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其中涉及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与社会进步等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哲学思维的特点一种意见认为,哲学思维的基本特点是联系着主观性去追求客观性。科学的思维力求排除主观性,而追求客观性,揭示完全(当然是尽可能的)排除认识  相似文献   

2.
医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结构及其关系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学领域中 ,只有对研究成果进行思维的加工 ,才能上升为科学意义上的医学认识 ,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 ,医学认识就在于医学思维。尽管医学思维活动中离不开哲学思维的指导作用 ,但哲学思维不能代替医学思维 ,它只能作为医学思维的先导 ;尽管从发生学意义上说 ,二者都起源于人的智慧想要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 ,但哲学思维是观念层次的思维 ,它力求以抽象的、无限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而医学思维作为科学思维的一种 ,则是以具体的、有限的方式把握人类健康和疾病现象 ,是一种实证性的思维[1 ] 。医学家要想在医学思维活动中更好地运用哲学…  相似文献   

3.
外刊学论     
米荣:"从对立到互惠:雅斯贝尔斯论科学、哲学及其关系"(Miron,R.,"From opposition to Reciprocity:Karl Jaspers on Science,Philosophy,andWhat lies Between Them",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Vol.44,N..2,June 2004) 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中对科学、哲学及其关系曾有过具体论述。依据纯康德论的观点,科学是现象对象的普遍性的有效知识;雅斯贝尔斯的思想中也包含了对科学如此这般的看法,他认为科学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方法、总体的和有意识的理性。另一方面,哲学是个人生存的超验思维模式,它通向存在(being)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显然,他的这一哲学观仍然是其存在论哲学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看待雅斯贝尔斯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论述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最高成果,它的内容必然会随着社会实践,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也应当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应地有所增加,比如结构这个范畴,就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适当的地位,以适应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偏重于本体论的研究,到偏重认识论的研究,再到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性的研究。目前,哲学不仅已从自然和历史中驱逐出去,而且已从思维的领域中被驱逐出去,剩下的只有一个纯粹的方法论领域。这个领域的核心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是对一切直接知识的反恩,即是对认识的认识,是探求认识发展道路的。因此,所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严格说来,应该是作为思维的思维与作为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不过它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当代,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科学为哲学提供认识世界的经验材料,推动哲学的丰富和发展,而哲学在吸收、概括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又为科学提供最高层次的范畴工具和思维方法,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发展。但是,这也只是些最一般的原则,实际上这些原则如何实现,还是一个至少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从哲学领域说,广大哲学工作者深切意识到当代科学发展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提出了许多世界观问题,因而渴望了解、掌握并试图吸收和概括这些科学成果。但是,勿庸讳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大部分哲学工作者在科学修养上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并且对于如何吸收和概括科学成果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因而在从科学上升到哲学的道路上,至今处于摸索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说些科学的外行话,做了些劳而无功的事,以至建造某种不切实际的理论框架都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幼稚到成熟、从探索到成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种探索的意向和热情,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从科学领域看,也无庸讳言,许多科学工作者对于哲学的功能、哲学与科学的应有关系、哲学思维的特点的看法也并不都是妥贴的、客观的。当涉及到哲学问题时也难免会说些外行话,发出一些不尽恰当的责难,这同样是可以理解的。科学工作者在关心哲学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这件事,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哲学工作者应当衷心地欢迎。我们认为,加强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的对话,是一个迫切的课题,从当前来说,特别需要的是科学工作者对哲学研究工作的参与、帮助与支持,双方携手合作,共同探讨,比如就哲学如何吸收、概括科学成果,科学对哲学提出什么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概念、范畴工具,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特点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达到科学和哲学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论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理论思维的两个基本维度哲学和科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分别集中地表现着人类理论思维的两个基本维度,即科学集中地表现着思维和存在高度统一的维度,哲学则集中地表现着反思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维度;前者是“构成思想”的维度,后者则是“反思思想”的维度。因此,哲学对科学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中介所构成的反思关系。科学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思维方法去探索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奥秘,获得关于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改造世界、造…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性质应通过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比较去把握,对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我们习惯于作这样的理解: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具体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只是关于世界某一个局部、方面、领域的规律性的知识;哲学则是从这些具体知识中概括总结出来的最一般的知识。这就是说哲学和具体科学都是知识,它们的区别无非是层次的不同,哲学的特点在于它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相似文献   

9.
第一题哲学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刘泾山和唐家辉(南京政治学院)联名来稿,认为哲学与思维方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有四点:(1) 从形成机制上看,作为世界观的哲学是从具体知识中概括出的一般的、普遍的知识;而思维方式的形成则大致是:首先按照主体的需要把经过筛选的各种有用知识(直接的和间接的)建  相似文献   

