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我同一性作为西方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地应用于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但由于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的丰富与复杂以及研究者理论框架的不同,使自我同一性的概念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从而影响了同一性概念的理论功能。本文分析了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奠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实证研究以及自我同一性概念发展的新趋向,透视了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上的含义。最后,提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范畴以及自我同一性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格心理学的元理论,人格的建构主义目的是要整合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整合人格中个体与群体的观点。行动者、观察者及自我观察者是人格建构的三成份,其中自我与自我意识对建构过程起关键作用。人格结构和维度取决于人格评估问题的解决,人际间的角色转换是人格建构的动力。无论就理论假设还是其方法论而言,人格的建构主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翔平  张平   《心理科学进展》1987,5(3):12-17
西方文化心理学主要研究有关不同的文化对人类的行为和人格所产生的影响。由于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所以社会科学家们,尤其是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此领域颇感兴趣。文化的差异不仅仅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上,而且对于人的思维方式、人格特征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更确切地讲,文化心理学旨在对形态各异的文化群体中的成员进行经验性的研究,而这些文化群体对于人的行为和人格特征都会产生可预见的和有意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经验。目前,西方文化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集中于群体的极化现象、工人劳动的动机、人的学习和认知的文化特征及人格差异等方面。文化的研究,不久将会成心理学发展的中心领域。在未来的前景里,文化心理学的贡献将会日益增加;而且,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可能推动产生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心理学领域内出现新的更具生命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中自信人格的内涵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信人格研究的旨趣是通过概念建构和实证研究,实现对自信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的刻画与理解。本文综述了最近国内人格心理学在语用、公众观层面对自信的关注,自信研究在人格心理学中的地位,自信在自我中的地位,并进一步归纳了自信人格的界定。文章还讨论了当前研究中所关注的自信的自我调控和心理健康功能。最后,针对当前自信人格结构研究和功能研究中的挑战,提出以自信结构探讨和机制整合来深入推进自信人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我控制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释理论,它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章最后对该模型的发展做出预期。近年来,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作为一种新的自控解本文旨在对这一自控模型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在文  相似文献   

6.
广义自身心理学人格发展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是人格的核心,其发展取决于个体遗传特征与自身对象环境的相互作用.如果自身对象人格健全,就能满足个体的自身对象需要,自身对象在满足个体自身对象需要方面不可避免的疏忽只会使个体遭受适度挫折,适度挫折促使个体通过变形性内化获得原来由自身对象为其行使的心理功能,从而形成自身结构.使自身--自身对象关系从原始走向成熟.广义自身心理学的人格发展理论超越了古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和对象关系理论的人格发展观,但过分强调早期自身对象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个体遗传特征和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文化条件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关键是培育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通过把握虚拟性与真实性、多元性与普适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认清网络道德人格的实质.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外部型塑不仅需要大学生在自我塑造上积极地正身、修己、明志,同时需要作为外因的高校道德教育树立大德育观念,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注重网络文化环境建设,以此调动学生自我探求、自我创造、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积极意识.  相似文献   

8.
孝文化与中国人人格形成的深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孝文化提供了一整套系统的文本、言说和行为准则,不仅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等宏观领域,而且也影响到人格形成等微观领域。该文从文化的辩证角度分析了孝文化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对孝文化的内涵和消极效应进行了心理学解读,并简要分析了孝文化与中国人具体人格特征之间的关联。正是通过具体的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孝文化完成了其对人格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城乡文化心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与乡村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的差异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显得尤为显著,形成城乡心理与行为差异的众多因素之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化影响并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人格、情感定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因此通过文化的视角,利用文化心理学这个载体,在文化心理学的视域下来探讨文化与城乡文化心理的关系,文化与城乡心理差异形成的原因,以为更好的理解和解决当代出现的城乡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跨期决策是指发生在不同时期的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决策。已有研究发现, 决策者的自我意识对跨期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个人?集体主义文化在自我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当文化因素被纳入自我对跨期决策影响的研究中时, 三者间的关系显得模糊不清。为了从已有文献中厘清三者间的理论关系, 我们基于个人?集体主义文化视角, 综述了自我对跨期决策影响的相关研究:介绍了跨期决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详细阐述了跨期决策中的两种自我理论(多重自我模型和自我连续性模型), 探讨了个人?集体主义文化对自我的影响, 并简要介绍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下人们的跨期决策偏好差异及其心理机制。最后, 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实际应用三个方面, 提出了将个人?集体主义文化这一因素纳入自我对跨期决策影响过程、系统地考虑三者间关系的研究构想, 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深化人们对跨期决策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我概念的心理表征在心理学和哲学有深入的研究,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东西方文化自我概念的结构差异。近年来神经科学借助脑功能成像开始研究自我相关信息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 并探讨是否存在文化特异的自我概念的认知神经表征。跨文化神经成像研究表明自我概念在知觉水平和人格特征表征方面都存在文化差异, 本文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跨文化和文化启动神经成像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自我概念表征文化差异背后的神经机制。这些研究推动了文化神经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4,27(5):1032-1036
文化可分为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体主义文化两种模式。集体主义文化培育出集体中心的人格倾向,个体主义文化培育出个体中心的人格倾向。这两种人格倾向具有不同的自我概念,并进而对认知、学习、情绪和动机等产生影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有文化的局限性,没有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理和行为定律。  相似文献   

