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给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就青年的婚姻道德观来说,也出现了更新的趋势。第一、婚姻目的,由“传宗接代”型、“养儿防老”型向“爱情型”转化。在我国,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婚姻目的一直比较突出。这主要是婚姻“将会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改革,观念更新,青年的婚姻目的正在向“爱情型”转化。据抽样调查统计,青年以爱情为目的建立的婚姻关系,一般说在城市占30%左右,在农村占15%左右,并在日益增多。就是原先经济发展比  相似文献   

2.
林玉解 《天风》2017,(3):34-34
基督徒需要时常警醒,真爱需要等待。笔者在为一些新人证婚时常说,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的归宿。 一、婚姻的意义在于彼此委身 婚姻不只是一纸婚约,更是一男一女在神面前彼此立下的誓约,需要一生一世用心谨守。婚姻的意义在于彼此委身,将自己交托给对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圣经文本解读,指出与实用主义婚姻哲学不同,生育不是基督教婚姻的主要目的,基督教婚姻的重要前提是无功利的爱情与直觉。通过挖掘基督教系统神学"上帝论"、"教会论"、"人论"中的婚姻思想,本文认为作为整体的基督教婚姻哲学是理想主义的,其指向的是:信徒彰显上帝的形象、在婚姻中勇于自我牺牲、在爱中追求"二人成为一体"的人性之完满。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证研究,当下婚姻道德观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升,爱情动因既功利又超功利.爱情的存在只是婚姻满意的前提,夫妻经济地位的平等和物质生活务件的逐步改善才是婚姻持续幸福的保障.爱情和道德责任相互结合是确保婚姻美满的两大支柱.对婚外情宽容而不纵容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5.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明知不能或者根本就不愿与对方结为夫妻,可是还要费尽心机地与对方建立恋爱关系,认为“爱情何必非要导致婚姻”,“有感情的性行为可以不受婚姻的约束”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从来都被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缠绕着的婚姻问题,在恩格斯把感情确定为它的道德基础之后,似乎显得单纯而透明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婚姻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指示和判断婚姻家庭生活中的行为是非的准则和规范,是现实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对婚姻道德的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受现阶段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婚姻基础构成,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实际。同时,其建设也不能忽视民族心理的影响以及与现阶段精神文明水平相联系的群众可接受性程度。婚姻道德的探讨,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如何理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有关论述。在本书中,恩格斯指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如果感情确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既不同于封建主义的只强调封建义务而无视爱情的道德基础,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只强调个人的情欲(资产阶级的所谓“爱情”)而无视社会义务的道德基础;它的基本要求是使纯真的爱情和崇高的义务辩证地统一起来。换句话说,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构成了当前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9.
网络婚姻,顾名思义就是在网上组建的婚姻。它有两种形态,一是双方通过网络结识并结合的婚姻;另一种是真实的婚姻以外的一种虚拟的、只存在于网上的,精神上的所谓“婚姻”。与一般的网恋不同的是,这种精神爱情具有排他性,就是说当事双方认定彼此就是自己的“红颜知己”或“青衫之交”,认定这种爱情能弥补真实婚姻所存在的种种不足。那么,网络婚姻到底是前卫呢,还是危险的情感“魔鬼游戏”,听听记者的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10.
人们无法选择时代,却可以选择婚姻。当前,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婚姻持怀疑态度:还存在天长地久的爱情吗?如果有,为什么选择离婚的人与日俱增?为什么“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成为许多人公认的理?为什么婚外情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被人们宽容?为什么婚姻中越来越缺少安全感?请看创造天地万物独一的真神起  相似文献   

11.
弗氏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这三者是一个动态互动系统要求保持协调平衡状态,但本者各自的运行原则又不相同,故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完整婚姻包括性爱、婚姻本身和爱情三要素,三者跟弗氏人格三结构一样也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理想原则,现代的婚姻形式也表现出了种种问题。本文欲从弗氏人格理论寻求解析现代婚姻现状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性·爱情·婚姻●周国平性是肉体生活,遵循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婚姻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同一个异性身上把三者统一起来,不让习以为常麻痹性的诱惑和快乐,不让琐碎现实损害爱的激情和理想。...  相似文献   

