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瞻礼简释     
引言“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我现今在肉体内生活,是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迦2,20) 这是伟大宗徒圣保禄的自白,也可作为真正基督徒的自白。真基督徒的内心世界不同凡俗,即和基督同化,由基督操纵,实现神化的“以心易心”的境界。因此基督信徒不能止步于单纯的信仰基本教理,满足于领受洗礼,更应竿头日上,进而度基督神性的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5,(5)
<正>我出生在一个没有任何基督信仰背景的家庭里,基督信仰与我们传统文化也没有绝对的黏合性,而我却成了一名基督徒,为什么呢?我想从我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基督信仰的客观实在,做一些说明。1.基督拣选了我我相信这是上帝自己的拣选。圣经说,上帝在创世以前,已经预定拣选了我们。他的恩召和拣选是不能废弃的(参约15:16;帖后2:13)。我从前并不认识上帝,也不一定会对一个外来的宗教主动感兴趣。但回头看去,在信仰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3.
山中圣训是天国的布道纲领和主耶稣精辟而深刻地指明了做一个基督徒的基本条件与目标。 在训言里,主要求我们不只停留在满足最低限度的基督徒的生活,而要求我们追求更高的价值,度成全的生活,新约的生活,“基督徒的完美只有一个止境,那就是永无止境”(圣额我略·尼撒《梅瑟的生平》),因为我们是‘世上的光,地上的盐’(玛5:13—16),因而我们不仅仅是发光发热就够了,更要照亮别人。 我们信仰的生活也不应只象打打乒乓球一样,简简单单的你给我多少,就一定要回你多少,好象是一个交易一般,一个等价交换一样,那我们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陈丰盛 《天风》2012,(8):9-10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成人群体,他们生理与心理、知识与信仰上的需要都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基督徒大学生,他们在步入大学之后,知识得到相应地满足与装备的同时,属灵的供应也当同步跟上。一个大学生到一个陌生城市,面对陌生的环境,许多基督徒家长特别关心子女大学时期的信仰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学校的设施、教授的团队、学术的水平都不是他们再担心的。他们更担心的是子女能否保持信仰的纯正,能否在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5.
保禄认为犹太法律和人类良心都不能帮助人脱离罪恶,更不能帮助人与天主和好,只有基督内的新人是保禄心中的完美人格形象。保禄在《罗马书》12-16章还对基督徒做出了具体的伦理训导。他以天主的慈悲劝勉基督徒:在基督内过新的生活方式、在教会中要平等互助;在国家中服从世俗政权;同时呼吁教徒以爱的伦理为核心,信仰坚固的人要帮助信仰软弱的人。  相似文献   

6.
<正>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自信耶稣以来,我的信仰历程就与圣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和合本》圣经不仅领我认识神,也帮助我信仰成长,引导我人生道路。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在我信仰成长经历的不同阶段中,都有圣经伴我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7)
正[问]大多数在意自己信仰的基督徒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问"为什么我是一个基督徒"?有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会问及此事,我们却不知如何简单明了地回答,请指点迷津。一群困惑的信徒[答]你们好!这是一个极富意义又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对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无时无刻不可忘怀是非常好的,这种自问或被问都十分有助于我们深化信仰。20世纪有三位神学家牧者就曾对此写过自我反省性小传,即莫尔特曼《为什么我是一个基督徒》、汉斯·昆  相似文献   

8.
孙宏赦  吴新望 《天风》2018,(10):18-19
在以色列士师秉政时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值得我们关注,就是摩押女子路得虽身处乱世,却能够在信仰和生活上有正确的决断。她曾向婆婆表示:"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她日后的结局正说明这选择是正确的。她的人生实现了信仰与爱国的完美结合,这对现实生活中的基督徒而言有着十分宝贵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晓蓉 《天风》2002,(5):51-52
基督徒不是一名蔽世的超然隐者,他同样具有七情六欲,同样要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也同样要应付婚姻家庭中出现的诸多局面。那么,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们对待婚姻家庭生活的态度如何?怎样学会用信仰指导生活?怎样让我们的婚姻和谐美满,从而为神作见证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基督教信仰中,伦理道德的出发点是以神为本,基督徒一切行为规范都必须  相似文献   

10.
每天微笑着善度,对人把爱德发出。工作上主动热情,舍得为弱者付出。因为我是基督徒,就该为众人奉献服务。一言一行要活出信仰,不能让主的圣名受到玷污。  相似文献   

11.
我的见证     
吴乙 《天风》1997,(11)
各位兄弟姊妹,主内平安! 感谢神,我今天能站在这儿作见证,这全部是蒙主恩宠,靠上主的保守与引领,说来惭愧,我虽出生于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却不识基督为何,只是由于长辈们的影响也偶尔上一、两回礼拜堂,听听牧师的讲道,心里却还是不以为然。 18岁,刚从学校出来的我,虽没啥大的抱负总觉得生活之道嘛,只要凭着自己一双勤劳  相似文献   

12.
韦伯认为,新教伦理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能否增加社会的普遍信任?本文利用2010年度的CGSS数据分析了基督教信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分析表明,与非基督徒一样,基督徒的人际信任也是建立在特定关系之上,呈现出一定的信任差序格局。与非基督徒相比,基督徒的普遍信任更低。回归分析表明基督教信仰对于普遍信任有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基督教信仰只是增加了基督徒的"教内信任",并没有提高基督徒对"教外人群"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杨联涛 《天风》2001,(1):20-21
她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热心的基督徒,从小沐浴在上帝和父母的慈爱之中,并不知道忧愁和难过,也没有过大起大落的生活经历。由于父母都是基督徒,自然,她也对于信仰多少有了些认识,也成了一个比较顺服的信徒。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家庭,有了丈夫。开始,她也带着丈夫去礼拜,慢慢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5)
正基督教倡导"出世"与"入世"的兼收并蓄,即所谓"出世的信仰,入世的生活"。圣经教导我们:"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17:15)基督徒"不属这世界"并不是指要远离世上正常的生活,乃是要远离世上罪恶的事。基督徒既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则无可推诿地要承担社会责任。基督徒不仅应承担普适性的社会责任,而且应该比一般人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我们信仰内在的要求,也是人们对基督徒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信仰与生活     
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思想的主题是青年基督徒在平日生活中、工作中当怎样行事为人,怎样把我们的信仰与平日的生活溶为一体。 对我们青年基督徒来说,我们的一生才刚刚开始,我们在这条路上的奔走也才刚刚启程。我们的前面还面临着许多人生  相似文献   

16.
信友 《天风》2009,(2):61-61
问:我是一个信主不久的基督徒,最近我内心很难过,因为在单位里,经常受到别人的欺侮,我是基督徒,生性又老实,不会也不能与人去评理和吵架,但我内心在郁闷和愤懑得很,整天快乐不起来,现写信请教<天风>,请你们为我指点,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7,(12)
<正>编者按:在积极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今天,基督徒如何过好传统节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能保守基督教基本信仰,为信仰做出美好见证,并荣神益人,值得共同探讨。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教牧同工一起再来谈谈这一问题。这只作为一种探讨,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的思考,也许并不全面,但希望能引发大家更多理性的探讨,以便更健康地指导基督徒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季剑虹 《天风》2002,(2):22-24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如何交流,如何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是今日教会信仰生活的重要实践。以神学思想为依据,认识独立自主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必由之路。面对教会知识层人士的增多,如何牧养成为今日教会事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20.
《罗马书》的前11章,致力于阐释基督教的基本信仰,进入第12章后,保罗将重心转向了基督徒的属灵生活.12章的开头,保罗指出了基督徒生活的总原则:"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