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京的一些伦理学工作者相聚在昌平上苑爱智山庄,举行了一次公正问题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哲学动态》编辑部和《中国青年》杂志社群工部联合举办的。下面将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述。 一、对讨论公正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公正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政治、法律、经济、道德、宗教等各个领域的理论问题。与会者普遍认为,我们以前对公正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哲学史华东分会和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宋明理学讨论会,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三日在杭州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华东各省市和北京、山东、黑龙江等地大专院校、科研、出版、新闻等四十多个单位的代表以及中国哲  相似文献   

3.
全国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84年3月12日至19日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广东省社科联、社科院、高教局、华南师大、肇庆地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百余人。大会收到论文和资料70余篇。邢贲思同志代表发起单位致开幕词。他说,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文章的基本精神是: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作指导;应当  相似文献   

4.
1984年6月1日至7日,全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和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系以及上海社科院哲学所联合主办的存在主义哲学讨论会在江苏镇江召开。会议要求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评论存在主义哲学的三部代表作,即《存在与时间》、《存在与虚无》和《辩证理性批判》。与会代表50余人,提交论文40余篇。会议分两个小组进行,一组集中讨论海德格尔,另一组集中讨论萨特。现将讨论情况纪述于后。一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有人认为,可以试着把海德格尔的存在物和存在的概念理解为静态的实体和运动的过程,但这两者都不能作为本体。要建立基本的本体论必须另辟蹊径。海德格尔认为能够作为本体的东西必须同时兼有两方面的特征,它既是实体又是运动,  相似文献   

5.
由北京、天津、武汉、西安等地学者发起,陕西省社联和陕西师大联合主办的中国哲学范畴讨论会,于1983年11月5日至10日在西安召开。与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正在陕西师大访问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列席了会议。中外学者为讨论会提供论文35篇。会议除讨论了研究中国哲学范畴的意义和方法之外,还着重分析了中国哲学范畴的特点,一些重要范畴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会议还回顾并展望了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工作。中国哲学范畴的特点张岱年在题为《中国哲学范畴的演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出将入相,多所建树。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而献身。他的人格、业绩及其留给后世的思想文化遗产,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学习和借鉴。为此,在继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纪念活动之后,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和邹平县联合发起的“范仲淹研究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5月20日至22日在范仲淹的第二故乡邹平县召开。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等省市的近百名学者、研究者出席了讨论会,此处仅将会议研讨的各种观点,简述於后。  相似文献   

7.
一向为儒家现代价值“不懈陈辞”的杜维明先生从199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对于“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的探讨,除1998年6月在新加坡《联合早报》75周年报庆活动中作了《全球化和本土化冲击之下的儒家人文精神》的报告之外,1998年下半年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马克思逝世100周年(1883—1983)纪念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由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天津美学学会和南开大学联合举办的巴黎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问题讨论会,于1982年9月14日至19日在天津举行,有来自北京、天津及其他省、市的巴黎手稿及美学研究者60余人参加。讨论会收到专题论文和学术性资料25篇。现将论文及与会者发言涉及的问题撮其要者纪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编委会、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联合发起,于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在长春召开了斯大林哲学思想讨论会,会上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的问题;二是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问题;三是斯大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问题。现先将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讨论情况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召开第八次(1987)夏季学术讨论会,题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1919—1949)”。这样的会议自1949年以来在大陆还属首次。会议讨论了中国现代哲学的特点、形态和发展线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历史地位,西方哲学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的演变,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的方法,以及批判继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三省马哲史理论讨论会,于1986年10月9日至13日在辽宁兴城召开。这次会议由东北三省马哲史研究会筹备小组和辽宁省马哲史研究会主持。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了东北三省马哲史研究会。与会者围绕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命运问题进行了讨论,还讨论了马哲史和马列经典著作的教学改革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马哲史的研究对象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客观规律,但不能脱离当今时代的特点去孤立地研究。因为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给理论  相似文献   

12.
由江苏省美学学会、《江苏画刊》编辑部、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美学史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17日至22日在无锡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山东、安徽、福建、甘肃、陕西、河北、辽宁等省市和江苏的美学工作者共80余人。这是国内第一次中国美学史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42篇。在大会、小会和个别交谈中,大家围绕着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方法,中国美学史的体系、范畴、概念,中西美学比较以及历代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家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现分三个方面摘要纪述于下。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举行的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于1983年12月7日至13日在长沙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发起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者近200人;收到论文116篇、期刊8种、专著10种,这些论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几年来我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成果。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清除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全国宋明理学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5日至21日在杭州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和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负责人269人,其中有冯友兰、贺麟、任继愈、张岱年、石峻、张舜徽、冯契、孙叔平、邱汉生、王明、辛冠洁等。应邀参加讨论会的客人有:美国卡泰学院教授陈荣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迪·百瑞、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山井涌、西德图宾根大学研究员余蓓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秦家懿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述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也专程来杭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中国学术界为推动四化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影响中国民族精神最深刻的儒家思想开展了较深入的再研究和再评价工作;新加坡为推广儒家伦理教育,也积极开展儒学研究;同时几个东亚工业国(地区)经济的崛起,被认为与儒家学说有关因而出现了一个世界范围的“儒学研究热”。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协议,以邢贲思同志为团长的代表团11人与美国学者11人于1986年11月2—5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雷辛的约翰逊基金会温斯普里会议中心,举行了“现代化和技术革新:社会和经济后果”的双边学术讨论会。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社会科学院的技术史教授M·克兰茨伯格在《工业技术的国际转移:历史的展望》中指出,对技术的探讨应该从多学科方面进行,既考虑到技术要素本身,又  相似文献   

18.
第五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于1991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应邀参加会议的日本学者以社团法人伦理研究所常务理事北奥三郎为团长的日本伦理学者访华团,共七人,其中包括著名的高桥进教授(筑波大学名誉教授、目白女子大学副校长、日本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铃木博教授(日本东海大学经济管理主任教授)等人,我国方面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学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共30人。会议主要讨论青年的家庭婚姻道德和职业道德问题。 在讨论家庭婚姻观念时,高桥进教授首先介绍了日本青年的恋爱和婚姻观。他指出,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原来的传统伦理影响逐渐淡漠了,新的观念正在树立。例如,在一份关于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的调查中,六分之一的学生目前有恋人,而其中的三分之一又是家人介绍认识的。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共同举办的中苏双边哲学讨论会,于1990年111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中苏代表围绕着这一主题,针对本国当前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双方探讨了新的条件下社会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处理人及其活动等一系列问题。 会议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苏联代表团团长、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米特洛欣各致了开幕词。苏联方面首先发言的是Л·米特洛欣博土,他探讨了马克思有关人的问题的理论。他强调必须以马克思提出的原则为基础,才能对人的问题提出全面的解释。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土、原哲学所所长Н·拉宾以组成人类历史的三个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湖北省美学学会、湖北省文联、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武汉建材学院等联合举办的中西美学与艺术比较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4日至27日在武汉召开,有美学工作者100多人参加。中西美学艺术比较讨论会是在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美学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就向美学提出了如何通过对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密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这个重要课题。解放后,我国美学界对于西方美学史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如朱光潜、汝信、蒋孔阳等的西方美学史著作)。近年来,关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也得到了开拓(如李泽厚、刘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