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申文锋 《天风》2008,(24):26-27,29
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诗16:5-6《诗篇》16篇是大卫作的金诗,是大卫做王后看到上帝所赐给以色列人的美好地界而向上帝发出的感恩之诗。上帝量给大卫的迦南地的边界,南到  相似文献   

2.
读经:诗篇122篇 在旧约,圣殿是以色列人崇拜的中心,因为圣殿建立在锡安山上的耶路撒冷城内。所以耶路撒冷称为圣城,锡安山称为圣山。当时神的选民都热爱耶路撒冷,向往锡安大道,渴望到圣殿里朝见神(参诗27:4—6;诗84:)。在新约,五旬节圣灵降临后,教会建立了。教会就是神的殿,是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19—22)。在启示录二十一章里,约翰所看见的圣城新耶路撒冷,也是基督的新妇——教会的象征。因此,每  相似文献   

3.
陈应辉 《天风》2017,(3):8-9
<正>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上帝在极其普通的事物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等待着有心的人去沉思默想,去发现领悟。先知以赛亚指着野地的花草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部像野地的花。”(参赛40:6)主耶稣也指着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百合花劝神的儿女不要为衣食忧虑,又用农夫撒种的比喻传扬福音。《诗篇》中也有这样一句——“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诗126:5)这句诗与主耶稣撒种的比喻前后呼应,具有丰富的属灵内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相似文献   

4.
两种眼光     
罗江涛 《天风》2001,(11):12-13
读经:民13:1-3,25-33,14:6-9 这几节经文所讲的是以色列民在加低斯的一段经历。今天我想藉这段经历与弟兄姊妹分享一个主题:两种眼光。 当以色列民离开何烈山后,来到了巴兰旷野的加低斯,并且在那里安营驻扎。此时他们离应许之地的边界已不远,只需按耶和华所说的上去得那地就可以了。但他们似乎信不过上帝的  相似文献   

5.
上帝的大能     
沈承恩 《天风》2001,(3):4-7
经文:诗篇第24篇 该诗为大卫的诗,相传大卫在迎接约柜进耶略撒冷时所作。约柜是一个木制的柜子,里面放着两块法版,上面刻着十条诫命。这柜子象征上帝与以色列人同在,所以以色列人很重视约柜。大卫作王后,建都耶路撒冷,就把约柜迎进耶略撒冷。“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5,(12)
<正>《诗篇》126篇是一篇非常优美感人的诗歌,全诗如下:"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我们好像作梦的人。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的时候,外邦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  相似文献   

7.
上帝的启示     
沈承恩 《天风》2004,(5):2-4
经文:诗19 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是讲上帝所创造的天地万物,一是讲上帝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我们粗粗地一看,会觉得这两个内容似乎放不到一起,天地万物与律法是怎样的关系呢?是的,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题目,应该分开来写两篇文章,或写两首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卫写这首诗,有一个主题,他要通过写上帝的创造和上帝的律法,告诉人上帝的启示。所以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个  相似文献   

8.
这篇登圣殿之歌,是一篇优美而简短的热情澎湃的圣咏,飘飞的诗意,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倚赖母爱之般之主的怀中。虽《圣咏》第131篇只有三节,却文笔别具一格;抑扬顿挫,文从字顺,可读性强,朗朗上口。以色列人“登上”耶路撒冷去敬礼,年年重复歌唱着这篇不朽之诗。  相似文献   

9.
王秀玲 《天风》2006,(20):4-6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23:1-2)。经文:诗23:1-2诗篇23篇是一首千万信徒非常喜爱的脍炙人口的美丽诗歌,多少信徒不但会倒背如流,而且会引吭高歌,不计其数的人被它感动得泪流满面。有人称这首诗为“诗篇中的珍珠篇”。也有人称  相似文献   

10.
遵主命有福     
聂福玲 《天风》2022,(6):8-10
我们都有这样朴素的愿望,"成为一个有福之人",如何成为"有福之人"呢?今日的经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遵行主命,就能成为有福之人",因此,借着神话语的亮光,我要与弟兄姊妹分享的信息是:"遵主命有福." 一、听主命令 1."以色列啊,你要听"(参申6:4) "听"的希伯来文是"Shema"(示玛),这段经文和《申命记》11章13节至21节以及《民数记》15章37节至41节一起被称为"示玛",也就是"恭听篇".犹太人对此非常熟悉,他们每天要背诵这段经文,并且定期在会谈敬拜中诵读.犹太人把示玛视为教义纲领,也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祷文.当时,以色列人并没有律法抄本,摩西教导百姓神的律法基本靠口述,特别重要的诫命需要反复提及,因此学会"听"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  相似文献   

