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日反蒋”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方针下进行的。当时采取这样的方针是由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情况和党与红军、苏区所处的具体环境决定的,也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的党中央,曾提出和实行“抗日必先反蒋”的政治战略方针。其含义为:“只有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政府,才能真正地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和“先决条件”。笔者以为,这一战略方针,是一个严重的失误。下面从四个方面予以评析。  相似文献   

3.
韩同友 《学海》2006,(6):20-24
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是我们党的建设的宝贵财富和巨大资源。周恩来的党建理论,对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思来的党内和谐思想是在处理党内矛盾、纠纷和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其形成和发展大约经历四个阶段:1927-1935是形成时期,已经提出了他的党内和谐思想,即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关键,民主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和基础.1935-1945年成熟时期,他已经阐释他的党内和谐的内涵:思想一致、组织统一.并且认识到实现党内和谐,关键是要实现思想和谐.1945-1957年进一步发展时期,提出了"求同存异".隶同存异是包含差别性的统一.1958-1976年曲折发展时期,"大跃进"后大声疾呼要发扬民主,重塑党的团结与和谐.周恩来在"文革"中发挥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巨大的"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基督教界的反帝爱国运动肇始于周恩来在北京与京津沪三地宗教界人士的三次谈话。会谈中,周恩来对宗教界人士阐释了中国基督教问题的实质、中国教会应该努力的方向以及政府对宗教所取的政策。受此启发,吴耀宗等人才认识到中国基督教的问题要得根本解决,必须从教会自身着手。这便有了中国基督教革新宣言的发表和反帝爱国运动的发起。 刘建平,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讲师。  相似文献   

6.
余继堂 《天风》1995,(9):17-18
位于旧南通市西北隅端平桥畔的“基督医院”,建于清宣统一年(1909年),由当时上海的基督教区派遣来南通的美籍传教士鲍罗德医师监建。起初名为“纪念医院”,1912年重建后,改名为“南通州基督医院”。该院的业务与设备在当时苏北地区均属上乘。日军侵华后。  相似文献   

7.
蔡婉琪 《哲学动态》2022,(11):16-25+128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此,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潘梓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锁钥——唯物辩证法。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地基,潘梓年所作出的卓越的哲学贡献包括:创新性地构建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体系,明确提出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阐明了中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他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的阐释和探索,是中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研究和创新唯物辩证法的优秀典范,其哲学贡献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理论形态提供了可能路径,为唯物辩证法在中国语境下的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提供了经验借鉴,并深刻影响了众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建树。  相似文献   

8.
冯惟讷的《诗纪》,是史上第一部旨在网罗一代文献之全的总集,但对其编纂的具体过程及体例特点、历史贡献等,学界的评价是不够的。其对唐前诗歌的辑佚整理,不仅开风气之先,更为后来的“全集”整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伦理与政治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开创伦理政治模式的鼻祖是周公.周公"神人相分"的天命观第一次融入了"以德配天"的道德内涵;周公确立的"德"、"孝"道德观念与制定的"礼"、"乐"行为规范起到了"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重要作用.周公建立"明德慎罚"、"保民重民"的伦理政治模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一生撰写并整理了十多种、近二百卷有关道教斋醮科仪著作,被后人誉为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杜光庭在整理各种斋醮科仪的基础上,对“自然朝”的提倡、对道场戒律的重视、对谢恩醮的设立、对“斋”的意义的阐发、对斋官职司的具体规定、对表奏上章的文饰等,为推动道教斋醮科仪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的意论经历了几次变化。其中,以平濠后至良知教确立的一段时期内变化最为精微。阳明良知教的确立说明阳明对知有一成熟的理解,同时,他对意以及意与知、物关系的理解有一新的进境。其主要的变化在于,对于知的理解从原先的心之已发转变为贯通未发已发,意由心之所发的表述转变为知之感应,由意定义知与物的学说在心知一体确立后转变为知决定意。不变的是,工夫始终落实在心之已发上。由此产生的问题有,知行不能合一,诚意与致知作为第一义工夫的不确定,心与意的脱节,意在心、知序列中的凹陷等等。最终,这些问题要求析出阳明意的两层含义,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以往考察儒家问题时,主要有两个视角:第一,只顾其思想与学说,并且先秦时期高度理性化与宋明时期高度理论化的儒家学说还具有先入为主的地位;第二,更多地是注意儒教中的信仰观念,包括它的鬼神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天命观念。此外,有不少研究虽也注意到儒家丰富的伦理道德资源,但往往是从纯粹的思想来论述的,因此即便冠以儒教的名称,其宗教性特征其实并未得到彰显。这些现象都表明,我们现在对儒教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本文试图从一些新的视角来考察儒教问题。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1)儒教形成的时间概念,共包括五个节点,即周代、春秋战国、西汉、东汉和魏晋南北朝;(2)儒教的主要信仰观念有四个方面: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占卜与巫术、天命论;(3)儒教或儒学的两个问题:由祭祀活动导致了仪式化和形式化,作为儒家精英层面与社会普通层面的疏离或隔离;(4)儒教在宋代以后出现了新气象,这主要是儒教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儒教从原本的信仰性宗教发展成伦理性宗教;(5)儒教伦理的一个突出表现即是戒律化,并且有法规的担保,这与犹太教是相似的;(6)儒教伦理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即是普世性,其中包含了大量人道、仁爱、趋善、改过的内容,所有这些都是儒教与基督教相同的地方。而宋代以后的伦理性儒教正是儒教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义是人类社会崇高的价值追求,然而它却渊源于人类利己与利他的情感冲突,这种情况决定了正义在动机上的相互性或有条件性和在制度层面上的无条件性.正义所具有的这样两种属性互为存在的对立面并成为人类社会得以建立和维系的基础.社会和谐的达成有赖于正义的实现,社会和谐对于正义有着多层次的要求:社会不仅要借助于正义的机制构建起良好的秩序,实现社会的稳定,而且要通过对正义的追求,实现社会成员人心的自由和祥和.而所有这些不仅要借助于法律的支持,而且要依靠道德的教化.  相似文献   

