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无神论为什么》,该书认为神话建立在谬误的基础上,是有害的,并富有逻辑地进行了驳斥。作者追溯了古希腊无神论根源,认为哲学是宗教的重要替代物,哲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真诚  相似文献   

2.
《诡辩论》     
诡辩的存在可说是源远流长,批判诡辩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建国以来,就有不少专家学者发表过论诡辩的文章,但作为专门性的论著,本书可算第1部。对于诡辩,人们一般总以为是不讲道理、毫无根据的瞎说一气。对这种看法,作者并没简单的加以贬斥,而是引用了中外哲学史上大量的史料来说明。诡辩派原来的观点不是别的,只是一种“合理化论辩”,一切具有代表性的诡辩命题,都有表面、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特征。并且指出,诡辩不是只有坏人才具有的一种恶劣品质,好人在论辩时也会犯诡辩性的错误;也不能把所有带有诡辩倾向的人都说成是诡辩者。诡辩在人类思维发展史上也起过积极的作用。这样,一下子就把人们引入了探讨诡辩问题的境界,破除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诡辩的“偏见”。作者在第1章和第5章论及了这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从两个层面阐释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一是在具体哲学层面,恩格斯剖析了费尔巴哈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局限性,阐释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继承性、批判性和超越性;二是在一般哲学层面,恩格斯强调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日益迅猛的进步,自然科学和大工业的发展不仅终结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进程,同时也造就了历史领域由思辨哲学转向唯物史观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对唯物史观何以能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的论证,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于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驳“马恩差异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摩尔用"我知道这是一只手"来反驳怀疑主义者对外在物理对象存在的怀疑,这在哲学史上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更加有趣的是维特根斯坦对这件事情的评论和处理,它们集中在维特根斯坦最后阶段的著作——《论确定性》中。维特根斯坦对摩尔反驳的前提、结论,以及摩尔与怀疑主义者的共同预设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澄清了人们在搞哲学的时候对"怀疑"和"知道"的误用,这和他希望把词语从形而上学的"使用"下降到日常使用的日常语言分析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对于哲学,应否“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已不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被我们反复重申,而且被看成哲学的价值所在和哲学争得自己应有社会地位的根本途径。但是,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却是一个严重问题。由于一直忽视制定实现这一哲学要求的方法和技术,这一要求实际上已沦为空洞的口号和美好的愿望。现在,不断激荡的哲学反思终于艰难地触及深层问题,开始追问“理论怎样联系实际”,但又不幸遭遇学术性与现实性问题的思想死结,成为制约中国哲学建构的瓶颈。因此,我们应该深刻剖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思想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进而寻找理论联系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刊在《管子学刊》1989年第1期上的《“白马非马”与诡辩哲学》一文(以下简称“白文”),在总结“同诡辩作斗争的历史教训”时说:为了同诡辩论进行有效的斗争,不但要懂得辩证逻辑,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而且要懂得形式逻辑,善于进行逻辑分析。在战国时期,人们对“白马非马”的诡辩论,  相似文献   

7.
<正> 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说中国哲学是尘世的在对中国哲学所作的许许多多的概括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哲学更注重此生此世而不像印度哲学那样富于思辨。假如我们问,中国哲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是尘世的,人们可能告诉我们,它首先是人道的、以人为中心,它研究人的道德生活以及社会关系。当听到或读到这类概括时,具有批判性思想方式的人,就立即会提出反驳,或至少作出一些澄清。例如,就上述的概括来看,人们可以反驳说,印度哲学同样也是以人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8.
药物的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由于中医学医药不分的特点,这些药性描述都已渗透进了与中医学理论相一致的自然哲学特点。从哲学视角剖析了药性理论发生根源及认识特点,有助于理性地对待中药药性理论,合理地进行中药药性理论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药物的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由于中医学医药不分的特点,这些药性描述都已渗透进了与中医学理论相一致的自然哲学特点.从哲学视角剖析了药性理论发生根源及认识特点,有助于理性地对待中药药性理论,合理地进行中药药性理论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智慧的精神是什么 ?传统文化如何继往开来 ,服务于中华民族之复兴 ?相信这是热爱中华文明的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方同义教授多年来潜心于中国哲学的体悟 ,致力于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比较研究 ,他所著的《中国智慧的精神》 (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版 )一书恰好智慧地解答了人们的上述困惑。该书视野宏阔 ,内容精详 ,思维缜密而文笔明畅 ,读后让人寻思不已。概括说来 ,该书有以下新见 :1 关于智慧的释义。书中认为智慧有狭义的智慧即哲学的、形上的智慧和广义的智慧即经验的、形下的智慧之分。作者表示 ,人与世界…  相似文献   

