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判决效力制度和理论是民事诉讼制度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又以既判力制度和理论为核心.因此,对既判力的研究是民事诉讼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现代大陆法系国家民事判决效力体系的基本构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不准离婚判决是我国婚姻家庭案件审理活动中常见的判决种类,然而,这一判决不仅存在着违法性的特质,而且也有违既判力之诉讼法理和法律逻辑。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在立法上取消不准离婚判决制度,并采用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和裁定暂时中止诉讼等形式来进行替换和改造。  相似文献   

3.
孙蕾 《学海》2014,(4):165-171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法国民事诉讼法中特有的制度,为德日国家所无。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既判力理论在上述国家存在差异。我国为遏制所谓的"虚假诉讼"现象而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该制度。要使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具有一定的制度空间,则应当使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既判力相脱离,同时对虚假诉讼现象进行大致的分类,并结合我国现有的制度框架,来重新型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空间,以理清其与再审之诉及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制度边界。  相似文献   

4.
姜梅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202-202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历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合同法司法解释》条文提出问题,从无权处分合同与物权变动模式的关系出发,来审视当今我国关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规定的变动,并对其变动进行分析和思考,来认识我国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刚宏 《学海》2012,(1):190-196
基于现代行政法治发展趋势,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平衡,程序轻微违法并不导致行政行为无效,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我国行政诉讼法已经具备了设立补正判决的理论条件。补正判决不是一种独立的判决形式,作为辅助判决,与原告诉讼请求不相对应,是人民法院依据利益衡量原则对程序轻微违法作出的判决形式。补正判决作为一种特殊的判决形式,其适用可以在满足被诉行政程序违法行为没有撤销的必要、被诉行政程序违法行为被确认违法、行政主体履行程序仍有必要三个条件。我国行政诉讼法有必要增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出于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保护或者行政效率考虑,可以不撤销行政行为,作出确认违法判决,并责令行政机关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6.
文献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载体。在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历程中,医药文献传播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医药文献不仅是中医药文化历时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医药文化共时交流的重要方式。鉴古启今,梳理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史,发现凭借着丰富的中医药典籍、先进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陆交通,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途径,中国古代医药文献大量地输出,远播亚洲、欧洲,对汉方医学、韩医学等输入国的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杰 《学海》2008,(3):155-160
旧实体法说以实体权利和法律关系为诉讼对象,既判力与诉讼对象具有一致性.旧实体法说无法解决给付目的同一,请求竞合问题,如将其视为一个诉讼标的,在既判力问题上仍坚持旧说观点(实体权利确定),又无法解决重复诉讼的现象.新诉讼标的理论从给付诉讼和确认诉讼具有的目的及机能入手,以效果或事实关系识别诉讼标的,扩大了既判力对象与诉讼对象的内容.但在给付目的同一,事实关系竞合问题上,始终无法克服事实关系的羁绊.  相似文献   

8.
因果力比较范式下对效力PC理论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墨耘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4,36(2):160-167
在用图形方式集中呈现信息的条件下,用因果力大小比较的实验范式检验效力PC理论。233名大学生被试对不同化学药物影响动物基因变异的能力做大小比较判断。结果发现,对单一因果关系因果力大小的比较判断具有以下3个特点:(1)不对称性:在预防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判断一般符合效力PC理论,而在产生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判断一般不符合效力PC理论;(2)在同时变化协变值DP和结果基率P(E|~C)的产生原因条件下,多数被试使用DP规则。这与概率对比模型的预测相一致,而不支持效力PC理论;(3)在固定协变值DP而只变化结果基率P(E|~C)的产生原因条件下,多数被试使用变异比RP规则。这是目前所有的因果推理理论都不能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祁琦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18-118
《判决》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它开创了卡夫卡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小说主要塑造了一个霸权的父亲形象和一个试图反抗父权的儿子形象。作品中三位未出场的人物则包涵着文本的隐喻意义与卡夫卡内心的矛盾冲突与抗争。  相似文献   

10.
郑筱筠:"外交"这个词实际上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我们对"外交"的内涵与外延不断的重新确认,既反映了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处理方式的演进,也体现出我们对这个领域或这方面工作的认知和把握。传统的"外交"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但时至今日,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外交"已不再仅仅是政府间的"外交",非政府组织和力量在国际事务和国际交往中,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族群发挥其国际影响力的一个主力军,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或者说是不可轻  相似文献   