14.
正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他一生致力于弘道兴教,成绩显著,对于苏州道教乃至江南道教的发展都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全真、正一兼修,各有所长,声名远播。他主持苏州穹窿山,获清廷赐额上真观,使穹窿上真观成为吴中道院之盛。他创立穹窿山道派,成为正一神霄支派,从而使神霄派的历史延续至清,并传入台湾。1他主持编修《穹窿山志》,成为著名的道教志书,为穹窿山和江南道教历史  相似文献   

15.
李建伟 《管子学刊》2007,2(4):43-46
神话是一种原始文化积淀,是各个民族在发轫时期的精神遗存,中国和希腊神话作为两个伟大民族文化的发源和民族意识的深沉积淀,表现出不同的神话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6.
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活动之一。在三天大醮所供奉的七千二百神位中,包括天神地祇、九洲土地、十方城隍、祖先英烈、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周公文王、孔圣大儒、圣君明主、贤良忠勇、高道大德、祖师宗师、氐羌胡越神灵、地方民间神灵,皆为中华文明史上的杰出人物,竟然无一位佛教的佛祖菩萨,完全维持了中华民族信仰的主体性、纯洁性。罗天大醮的举行,为人们祈福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众生安康的追求,提供了民族信仰的平台;为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信仰——道——神灵——祖先,注入了强大的自信心,这就是罗天大醮的文化意义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医学模式实现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医学变革.途径和标志是什么?实现模式转变的基本途径是创新建立一个医学新理论体系;实现新旧模式转变的客观标志,主要体现在医学理论、医学主体、教育培训体系、医院组织结构、医疗方式、技术体系、管理模式、医学目标等的转变.微创医学(或整体医学)理论是笔者于2003年提出的一个医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功利化的工具理性控制力量,其价值理性受到遮蔽的结果必然引发生态的失衡和人的异化.实现科技工具理性合理改变世界的根本是接受价值理性的定向和约束,自觉追求科技活动的伦理价值.积极培育人们的科技价值理性是促进科技伦理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徐复观与熊十力的分歧体现为两种不同的"疏释"。熊十力通过诠释经典所建构的心学体系并未回应现代实证史学的诘难,仍是"古代的疏释"。而徐复观"现代的疏释"则通过历史语境学式思想史的方法,在现代学术范式中重彰经史系统,其不仅回应哲学的批判,更规避了考据学的疏缺。徐复观的思想史有效地纾解了近现代经学危机,维持了儒学精神在庶民社会继续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逝世后,整个世界历史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产阶级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恩格斯又如何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呢?本文将主要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贡献较大的历史跨越论方面研究其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以期人们对恩格斯晚年时唯物史观的贡献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