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喜爱钓鱼。一天,他命才子解缙和自己一块到御花园中的池塘里钓鱼。解缙一连钓了好几条,而朱元璋的鱼竿却纹丝不动,朱元璋顿时面带怒色。解缙心想,皇上是乘兴而来,如果一尾鱼也钓不到,万一他恼羞成怒,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得想个办法让皇上高兴。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笑着对皇上说:“启奏万岁,那小小的鱼儿是个非常机灵、识礼的小东西。”朱元璋一时不解其意,问道:“此话怎讲。”解缙稍加思索,便吟了一首《钓鱼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皇上一条鱼也没钓到,正在烦恼之中,一听此诗,顿觉自己至  相似文献   

2.
生平传略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生于公元1020——1077年。祖居大梁,后迁凤翔、邵县横渠镇。又移长安,遂为长安人。张载少孤而自立,喜谈兵事。年二十一,曾以书谒陕西宣抚使范仲淹,慨然欲树功名。范仲淹识其才,乃告诫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他接受了范仲淹的忠告,《中庸》犹以为未足,又窥之于释、道。但“累年究极其说,知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出将入相,多所建树。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而献身。他的人格、业绩及其留给后世的思想文化遗产,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学习和借鉴。为此,在继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纪念活动之后,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和邹平县联合发起的“范仲淹研究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5月20日至22日在范仲淹的第二故乡邹平县召开。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等省市的近百名学者、研究者出席了讨论会,此处仅将会议研讨的各种观点,简述於后。  相似文献   

4.
<正>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浙江金华人,学者称潜溪先生。早在元末,他即已“藉然著闻”,“知名于时”。元至正二十一年,他正式应朱元璋之聘,由山林步入廓庙。从此,日受崇信,不断升迁,历任赞善大夫、翰林院学士、知制诏、《元史》修撰总裁等。他虽为文学侍从,但朱元璋常向他垂询国是,尊同太师。朱元璋常对宋濂说:“朕以布衣为天子,卿亦起草莱列侍从,为开国文臣之首。俾世世与国同体,不亦美乎?”令取子孙官之,宋濂屡辞谢,不敢奉诏。(郑楷:《行状》,《宋文宪公全集》卷首二)《明史》本传称“一代礼乐制度,濂所裁定者居多。”全祖望谓其“以开国巨公,首唱有明三百年钟吕之音。”(《宋文宪公画像记》,《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  相似文献   

5.
正明太祖朱元璋有"对联天子"之称。他对楹联情有独钟,在许多场合喜欢出对子考对方才学。考儿孙据清褚人穫《坚瓠集》记载:朱元璋一次驾幸马苑,让皇太孙朱允炆和第四子朱棣陪同。这时候有风吹来,马群扬尾嘶鸣,朱元璋出句道:"风吹马尾千条线。"皇孙朱允炆是朱元璋既定的大明王朝接班人,自然由他先对。朱允炆搔搔头,对曰:"雨打羊毛一片毡。"朱元璋沉吟不语。因为他觉得皇孙的对句看不出什么远大抱负和昂扬的气势,品位  相似文献   

6.
正真正淡定的人不会言必提淡定,但一言一行皆淡定。比如北宋范仲淹。范仲淹之苦读,历来为人称道。《宋史·范仲淹传》载其少时苦读,居醴泉寺,以水沃面,划粥断齑,不以为苦。范仲淹后到应天府书院求学,精通书经,心中已有大志。公元1014年,宋真宗驾临应天府,当地万人争睹皇威,独范仲淹仍埋头苦读。面对同窗疑惑,他淡然以对:"将来再见也不晚。"终于在第二年,他高中进士,坐骑骏马,踏遍汴京,他慨然而叹:"长白一寒儒,岁登  相似文献   

7.
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巡探访,到一古庙忽觉口渴,一农夫奉上一杯茶,明太祖感激之余, 赐农夫为县令。当地一名书生听说后,心里极为不平,便于古庙作一对联:“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翌年,明太祖重游此庙,见此对联,知道是针对自己而题,遂提笔写道:“他才不如你,你缘不如他。”懂得广结善缘,才会有人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是第一个有“对联天子”之称的皇帝,他喜欢对联,曾提倡家家户户贴春联,还常常微服私访,同黎民百姓联对。一天他在南京走街串巷时,看到一家酒店旁边有个秀才以书作枕躺在石椅上。就推醒他说:“老夫有一下联需对上联,对出后请先生饮酒。”秀才一听有酒喝,顿时抛却了被打扰的不快,连忙说:“老先生请讲。”  相似文献   

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争夺天下,与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大战了18年。陈友谅出身渔民,英勇善战,在一次战役中,把朱元璋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朱元璋抛下残兵败将,自顾逃命,慌不择路,只身逃至一深山老林,突见前面有一古寺,急奔前去小憩。一小和尚正在门前扫地,抹洗墙壁。见朱元璋狼狈而至,便慌忙询问:“请问将军尊姓大名?如此匆匆而来,有何贵干?”太祖惨败至此,怒火正无从发泄,见这山野秃僧盘问自己,怒不可遏,厉声喝道:“秃僧无礼,胆敢盘问明主,该当何罪?”说罢,抖下肩上战袍,捡起一块石灰,在墙上写下了一首诗: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配剑血犹新。山…  相似文献   

