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理论优位的传统科学哲学相比,科学实践哲学是实践优位的哲学。作为实践优位的哲学,科学实践概念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人可能产生疑问,这种哲学在什么方面对实践概念的认识作出了更为突出的贡献呢?一、科学实践概念:对传统的理论优位的批判传统科学观通常有两个基本观点:第一,理论与实践通常是对立的,并且这种对立常常被普通哲学强调科学理论是科学知识中最重要最深远的东西而加强。第二,理论优于实践;实验受到理论支配和指引,实验是为理论服务的。传统科学观还几乎完全忽视了实验室实践的作用:这种作用至多在生产科学知识的发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近现代文化是一个包含理想主义哲学、科学传统与犹太-基督宗教传统的整体,其主要来源是古代的希腊哲学和希伯来宗教。这两个部分在现代西方文化中既有对立和冲突的一面,又有共存互补的一面。二者之间共存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世界的物质、道德以及精神需要,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本文特别提出:人类多维需要之被满足的广度、强度和平衡度是衡量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第2卷第8页)中陈述了人类语言两个不同的任务:它“说明”和“指出某物”。因此,解释学(Hermeneutik)就是说明的学说,理解的学说。解释学常常被说成解释的学说(也被称之为解释的艺术)。解释学是作为解释的总理论来用的。解释学常常同基督教教义密切相关,同时使解释学历史性的概念有意识地同天主教的传统概念对立起来。在基督教教义里,被强调的是解释学的注解作用。 1625年,J.克劳伯吉尤斯(Johannes Clau-  相似文献   

4.
说明的语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说明有两个难题。第一是应描述它:什么时候某事物被说明?第二是应讲清:为什么(或在什么意义上)说明是件好事情。很可能,如果没有一个好理论,也根本没有说明(这一说明值得接受),但除此之外,说明还有什么优点呢?我认为,从哲学上对第一难题的探讨由于对第二难题的错误看法而完全被引入了歧途。 1.错误的观点首先我将对关于说明的3种观点提出质疑,因为这3种观点对我们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胡塞尔同时提出两个选项:一个是主张现象学脱离生活,另一个则主张现象学亲近生活。在理解胡塞尔时,任何一个选项都不应该被偏废。这两者并不必然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包含调和的可能性,为了充分达到这个目的,仅仅采用超越论的现象学是不足的。虽然胡塞尔本身的哲学最终以彻底的反思作为归宿,而只有超越论的转向可以达到彻底的反思,但为了能够厘清现象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亦即说明现象学和现实世界之间除了对立的关系,还存在非对立的关系,唯有借助于胡塞尔本人也相当重视的现象学心理学才或可竟其功。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都曾有学者认为, 从哲学-文化传统的特性上说, 西方是两个世界, 而中国是一个人生(世界)。韦伯曾经把儒教伦理与清教伦理在对待尘世的态度上作过如下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儒教对世间万物采取一种随和态度的话, 那么清教伦理与‘世界’则处在一种强烈而严峻的紧张状态之中。”“在中国从未出现过与‘现世’的紧张对峙, 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超世的、提出一个伦理要求的上帝作过伦理的预言。”(韦伯, 第257、259页) 钱穆对这种差异作了如下说明:“西方人常看世界是两体对立的, 在宗教上也有一个‘天国’与‘人世’的对立。在中国人观念里, …  相似文献   

7.
悖论,是基督教神学启示的重要思想方式。神学悖论包含着两层涵意:一、自相矛盾。这是指一个理论内部有两个互相对立的东西存在。二、似非而是。这是指一个与普遍见解相对立的反论,它意味着在一个理论的外部有一个对立东西的存在。神学悖论中貌似背理、实为至理的深刻内涵,能够使人感到心灵的震颤和精神的顿悟,并且促使人去深入地思考生存的意义问题。本文探讨了著名生存主义神学家保罗·蒂利希提出的耶稣是基督、逃避上帝、永恒的现在、祈祷、接受被接受五个神学悖论,分析了它们的理论内容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分野主要有五个特征,可以分别从地理和历史、论域、应用方法、研究风格、规范性五个层面加以说明。这个分野应当被看作一种学术上的错误策略,其主要意义在于历史层面,而不是学理层面。我们无需对这两个阵营的对立冲突给出任何选择性评判,也无需根据其中任何一个阵营的工作来展开对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我们对这个分野的关注完全基于对当代西方哲学整体发展的兴趣,通过对这个分野的理解说明当代西方哲学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怎样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曾经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中缺乏民本思想,没有把人放到应有的地位对待。这种看法似乎过于简单化。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以什么作为社会的根本。在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神本”(或“天本”)与“人本”的对立,“君本”与“民本”的对立,只有从这样两个方面的思想交锋中,才能全面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论文的开头对休谟和倾向主义关于因果性的说明进行了比照。但是,作者并不认为倾向主义说明与休谟的说明是截然对立的,而认为倾向主义是对休谟的形而上学的超越。倾向主义力图将因果概念加以延展,使之具有更广泛和更丰富的适用性。为了这一目标,倾向主义否弃了意向性概念、心物对立以及独立的物理事物,等等。作者试图通过提出诚概念来将各种不同的倾向主义观点联系起来,并对倾向主义中的某些重要概念做出阐述。在作者看来,如果他的观点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实在就是一个由"诚"形成的整体,而物理主义和二元论则是将当今实在的某些方面加以绝对化的表现形式。作者认为,面对经验科学新理论的发展,传统的因果性和意向性概念需要修正,因此,诚的视角会产生一种新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在当今学术界,存在着一种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立起来的倾向:似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弘扬科学精神,不仅无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反而对人文精神是一种遏制或损害。本文认为:(1)狭隘的科学观和文化观是导致科学与人文精神分离和对立的重要根源;(2)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我们需要弘扬的是包括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有两种科学视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一种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另一种是功利主义的科…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研究领域,你经常看到两个方向、两条纲领性路线、两种传统、两种风格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表现为“分析”哲学家和“大陆”哲学家之间的区分。直白地说,在分析这边,就其更近的旁系来说,我们有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家、进行语义结构分析的语言哲学家、诉诸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作家、康德式道德哲学家、功利主义者、新契约论者、以及回复到亚里士多德的某种新“实践哲学”的捍卫者。在大陆这边,  相似文献   

