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店楚简与《曾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近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 其中的儒家类著作,虽然不能断定其必然出于曾子一系儒家,但是却从一个侧面为研究曾子的著述提供了依据。基于楚简的儒家类文献, 我们认为, 保存在 《大戴礼记》一书中的 《曾子》十篇就是曾子及其弟子思想学说的汇编  相似文献   

2.
张磊 《管子学刊》2007,(1):107-110
上海博物馆竹书《内豊》具有非常宝贵的文献价值,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关于《内豊》篇,整理者对竹简的编联可取。《内豊》附简文意体现了“中庸”的思想,值得重视。以《内豊》为参照可以看出,《大戴礼记》“曾子十篇”当与曾子及其门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孔子研究》2021,(3):117-127
自曾子五十九代孙曾质粹于嘉靖年间奉诏东归嘉祥故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搜辑曾氏文献、弘扬曾子思想以敦宗睦族即成为曾氏翰博的中心任务。由此,曾氏家族志的编纂成为辨证曾氏后裔世系、激励子孙、光大宗圣德业的主要途径。明万历二十三年至清光绪十六年间,嘉祥曾氏《宗圣志》共经历四次编修。一是万历二十三年李天植纂修《曾志》,二是崇祯二年吕兆祥重修《宗圣志》,三是乾隆四十六年曾毓墫编撰《武城家乘》,四是光绪十六年王定安编辑《宗圣志》。通过考察曾氏志的编纂历程、体例沿革及其长短得失,不仅可以了解曾氏家族志的具体状况,也可借此了解曾氏家族的千年变迁史。  相似文献   

4.
曾子学派的孝治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较系统地研讨了儒家的曾子学派。考订出《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即《汉书·艺文志》儒家著录的《曾子》十八篇的遗文,认为《曾子》书盖出曾子再传弟子所缀辑,其成书当在战国前期,并论证了《孝经》为曾子学派的著作。孔子以后,儒家发生分化,曾子学派主张以孝治天下,形成颇有影响的儒家孝治思想。文中对曾子学派的天人一贯的自然观、孝的人生观、道德实践及学习方法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评述了儒家孝治派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子思书再探讨--兼论《大学》作于子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思原书各篇可分为三类,一是子思所记孔子言论,二是子思本人著作,三是弟子所记子思言论。除了原本《中庸》、《表记》、《坊记》、《缁衣》外,郭店简《穷达以时》亦属第一类;属于第二类的除了见于今本《中庸》的《天命》和并见于郭店简、马王堆帛书的《五行》外,还有今本《大学》,而《淮南子·缪称训》主体部分正是子思书佚篇《累德》,亦属此类。属于第三类的有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以及典籍中的若干佚文。早期文献中对子思书的不同称谓,意味着不同的文献来源,称《子思》者引自《汉志》所著录的二十三篇本,称《子思子》者引自《隋志》和《唐志》所著录的七卷本。七卷本具有很高的价值,非后来子思书辑本所能相比。  相似文献   

6.
孔子去世后,七十子开展了孔子语录的讲习活动,这种活动的参与者多是七十子中的后辈弟子,有若、子游、子张、子夏等人是讲习活动的中坚力量。其中,有若以对孔子言行的精深理解,被一些后辈弟子推举为孔门代表,即"师事有若"。随着时间的流逝,讲习孔子语录的活动开始被曾子接管,在曾子手中,七十子同辈间讲习孔子语录的活动变成师徒间的传授。于此,孔子语录的讲习活动成为孔门正规化、模式化的传授行为。七十子开创的孔子语录的讲习活动,大大增加了孔子语录的数量和种类。经过七十子和再传弟子的辛勤努力,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语录文献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7.
《阴符经》,全称为《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是与《道德经》、《南华经》和《参同契》并列的道教圣典。它被定为道士必须诵习的经书之一,而纳入《玄门功课经》中。其重要性,张伯端《悟真篇》一语中的,他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阴符经》的注释本甚多,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中所载书目就有39种之多。《阴符经》现存注本,见于《道藏》的有二十余种,见于《藏外道书》的有十余种。下面以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中的《阴符发秘》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  相似文献   

8.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两章都是关于曾子临终场景的记录,编次的倒置彰显了孔子守死善道教诲的主题。守死、善道是曾子守死心态和修身意志的表征,因而守死得以守护死亡、喜悦全归,善道得以留存礼之不善而"贵乎道"之善。检视身体、踏上归途之守死是对死亡的接纳,因而守死指涉修身的外延;人之将死,尚能"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此之善道是对生命的坚持,因而善道指涉修身的内涵。曾子的身体爱欲,是孝和仁的巅峰体验;"言不远身","行不远身",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君子风范和儒家修身哲学革命性、彻底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王弼易祖尚费直,历代学者多同此论。《汉书·儒林传》言费直治《易》"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表明的是费氏解《易》不同于汉易诸家之师法:以且只以《十翼》解《易》或曰以传证经。"亡章句"一语清儒王鸣盛以为:"直未尝自为书以传,解经者乃口说其义耳。"~(1)可见费易原无章句,惟依经本口传其说。后世所辑费氏易注  相似文献   

10.
今本《管子》有多篇亡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北堂书钞》对《管子》的引用情况,对其亡佚时间进行探讨,认为:《管子》佚篇的亡佚不是一次性的,在南北朝后期,《管子》的部分内容亡佚;隋末唐初,《管子》又损失了一些篇章,《管子》佚篇全部亡佚。  相似文献   

