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改革与道德”讨论会1984年8月20日至22日在合肥召开。会议共有代表50余人,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20篇。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和重要观点记要如下: 一、开展“改革与道德”讨论的意义 大家一致认为,当前,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改革正由农村向城市推进。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  相似文献   

2.
道德标准应当服从生产力标准 刘锋 以生产力作为判断道德进步与落后的根本尺度就向我们昭示,道德标准应当服从于生产力标准。对于不同的社会现象,人们总是一方面运用自己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善恶评价,另一方面又从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历史评价。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既可以一致也可能出现予盾。在道德评价时,如果当人们的运用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从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抽象出来的,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吻合的:相反,当用旧社会形态下遗留下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或者以将来更高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道德性生产力"理念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生产力究竟是指"道德是生产力"还是指"道德的生产力",这是两个不同性质却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伦理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将道德生产力解释为"道德性生产力"更合乎这一命题的本意,也即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生产力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道德性生产力不但是为生产主义、物质主义和经济主义提供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有力的理论根据,而且是一种面向问题与行动的实践理性和精神实践.道德性生产力理念喻示着不能将生产力看成是完全中性的客体,它蕴含着道德属性,是富有时代性意蕴的行为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和商品经济与道德关系的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如何确立评判道德进步的尺度问题,而道德评价尺度的确立,又离不开对道德本质的认识。对此,目前理论界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生产力标准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衡量道德进步性的尺度。即: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行为在道德上应给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先进生产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系做了分析。指出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直接受着道德素质的决定和制约。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要成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 ,也需要依靠社会主义道德来保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道德进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题”。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究竟以什么标准来评判道德进步?对此,学术界展开了不同观点的探讨。现述要如下。 (一)生产力标准说。该说认为,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被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关系服务的。因此,道德的进步性就在于是否同当时生产力所要求的那种最先进的经济关系相适应。尤其在今天,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已经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它也无疑应成为检验道德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了这个标准,才能避免对道德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使道德标准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多重视域中的道德生产力——兼驳"泛生产力论"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生产力范畴是学术研究开拓创新的理论逻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实逻辑之间合力的结晶。它符合马克思的文本,尤其是契合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道德生产力所具有的特殊内核及其要素,决定其在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中的独特地位,而日常意识正由于不具有这些特质而不能纳入精神生产力范畴。因此,强调道德生产力不仅不会引起所谓“泛生产力化”,而且可以带来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8.
道德虽然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然而科学对道德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它制约着人们道德观念的改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其缘由是: 一、科学直接同社会生产力相联系,而道德则通过经验基础与之间接联系。因此,在社会的经济基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物质生产力可以通过科学积极作用于道德,借助  相似文献   

9.
谢洪恩在《哲学研究》1990年第3期撰文提出,道德对社会和个人,是以肯定性适应和否定性适应的有机结合为基础的辩证统一关系。道德对社会经济基础的肯定性适应,主要表现为道德宜接维护着与之相连的社会经济制度,巩固其经济秩序,提高社会的经济活力,保障社会经济机体的正常运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基本特征显现为对经济基础的“维  相似文献   

10.
"道德生产力"与"道德资本"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经济伦理学概念,后者是前者合乎逻辑推进的结果,王小锡教授在这两个领域作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讨,丰富了我国经济伦理学的知识理论体系.在理论上阐明"道德生产力"的道德闲限及其生产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厘清"道德生产力"研究的应有理路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促进"道德资本"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推动我国经济伦理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谈道德生产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者的道德素质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进行生产力水平考量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发展和关系的完善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物质生产力与包括道德生产力在内的精神生产力是相辅相成的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因此,道德生产力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伦理新概念探索罗长海正在深化的企业改革,同时也在转变传统的道德观念,孕育新的伦理原则。本文拟就下述几个概念来概括。一、企业本位道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也就没有自身的独立意志,从而就没有以自身为主体的群体道德建设。在深化改革中,把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在获得各种权力的同时,也就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因此,改革使企业具备了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开创了我国企业本位道德建设的新篇章。所以企业本位道德,是以整个企业为本位的道德,是企业群体道德,包括企业社会道德,企业生态道德、企业人际道德及行业道德等。二、能动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由于过去国家对企业统得死、管理过多,使之执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常处于被动状态。现在我国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决定生产什么,并要接受市场竞争对企业及其产品的权威评判,独立承担风险,为此,企业必须树立的道德观念是以本位利益带动集体利益,提倡通过积极创造本位利益而使集体增收。道德主体的行为是自律的,是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三、差别公正为善。企业改革要打破平均主义;凡在效益不同企业中工作的职工,在同一企业不同  相似文献   

13.
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 ,主要体现在作为经济主体的人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伦理原则、道德人格和道德活动等对经济发展的价值意义 ,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文因素 ,能够直接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 ,因而是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具体表现为道德是资源配置的调节力、经济运行的导向力、经济主体活性的催化力、经济组织的凝聚力、降低交易成本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4.
自然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即自然道德。自然道德研究可归纳为“社会”方面和“自然”方面。前者涉及自然道德与人际道德、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后者涉及自然道德本身的具体内容问题,例如人类在自然大家庭中的地位及行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伦理学会1984年年会于5月28日至31日在蚌埠市举行。会上除交流关于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外,重点讨论了“改革与道德”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伦理学工作者在当前我国进行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历史性变革中,应当满腔热情地注意和研究改革中在伦理道德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对改革中涌现的新道德  相似文献   

16.
道德资本与企业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创新是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企业创新过程中,道德资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企业创新的合理方向,提供企业创新所需的精神生产力,为企业创新成果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推动企业创新的道德资本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承担环保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型道德资本,一是以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企业内部的团队精神以及企业与外界的良好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效率型道德资本。要积累更多的道德资本,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观念,改善企业的组织制度,并推动公众道德权利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进步是带来道德的高涨、发展抑或堕落?这一直是理论界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个老问题又提到了理论思维面前。近年来对此展开了热烈的争鸣,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 1 冲突统一论认为,历史进步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为什么对立?因为对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评价与对行为善恶的道德评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体系。在推进历史发展的交互作用的合力中,生产力是最根本的动力,所以衡量社会进步的状况通常以生产力水平作为根本尺度。而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建立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的,因此,评价道德进步与否的出发点则是人们的利益。历史评价本质上是事  相似文献   

18.
正王小锡教授的《经济伦理学——经济与道德关系之哲学分析》由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该著作以全新的视角,对经济与道德关系进行了哲学分析,提出了"经济德性""道德资本""道德生产力"等重要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思路。该著提出了"经济德性"的概念,在遵循经济规律、紧扣经济运行环节、吸纳经济学理论、直入经济活动中,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了经济内蕴的道德禀性,  相似文献   

19.
经济改革对道德的影响是通过最能反映人们道德面貌的关键环节——道德行为——体现出来的。因为道德行为既体现了人们道德品质的优劣、道德境界的高低,又是形成一定道德品质、达到一定道德境界的必要途径。它是窥见社会道德状况的着眼点。所以,把握经济改革对道德变更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必须解剖经济改革中人们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红色政权区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土地革命为基础的经济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通过教育等途径培育了人们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传统习俗和道德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荡涤,推进了区域内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道德的建立,两性伦理方面的自由在理论和操作层面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