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新千年     
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21世纪的曙光正普照着大地。在新的千年来临之际,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迎接它的到来,有欢呼,有期盼,共同祝愿在新的千年里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在20世纪中叶站起来的中国人,更加懂得新世纪到来的意义。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英姿焕发,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首都北京筑起了中华世纪坛,平安而响亮悠长的钟声鼓起了中华民族腾飞的风帆,带着中华儿女的祝福回荡在华夏大地,同时也在倾诉着上个世纪中华民族的曲折历程和奋斗呐喊,激励着全体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统一大业和世界和平继续前…  相似文献   

2.
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二十一世纪的曙光正普照着大地。在新的千年来临之际,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迎接它的到来,有欢呼,有期盼,共同祝愿在新的千年里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千年伊始是龙年,中华大地尽欢腾。在二十世纪中叶站起来的中国人,更懂得新世纪到来的意义。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英姿焕发,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首都北京筑起了中华世纪坛,平安而响亮悠长的钟声鼓起了中华民族腾飞的风帆,带着中华儿女的祝福回荡在华夏大地,同时也在倾诉着上个世纪中华民族的曲折历程和奋斗呐喊,激励着全体中国人为祖国的…  相似文献   

3.
站在20世纪的尽头,放眼世界,21世纪的曙光已开始升起在东方。在这一世纪之交,又值两个千年之交。世纪之交,百年一遇,千年之交,千载一逢。而在百年之交、干年之交的历史当口,一个使世界瞩目,中华儿女意气风发、举国欢庆的日子即将朝我们走来,这一举世注目的日子被定格在1997年7月1日。一百多年前,在中国人民蒙受的血泪与耻辱之中,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统治下,在爱国志士的痛苦呻吟中,在英帝国主义仗着船坚炮利发动的鸦片战争中,香港被迫脱离了祖国,陷进了历史的沼泽中。而今,在7月1日越来越走近我们之际,我们全体的佛教徒与全…  相似文献   

4.
一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余年文化传统的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中国与巴比伦、埃及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 ,巴比伦、埃及以及印度的古代文明都已经衰落了。就是希腊文明 ,在其发祥地 ,也已经没有昔日的雄风了 ,而中华文明则延绵几千年长久不衰。我们的文明能够长久维系而不堕 ,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文化中的道德礼仪文明。进入近代以来 ,由于西方的崛起 ,我们的文明在世界的较量中 ,却呈现出它的弱势。中华文明在近代的落伍 ,个中原委十分复杂。进入 2 0世纪 ,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 ,对这个文明传统进行了猛烈地攻击。西风东进成为 2 0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医学走向世界的思考上海市中医文献馆(200020)张仁和整个人类一样,中医学也正在迎接第三个千年期,对于即将跨入21世纪大门的中医学来说,再没有比这两件大事更为重要了:一是自身的突破和发展,二是真正走向世界。-、机遇正在降临为什么曾经为繁衍世界...  相似文献   

6.
传统道教伴随着现代化步伐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 ,世界各大传统宗教都因应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程度不等地表现出世俗化倾向 ,从而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此也引发了神圣与世俗之关系的讨论 ,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究竟是此消彼长还是相得益彰 ,再次成为宗教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诚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的关系 ,是各大宗教都不可回避的老问题 ,只是由于各大宗教在信仰、教理教义以及所处环境方面存在着差异 ,所以对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应。就道教来说 ,所谓世俗与神圣乃是入…  相似文献   

7.
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二千多年前,孔子站在奔腾不息的流水边,感叹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今天,站在这条“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的横幅下,我才第一次真切地感到:我们正站在21世纪的门口。21世纪的中国和中国佛教都面临着希望和挑战,佛教将担负起比以往更复杂、更艰巨的使命。其中之一,就是发扬佛教的慈悲精神,广泛地开展济世利人的慈善事业。谁也不能否认,对世纪将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但这并非说到了对世纪,人人都可富足,家家都可平安。恰恰相反,在这发达的背后,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贫国与富国差距的扩大,穷人与富人…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许多大大小小的事物都因Why Not而被创建出来,他们的创建,不仅改变了生活,而且还可能改变世界,让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享有更多美好与便利!我们为其精采创意设计而鼓掌,更应该追根溯源,并品茗这些原创意图,尽管世间没有完美的设计,各设计者也还在谋求改进之中。  相似文献   

9.
两个世界与历史理念--一种历史观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世界与理性自由的理念构成了古希腊时代以来西方哲学-文化的基本传统和基本精神。这一传统直到马克思哲学产生后才受到了实践批判的深刻挑战。本文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了概括性考察,认为在两个世界的张力结构与理性自由的基本理念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本文不同意把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这样一种精神传统仅仅批判为唯心主义的简单化做法,认为有必要深入考察这种传统在西方哲学-文化史上的基本意义。在本文看来,两个世界与理性自由的理念在历史的前进发展中不断发生着内容的更新与转换,但只有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批判中才得到了彻底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0.
七月一日举世瞩目的日子圣辉站在20世纪历程的尽头,放眼世界,21世纪的曙光已开始升起在东方。20世纪的世纪之交,又值千年之交。世纪之交,百年一遇;千年之交,千载一逢。而在百年之交、千年之交的历史当口,一个使世界瞩目、中华儿女意气风发、举国欢庆的日子即...  相似文献   