11.
该书立足于挖掘和开拓,从经、史、子、集各类著作中发现新的哲学人物、哲学资料和哲学论点,其收集从先秦到五四时期的哲学人物1017人,分为先秦、两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和金、元代、明代、清代、近代九部分。其中,长期以来空白点较多的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元代和清代成为该书的重点,为中国哲学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线索。该书特别重视从各种文献中发现新的哲学论点。比如,它以确凿的根据说明心学的思潮不是始于南宋的陆九渊,而在北宋末期的郑东卿早就提出了“心外无理”的命题。人们一讲到感觉复合论,就举马赫作为代  相似文献   

12.
景天魁同志的著作《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结构初探》,是一本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论著,是我国哲学界第一本、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体系的学术专著。该书面世于1981年,根据读者要求,1983年重印。书中就当时我国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所作的哲学思考,至今仍然启发着人们的思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该书的影响和学术价值。 该书的题目是《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顾名思义,就是要为人们解开社会历史之谜提供  相似文献   

13.
哲学职业的社会意义以及哲学知识的真理性问题这个谜,能真正激起人们的普遍兴趣。这是怎么回事呢?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文人在搞精致的文字游戏,以便用伤脑筋的诡辩给社会解闷儿?是你争我斗的社会阶级的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抑或相反,是对社会各阶层有普遍价值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痛恨“诡辩”,因为诡辩者在表面上、形式上好象是运用正确的辩论手段,实际上有意违反形式逻辑规律、规则,作出似是而非的推论以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为荒谬的言行进行辩护。但是,并非所有的诡辩都是狡猾,有时候,诡辩倒是一种少有的机智。比如,为了活跃气氛,为了应付某种困难的问题,为了斗敌,等等,都用得着“诡辩”的手段。象这种没有不良动机的“诡辩”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9,(2)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用精神哲学方法探讨伦理道德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形态,回应现代伦理道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实现伦理道德向精神家园、精神哲学体系和精神哲学形态的回归,借以把握中国伦理型文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独特贡献。该书基于对时代精神的清醒判断,直击当代文明缺失之质性和根源所在,试图通过精神哲学独特运思方式,将主导现代道德哲学的"我应该如何生活"句式转换成精神哲学的"我们如何在一起"句式,架起个体之"我"通达整全之"我们"的伦理纽带,推动人类伦理共同体的建构,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该书视角独特,结构宏大,创新之处颇多,理当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齐振海教授主编的《管理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论述管理中的哲学问题的专著。该书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管理哲学资料,并概括了现代管理的新资料、新经验,把我国管理哲学的研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该书编著者不仅重新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管理哲学的体系,并对管理哲学的许多内容和观点进行了新的探索。一、建构管理哲学的新体系以前人们认为管理哲学是哲学在管理学中的具体应用,或者是对管理进行简单的哲学探讨,因此他们或者照搬哲学的体系,或者沿袭管理学的体系。与此不同,《管理哲学》的体系是从对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最抽象的概括中提取出来的,“管理”在这个体系中始终居于  相似文献   

17.
文学锋  何杨 《现代哲学》2011,(2):124-128
运用现代逻辑工具对《庄子》中的著名辩论濠梁之辩所包含的命题、论证和推理进行了分析,指出惠施在论辩中隐含使用或承认了某种唯我论命题,该命题将导出形如"φ且我不知道φ"这样的摩尔句,从而产生摩尔悖论。庄子通过反驳和"诡辩"的方式不自觉地触及了其悖论性所在。进一步,利用摩尔悖论表明:在合理的预设下,认识论的唯我论即使是真的,也是不可知的。本体论的唯我论比认识论的唯我论在逻辑上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诡辩     
什么是诡辩?凡论及诡辩的形式逻辑教材和专著都作了回答,但回答得都不准确。这里,我们不妨先看几家定义: ①“诡辩就是有意识地为某种谬论论证。”(《普通逻辑》,上海82年5月版) ②“诡辩是一种故意违反逻辑的规律或规则,为谬论所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论证。”(《形式逻辑》,人民大学84年7月版) ③“有意识地用错误的证明来为谬论辩  相似文献   

19.
孙伟平著《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47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立足信息时代,通过分析信息和信息时代的时代精神,剖析了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理论的深刻影响。该书认为,由于信息(知识)的性质及其作用的突显、互联网的特性及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是由一伙新老反革命分子组成的专门进行阴谋活动的黑帮。在我国今天的条件下,他们不敢、也不可能公开地提出什么系统的哲学理论,来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对抗。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言行没有其反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除了一些实用主义的、鸡零狗碎的哲学诡辩以外,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地是表现在他们反对社会主义、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