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的价值哲学往往囿于对价值的定义而陷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中。杜威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指出价值哲学的真正开端不是价值的定义问题,而是批评问题。批评虽然不能定义价值,但是却可以发现真实的好、调节欣赏、调节价值的分配;批评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存在与价值二分的难题,但是却可以改变对这个问题的发问方式;批评虽然不能独立创造价值,但是却可以引领价值研究走出虚无、神化和对人的疏远,从而让价值变得有意义、可理解而与人的当下生活息息相关、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我国著名价值哲学家王玉樑先生出版了一本代表作:《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1在该书中,王先生通过对一百多年来中外价值哲学发展轨迹的理性审视和解读,揭示了当代西方价值哲学崇拜自发性的局限,提出了走出价值哲学研究困境的期盼——从自发到自觉。同时,在该书中王先生还区分和讨论了理论价值哲学和实践价值哲学,主张在价值哲学的研究中摒弃单极思维、贯彻全面彻底的关系思维。针对当年王先生的这本代表作,我曾发表了书评:《价值哲学的回顾与  相似文献   

3.
胆脂瘤是临床很常见的疾病 ,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类型 ,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形成的 ,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需要手术治疗。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omputedtomography ,HRCT)由于密度分辨率高 ,可清晰显示耳部细微解剖结构及病变特征 ,因而HRCT在胆脂瘤的诊断和帮助制订手术计划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对本院 1999年7月~ 2 0 0 1年 9月 ,2 1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了HRCT扫描 ,并将HRCT所见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了比较 ,以探讨HRCT在胆脂瘤中的应用及其价值。1 胆脂…  相似文献   

4.
关于哲学与哲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要对我国当前的哲学状况作出一种描述,使用“贫困”或“危机”之类的字眼恐怕不会遭致过多的反对。真实的情况是,在“经济指标”、“物质利益”成为价值标准并进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强势话语之后,人们或自愿或被迫地被塑造成“欲望工具”,不断走向物质性生存,哲学便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退出,成为一种精神奢侈。“哲学有什么用?”———这是所有关于学术之价值的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它看上去像是社会公众对于哲学的一种质疑,实际上是他们对于哲学的一种拒绝。在这种压力下,学界对于哲学间或有一些反思,进行过一些讨论:有的把哲学看作一…  相似文献   

5.
(一) 这里所说的现时代,是指二次大战之后或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已不再是个别国家的孤立现象,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再给人以临近死亡的印象,两种制度谁战胜谁的问题不可能在可以预见到的时期内很快解决,而是进入了一个相峙、共处的阶段。在这个新时期,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  相似文献   

6.
在时代已进入20世纪90年代,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刻,我国教育界和哲学界的同志们,认真回顾和总结本世纪来教育和哲学理论的主要成果,以高昂情绪去迎接和展望新的世纪。5月16日下午,本刊与北师大哲学系邀请部分中青年学者举行小型座谈会,就教育、哲学、文化等问题广泛地交流了意见。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价值哲学是对时代价值问题的回应。布伦塔诺以"内在价值"的三重规定对价值哲学进行"内转"并回应了时代的价值问题:作为"明见价值"的个体"小太阳"核准之为"盲目价值"的"大太阳";作为第一人称经验的"质料价值"取代普遍而空洞的"形式价值";以促进"心现象"完善的"目的价值"规导作为"物现象"的"手段价值"。其中,"内在价值"在推进启蒙运动所确立的个体成为"真实"而"有心"的存在者的同时,也面临其为"唯我论"与"相对主义"的误解与指控。鉴于此,本文认为当代哲学对"心"与"内在价值"的刻意否弃恰恰表明其不可消解性,即便当今盛行的政治哲学也需补充"内在价值"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思潮的方兴未艾 ,价值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焦点。近代是一个价值观念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 ,研究中国近代价值哲学的转型及重建 ,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的价值转型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重建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同·异———本体追逐与人格模塑人不仅生活在事实系统中 ,而且生活在以美和善的标准建构起来的价值系统中。本体哲学作为文化的深层内核和哲学形而上的集中体现 ,以最系统、最理论化的形态凸显了人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在这方面 ,近代与古代哲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个人的不同追求和理想。1.同一·异多———不同…  相似文献   

