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语≠话题     
就汉语而言,什么是主语,历来说法不一。赵元任先生认为:“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汉语口语语法》P45)朱德熙先生也持这个观点,认为从表达的角度说,主语是话题,谓语是陈述。(《语法讲义》P17)这种看法影响很大,以致使现代语法把句子的主语定义为陈述的对象。吕叔湘先生不赞同此说,认为这个定义“没有实用的价值”,“空洞而不切  相似文献   

2.
谈谈紧缩句     
许多语法论著都认为“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来的,所以又称之为“紧缩复句”,一般都放到“复句”里去讲。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都是这样处理的。笔者对此有些不同的看法。我在《浅谈语法分类中的“中间环节”》(《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第二期)一文中曾经说过,在句子分类中也有“中间环节”存在。比如在单句和复句之间就有“连锁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张载把辩证法的规律归纳为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四句话中的前三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同意的,但第四句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这样说了。它怎么说呢?我还没有看到现成的话可以引用。照我的推测,它可能会说:‘仇必仇到底。”’方克立先生认为,冯先生这个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至少是一种误解”。(参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全面评价冯友兰)一文)蔡仲德先生则认为,冯先生此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既非误解,更非歪曲…  相似文献   

4.
“可能”有几个义项,各义项的特点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各语法书并不一致。《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可能”有两个义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常用词用法例释》认为“可能”有三个义项。笔者认为,从“可能”的特点看,它的义项应归纳为四个。可能 1 助动词。语义与“能”“能够”相近。如: ①小王那么老实,不可能办这种事。②你想想,他可能放过这个  相似文献   

5.
笑掉小牙     
1.以“愚”招客 远来的游人走入一家商店,问老板:“先生,您的橱窗广告上写错了字母,而且语法不通,您难道没注意吗?” “不瞒你说,这样写,人们以为我是个笨蛋,都来我这里买东西,趁机捞点便宜。真感谢这个广告,它使我生意兴隆。” 2.最佳合伙人 霍姆斯对某人说:“我近来生意挺好,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了贝利这个难得的合伙人。” “你俩是怎样合作的呢?”某人问。 “贝利走街串巷,卖一种专门洗去厨房污迹的清洁粉。两天以后,我再沿着他的路去卖另一种洗洁精,专门洗去用了他的粉而留在手上的蓝颜色。” 3.电脑与老婆 电脑迷…  相似文献   

6.
如此论证“推不出”———与陈少宗先生商榷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研究室(合肥230026)樊嘉禄一《医学与哲学》1994年第6期刊载的陈少宗先生《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一文(以下简称“陈文”),从科学美学的角度对全息生物医学的科学性作出证明。笔者认为,其立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和市场”的讨论,已经引起广泛注意。这个讨论已经涉及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分歧还很大,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不承认或有意无意地抹杀商品价值(体现为交换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本质区别,认为把文化生产部门当作“事业”单位而不作为企业对待,是“观念误区”。因此,“必须重建一个文化价值论”,从而把文化生产活动(指文学艺术、戏剧、影视、出版、广告、教育、科学研究、法律等等)“变成盈利性的经营活动”,让这些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值;让文化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出现,广告在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大众传播学、应用写作学中都开始成为热门的研究对象.笔者不揣钱回,试从语言逻辑学角度对广告词(又称“广告语”、“广告用语”、“广告D号”、“广告标题”等)作一些探讨.语言逻辑学是从语言的指调性和交际性角度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的一门学科。广告语言是一种交际语言.理应进入语言逻辑学的视界.广告词则是广告文案的眼睛、聚焦点,也是目前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兴奋点。不少企业不惜重金庄集广告词,正说明它的重要。本文试从语言逻辑分析有关广告词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庸”是孔子的重要概念,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定为“折衷主义”而受批判。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不断发现,这种认识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很有重新讨论的必要。在理论界,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认为中庸思想是孔子首先提出的。尽管孔子本人曾明确指出尧舜为“执中”“用中”的先师,但多不被人所重视,有的同志更把他看成是孔子的“伪托”,如见(《武汉大学学报》1978年第6期第14页。根据对现有资料的考察,我认为,认定中庸思想源于孔子是没有根据的。孔子关于尧舜执中用中的论述,即使不合历史事实,也决非凭空杜撰。主要论据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传统思维,人们的看法有严重的分歧。西方学者雅努兹·克米莱夫斯基和卜德“已能证明中国的语言结构较任何印欧语言更充分、完善地体现了形式逻辑”。(见《李约瑟文集》,辽宁科学科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335页)与此相反,《象思学论纲》、《象思学论纲(之二)》(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4期、1998年第1期,下引只注书数)认为,“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乃是区别于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或者称之为非概念思维”,“亦可称之为非理性思维。”(1节)我们对思维没有什么研究,对所谓象思学…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当代西方哲学有这样一种流行的看法:似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两种彼此不相容的哲学思潮,而且西方哲学家“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属于人本主义,即属于科学主义。这种看法既不确切,也不符合实际。本文将讨论这几个问题:(1)什么是科学主义?(2)什么是人本主义?(3)反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4)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主线是什么?一、什么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是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反对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scientism),加…  相似文献   

