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旷宇长宙,漫无际涯,人生不过一叶小舟,将何处停泊?钱穆先生说得好:“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人生之向往处,即人之生命理想。也就是人生的真实意义与真实价值之所在。安顿人生之生命理想,是古典儒直至当代儒的主要关怀,也是人类恒久关怀的安身立命问题。  相似文献   

2.
哲学既要研究生的问题,也要研究死的问题,生和死的问题是每一民族的哲学所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的。所谓“人生”既包括“生”的方面,亦涵摄“死”的方面。从客观上讲,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人作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能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而在主观上,人又都企盼能够实现生命价值之永恒,超越死亡,取得真正的不朽。生命事实上的有限暂时和价值的无限永恒这对矛盾,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不同民族的哲人对死亡超越的方式,因生存环境、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回答。在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中,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3.
世界很大很大,人生之路很长很长.无论是灾难或者幸福,无论是成功的鲜花或者失败的哀叹,都是通过你,也只能通过你来构成作五光十色、结局各异的生活.每一个渴望更加美好生活的人都必须首先是一个能够战胜自己、把握自己的人,那些在生活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的大都不是因为来自外部的邪恶势力或者巨大灾难绝对超过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真实的原因仅仅是他无法跨越那最大的障碍——自己。当我们准备向某一个目标出发或者正在向这目标跋涉的路途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恐惧、担忧和困难阻止我们的行动,而这些恐惧、担忧和困难在一个缺少自信的…  相似文献   

4.
儒学和佛是几乎同时在公元前6—前5世纪产生的思想学说。儒佛所探讨的对象都是人,都对于人生价值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独特的说明。两家思想的核心都是人生价值观。儒佛的人生观表现出现实主义与出世主义的鲜明对立,在人生价值观方而的差异是: (一)对于人的地位高下看法不同。他们所取的参照系不同。儒家是就其他“物”尤其是一般动物的比较而论人在天地间的意义。佛教则主要就“佛”而言人在世间的地位。 (二)对于人的生命——空有观点的对立。儒家认为人是生物,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5.
网络婚姻,顾名思义就是在网上组建的婚姻。它有两种形态,一是双方通过网络结识并结合的婚姻;另一种是真实的婚姻以外的一种虚拟的、只存在于网上的,精神上的所谓“婚姻”。与一般的网恋不同的是,这种精神爱情具有排他性,就是说当事双方认定彼此就是自己的“红颜知己”或“青衫之交”,认定这种爱情能弥补真实婚姻所存在的种种不足。那么,网络婚姻到底是前卫呢,还是危险的情感“魔鬼游戏”,听听记者的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语摘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个令人深思的话题。人人都在盼望幸福,却很少有人说自己幸福。中国古人认为人生四大幸福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有人虽然得着这些,但仍感觉不到幸福。人活着常被忧虑所困扰,痛苦所缠身,真是“人生不满百,空怀千岁忧”。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个难以界说的状态?是个容易消逝的感觉?还是个可以测度的事物?我们从《圣经》中看到,神造人时将一个“永远”无限放置在人的心里,以致人间所有的“幸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深感疲惫。每个人皆面对着无数多且无限复杂的人际关系,天天都要去处理。在生活中与他人打交道,如何不与之发生冲突,保持和谐,并实现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这就够我们伤脑筋的了;我们还要处理许多与亲属的关系,稍有不慎,便引发出许许多多的矛盾,让我们手忙脚乱,无可奈何。我们在险恶的人际关系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感身心疲惫不堪。要想消解因处理人际关系而造成的人生疲惫,最好是涵养出一个可以容人可以容物的宽阔胸襟。要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性,有自我独特的爱好、追求、性格…  相似文献   

9.
叶东升 《天风》2007,(8):11
我赞同这样一段话:人生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会面对问题,尤其要学会如何面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有些环境中,我们只能以无限的敬意,把一切默默存心中,静待天父的眷顾。尤其在四月里。四月,是我们重整信心的日子。人生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影响着生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是指统一(同一)中的对立;统一,是指对立(矛盾)中的统一;它们相反相成,是缺一不可的。毛主席有一次谈话中又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意思是指事物在它的每一层次都有两个主要对立面,都是可分的,帮助我们深入事物的内部,认识事物的无限可分性。但不能借助这句话去肯  相似文献   

11.
    