13.
松-紧文化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维度,它发轫于人类学的文化田野考察,致力于刻画不同文化间社会规范强度和对偏差行为宽容程度的结构性特征.松-紧文化有其较为明确的概念定义和成因,以及在国家、区域和个体层次上的测量方法.松-紧文化已广泛运用于自我、人格、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判断与决策、创新、脑认知神经和基因、恐怖主义与社会和谐等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主题之中.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甄别细分社会规范中的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并综合吸收其它研究视角的长处.  相似文献   

14.
白云  宋永宁 《心理科学》2023,(3):554-560
自我结构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了解自我结构的形成过程不仅对了解自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从自我区隔理论与动态系统理论入手,综述了自我结构的形成过程。两个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与自我相关联的积极知识与消极知识结构化这一现象,从而形成了相互补充的研究与解释。文章最后讨论了对自我结构化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具有启发意义的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我概念的理论回顾及发展走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岸英 《心理科学》2004,27(1):248-249
自我概念是人格心理学中重要而最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我理论研究中自我概念的结构、形成与发展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梳理与分析,探讨自我理论发展的弱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的应用性以及文化性等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松-紧文化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维度,它发轫于人类学的文化田野考察,致力于刻画不同文化间社会规范强度和对偏差行为宽容程度的结构性特征。松-紧文化有其较为明确的概念定义和成因,以及在国家、区域和个体层次上的测量方法。松-紧文化已广泛运用于自我、人格、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判断与决策、创新、脑认知神经和基因、恐怖主义与社会和谐等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主题之中。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甄别细分社会规范中的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并综合吸收其它研究视角的长处。  相似文献   

17.
人格特质模型与特质进化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晨海 《心理科学》2003,26(4):753-754
特质理论始终是人格心理学的主流理论之一,特质心理学家的主张虽然千差万别,但一般都承认两个前提,第一,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人的行为的规律性与一致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特征。第二,人格心理学的目的是发现人格的基本特质,探索特质的形成以及它们究竟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然而尽管绝大多数特质心理学家同意人格特征可以通过有限数目的特质加以描述,不过究竟是几个以及哪几个却尚无法达成一致,下面就先简单回顾一下人格心理学中有代表性的一些特质模型。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与人格”包含着“文化中的人格”和“人格中的文化”两个命题。当今人格与文化研究中存在几个问题:人格特质的跨文化普遍性问题;人格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问题;人格与文化的作用机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1.将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结合起来;2.将文化看作动态的过程;3.考虑到文化与人格之间起作用的中间机制;4.加强人格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范为桥  张妙清  张建新  张树辉 《心理学报》2011,43(12):1418-1429
本文在回顾华人社会人格研究与评估发展以及“跨文化(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研究与应用历程基础上, 比较了CPAI-2 (Form B)不同语言版本(包括中文版、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的跨文化应用结果。多种文化中的研究结果支持了CPAI的跨文化信度和效度。同时, CPAI在本土和跨文化应用研究中, 还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 强调与支持了“兼顾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的(etic-emic)人格研究方法”在人格评估领域的重要性。这也促使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者开始思考, 如何使用兼顾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的人格研究方法以进一步推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心理学文化转向热潮的兴起,心理咨询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因素,一般从两个途径去探讨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心理咨询的。基于对本土研究成果的理解,以及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已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本土心理咨询模式的架构应从中国本身的思维特性及对自我的认识入手,发展出本土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