10.
儒家“亚圣”孟轲曾于《孟子·尽心》下倡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语一出,万世千秋毁誉参半。誉之者捧上三十三层天,毁之者恨不置之于死地。据说,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这位出身草莽、叱咤风云的开国皇帝,本来自社会最低层,竟也怪罪孟轲的“重民”,大为光火。他勃然大怒地指斥“亚圣”,说:“使此老(孟轲)在今日,宁得免耶?”(译文:假使这个老头儿活在今天,他能保得住脑袋瓜吗?)毕竟是死去了两千年的古圣哲,无法满门抄斩,于是就尽量发挥皇帝的权力,“时将丁祭,遂  相似文献   

11.
一、一代雄主朱元璋眼中的《道德经》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称帝之前,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元政不纲,群雄揭竿并起。兵祸连年不断。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身经百战的戎马生涯,铸就了他英武明断的过人胆识。同时,多年的征战杀伐,尤其是同僚间的勾心争斗,又成就了他阴险狠毒的暴戾心肠。朱元璋登基之后,当时主要的政治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巩固刚建立起的大明王朝。  相似文献   

12.
且苟且     
正朱元璋突然之间想吴琳了,干吗想他呀?不晓得,反正是想他了。朱元璋便派了个锦衣卫,千里迢迢,从南京到武汉,一路寻来。吴琳是湖北黄冈人,乡下的。官路好走,路在车上,一站接一站,都是驿站;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路在哪里?官路在车上,乡路在嘴上。官路是,一间店子都能导航;乡路  相似文献   

13.
范仲淹的政治思想以"纲纪"为核心理念,细化的"条例"成为"纲纪"的核心内容。他的哲学思想紧密依附于政治思想,以简朴的"修身"理念为核心,"诚"与"中"构成"修身"的主要内容。合而观之,范仲淹思想的实质是制度之学,其三大特色是:史学立场,职能本位,修身出口。他在儒学畛域之内开启了主体性的制度之学,为此后的道德性命之学提供了永恒的参照物和挑战者,这是他对于宋代思想史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孟子节文》的文化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节文》在历史上只从1394年至1411年“合法地”存在了17个年头。在孟子升圣、《孟子》升经以后,朱元璋之所以还敢于以政治强权去强暴这个圣人和他的经典,关键原因就在于,传统儒家以“道德相”制衡“政治王”的激进理想,根本不利于他通过废除固有的宰相制度、从而营造明代的集权政治模式。尽管《孟子》文本的复原,仿佛表明传统儒家在“道德王国”与“权力王国”的较量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道德王国”的思想者们在集权政治模式下的“真实命运”,乃至一代代知识分子置身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坎坷经历,却是意味深长的。  相似文献   

15.
郭学信 《学海》2002,(5):138-140
范仲淹是古代中国士人阶层中极具儒者风范的典型代表。仅从支配其行动的观念上看 ,范仲淹的人格就与儒家的忠道意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人格中所表现出来的“事君有犯无隐 ,有谏无讪”的诤谏精神 ,从忠君出发派生出来的诚厚立国、无欺天下、关心国家兴亡的精神境界 ,以及忧民、爱民、为政清廉的仁政思想 ,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忠道意识中许多具有永恒价值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宗教医疗的角度,探讨敦煌“患文”所展现出来的佛教医疗观。“患文”是佛教专为解除病患所举行坛法仪规中所念诵的应用文书,大约有一定的范文模式,经由建坛作法来启请诸佛,为  相似文献   

17.
不为的智慧     
正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官职不高,他看不惯当时身为宰相的吕夷简一手遮天的样子,于是想扳倒他。范仲淹费尽心思,绘制《百官图》,揭露吕夷简暗箱操作提拔官员,连夜写奏折,希望皇帝铲除吕夷简。还绝食死谏,争得一批年轻官员的支持,与吕夷简对抗。吕夷简也不示弱,把反对者以各种理由贬出京城。此事越闹越大,而资历、能力、人缘都好于吕夷简的副宰相王曾却坐视不理。范仲淹想把他拉到自己这一边,便登门质问:堂堂副宰相,岂由朝堂之上两党相争?王曾也不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上的卓越人物都是懂得低调的。被称为中国古代之圣人的孔子,有次去晋国,一个7岁的孩子拦住了他,要他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中之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答不出来。孔子没有强辞夺理,而是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莽,却是个军事奇才,领兵作战所向披靡。龙凤四年(1358年),他亲率大军出征浙东,途经徽州,向儒士朱升问计,朱升贡献了9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是要告诉朱元璋一个  相似文献   

19.
孙海燕 《法音》2004,(8):16-19
范仲淹(898-1052)字希文,谥“文正”,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按宋代封谥的礼制,道德博洽曰文,经天纬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文正是对大臣最高的谥号。范仲淹“游心儒术”[1],“泛通六经”[2],后人谓之“得圣贤之心”[3]。其一生行止,如治国方略、为官、治边、兴学等,均以儒家思想为  相似文献   

20.
一、一代雄主朱元璋眼中的《道德经》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称帝之前,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元政不纲,群雄揭竿并起。兵祸连年不断。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身经百战的戎马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