9.
生死问题与价值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 4月 ,针对一些地区殡葬活动中封建迷信腐朽价值观回潮现象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和精神文明学会在广州市联合主办了“深化殡葬改革、促进社会文明学术研讨会”。会上 ,学者们指出 :生和死是辩证的统一 ,不能正确对待死亡 ,人生价值观是不完整的 ,也不会有完美的人生。以往人生价值观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中 ,对死亡价值观问题有所忽视 ;今后 ,应把树立科学的生死价值观列为哲学价值观研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切实加强研究。这篇文章是作者提交研讨会的论文 ,会后作者根据会上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做了修改和充实。现发表 ,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0.
对食管癌病因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食管癌病因的哲学思考河南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郑州450052)王江导师张云汉一、食管癌病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目前研究表明,人类癌症可能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而可能有多种因素的参与。如人们发现,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存在着数十种与食管癌发生有关的因素,其中有...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史上,许多著名哲学家都意识到哲学的使命是把握真善美。例如,在西欧哲学发展史上,就有这样一个渊源流长的优良传统,其间最典型的有康德和黑格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主要讲“真”,《实践理性批判》主要讲“善”,《判断力批判》则主要讲“美”。黑格尔在《逻辑学》、《法哲学》、《美学》等著作中,也力图用真善美  相似文献   

12.
对基因治疗的若干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因治疗的若干哲学思考大连大学检验系生化教研室(116622)华宗祥一、对逆转录病毒作用的逆向思维和研究基因转移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哺乳动物和人类基因治疗操作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应用的基因转移技术多种,但其中以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13.
对技术化科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哲学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转向,并拓展至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及新技术社会学为代表的建构论的“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和“技术研究”(technology studies)。但在基础主义看来,它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活动的目标以及科学家的行为的解释充斥着对理性的解构和真理的消解,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意味,因而基础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科学大战”中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实际上,在科学大战前后,科学哲学等领域已经通过对真实的科学实践的关照进行了自我调整,其基本精神是超越“理论优位”…  相似文献   

14.
对克隆技术讨论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这是近年来科学技术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引起的关于克隆器官、“克隆人”等等的重大争论一直延续至今。本文拟讨论这一争论的哲学方面。(一)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技术和过程,用机体的体细胞核代替本受精卵的核产生该机体在遗传上同一的副本。在“多利”诞生之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曾在不同物种领域不同技术层次上多次进行克隆实验并取得了成功,但“多利”却是人们首次运用高等哺乳动物的成年体细胞得到了遗传基因相同的新的生命体。它打破了那种…  相似文献   

15.
人类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和社会的极大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它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人类现代文明的组成要素和内在原动力。然而,科技并非只是意味着幸福、享乐和希望,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忧愁、痛苦和危机。由于科学技术的极端功利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原则,导致技术理性膨胀,人的价值理性的失落,偏离了人的根本目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对古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开始被引入中国哲学史,但时人颇不以为然。时至今日,学科间的渗透,使哲学史工作者和科学史工作者都感到了自己的缺门,要求靠拢。旧事重提,近年来探讨二者关系的论著多起来了。一般说,哲学讲的是普遍原则,当然离不开对自然界的认识。但人们多以为这仅限于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革当前的哲学教学,大有研究教学法之必要。哲学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哲学本身就是理论与方法的一致,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就应当努力做到用哲学的方法进行哲学教学。在哲学教学中,既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进行特殊思维的能力,即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原理和辩证思维方法两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八届全国技术哲学研讨会” 2 0 0 0年 10月 13日— 16日在京召开。由于体细胞克隆技术的成功应用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技术不仅影响到人的生活方式 ,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本身 ,即更多的“  相似文献   

19.
朱成明 《世界哲学》2016,(1):151-159
与希腊哲学的主题始于存在问题一样,印度哲学亦源于对于存在(梵、我、有)问题的讨论。两者几乎同时探讨作为超越终极实在的存在,为各自传统的精神生活的开端奠定了基础。在领会存在问题方面,两者有相似处,但在表征存在之内容与结构方面,却发生了分流。存在的神显在希腊哲学中平衡于智性层面,这导致了古典哲学的成立。在印度,神显进入灵性深度,令奥义书的大梵明(或有明)及其后继(含佛教、耆那教等出世教派)均成为救赎性解脱论。  相似文献   

20.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几乎完全是通过对表达初始哲理智慧的先秦原典的注解而体现出来。这看上去也许不可思议,通过几部原典的不断注解怎么就能展现出思想的再生性和无限丰富性呢?的确,如果把注解只看作是对原典本意的再现、复制或还原,而我们又真的能完全做到了这一点,那么除了思想惊人的单一性之外,我们肯定什么也得不到。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