12.
也谈“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兼与王国富、周勤先生商榷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52)王志铭《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期发表了王国富先生的“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下称探幽),我拜读后,耳目一新,觉得是一篇有创新的好文章,尽管有...  相似文献   

13.
锡克教《阿迪经》的晨歌《阿迪经》意为“最早的经”或“最初的经”,又名《斯里·古鲁·格兰特·萨希布》(“斯里”意为“先生”,“古鲁”意为“师尊”,“格兰特”意为“经典”,“萨希布”意为“先生”。这个名字可译为“师尊经”),是锡克教的主要经典,由第五代师...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方以智的自然观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多数同志认为它是唯物主义的,持这一观点的同志,又稍有差异,或以为它是“火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或以为它是“气一元沦”的唯物主义,或以为它是“火——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第二种观点是认为它是客观唯心论,第三种观点是以为早期是唯物主义,后期转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
徐恒醇先生对拍文《科学美质疑》(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12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促使我进一步思考了相关的一些问题。结果是我更加坚信所谓“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不能成立。我愿将鄙见申述如下,求教于徐恒醇先生和莘莘专家。一、关于美的本质特征普通言语的语词总是有多种含义,所以往往显得模糊不定,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现象,诚如卡西尔所说:“与科学的术语相比较,普通言语的语词总是显出某种含糊性,它们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这么模糊不定和定义不确,以致经受不住逻辑的分析”(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  相似文献   

16.
怎样看“中国集体主义”?——与陈桐生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广荣 《现代哲学》2000,(4):99-102
陈桐生先生的《中国集体主义的历史与现状》一文(《现代哲学》1999年第4期),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孝进行了“九层”的细致分析,读后很受启发。但是,笔者同时认为该文将孝归结为“宗法集体主义”,并进而认定此即“中国集体主义的历史”,是不妥的。现发表几点看法与陈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基本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如下四种不同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第二种看法认为“善恶问题是道德的特殊矛盾,也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第三种看法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是道德的性质、起源与标准的问题”;第四种意见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求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9.
有关“异化”概念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读书》 2 0 0 0年第 7期在“读书献疑”栏目中刊载了王若水先生的《异化这个译名》一文。该文对“异化”一词的译名的哲学内涵提出了卓见 ,并考察和介绍了该词的使用、特别是该词的中文翻译和界定的有关情况。文中也论及某些有待进一步考证和澄清的问题 ,笔者愿就此介绍和补充一些相关的情况 ,供读者研究、讨论。1 关于“异化”一词的德文原文的译源问题 辜正坤先生认为 ,异化一词的德文Entfremdung译自英文alienation ,王若水先生则认为应该是相反。王若水先生肯定德文Entfremdung不是译自英文alie…  相似文献   

20.
《哲学研究》1991年第7期刊载了刘森林同志《马克思历史方法论的启示》一文(以下简称刘文),笔者读后颇受启发,但对文中的两个重要观点,有不同看法。值得商榷的第一个观点是,刘文认为,历史规律的建立,“其方法就是理想化取舍”(着重号为引者所加)。笔者认为,刘文的这个观点难以成立。关于理想化取舍法,刘文作了具体的说明。文中与道,理想化取舍法,“这一方法的要旨就是,在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