11.
物换星移秋复春 ,地球上生活的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2 0 0 1年 ,依黄帝纪年即道历 ,当四六九八年。人类已经有了至少几百万年的历史 ,进入个寻常的年份 ,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可以讨论。然而 ,按照现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共同设定 ,今年是进入新千年中第一个世纪的开端。在这一时刻 ,人们都要想一想 ,进入新的世纪 ,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自己应当如何应对新的情况 ,在当下已经迈入的百年中 ,自己 ,以及自己所奉献的事业 ,能有哪些作为。还在上一世纪末 ,实际上人们已经在讨论如何进入新千年和新世纪的问题。本刊也曾就此发表过自…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者们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之不同,并不在于是否承认19—20世纪中国哲学与以往数千年中国哲学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不在于是否承认这一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从鸦片战争起被卷入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模式的全球性现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13.
佛教圣地达鲁利(Dhauli),坐落在印度奥利萨邦首府布班里斯瓦南部8公里处。在这片滨临孟加拉湾的宽阔而美丽的平原上,达鲁利山见证了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并正以其独特的感悟和不屈的精神祈祷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相似文献   

14.
世纪的划分源于基督教,人们大概已经不太在意这一点了。信教的与不信教的,都在忙于庆祝新千年的来临,这是人类共同的节日。一些邪教头目跳出来散布世纪末劫难的五言,像吹出的水泡一样在阳光下一一粉碎。倒是“千年虫”问题着实使人紧张了一阵子。在跨入新世纪时,人类由此真切地感到面临着如此多的共同问题。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宗教是个重要的角儿,它的历史影响渗透在你的生活里,它的现实形态呈现在你的面前。世道苍海桑田,宗教也星移斗转。历史在演进,宗教也在变化。在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世俗化浪潮扑面而来,高科技发展突飞猛…  相似文献   

15.
犹太民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她很弱小,但对世界历史和政治的影响却很大。特别令人诧异的是,人数很少的犹太人中出类拔萃的却很多。有不少顶尖的科学家、数学家、艺术家、银行家等等都是犹太人,如20世纪的风云人物爱因斯坦便是显赫的例子。(对比起来,中国人口那么多,出现一些杰出人物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几千年来,犹太民族历经坎坷,饱受压迫,却能屹立而不倒,的确是异乎寻常的事。而一个国家在败亡近2000年后竟然能够复国,这简直就是独一无二的人间奇迹了。试想,假若你突然听说战国时期的赵国或魏国今天要复国了,难道你不感到…  相似文献   

16.
千年大事——21世纪即将到来,这件大事就当上了我们这一代人,该说是有幸啊!一年一次的春节还那么热闹:放鞭鸣炮,互相拜祝年禧,遇上了千年一次的2000年,又将是如何的隆重呢?  相似文献   

17.
我为这次会议准备了三个问题,我将集中讨论对整个美学以及亚洲美学原理的思索会在当今世界文化中所起的作用.1995年在深圳举办的美学会议曾预言21世纪将会是一个跨文化美学的世纪;去年在日本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美学会议,会议非常重视对亚洲主要美学传统进行的最新研究;这些都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作为学者所关注的领域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现象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这正是我打算在此次会议中加以论述的.  相似文献   

18.
杜文东   《心理科学进展》1985,3(3):54-60
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曾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诚然,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才不过百余年历史,然而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心理活动的认识及上升为理论的心理思想,却可上溯到数千年前。在现代心理学的数千年孕育过程中,中国心理思想以东方哲学认识世界的独特方法为核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熠熠生辉。中国古代的心理思想源于数千年铭之青史的灿烂文化,在许多古籍中都有心理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寂静的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从此,菩提的种子便散播四方、生根发芽、抽枝散叶,渐渐生长为人间希望的绿洲。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许多曾经的绿洲已经变换了颜色,却益发衬托出那些千年菩提古树的苍翠遒劲、勃然生机。中国佛教,便是流淌着千年血液而又闪耀着时代新绿的菩提大树,古老而年轻,深邃而常青——这强大生命力的背后,书  相似文献   

20.
学诚 《中国宗教》2018,(3):10-13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寂静的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从此,菩提的种子便散播四方、生根发芽、抽枝散叶,渐渐生长为人间希望的绿洲。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许多曾经的绿洲已经变换了颜色,却益发衬托出那些千年菩提古树的苍翠遒劲、勃然生机。中国佛教,便是流淌着千年血液而又闪耀着时代新绿的菩提大树,古老而年轻,深邃而常青——这强大生命力的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