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其战略思想可以用于企业经营。在这方面,张瑞敏是一个典范,其战略思想深受孙子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孙子的“势胜”、“知胜”和“变胜”思想对张瑞敏经营哲学的影响。张瑞敏的成功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易传》中的基本哲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本文所谓的“基本哲学问题”是针对中国哲学的形上学研究中的基本哲学问题,《易传》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而在中国哲学的语言脉络中,形上思维的研究即是论于道者及道与器的关系者,作者则认为,中国哲学的形上思想研究,应从“宇宙本体功夫境界”四方架构共构而成,此即作者所提“以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为中心的基本哲学问题研究法”[1]。本文对《易传》的研究将从儒家形上思想发展的“义理形态”分析着手,探究《论》《孟》《庸》《易》四部著作中所展现的儒家早期形上思想建构的“义理形态”,藉由基…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有一位“识度高远”的兵学家名叫何去非.同代文豪苏轼赞誉他:“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何去非著有《何博士奋论》一书,借评史记将,友独到见解,议论恢弘,语多警策.如在“霍去病论”一篇中,他列举前事,提出了“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等观点.对于前人遗留下来的兵书战策,不可以不学,但“不可以专守”.据史书记载,汉代名将霍去病与匈奴作战,转战万里,向无不克.然而,他的军事理论底子并不厚.汉武帝劝导他读读《孙子》、《吴子》,霍去病则回答,学习兵法战策有什么用呢?霍去病不读“孙吴”,用兵施谋,却和孙吴兵法“暗合”.  相似文献   

4.
感谢独孤詼先生,他使我懂得了许多关于孙子版本的知识,纠正了拙作“孙子军事哲学思想研究”中“孙子”引文的个别错误(我认为只是个别的)。他的不要忽略文字工作的意见,我也是赞成的。但是关于拙作中“孙子”引文的问题,却还需要加以说明。关于“孙子”的版本,我所见不广。但也知道,各种版本,在文字上差异是很多的。着手研究孙子军事哲学思想,不能不注意这个问题。但是,对于文字的考据,我是外行,简直是无能为力。是不是应该等到专家们校定出为国内外公认的“统一的”“孙子”定本,再着手孙子军事哲学思想的研究呢?我认为是不可以的;并且认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探讨了庄子的言意观,认为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从道“无”的本体论出发,区分了大言与小言、大知与小知等概念;揭示出知或不知在道与言之间的中介地位,并进一步区分了两种“意”,肯定在知性名理范围内,言可尽意,而在形上超验领域,则言不尽意,特别是“得意忘言”论的提出,大大超越了老子,对魏晋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美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的言意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人类生存方式内在困惑的较早的本体论思索,比西方早了二千年。  相似文献   

6.
《孙子》是兵家传世至今的第一部兵经,它的深刻的军事思想,不仅示人以致胜之道,而且蕴含深刻的哲理。军事家们视《孙子》为“兵家必备”、“兵家必读”,哲学家们认为,《孙子》是一部杰出的军事哲学名著。本文试从《孙子》的价值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探讨其军事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任力 《管子学刊》2014,(2):102-105
从“立于不败”、“掌握主动”、“夺取先机”、“奇正并用”、“集中兵力”、“达成突然性”等六个方面系统概括和论述了孙子作战理论中提出的作战原则,并与毛泽东军事理论和西方经典军事理论相比较和印证,以探讨孙子作战理论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揭示其中蕴含的精髓要旨。  相似文献   

8.
教孙子学“再见”曾钊新孙子呀呀学语,我教他的第一声是“再见”。手一挥,嘴发音:“再见”,既训练条件反射,又调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过去教孩子的第一声是“万岁”,现在流行“恭喜发财”。见仁见智,各自在论,各取所需。我认为“再见”是最容易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孙子·谋攻》篇提出的“全” ,已故的郭化若先生是第一个予以注意的学者 ,但也仅止于指出“全”是一个兵学“概念 (范畴 )”[1 ] ,对“全”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吴如嵩老师。吴师首次将“全”标举出来 ,认为“全”是孙子兵学思想体系之核心 ,是一个大战略概念。[2 ] 此说得具慧心 ,发前人所未发 ,因而在海内外孙子研究界引起共呜。如台湾学者钮先钟先生即表赞同。① 意大利学者亚力山德罗·高尔纳利亦曾予以注意 ,说 :“孙子思想的核心……体现在经常被战略专家和国际关系学者们所引用的名言中 :‘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湖南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的全国第3届哲学学术思想交流会,于1988年9月6日至10日在张家界举行,50余人与会,34篇论文入选。入选论文主题广泛,涉及哲学科学的多个学科。会上普遍地交流了论文作者的学术观点,并有选择地进行了讨论。兹记其哲学认识论问题讨论于后。 1 王振武(沈阳师范学院) 于1985年提出“主体选择论的认识论”之设想,在这次会上则提出以选择论为框架的“选择哲学”,认为选择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不同于经典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1) 科学背景不同。经典哲学以决定论为科学背景,使自身摆脱不了历史局限性,这  相似文献   