13.
1.引言根据一种公认传统,说明被理解为是说明项和被说明项所含语句间的某种推理关系。与此相反,我在本文中将要表明,在确定我们是否得到一个说明时,仅考虑说明语句和被说明语句是不够的,考虑实用状况也许同样十分重要。我要提出一种对说明的解释,它总是相对于知识状况来评价说明语句和被说明语句间的联系。一个说明的说明项传达了关于被说明项的某种信息。然而,当一个人需要对事实E加以  相似文献   

14.
胡晓光 《法音》2006,(1):20-24
主体性与客体性问题是一切认识理论的基础,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乃至印度哲学无不如此。在佛教中,唯识学是最具系统性的反思认识理论,主体性与客体性问题也自然成为唯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西方哲学中,主体与客体一般被理解为分化对立的存在,如灵与肉的对立、心与物的对立、人与神的对立等等,这都是从主客关系中衍生出来的问题。主客二元的对立,是人们的常识性认识,然而从本体论角度考量,产生二元对立的根源是什么?最终如何统一或消解这种二元对立?这是西方哲学乃至神学十分关切的大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西方科学也有力图解决此问题的意图。…  相似文献   

15.
神药的由来     
司马丁 《科学与无神论》2008,(5):F0003-F0003
迷信与科学本是对立的,可是在某些方面却相连一起,科学竟被迷信所利用,令人哭笑不得。请看:  相似文献   

16.
一、观察的科学还是解释的科学当代西方心理学有两大对立的方法论基础:一为实证主义,影响了铁钦纳的构造派和新老行为主义;一为现象学,影响了哥式塔和人本心理学,精神分析的方法论处在这一对立之外,构成了西方心理学方法的“第三势力”。实证主义是精神分析的天敌,对精神分析科学性的怀疑和诘难大都出自实证主义者之口。尤其在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传统中,实证主义科学观是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主体。受这一影响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把物理学当作理想科学。设想,如果精神分析是一门科学,它一定能说明和预测某些可观察的现象,其概念一定能操作或实验验证。在以经验观察为参照尺度时,他们发现,精神分析不能满足这一  相似文献   

17.
意向对象与摹状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哲学史可以看作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哲学运动:现象学传统和分析哲学传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学术形态的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分裂程度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广泛,或者远没有其社会学形态(两大哲学运动)所显示的那样广泛。它们经历了早期的相互启发、中期的相互对立(真正的时间不过20年)以及后期的相互融合,而分析的心灵哲学研究导致了后期融合的广泛和深入,这种新的学术形态有时被称为“分析现象学”,一个胡塞尔在其《逻辑研究》中使用过但意义十分不同的名称(Husserl,p.92)。在这里,我们打算对两个运动之奠基性的概念———胡塞尔的意…  相似文献   

18.
传统西方哲学接受了笛卡尔的遗产,将肉体和心灵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的、二元论的基本构架。在笛卡尔那里,心灵和身体之间虽然存在一个密切的互动,但它们是两个本质不同的存在物:身体代表着感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心灵则意指理性、真理、稳定性、确切性。因此,这两个领域是被各个不同的学科分别提出来的——身体成为包括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的主题,而心灵则成为人文科学的主题;最终,那些试图解释自然和社会、身体和心灵、环境和文化中的各种各样事件的学科彼此隔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的整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经常起作用的重要趋势,一种是科学发展中学科不断分化的趋势;另一种是科学发展中不断综合的趋势。这两种似乎是相互对立的趋势,实际上是彼此密切联系的,它们的相互联结和渗透构成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从整个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看来,这两种矛盾趋势的辩证运动表现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古代的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感性直观认识,自然界作为一个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整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按照康德对于二律背反的分析说明,当人们用形式化的方法来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内容的时候,会出现思想上的二律背反。按照卢卡奇的这个思路,贝尔所说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实际上就是一种二律背反,他所说的那两个矛盾着的东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都能够得到辩护,是两种不同的资本主义精神的表现。而两种矛盾的东西都能够从不同角度为资本主义服务。这两种被对立起来的东西都采用一种形式化的方法来理解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在本质上依赖于这种形式化的方法来运行。现代资产阶级借助这种形式化的方法来玩弄相互对立的东西,从而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运行。只有借助于非同一性的思维,才能揭示这种二律背反背后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