13.
善待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嫁一个平庸的丈夫不甘心,嫁一个出色的老公又不放心,面对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情变、婚变,让许多待嫁闺中的女孩愁肠百结,也让婚姻中的女人无所适从。爱情是生活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爱情赋予人无穷的力量,能让人战胜困难,  相似文献   

14.
当女人拥有爱情并趋于成熟的时候,她会向往婚姻的美好。进人“围城”之后,她可能会有失望和厌倦的情绪,但很少有女人走出围城,即使走出者,也多半是无法挽回的失败婚姻。她们选择的是适应、忍受或者寄情于女子。只有少数女人,偶尔去接触一下婚姻以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嬗变de婚姻     
婚姻是爱情列车的小站。汽笛悠悠,情归何处?男人慕漂亮,女人爱潇洒已作古,滚滚商海,一切向钱看。中国式的婚恋似乎并非有口皆碑,千古绝唱已鲜为人知,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及钱先生的“围城效应”可见一斑。于是乎便家花不如野花香去“寻寻觅觅,戚戚惨惨凄凄”,第三者闯入婚姻深层,国人先全盘否定,说它是爱情贫乏症的产物,厉声斥喝,继之提出疑问说贞操失衡,甚之打出“喜新不厌旧”之帜,一时离婚烽火突起,大腕、名星、暴发户纷纷卷入大战,囊括四海,此起彼伏。光怪陆离的大世界,五彩斑澜的霓虹灯渲泄了婚恋晕圈里的无奈。鸡尾酒融结看破红尘的独身女人的清愁,红灯绿酒映出玩弄人生的醉生梦死,雍荣朦胧裹着款爷和情人的浪漫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个园丁擅长种花木,我们就说他精通园林艺术。同样,如果一对夫妇善于培养爱情之花,使婚姻这个园林繁荣兴盛,我们就说这对夫妇有婚姻的“园林艺术”。这种比喻并不牵强,因为,婚姻关系同所有事物一样,面临着大自然给予的挑战:或生长而繁荣,或凋谢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运算婚姻     
有人说婚姻是夫妻携手共走的路,有人说婚姻是一盘一男一女对弈拼杀的棋。而我则认为,婚姻是一种自我经营的过程,要经营就要讲运算,所以,婚姻离不开加减乘除,一个人的婚姻是否快乐、幸福,关键取决于其算术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8.
试论商品经济对我国现代婚姻的影响一、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定着我国现阶段婚姻型态的存在和衍变1.以爱情为基础的理想型婚姻有所上升。据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对北京、天津等五城市抽样调查的妇女结婚年代与结合途径的交互分析,包办婚姻越来越少:在40年代占31.77/...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婚姻道德生活一直处于封建宗法道德的束缚中。随着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新思潮的传入,引发了中国传统婚姻道德的变化。这主要体现为从追求家族利益到追求爱情的婚姻目的转变;从包办婚姻到婚姻自由的婚姻观念转变;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的夫妻关系转变。但这些现代婚姻道德元素的出现,并未改变传统封建宗法婚姻道德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邢铁夫 《天风》2023,(1):54-55
<正>从古至今,爱情是人们极力向往的美好事物,婚姻更是人类社会不变的话题。爱情与婚姻可以为人们带来极大的喜乐和满足,但同时对某些人也能带来至深的痛苦与忧伤。它是力量与脆弱的独特组合体,是欢笑与泪水相伴的人生之路;人们能在其中找到幸福,也能被其中的苦恼所淹没。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哪一段婚姻在山盟海誓那天就会想着分开,往往是由于在琐碎的生活中缺少了成长,又过分地透支了“情感银行”中的储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