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应该是一个性心理体验故事。体质很好的我,也不存在器质方面的“毛病”,却有过那样一段不堪回首的、令我作为一个男人抬不起头来的经历。后来,我挺了过来,重新恢复了男人的自尊与自信。现在许多朋友都比较迷信“伟哥”或“伟而壮”之类的“灵丹”,我也曾使用过,但却是浅尝辄止,所以也不想对这些“妙药”的疗效妄加评论,那甚至还有招致诉讼做被告的危险。在这个故事中,我只是想告诉朋友们一个关于我自己的秘密,一个对您以及您的爱侣也许多少有点参考价值的秘密,那就是——  相似文献   

2.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3.
M.海德格尔1933年的政治错误的严重程度比他想让世界相信的还厉害。1966年3月11日哲学家海德格尔给作家 E.凯斯特纳写信说:“从根本上讲事情与我1933年至  相似文献   

4.
我现在是基督徒了。在邪教“法轮功”的猖獗的日子里,自己曾一头栽倒在上面。 1988年我因生病,回上海就医,我姐姐的婆婆是个基督徒,她介绍我买了圣经和诗本,我便带回十堰,但我看不进去,学着祷告也没有感动,就束之高阁了。由于身体一直欠佳,就开始寻医问药,同时也开始学练各种功法,如“道光功”、“香功”,都很投入,但感到没有效果,也就不练了。1996年底,我  相似文献   

5.
一粒种子     
毛春英 《天风》1997,(9):33-34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  相似文献   

6.
1991年7月,我从西藏转学到四川北部一座美丽的小镇上读书。我姑妈住在学校附近。 有女自异域来,一时间,我成了班上的焦点人物。尤其是女生们,总围着我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格桑花啥模样?雪莲漂亮不漂亮?有没有去过布达拉宫?……我受宠若惊,“一一为具言所闻”。 问题最多的就是我同桌千寻了,没完没了。不过,也正是缘于此,我们才成了“死党”。  相似文献   

7.
<正>“我觉得我太丑了,脸又大、腿又粗,还黑。”“有天晚上我看着自己的肚子,这么大,我一下就哭了”“别人看到我的脸都会跟我说你该去看看脸上的痘痘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男女、无论高矮胖瘦,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都对自己的相貌、身材十分不满。骆伯巍等研究者在2005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在3121名大学生和中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8.
优素福·西巴伊(1917-1978年)是埃及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生于一个文学世家,父亲穆罕默德·西巴伊被认为是埃及新文学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他自1933年还在学校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发表文章。1937年于军事学院毕业后,曾任军事院校教官、军事博物馆馆长。1952年获埃及开罗大学新闻系毕业证书,“七·二三”革命时是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成员之一。革命后参与筹建并领导了“小说俱乐部”、“文学家协  相似文献   

9.
谈起藏传佛教,居住在汉族地区的人们一般知之不多。1990年深秋,笔者开始听到有关“密宗”讲解。那时,虽然我已经研究佛学五六年了,却对“密宗”一无所知,总感到神秘兮兮的。讲解者是研究东密的,除了讲密教史,还讲了东密的理论,但与藏密仍有差别。要了解某种宗教就必须接触这种宗教。1991年春节,碰巧青海省塔尔寺的“艺术三绝”——酥油花、堆绣、壁画在北京展出,笔者便借此机会,在展览会上整整盘桓了半个月。这个展览震撼了我,展览以具体的形象、明快的色彩和广博的胸怀向我敞开了另一个领域的大门。当时我已开始研究佛教造像,为了对藏传佛…  相似文献   

10.
一粒种子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因为  相似文献   

11.
程飞 《天风》2003,(6):56-56
<正> 我爱好书法艺术,早在1998年就萌发了手抄圣经的念头,由于种种因素,没有能付诸实施。到了1999年2月,为了不遗憾终生,我决定立即行动。 从“新约”开始抄写;写了两个“福音”之后,便感到手臂酸疼,晚上睡觉,手无论放到哪里总不舒服。当时我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  相似文献   

12.
于丹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也是电视策划人,《百家讲坛》就是她参与策划的一个栏目。从2006年年初他们就开始物色讲《论语》的人选,试了十几个都不满意,于丹被逼亲自上阵。“第一我硕士学的是古典文学,对这部分内容起码有一定的了解;第二  相似文献   

