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许多孩子因为没有钱上学,就在街上瞎玩。有人做了一项实验,在这条街上的一面墙上开了一个洞,这个洞的大小正好能把电脑镶嵌进去,其高度和小孩的身高差不多,在电脑下方安了一个触摸屏,孩子通过触摸屏可以上网。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用英文来学会上网。这个设备安装以后,实验者就开始注意观察。在第一个星期,那些小孩感到非常好奇,纷纷聚集在电脑前面,看着,议论着。后来实在忍受不了这个墙上洞的诱惑,于是有的小孩就开始乱摸。两个星期后,发现有的小孩居然开始会用这个触摸屏来上网了。这个实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多次进行,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2.
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如此结果吗,肯定不行。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趣题二则     
马路边,爷爷与孙子在卖西瓜,当剩下最后一个西瓜时,爷爷对孙子说:“最后一个了,咱们卖便宜点,五角钱卖掉,然后回家!”不久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每人花两角钱共六角钱买了瓜,吃完后走了。年轻人走后,爷爷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既然当着孙子面说过只收五角,怎么能收六...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穷汉的妻子只有一条裙子,已经穿了很多年,又旧又破。于是她经常补裙子,补丁缀着补丁,原来的样子早看不出来了。一天,穷汉收工回家,见妻子正哭着,便问她哭什么。妻子指着裙子说:“你看,又破了几个洞啦,家里再没有东西可补,叫我怎么见人呀!”第二天,穷汉将挣来的全部工钱,拿去买了一条新裙子回来。妻子接过裙子高兴极了。这天晚上,穷汉叫妻子早点儿睡,可她就是不肯。没办法,他只好独个睡下。谁知一觉醒来,见妻子把新裙子剪成碎块儿,正在缝补旧裙子上的破洞。便气得大叫起来。没想到妻子却笑着对他说:“…  相似文献   

5.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强调做人要诚实,并用这个原则来对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韩非子》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要求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把孩子哄回家去了。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很有趣的有奖征答题目:在一次乘船游览中,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有人说先救母亲,因为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唯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有人说应该先救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还有人说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年龄最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妻子则不然。三种答案各有其理,但都未获奖。获奖的竟是一名8岁小孩,他的答案是:应该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由此想到另一个同样有趣的有奖征答题:在一个充气不足、开始下降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一束     
反对吸烟同事甲:“你妻子反对你在家里吸烟吗?”同事乙:“反对,她反对我在任何地方抽烟,她说两个人抽烟比一个人抽烟费钱得多。” 初次见识一位年轻女士从浴盆里出来,正要去拿毛由,突然她发现一个正在工作的刷窗工人看见了她。她吓得浑身瘫软,怔怔地望着那人。“您怎么了,太太?”那人问:“难道您从来没有见过刷窗工吗?” 带 路一个美国人飞到耶路撒冷后想去看一看哭墙,可他不知道这墙的名字到底叫什么。于是,他对出租车司机说:“请把我带到你们犹太人哭泣、叫喊并且把头往墙上撞的地方。”司机把他带到了税务局的高楼前…  相似文献   

8.
我向货架深处的黑暗里走去,把我的前额抵在墙壁上,任由自己陷入一阵沉默的绝望之中。难道这就是我今后的生活吗?我,刚从沉闷的学校走出来两年,又陷入另一种简单的、低报酬的、没有出路的苦差事中。以前,我一直在尽量避免去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出于某种原因,这个可怕的可能出现的结果开始像巨石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个想法把我的身体里的每一分能量都吸走了。  相似文献   

9.
从泥塘中采藕,是一件辛苦活。采藕季节虽然天气很寒冷,但人还要站在污泥中,把手伸进污泥里,先把污泥挖开,再将藕一根一根地刨出来,可谓苦不堪言。据说几位日本农民在塘中采藕,其中一位肚子有点不舒服,放了一个响屁。旁边的一位农民开玩笑说:“要是你这个屁对着藕放,藕就会被冲出来了。”这句话说得大家捧腹大笑。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其中一位农民在哈哈大笑之后,反复回味着这句话,他想,藕可能会被气流冲出来吧。于是,他抓住这个念头不放,回家后马上动手试制,很快发明了一种冲击采藕器。用这种工具采藕,不但速度比手工挖要快得多,而且采出的…  相似文献   

10.
灯下偶拾     
西瓜、甜瓜、香瓜、哈蜜瓜……凡瓜总有瓜蔓。是瓜蔓,日日夜夜,不辞辛苦,从土壤里提炼出一滴滴甜蜜的乳汁,输送给了瓜,才使得瓜如此甜蜜。可是,每当瓜熟之后,瓜蔓便常常会被人抛弃在一边。当人们手捧着香甜的瓜津津有味地吃着的时候,又有谁能想到瓜蔓呢?  相似文献   

