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大力致力于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材,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在医学层面上仍达不到统一的共识,对于当今的医学生们,他们对中西医结合了解有多少,他们如何看待中西结合,中西医结合课程所起的作用有多大等等,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为此,2005年6月份期间对广州市五所医学院校的学生进行了有关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西医结合之"三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所走过的路程进行分析,提出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内涵过大,目的不明确;对历年来年取得的成就应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必须实事求是地总结所走过的路程和取得的成绩,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且认为中医现代化并不能靠一些形式上的中西医结合来体现.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医政策的一面旗帜。然而 ,在新千年来到我们脚下的时候 ,却有不少人已不知道这面旗帜应该指向何方。自一个世纪前 ,针对中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努力开始 ,可以说中西医结合的话题与实践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艰辛历程。特别是 2 0世纪5 0年代之后 ,在毛泽东倡导的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引导下 ,我国的医学界已坚定地沿着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然而 ,一个多世纪的努力 ,不但没有产生大家所期望的结果 ,反而使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更多的迷茫 ,即使在刚刚逝去的 2 0世纪最…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虽在不同时期这一运动的火热程度不同,但是始终没有间断.国家投入可谓巨大,但并没有出现能标志中西医结合统一的成果.所开展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其结果都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基于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总结,应该给出原因分析和意义评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西医结合”基本概念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方法”、“中西医结合人才”、“中西医结合机构”、“中西医结合学科”、“中西医结合理论”、“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等概念与定义,根据逻辑学原则予以分判。表明“中西医结合”的同类概念完全可以客观地被决定。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尽管历经50年的系统临床实践,但迄今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或权威性描述.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用中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西医学、或用西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中医学而产生的不同于中、西医学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医学科学;其外延应包括整个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方法”“中西医结合人才”“中西医结合机构等概念与定义,根据逻辑学原则予以分判。表明”中西医结合“的同类概念完全可以客观地被决定。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叶高血压病主要差别是局部与整体的认识;中药、西药对不血压病的治疗各有所长;中、西医对高血压的研究均要立足于自力理论基础之上,中西医结合研究高血压病在病机病理、治疗原则、复方应用、个体差异、非药物治疗等方面有许多共通点,这些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层次,既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趋势,又有其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附,交往与闭锁,个人意愿与职业要求等诸多矛盾与冲突面前,表现出种种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医学生心垣健康教育问题,不仅对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其他学校开展此项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0.
1中西医结合在国内发展的概况及其评估 中西医结合临床最切合实际的概念是取中西医各自所长而又去其各自所短,包括两者的理论、辨治,包括治法、治则和药物及其治法原理与病机的契合.除了要明确西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外,还要深入了解中药与西药之间之相互作用及其与病理生理之间相合的利弊关系.自从西洋医学传入中国后,即有了中西医药并用的学派及中西医之间相互研究学问问世.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目前中西医争论的现状,分析了西医和中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提出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可为这种转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认为西医与中医是世界性医学与地方性医学的关系,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地方性医学最终将能融入世界性医学之中,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两者还会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2.
对朱清时院士以"复杂性"与"简单性"界定中西医学方法提出质疑,认为简单与复杂是中西医学共同面对的基本矛盾,近年盛行的中西医学"相反"论不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3.
系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理论在整体观、系统观、预测性和预防性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我国1980年~2005年以来关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全文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库中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近年来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RCT文献在不断增多,但研究方法学质量偏低,说明有关文献的RCT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方法仍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5.
论中医院校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青年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等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于中医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处理好几个关键性问题: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人文哲学基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征;探索中医学的现代发展等,对广大师生均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整体论、有机论范式的基础上,难以与近现代科学融为一体,具有封闭性,总体上更接近于经验医学.西方医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范式基础上的技术医学,以现代科学成果为依托,并以大众的广泛参与为基础,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体系对变应性鼻炎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西医学主要不足: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的公理化,缺乏关注病前状态,缺乏整体观。中医学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形神合一、辩证理念。中西医学均存在优势和不足。中西医学结合是今后诊治变应性鼻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纳米结合医学及中医药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目前纳米与医学及中医药学结合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探讨。首先分析了纳米中药、纳米医学以及纳米中医药学的定义,认为纳米与中医药学的结合将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以及中药行业的产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对纳米医学及中医药学研究的现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索了纳米中医药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中医学的科学性,如何看待中医学的价值与前途,如何正确处理中西医的关系,都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处理好主体与客体、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哪一个是出发点,谁决定谁的问题。科学有标准,论证一种学术的科学性,要有充分的证据,要有严格的逻辑,决不是几句含混不清、空洞无物的空话、套话所能说清楚的。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发现被视为现代消化疾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其发现者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沃伦(J.Robin Warren)被授予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研究历程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现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科学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科学需要创新,循规蹈矩不可能创造任何奇迹;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良好的合作和互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