10.
韩庆祥 《哲学研究》2022,(2):15-25+128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研究关于事物、知识之“总联系”,使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以终天年,呼唤新哲学的诞生。这种新哲学首要指唯物主义辩证法,即区别于思辨哲学的辩证哲学,它具有总体性,即批判性、现实性、实践生成性、历史性;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只有确立唯物主义辩证法,才会确立现代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而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三者相对不同,但在把握事物发展一般规律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上,都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存在形式。就回答思维和存在关系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也具有哲学性质,但就思维和存在区别而言,他们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既不是只满足于“抽象的思维”“感性的直观”的旧哲学,也不是辩证哲学本身,而是辩证哲学的存在形式。他们的新哲学介于“超验”和“经验”之间。需要重新理解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体性,它贯穿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学说中,关乎他们学说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段话,科学地概括了哲学和实践、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并且包含着一个如何正确研究哲学的方法论原理。这个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言哲学、认知科学和心智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科学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和具体实现过程越来越成为西方科学哲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哲学认识的艰难常在于对自身的认识。当古希腊哲人把哲学界说为“爱智慧”时,这提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思想。但由于我们通常习惯于把智慧片面地理解为“知识”或“认识”,于是对哲学便有了一个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定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然而,无论是对  相似文献   

14.
论医学哲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哲学也称为医学辩证法,是在总结医学科学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对医学理论和实践中一般、普遍、共性问题的研究,揭示医学认识主体思维活动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的一般方法论。无论是与医学还是与哲学相比。医学哲学都有着显著的区别,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医学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特别是思维方式等不同方面的特征,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哲学思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但如果从根本上说,哲学则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法,用恩格斯的话来表示,即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一、哲学是一种思维方法思维,这是人脑独具的特征,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活动的方法按其所适应的范围可以分为三类,这就是思维的普遍方法、一般方法和个别方法。思维的普遍方法就是思维的哲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植根于人类生产操作方式,来源于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先天图与二进制巧合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人类认识发展的历程中,一个时代先进的哲学思想总是凝聚着当时科学知识的精粹成果,哲学和科学是互相渗透、交相辉映的。我国是历史悠久,科学技术发达很早的文明古国。在十五世纪以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居于当时世界的前列。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状况和特色,必然对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和揭示我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是深入探讨中国哲学特点、总结理论思维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对现阶段的科技革命和四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以下发表的施忠连、许苏民、蒋国保三位同志的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同自然科学的关系:施忠连的文章分析了先天图与二进制的巧合及同异,说明了在运用符号排列进行抽象思维方面,东西方哲人有着惊人的相似;许苏民的文章从徐光启对中世纪自然科学传统方法的批判,说明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蒋国保以商榷的形式,探讨了方以智哲学思想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我们欢迎广大的哲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7.
希腊哲学中的"存在"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哲学的概念范畴很多,但它们可以说都是围绕"存在"的,例如,关于知识、认识、思维和分辨真假的那些概念.由于思维总要以存在为对象,并且思维和情感的主体人本身也是一种存在物,所以这类概念都离不开存在,只在与存在的关系中才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贝塔朗菲提出的一般系统论开启了系统哲学的研究。随着系统科学发展到当代的复杂性科学,系统哲学开始以复杂系统哲学为核心,成为当代科学哲学范式下的一个新领域。无论是系统哲学还是复杂系统哲学,其旨趣更多是探索如何建构一种理解和认识世界复杂性的系统整体论理念和系统方法论。目前形成的三类较成熟的系统方法论,或者说是三类系统思维是:开放性与系统性的整体性系统思维、非线性与自组织性的协同性系统思维、适应性与生成性的突现性系统思维。系统整体论理念和系统思维是人类认识和处理系统复杂性的重要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哲学知识的构成问题:哲学知识是依据什么思维步骤发生的?认识如何从非哲学的生活中产生并成为真正的哲学知识? 在历史上,哲学被认为是跟自然生活的一种决裂,非哲学家与哲学家都认为是这样。对于非哲学家来说,这种决裂是某种“反常的或偏颇的现象”(即跟自然生活所确定的健康行为的常规的决裂),是一种“首足倒置”,而哲学家则认为这种决裂是离开简陋的、虚假的洞穴阴影和进入完全真实的现实,是朴素的思维方法中的革命。然而,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才离开阴暗的洞穴的?这个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希腊本体论的中国解读:希腊哲学中的“存在”语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适 《世界哲学》2004,(1):2-9,28
希腊哲学的概念范畴很多,但它们可以说都是围绕“存在”的,例如,关于知识、认识、思维和分辨真假的那些概念。由于思维总要以存在为对象,并且思维和情感的主体人本身也是一种存在物,所以这类概念都离不开存在,只在与存在的关系中才有其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