11.
<正>据《新京报》报道:7月24日,西安市长安区瓜农刘师傅种的10亩西瓜遭村民哄抢,损失3万余元。当刘师傅赶到瓜园时,瓜园里有不少人骑着电动车、三轮车拉西瓜。刘师傅称,他的瓜园还未开园,5万多斤西瓜被抢得只剩7000多斤。村民之所以跑到地里抢瓜,是因为有人造谣,说他不要这些瓜了。目前,辖区警方已立案调查此事。  相似文献   

12.
他是妻子班上最穷的一个学生。“我们得关心关心他呢。”妻子说。于是一个姓赖的学生,被妻子领到家里来。他是那么瘦小,害羞。问他父亲呢,他说父亲把最后的一点钱塞到他手里,就去打工了,说父亲50岁不到,头发都白了,耳朵也聋了。问他母亲呢,他说母亲在他7岁的时候就彻底疯了,就跑出去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下落不明。我的心就一痛。到了放寒假的时候,他说陈老师,能到我家里去玩一天吗?我说好吧。于是跟他一起搭班车到了大悟县的一个山脚下,又搭当地农民开的“三轮”爬到这座山的山半腰。三轮再也不能往上爬了,我们就下来往上攀。“陈老师,把…  相似文献   

13.
正一邻居大明叔是种西瓜的能手,他有个亲戚在城里农科所工作,所以他家的西瓜不仅品种好,还有人帮着解决技术问题。每到收获时,大明叔家的西瓜又沙又甜,镇上的瓜贩子总是先把他家的瓜收完,才肯收其他家的,让人非常羡慕。也有人厚着脸皮向大明叔讨教经验,但大明叔很保守,总是拉着脸将人呛走。后来,大明叔生病去世了,他儿子开盛接手了家里的瓜地。和大明叔不同,开盛每年都将自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婚礼上,司布真先生对新郎说:"我亲爱的朋友,难道你不开始觉得骄傲起来了吗?因为保罗说丈夫是妻子的头。所罗门说‘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冠冕是在头上的。但管治的功能仍然在于头;除非我们每一个人持守我们的本位,否则家庭的次序永远不会正确。"  相似文献   

15.
又是岁末,像往年一样.踌躇满志的朋友丁又伏在案头开列新的一年计划。看到他在稿纸上洋洋洒洒地列着一二三四……一大排,妻子在旁边不屑道:“少写点儿吧,每年你都列那么多,可最后做成了几件呢?”丁就扔了笔,有些泄气,想想妻子说的也是,宏伟的计划每年都列了一大堆,最终完全实现的却没有一个,比方说考研吧,在计划中躺四年了,仍是个美丽的计划而已。忽然,丁跳起来,说:“有了,今年就做一件事情──考上研究生。”妻子鼓励道:“这一件事你做成了,这一年的收获就不小。”s难道我连一件事情还做不好吗?丁不服气,于是,扎入…  相似文献   

16.
韩季余 《天风》2009,(10):55-56
<庄子·逍遥游>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尧帝想把天下让给著名的隐士许由,许由回答说:"你管理天下已经管理得很好了,却要让我来代替你管理,我为什么还要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呢?难道是贪图留一个好名声吗?名声,不过是真相的客人,难道我希望做一个客人吗?"他婉言谢绝了尧帝的请求.许由不想治理天下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他认为治理天下终究只是做了一回客人,而他并不想做客人.  相似文献   

17.
学由瓜得     
正古时有一位先生,学问高明,弟子众多。有一天,先生在园中散步,倦了,就坐在一株无花果树下乘凉。偶一回头,见地上种着西瓜,那斗大的瓜,却生在又细又软的藤上。看那无花果树,树身极粗,所结的果子却极小。那先生看了西瓜,又看了无花果,心里忽然起了个念头,想道:据我的意思,造物主应该把西瓜结  相似文献   

18.
妻子说我们真是缎子被面盖鸡笼啊。我说怎么啦?她说现在不少人都认为我们家有钱,说你一个月至少要赚几千块钱,不然你怎么会放着那么体面的工作不干,要回家专门从事写作呢? 而实际上,我们家欠的外债刚刚还清,我们家的电视、沙发都还是十年前的过时货,我一直想将386的电脑换成可以上网的够档次的电脑,也因为拿不出钱来而将计划一再推迟。所以妻子就说我们家是缎子被面盖鸡笼,是外面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甚至还有点儿惹人眼目,可实际的家底却像个空空的鸡笼,不值一谈。 我也只能笑一笑。一般人也只能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我的辞职…  相似文献   

19.
聪慧五法     
在维吾尔族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将他的牙齿全拔光了,惊醒后心中很不痛快,一直到天亮都未能再入睡。上朝后,皇帝便把梦讲给群臣,问何人能解。丞相为显示自己,抢先说:“这个梦预兆陛下全家人将比陛下先死。”皇帝听了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斩首。阿凡提灵机一动,说:“这梦很  相似文献   

20.
有一对夫妇结婚60年了,他们分享每一种感觉,之间没有任何秘密。只是妻子在壁橱顶部有一个鞋箱,她警告丈夫绝不要看。为了夫妻之问的相互信任,男人从不去窥探鞋箱里的秘密。直到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说她不会好了,她才叫男人把鞋箱拿到她的病榻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