11.
《韩非子.难势》篇是研究韩非子政治思想尤其是“势治”思想的重要史料。该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慎子曰”记载慎到言论,主张“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第二部分“应慎子曰”主要批驳慎到观点,提出“势”是一柄双刃剑,贤者用之则治,不肖者用之则乱;第三部分“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在词素的认知加工这一问题上存在两种观点.“先形后义”激活论认为词素加工首先经历词形分离,然后才能激活词素语义;“形义并行”激活论则认为上述两种加工同时发生.它们争论的焦点在于词素语义加工发生的阶段.“先形后义”有两种可能:词素形、义激活均发生于前词汇阶段,但形的激活发生更早些;或词素形的激活发生在前词汇阶段,而义的激活发生在后词汇阶段.“形义并行”则只有一种可能:词素形与义在前词汇阶段同时得到激活.两派观点均有相应的实证和理论支持(前词汇和后词汇模型).未来研究需解决研究范式及理论发展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提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重大命题,将中国共产党人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提高了新的科学水平。从特殊重要论、本质论、规律论、关键在“导”论、宗教关系论、治理论、理论建设论、队伍建设论、大原则论等角度把握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可以深化对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论述的领悟,创新推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4.
孙子“知彼”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知彼”思想颜晓峰一、彼难知《孙子》中曾两次提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都把"知彼"列在首位。这样排列不是随意的,反映了孙子的军事认识论思想。把知彼摆在知己之前,既点明了在军事斗争中"知彼"的重要性质,也道出了在军事认识中"知彼"的困难程度。正因...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1982年曾写了“评《淮南子》的心理思想”一文,为了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又写了这篇文章。文中着重写了其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关于知虑心理思想;关于智能心理思想等问题.作者认为《淮南子》关于重视众人之智等观点,很值得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6.
后期墨家所著《墨经》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成就可观,堪与《荀子》比美。它们是先秦心理学思想的两颗明珠,值得发掘、整理。本文引文据伍非百先生著《墨辩解故》一书,对原文的理解也多受启迪。现作如下简单评介.一、关于心理和意识生命活动,心理、意识活动的实质,这是心理学的最根本问题。后期墨家的解答是非常明确的:“生:形与知处也”。(《经上》)意谓形具而知附,然后有生命活动,心理活动。这个“知”字,包括认知活动和意识活动.人的本质,生命的实质即在于人能认知、有意识。认知是“以其知(即智力)遇物(即接触客观事物)而能貌之(即描摹事物形象)”的反映过程;而意识则是意识到“已有  相似文献   

17.
真之收缩论是关于“真的收缩处理的理论”,其目的在于降低对传统真理论的高期望,主要包括冗余论、代语句理论、极小主义理论等。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认为真是没有本质的,但在对真的具体解释上则存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收缩论者并非认为“真的”这一谓词不重要,只是,他们对“真的”的理解更注重逻辑和形式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投笔肤谈》虽然是效仿《孙子》体例而作,但在具体内容上不仅有自己独立完整的体系,而且在诸多方面丰富与发展了孙子的兵学思想,如对孙子仁爱思想与先胜思想的提升与深化、对孙子攻守思想的整合思路、对孙子情报思想本质的深刻揭示、对孙子作战理论和兵学原则的具体化与实用化、对孙子借力思想内涵的有效拓展等等,甚至于部分观点超越孙子论兵之范畴而自成一家之言,它对中国兵学理论的杰出贡献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吴学国、金鑫先生认为,禅宗的“即事而真”“理事圆融”“一切现成”等观念,是在如来藏佛学与华夏自然思维的影响下,通过对般若思想的误读而形成的,逐渐丧失了般若原有的绝对超越理想.本文则认为,禅宗的上述观念皆有般若经论依据,“即事而真”源于《般若经》“一切法皆即真如、法界、法性”的原有说法;“理事圆融”是对般若经“唯有诸法,互相滋润,互相增长,互相圆满”的合理解读;“一切现成”系对《般若经》“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的准确阐释.禅宗尽管对般若思想进行了中国化表述,但并未背离其根本旨趣.吴、金两位先生不但误读了禅宗与般若,也误读了华夏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20.
论人的心理活动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划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人赞成将心理活动分成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的“二分法”;有的人则主张仍沿用将心理活动分成知、情、意的“三分法”。本文作者认为,把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划分问题仅仅局限于“二分法”与“三分法”孰是孰非的问题,显然是不全面的;但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