11.
《萄子·王制篇》有《序官》一章,专门论述职官制度,通过对“乘白”、“乡师”、“州里”、“治市”、“治田”等条的考证.发现《序官》官制带有明显的齐国色彩。《序官》以及《王制篇》可能是苟子在齐国游学时所写。由于《王制》在齐国成书,当然为齐国学者所看到,《管子·立政》的作者为解决“国之贫”“五事”,所以《省官》一章有选择性地摘抄了《序官》“五官”。  相似文献   

12.
子夏易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彬 《周易研究》2006,(3):19-30
据史籍记载,孔子弟子卜子夏学《易》传《易》,并有易学著作《子夏易传》。由于《子夏易传》早佚,以及其他原因,后世很多学者怀疑子夏传《易》之事。文献告诉我们,子夏学《易》传《易》应为事实。而《子夏易传》的一些佚文和其他有关文献,说明子夏易学主要承绪孔子,兼容《易》之“古义”和“新义”的特点。特别令我们注意的是,子夏研习并传授《归藏》,这透露了一个重大信息:在儒家易学的传承中,可能存在同时传授《周易》和《归藏》两大易学系统的传统。而这一点被以前的易学研究忽视了。  相似文献   

13.
李琴 《管子学刊》2008,(3):16-19
在人类消费文化发展史上,有两本书的消费观点格外引人注目。分别是成书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管子》和西方18世纪荷兰经济学家曼得维尔的《蜜蜂的预言》。撇开时间和空间的诸多差异,两书的消费思想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在一片尚俭声中主张适度消费,发挥消费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反对过度节俭,认为奢靡能增加社会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两书虽是它们所处时代论述消费问题的开天辟地之作,却并未受重视,反而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其战略思想可以用于企业经营。在这方面,张瑞敏是一个典范,其战略思想深受孙子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孙子的“势胜”、“知胜”和“变胜”思想对张瑞敏经营哲学的影响。张瑞敏的成功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治洪 《周易研究》2001,26(2):20-29
本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四篇的分析,认为帛传四篇为孔子<易>论,其中包涵着<论语>、<孔子集语>、传世本<易传>等反映孔子思想的传世文献所隐微罕见的天人道德观念;帛传四篇表现了孔子在涵括三代以至春秋新旧天人观念的基础上对于天人内涵的初步的哲学改造,反映了孔子将传统的主宰之天转化为道德之天、并将传统的主体对于形上存在的外在超越关系转化为内在超越关系的致思取向,从而凸显了孔子作为当时敏锐而深邃的思想家的形象;帛传四篇所涵具的孔子天人道德思想补足了三代天命德政观与思孟天道性命思想之间的逻辑缺环,是经由曾子(<天圆>)而达致<中庸>、郭店儒家简、<孟子>乃至传世本<易传>所体现的天道性命思想高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The Chinese regard the Chuang-tzu 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books to deal with philosophically. One reason is that the book, being an anthology, contains writings of different authors who probably lived at different times. Even if we limit ourselves to the Inner Chapters which are traditionally deemed authentic, we still find twists of meaning or themes of development here and there which are more consonant with the thoughts of Chuang-tzu's predecessors such as Lao-tzu and Shen Tao.  相似文献   

17.
侯磊 《管子学刊》2007,(4):17-21
《管子》所代表的"齐法家",较之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晋法家",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中儒法结合的倾向。学界将这个特点称之为"礼法并用"。在本文中,从人性论基础、治理方式和"道统"观三个角度入手,认为《管子》中言"礼",很大程度上是从综合手段的意思上来说的,以教为本的意思不强。在这一点上,与先秦儒家的"礼"是有着根本性差别的,因此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的对等起来。较为准确的认识,应该是"礼治"与"法治"并存于以法为本的政治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18.
刘伟 《管子学刊》2012,(1):56-59
"天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在竹简《文子》中,天道不仅是对于世界万物起源的认识,也是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它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竹简《文子》的天道论继承了老子"道生于有"的思想,但否认"有生于无","有"是其终极。人的行为必须遵循天道。竹简《文子》中对于"天道"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阐释,也为后世很多思想家所继承。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Reviews     
[Authors are invited to submit for review articles published in professional journals on subjects likely to be of interest to readers of the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Chapters or secrtions of books may also be sent provided the book has not been submitted to our Book Review section.] Beebe , J. (San Francisco). ‘The trickster in the arts’ Gordon -Montagnon , R. (London). ‘Jung: fils rebelle ou prophete?’ Gordon -Montagnon , R. (London). ‘Desire and woman: a Jungian approach.’ Gordon -Montagnon , R. (London). ‘Tentative d'anatomie d'un concept: le soi.’ Salzmann , M. (Paris). ‘Divin Corbeau. Approche d'un my the sibérien’ Samuels , A. (London). ‘Gender and psyche: developments in analytic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20.
周云芳 《管子学刊》2012,(3):125-128
“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思想的核心主张。这一政治主张不仅有其特定的哲学内涵与历史成因,还与先秦其它各家的无为思想也有着根本的区别:一方面,在同属道家体系的内部,老子认为君臣俱可休息于无为;庄子则认为,君主固然可以“无为”,但臣下则必须“有为”。庄子的这一思想还同时影响了法家韩非一派的“元为”观。另一方面,老子与儒家孔子“无为”的差别,则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治国理念上的“道治”与“德治”截然分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