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很大程度上,南斯拉夫心理学的发展受它民族、文化、经济、历史甚至地理特点所影响。南斯拉夫仅在1918年后才独立,在这之前,一些地方还属于邻近国家,(另一些地方已独立)因此,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非常不均衡。1945年南斯拉夫成为一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它有六个联邦组成:社会主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在第二次大战以后,随着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经济也飞速发展,尤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部分塞尔维亚三个共和国比其他的共和国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2.
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斯大林认为,全体苏联人民“在道义上政治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957年以后,我国有些人对斯大林的上述看法,全盘加以否定,认为只有阶级斗争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这就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今天看来,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是有错误的。但他的错误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 195 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195 8年读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和 195 9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中 ,多次就苏联经济学范式论述了经济学和哲学问题。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编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清样本。下引仅注页码 )这些批注和谈话 ,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探索 ,是对经济哲学的重要探索 ,为经济学和经济哲学留下了十分珍贵而又非常丰富的理论遗产。在这些批注和谈话中 ,毛泽东关于经济学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述 ,不仅对经济学而且对社会…  相似文献   

4.
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易平  龚成 《学海》2003,34(2):92-96
尽管苏联解体已逾十年,但研究斯大林模式,特别是认清它的弊端,仍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斯大林模式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理论探索不相一致,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最伟大的国家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最偉大的国家。苏联是苏維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簡称。人口有二亿零二十万。它位于欧洲东北部和亞洲北部。面积有二千二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等于地球可居住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是多民族国家,全国約有一百八十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俄罗斯族。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是各民族的牢獄,十月革命使它成为在各族人民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6.
苏共第二十次和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以后,苏联哲学科学发展的几年,乃是社会学研究数量大大增长的几年,出版了许多这方面的大部头著作(《苏联工人阶级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М.Т.约夫楚克等编,莫斯科社会经济书籍出版社,1961年];《社会和个人》[阿列欣娜等编,沃龙什,沃龙什大学出版部,1961年];《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律性》[А.И.契斯诺科夫编,莫斯科《高等学校》,1961年];《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诸问  相似文献   

7.
苏联人民由于共产党的领导,首先在人类史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如今正在由社会主义逐渐地过渡到共产主义。苏联科学和苏联学者在创造新生活的壮丽事业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保证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和改进,就必须把科学成就和先进经验大规模地运用到国民经济中。只有这样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才能保证充分数量的产品,以满足苏联人民不断增长着的需要。苏联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九月全会的决议,是现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指针和纲领。苏联人民胜利地解决了工业化问题以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颁布新宗教法以后的宗教状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传统的国度。信教居民占其人口的大多数。苏联政治体制改革以后,在俄国社会生活领域,新宗教法的颁布似乎成了其民主化进程的试金石。1997年9月,俄罗斯颁布了《信仰自由与宗教组织联邦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俄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一部宗教法。它是在总结了以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后,即既吸取了70年社会主义时期“左”的教训,又经历了解体前后完全放开导致国外各种颠覆势力、分裂势力渗透、新兴宗教蜂拥而起的失控状态后,痛定思痛,在政府、教会和信教群众各个方面都感到迫切需要重新…  相似文献   

9.
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苏联社会的一切方面,其中包括它的社会生活,都在向新的水平发展着。这就使苏联的社会面貌具有更加成熟的特点。在发达社会主义的现阶段,苏联社会面貌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主要方面:(1)成熟的和发达的社会结构,其核心是先进的工人阶级;(2)我国各民族和部族的实际平等和高水平的发展及其繁荣、牢固的友谊和统一得到了保障;(3)根本消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居国际社会学会议于1962年9月初在华盛顿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57个国家的一千多名代表。美国派出了由550人组成代表团,苏联派出了以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哲学研究所所长Ф·В·康斯坦丁诺夫为首的代表团,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均派有代表团参加。会上讨论了三个主要问题:一、社会学、政治活动家和社会团体;二、发展的社会学;三、社会学理论的实质和问题。苏联《哲学问题》1962年第11期上发表了关于此次会议的详细报导,并以头条位置发表了康斯坦丁诺夫在会上所作的题为“社会学与政治”的报告。现将这个报告全文译出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共同举办的中苏双边哲学讨论会,于1990年111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中苏代表围绕着这一主题,针对本国当前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双方探讨了新的条件下社会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处理人及其活动等一系列问题。 会议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苏联代表团团长、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米特洛欣各致了开幕词。苏联方面首先发言的是Л·米特洛欣博土,他探讨了马克思有关人的问题的理论。他强调必须以马克思提出的原则为基础,才能对人的问题提出全面的解释。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土、原哲学所所长Н·拉宾以组成人类历史的三个  相似文献   