11.
姜宸 《学海》2002,(1):186-190
合同法关于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确立是对传统民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但是 ,在代位权行使要件上 ,不应将债务人的债权囿于“具有金钱给付内容” ,也不宜把对债权人债权的履行期届满的要求绝对化。在代位权行使效力上 ,为了解决泛滥成灾的“三角债”问题 ,进而缓解日益严重的社会信用危机 ,立法者放弃传统的“入库规则” ,创制“直接受偿规则” ,当属在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下对社会现实的正确回应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5,(3):200-206
对于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判断,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方案,但均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何将价值判断转化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对于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认定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用法经济学的新视角。根据科斯理论,合同交易过程中不仅存在当事人承担成本,有时可能会涉及第三方(不特定经济主体)利益,产生社会成本,导致合同负外部性产生。合同当事人能否与涉及的第三方谈判来解决?通过比较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大小,这种谈判方式的交易成本巨大而不可能实现,故需借助于低廉成本的组织(国家)行为,即对此类合同作出强制性禁止——禁止交易。换言之,这类合同应当认定无效。通过案例验证,法经济学进路不失为合同效力认定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慕濒 《学海》2007,(6):162-165
近年来迅速增长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以及不断深入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使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外部治理效力得到发挥.面临"后股改时代"以及即将全流通的资本市场,进一步提高控制权市场治理效力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以投资者利益保护为宗旨、以适度集中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为特征、促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并购导向作用、政府发挥间接调控职能的控制权市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慧远的判教观,可以从佛陀与信众两个层面理解。佛陀层面,慧远从根本上否定以时间为判教依据的"顿渐五时判教"。慧远根据佛陀慈悲济世的立教本怀,认为佛陀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为追求大乘的信众开示究竟佛法,而不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佛陀所说的大乘经教都是平等究竟的。信众层面,慧远认为声闻众和菩萨众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智力"而在"愿力",强调"愿力"在大乘佛教信仰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张春莉 《学海》2002,(6):154-157
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 ,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大展身手的同时 ,应“走出去” ,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惟有认真衡量利弊得失 ,制定正确的方略 ,充分利用优势 ,参与国际竞争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冷英  邹煜晖  莫雷 《心理学报》2014,46(5):593-606
通过改变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 探讨重复知盲发生的机制。采用RSVP任务, 操作目标的重复性与目标的性质(实验1a和实验2)、位置(实验1b)和非目标的字频(实验2), 对比不同条件下第二个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结果是:(1)非目标为字母、目标是字母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电脑符号时的重复知盲。(2)非目标为字母、目标为电脑符号时, 目标在1和3位置时出现了重复知盲, 而在2和4位置时没有出现重复知盲。(3)当非目标为高频汉字、目标也是高频汉字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符号时的重复知盲。(4)当目标为高频汉字、非目标是高频汉字时出现了重复知盲, 而非目标是低频汉字时重复知盲消失。实验结果表明, 字母和汉字条件下, 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都会对重复知盲产生影响, 支持竞争假设。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4,(5):5-10
作为当下最重要的国家话语,中国梦是我国国家形象的价值核心,规制着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内涵、路径与目标,而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又直接影响着中国梦在世界诸民族之梦中的全球地位与可能性空间。因此,需认清现实起点,厘清国际传播的话语环境与主流学术话语资源,在对策与行动上注意强化其话语核心的内在建构、外在形式的有效表达以及新媒体语境中国家形象的攻防战。  相似文献   

18.
般雀·比拉多是判决耶稣死刑的决策人物。他在判决耶稣死刑时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是有原因的,但关于他在判决耶稣死案前后复杂的内心世界,福音书上记述的则很少,对这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我们很有必要对他有进一步的了解,以进一步唤起人们对他的憎恨,对耶稣的怜悯。从而,也更进一步加深我们的信仰。  相似文献   

19.
《奇异的性婚俗》案一审判决平克军波及全国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制作、贩卖《奇异的性婚俗》一案,经由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终结,日前做出一审判决,六名案犯受到法律制裁。《奇异的性婚俗》一书不仅内容淫秽,而且破坏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伤害了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民族宗...  相似文献   

20.
吴平 《法音》2001,(11):30-35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佛教文化也不例外。上海佛教的对外交流始于20世纪初,大多以参访、游学、考察、留学等形式出现。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这种交流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次数愈加频繁,交往的人数逐步扩大。一些去日本学习佛法的留学僧,回国后大多在上海弘法。一些留学日本的学者,回国后常寓居上海译著佛学著作。一些去其他国家留学的僧人,也大多是从上海出发的,他们学成回国后,有的就在上海弘法。此外,国外僧人、佛教学者的来访,也给上海佛教界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总之,上海佛教界与各国佛教界的互访、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