结构的主—客—主框架。这种框架首先可体现出多极异质主体性;同时能涵主—客关系与主—主关系,使客体具有中介性和交往性;主体不仅与客体相互规定,而且与另一极主体相互规定。主—客—主框架,突现了中介客体的范畴。所谓中介客体,是指多极主体交往活动中的共同对象。诸多主体间借助于中介客体的联结,形成交互主体间性关系。客体作为上一代主体交往的结果,它又成为后一代人交往活动的条件。客体的规范性与主体间交往活动的创新性具有辩证统一关系。中介客体范畴的提出将使历史观、认识论、科学观、价值论、伦理学乃至日常思维领域发生整体性的转变作用。如在历史观方面,把客体作为中介,即可把社会关系向实践转化。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即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这里社会关系是通过自然这个客体的中介作用而建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集体主义—个体主义"这一基本文化差异维度为基础,围绕文化、基因和大脑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当人类执行各种文化任务时,那些为人类生存提供有力帮助的基因会被选择和保留下来;在自我表征,注意和知觉,决策、情绪和意向推断等心理状态或过程上的"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差异都可追溯到脑功能的差异。研究者先后提出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等理论来解释基因、文化与大脑交互作用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论文题目作 者期/页·道教研究·一言止杀, 功垂万代———读《长春真人西游记》 唐明邦 1—1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 (下) 钦伟刚 1—7《道藏》及藏外道书分类研究韩松涛 1—11楚简《老子》标志符号解读聂中庆 1—20胡慧超与唐代“孝道”郭 武 1—24道与神丁培仁  相似文献   

15.
《灵宝毕法》是钟吕金丹派秘典,其书奠定了宋元以降内丹学的理论功法。与一般内丹书不同,《灵宝毕法》不仅讲具体功法,而且对内丹隐名、术语作出解释,为本书特色。全名《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钟离授吕公灵宝毕法》,传说的作者钟离权为五代隐士,传派为钟离权—吕洞宾—华阳子施肩吾—李竦,而不是后世所说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张伯端。本文在十余年前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丹法作了再研究,集中讨论《灵宝毕法》关于道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内丹道的气液与圣胎、仙与宗教神圣性。文末附论钟吕金丹派的丹书与西部区域性。从书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出发,以《灵宝毕法》为中心,考察钟吕一派的传承,尤其是探讨了蜀地道教文化传统与钟吕金丹道流向之关系,认为最初几代钟吕金丹派具有明显的西部区域性。  相似文献   

16.
内—外倾人格(即外倾性)是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该特质不但影响人类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还与焦虑、冲动等情绪—行为障碍的产生有密切关联。在以往研究中,外倾性与情绪健康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内—外倾人格对情绪事件易感性的影响,如外倾人格得分的增高伴随着对奖赏刺激更强的积极情绪反应水平。然而,上述联系也有可能是由于外倾性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情绪调节特点导致。因此,可通过系统操纵外倾性人格因素与情绪调节方式,从外倾性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方式及调节效果影响的角度,深入探讨外倾性和人类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拟综合使用行为调查与生理测量、EEG/ERP 与 fMRI 手段,开展如下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1)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及内、外倾人群情绪调节策略的比较研究;2)外倾性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研究,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的生理变化、时间进程及神经基础与内—外倾人格的关系;3)情绪稳定性不同的内、外倾人群其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脑机制研究。通过上述系列研究,深化对情绪与人格关系的认识,从而为心理健康的维护,情绪障碍的治疗及相关疗法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1981—2020年刊发在《应用心理学》的1755篇文献为对象,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一方面分析《应用心理学》创刊四十年的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探讨应用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果发现,管理心理、教育心理和心理测量是载文的三大主要领域,人因学及人工智能是主要的研究前沿。突出以领导—下属、决策为核心的管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探索关于特殊群体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探索情绪与认知潜在的心理和神经机制等是未来我国应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概论 /钱淦荣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 999.9.— 375页邓小平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王宏波 ,靳英辉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0 .1 .— 30 6页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胡福明 ,陆剑杰 ,张一兵主编 .—南京大学出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杨庭芳、程传阁:列宁研究主体客体理论的进展列宁研究主客体理论的进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1894—1906年,这是他研究历史过程主、客体范畴的时期。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体和社会客体的概念,但已对这对范畴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其辩证关系,对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体的规定和作用,都作了一定的描述和概括。 (二)1907——1913年,《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着重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上,也就是从世界的本质、本原和认识的实质、内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读者: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多年来对我们杂志的支持与厚爱。2004年以来,《中国宗教》在栏目设置和版式设计上作了一些调整,得到了不少读者朋友的支持与鼓励。为了进一步完善杂志,使《中国宗教》更好地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我们希望获得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关于《中国宗教》杂志的问卷调查,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1.职  业 □学生  □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宗教工作干部  □宗教职业人员  □其他    2.年  龄 □20岁以下    □20——40岁     □40——60岁    □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