13.
尴尬的皇帝     
从前有个开国皇帝对自己的丰功伟绩甚是自得,继而对自己的头脑智慧也自信起来。一日,心血来潮的他竟向全国公告:“谁能举出一件十分荒唐的事,使我说出这是谎话,我就把江山让给他一半。”皇帝的话就是圣旨,君无戏言嘛!这“金口玉言”自然是不可更改的。 过了几天,果然有人来求见皇帝,三跪九叩之后开始撒谎:“启奏万岁,小民听了诏告本想立刻启程应征,但昨晚上下了倾盆大雨,雷公爷爷把青天撕破了,我只好先叫一个裁缝去把老天补好。”皇帝微笑道:“你做得对。不过,你的裁缝水平不高,补得不牢,瞧!老天还在下小雨呢。”此人一…  相似文献   

14.
回来东方山弘化禅寺整整二十年的光景了,一向对于时间概念不清的我,真是感觉“忧如隔世”啊!内心好生惭愧,想想二十个年头就这样的虚度而过,故有“寸金难买寸光阴”之叹!过去就是过去了,一切都无法回去了……  相似文献   

15.
本杂志的编辑向我提出过一个直接了当的问题是:“在1976年你出版了—本叫《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的书,为什么把你的诊断和治疗形式描述为合理的呢?”回答是简单的。我只是使用了在英语中一般意义上被使用的“合理的”这个词。按照简明牛津英语词典,“合理的”意思是(以及其它方面)“与理性一致的;合乎道理的,明智的;不愚蠢:不荒谬或不过分的”,当写这本对临床决策进行探讨的书时,我是赞同这些注释的。当然,不久以后我感到这个词的使用也不是没有问题的。首先,我仍然非常关心常规的事实,从逻辑的观点来看,诊断推理经常是相当的令人不满意,我指…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有一位朋友信奉佛教,我发现她总是快乐的样子,生活的很开心,我向她讨教,她对我说:“只要你相信佛,什么烦恼都会消除的。”并介绍一些佛的书给我看,于是我开始涉猎佛学方面的知识,接着我又看了一些佛经,尤其是《金刚经》使我受益非浅,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之所以烦恼就是把“我”字看的太重了,人的起心动念哪一个不是“我”字当头呢 ?我如获至宝,心绪豁然开朗,如见天日,这不就是我等待久的企盼和归宿吗 ?这使我忆起了十几岁时曾经萌发想出家的念头。   六十…  相似文献   

17.
佛门中常听说某人开悟了。“开悟”就是觉悟。他觉悟的是什么?虽然也是普通常识,而对于学佛的同修来说,它是重要的学佛目标,就是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在讲席中时常提到,学佛的目的是要真实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句话就是古人所说的“明心见性”,其义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觉、正、净”。“觉”就是“觉悟”,也称“开悟”。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且一定是时时悟、处处语、念念觉悟,才是真的觉悟,真正开悟。觉悟的标准,一定要用经典作印证。经典对我们有三种用途…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手记:国内学界以往在考察赫拉克利特思想的时候,主要采取了“黑格尔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也就是把它看作一种早期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杨伯恺在翻译法国人梭罗文撰著的《赫拉克里特哲学思想集》(辛垦书店1933年版)的时候,就已经持有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19.
跟随基督     
袁世国 《天风》2007,(2):10-11
“新”字在希腊文原文中是neos,特别指一个拥有“新的性情”或“新的人性”(不分男女)。在耶稣基督里更新变化就是行动起来。在听了呼召之后,就要同过去的生活彻底决裂。让我们跟随呼召立刻产生新的处境。保持旧的状态是不可能作门徒的——在本月的日历上,有一个光辉而重要的日子——1月1日,这标志着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程中又增添了一道新的年轮。1月1日又称为元旦,“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之意。“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从字面上看,“旦”字下面的一横代表波涛澎湃的海面,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喷薄而出,放射着灿烂的光芒,这个像形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位私塾先生,学问浅薄,但乡里仍有不少孩子前来向他求学。那时候人们白天一般都不睡觉,那位私塾先生却特别爱在白天睡觉。有一天,他刚想睡午觉,有个学生拿着《论语》来问他“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先生伸伸懒腰,解释说:“‘宰’就是杀;‘予’就是我;‘昼’就是午昼、白天;‘寝,就是睡觉。‘宰予昼寝’的意思就是:即使杀了我,也要在白天睡一觉。”说完就钻进被窝里去了。这个私塾先生在解释“宰予昼寝”时之所以闹笑话,就是因为没注意到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语词表达了几个概念。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无穷的,而词汇是有限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概念和语词不完全对应的情况。上述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