11.
平安过新年     
董延奎 《天风》2023,(1):10-11
<正>经文:申11∶12;出12-13;诗16∶8-9“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因此,我的心欢喜,我的灵快乐,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诗16∶8-9)新春佳节如约而至。中华民族过春节的习俗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华人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圣经中也有许多关于基督徒过新年的教导,《申命记》11章12节有耶和华从岁首到年终的眷顾;《出埃及记》12章至13章有耶和华对犹太人守逾越节的教导和律例;《诗篇》16篇8节至9节记载人将耶和华摆在各人面前(生命中首要位置),就可心欢喜,灵快乐,肉身也安然居住。  相似文献   

12.
诗篇104篇的第1段,有这样的话:“耶和华神……用云彩为车辇,……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诗104:1—4)诗篇的119篇第91节进一步发挥这一真理说:“天地照你的安排存到今日,万物都是你的仆役。” 再看众先知的言论和他们  相似文献   

13.
舍子之爱     
周志治 《天风》2008,(7):8-10
正如<雅歌>被称为"歌中之歌",<诗篇>第23篇被称为"诗中之诗",<约翰福音>3章16节也被称为"圣经中的圣经",意指本节经文乃整本圣经的中心钥节.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8)
正"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诗15:2)经文:诗15:1-5神是全然圣洁、公义、良善的,属神的人也要追求完全。在《诗篇》15篇的起始,诗人就连续设问,怎样的人才能来到神面前与神相交:"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诗15:1)接下去,1 5篇就具体讲到了敬拜神的子民当有的品行。思想15篇所强  相似文献   

15.
陈德群 《天风》2007,(12):34-36
读经范圈:第4章5-37节,第5章1-42节一、彼得在公会前受审4章5-7节:“第二天,官府,长老……就问他们说:你们用什么能力,奉谁的名作这事呢?”官府,rulers,即9节的治民的官府rulers of the people,和以色列的众长老elders of Israel,和文士,又有大祭司亚那,和该亚法,约翰,亚历山大,并大祭司的亲族,都在耶路撒冷聚会。这一班  相似文献   

16.
王俊  吴新望 《天风》2018,(8):7-8
"以色列民听见这律法,就与一切闲杂人绝交。"经文:出12:37-38;民11:1-9;尼13:1-3在《出埃及记》12章37节至38节、《民数记》11章1节至9节及《尼希米记》13章1节至3节分别提到了一个词——"闲杂人"。在整本圣经中,尽管这个词只出现过三次,但这部分人在当时以色列人中产生的负面作用及不良后果却非常大,对今天的教会及教牧人员具有极强的警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建寅 《天风》2006,(6):20-21
诗篇104篇是一首歌颂神创造的诗,全诗共分为三部分,1-9节是天地的创造,基本上是按照创世记1章1到8节的次序:光——空气——水,水被分为上下——天分开——水和旱地分开。10- 30节是地球是生气盎然的自然界中万物的动态,充满了一派生态平衡的美妙景象;让我们看到神为动物、为植物、为人、为他所创造的一切所定的那个律,始终是一个非常平衡、非常和谐的生态环境。31-35节是诗人的心愿,他希望他在神面前的默念能得神的悦纳,同时他也希望罪恶能从世上消除;恶人能从世界上消灭,然后这个世界就变得更加美好。其中第24节是全诗的精句:“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这也是我们今天思想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审判"是《诗篇》82篇基本主题之一,并从希伯来词"审判"出发,解析了该诗"审判"主题的意义层次,其具体表现为:"审判"是耶和华实现公义之途径,是以色列上帝公义的有力武器,它也体现了耶和华在宇宙的基本职能。而诗歌中"天上审判"的主题实际关注的却是人间"地上公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容我归去     
<正>经文:路2:25-35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加福音》2章25节至35节,西面因看见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而唱出《求主颂》。拉丁文的《求主颂》中,首两字的字意即"容我归去"。西面处在人们热切期盼弥赛亚降临、引颈渴望以色列的救赎者来到的时代,当时也有人因无法承受生活的苦痛而灰心失望,开始抱怨列祖所侍奉的神。西面却不曾抱怨,忍耐等候,直至亲眼看见婴孩耶稣。  相似文献   

20.
智慧人生     
王英 《天风》2006,(8):18-19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 经文:诗90:10 看过许多有关谈论人生的书,感悟着人生的这一台戏,而最喜欢最得益处的还是圣经中的智慧书,就像诗篇九十篇中的这短短的一节经文,却把人的一生描绘得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