这里译出的是新托马斯派重要代表人物鲍亨斯基《通向哲学思维的道路》(《Wege zum Philosophischen Denken》,夫赖堡,1964年版)一书的第七章。作者首先比较了人与动物的同异,说人是一种“特殊的动物”、“社会生物”。然后,作者谈到人的肉体与灵魂的结合,说旧唯物主义否认人的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是肉体的功能,存在主义否认人的肉体,这都是错误的。最后,作者谈到人生问题,一方面攻击人生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无限地进步的理论,另一方面批驳否认人生有其意义的存在主义,作者披着黑色的袈裟,宣扬天启信仰,说“人生的意义必定在彼岸”。  相似文献   

12.
佛教文摘     
佛教文摘达生摘编者按佛法是什么?是宗教?是哲学?是科学?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佛法的内容本身.任何一个真诚地想要解决人生问题的人,都应该努力了解佛法。宇宙无垠、时空无限,生而为人、不过百年。既有此血肉之躯“身”,又有此能思能感之“心”,非如草木无情,...  相似文献   

13.
生死话旅途     
生死是大事,是自然规律,生死观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生死观似应属文化范畴。“视死如归”与“贪生怕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好死不如赖活着”表达了不同境界、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素养者的生死观,莫子先生这篇短文是切身的体会,是他在佛教文化影响下的生死观。在本特辑中也算当代佛教文化的一个内容吧!(田言)人生旅途的起点是生,人生旅途的终点是死吗?这个问题历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一世论,那么生是起点,死是终点便是当然的答案;二、二世论,生命结束后,灵魂升上天堂,或者下到地狱,那么死显然并非终点,而是永生(生在幸福或…  相似文献   

14.
周敦颐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有两部分 :第一 ,政治人生 :“政事精绝 ,宦业过人” ;第二 ,人生态度 :“孔颜之乐”与“吟风弄月”。周子人生哲学思想的影响 :一是周子把政治建于其人生理念的基础之上 ,视其为人生延伸的一个领域 ,从而保持了在政坛险恶与污浊包围中的清白和高尚 ,成为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从政的典范。二是周敦颐揭示出 ,在人生过程中 ,保持一个快乐的人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种“乐”决非源于现实之物质性功利 ,而只能来自于人们心灵对仁义道德获取后产生的愉悦。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作家刘墉说:"被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如果善加分析把握,反倒可能成为一种先天优越的条件。"人生不可能完美,缺点人人都有,缺点无处不在,有缺点的人是真实的,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每个人的优势与缺点都并存着,我们不必为自己的缺点而悲哀。优势与缺点是相对的,就像每一个珍珠上存在着黑点一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日益迈入了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网络为媒介,与现实社会共存的网络社会或称虚拟社会。整个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人不管他们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日益卷入了网络这股潮流,据报道:预计2001年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可望突破3,500万户。时下,“你上网了吗?”、“你有多少网友?”、“你的OICQ号是多  相似文献   

17.
时间是哲学中的永恒之谜 ,它派生出来的认识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人生的此岸与超越的困惑 ,被本文作者又一次通过对传统的佛、道及西哲康德的未果追求的描述提了出来。“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黑格尔企图从认识上给出答案 ,最终又被绕了进去。他提出“真无限”即“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封闭圆圈” ,抛弃把无限视为有限量的延伸或积累的“坏无限”。但可说是“真无限”的现代所谓四度球体 ,却算出了宇宙的空间半径和存在时间 ,实际上仍是有限。存在问题亦然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不也经常困惑于“此岸”与“彼岸”的矛盾而凝成现代哲人海德格尔的“忧、烦、畏”吗 ?是选择皈依上帝 ,还是把“超越”建立在“此岸人际”“感性世界”寻求“诗意栖居”———以人生理想、生活价值肯定、许诺人们的生命和生存 ,使自己的有限性和主客观时间具有可无限延伸的“内容”和“意义” ?这正是“走在路上”的人们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论信、信念、信仰、宗教信仰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植根于人性之中并且是人之生存、思考和行动的基础。研究信、信念、信仰、宗教信仰的含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信仰作为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生终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宗教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宗教信仰具有个体性、选择性、神圣性等特征。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对人生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为人生提供终极的基础;为人们提供价值体系中的“应当的应当”;对道德进行聚合和圣化;给人生带来无限的希望;使人生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我超越是人生的永恒追求。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的人,都在以其自己的方式追求着人的自我超越:或者是宗教的超越,或者是现实的超越,从而都把人导入一种不满足于现状而直指未来的前进征程。个人的自我超越的基本内容是道德的超越,而个人自我超越的功能则表现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个人的自我超越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所以,社会必须对个人的自我超越给予强有力的引导,以保证个人自我超越的正确方向。一、人在道德确证中的自我超越人的自我超越也就是他对自己现有的境界、目标、尺度,或环境条件和限制的突破。人在这种超越…  相似文献   

20.
人生目的是指人的一生所追求并要努力达到的根本目标,它主要回答“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的问题。而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科学人生目的则正确地回答了这一人生根本问题,并且在解答人生这一根本问题时,显示了它与以往一切人生目的相区别的下述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