12.
苏联哲学界将苏联七十年的哲学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一)十月革命胜利至三十年代;(二)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三)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种分期法,主要是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第一个时期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过渡时期;第二个时期为确立社会主义时期;第三个时期为发达社会主义时期。下面仅就苏联哲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一根据苏联最高苏維埃一致通过的决議,苏联政府已经宣布从3月31日起单方面停止核武器試驗,并且呼吁拥有核武器的美国和英国政府采取同样的行动。这是一个促进和平的偉大創举,它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着全人类的安全和幸福。近年来,停止核武器試驗,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和广泛的共同要求。在今年1月,就有四十四个国家的九千多名著名的科学家向联合国呼吁,要求各国立即采取行动,締結国际协定停止核武器試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陣营各国,更一貫地为爭取实現停止核武器試驗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正因为如此,当苏联政府为了促成早日停止核武器試驗而采取了这个重大的和平行动以后,立即在世界得到了热烈的响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农村实行了新的政策,专业户就象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它冲破了过去农村经济结构单一、模式僵化的格局,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但是,社会上和理论界对它的经  相似文献   

15.
苏联一九七六年出版的,由彼得罗夫斯基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是经苏联教育部批准的,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科书。它概括了苏联数十年来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成果,也吸收了西方心理学若干成就。与苏联一九五六年出版的,由斯米尔诺夫总主编的《心理学》相比,从理论体系到基本内容上都有所不同。现在谈谈其中几个特点。一、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我在去年十一月十三日,随中国少数民族出版工作者訪苏代表团到苏联訪問,我們的代表团,除了在莫斯科进行了訪問和参观以外,訪問重点是在中央亚西亚一带的烏茲别克、吉尔吉斯、哈薩克三个加盟共和国,在苏联停留了整整四十天。在我們訪問的期間,正是苏联各民族剛剛欢庆了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紀念,苏联的两颗人造卫星上了天,苏联的各族人民还在渡过着欢腾的节日。我們訪問的整个过程,就是在充满愉快、到处振奋人心的日子里渡过的。經过这次訪問,不仅在出版事业上学到了很多宝貴的經驗,而且我们亲眼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成就,看到了苏联各民族发展和繁荣。使我們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設和共产主义建設的前景。使我們更加坚信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24日,在苏联科学院经济、哲学、法律学部举行的年会上对哲学研究所和其它社会科学研究所1957年工作总结以及当前科学研究活动的任务进行了检查。学部的年会认为,哲学研究所在1957年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和特征,以及人民群众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全面增长的作用的研究工作。在研究本国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生活过程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研究,并概括了当前的历史及其它社会科学的材料。哲学研究所在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范  相似文献   

18.
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的路径演变及范式转向反映了社会道德意识形态的变化,研究呈现出可以纵向探究和横向考察的理论空间。历时态变迁中的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其研究的实践进路体现在伦理学研究的整体裂变、社会适应、理性转变和价值传承上;共时态视野中的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政治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宗教伦理学等伦理学分支学科研究的范式转向。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的路径演变及范式转向是社会生活对道德意识形态建构提出的具体要求,它既反映了俄罗斯社会从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转变,同时又在道德层面持续指引和反映着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9.
1923年至1959年是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话语体系在苏联的建构时期.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标前提下,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两个理论主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德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卫国战争过程中,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呈现出无私奉献与不畏牺牲两个现实主题.在向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科学体系的过渡中,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呈现出"前伦理"、实践性和规范性等色彩.  相似文献   

20.
对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作的分析表明,它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所论证的有关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准的理论原意的。在苏联早就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社会主义所有制独占着统治地位,完全彻底地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正在起作用的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社会经济正在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着,社会主义民主体制正在顺利地发挥作用并且在进一步的完善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