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峥 《天风》2016,(6):40-41
某日灵修,我读到《帖撒罗尼迦前书》里的一段话:“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帖前2:17-20)读后,我被使徒保罗这一段充满真情的文字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2.
雪峰 《天风》2017,(1):44-45
《歌罗西书》的末尾,使徒保罗写下这么一句话:“要对亚基布说:‘务要谨慎,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西4:17)亚基布是谁几乎无人知晓,我们所知道的,就是保罗称他为“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参门2),可见他也是一位传道人。保罗对这位传道人的劝勉很有深意,值得深思。“务要谨慎,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这句话告诉我们两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第一,传道人是“从主所受的职分”,不能自封,因为经上说:“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相似文献   

3.
对于追求成功的人,你满意目前的工作吗?有意就任新的适合你的工作吗?为了成功的理想该不该冒险“改变”呢? “康契尔成功步骤” 心理学家康契尔花了25年的时间,同3万多名曾改变命运的人进行晤谈,他特别注重研究成功者是如何做的,井归纳出7个步骤: 1.敏感察觉负面情绪。人的身体或情绪会在无意间,传达出你对工作的满意度,譬如常头痛或感冒不断,或者经常说出“再熬一天就是周末了”、“再忍几分钟就可以吃中饭了”…… 如果这些情况持续一段时间,表明你的工作可能出了问题。 2.找出问题。首先问自己:“究竞是什么让自己…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0,(5)
正有一段时间,笔者在某地教会培训时讲授《哥林多前书》,其间对保罗就哥林多教会分门结党一事作详细分析。保罗被高举成为哥林多教会四大门派之一的领袖,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豪,反而为基督被"分开"而心里担忧。他以自己作为例子提出严厉的挑战:"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林前1:13)接着,他罗列自己除了给少数几位信徒施洗之外,没有给其  相似文献   

5.
陈轶丽 《天风》2016,(5):22-23
正当肢体的交往不能表露怜悯和宽恕时,教会就易分门别类、结党纷争……"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纷争。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  相似文献   

6.
幼子不知从哪弄来“我国居民一年送礼费用可造一座三峡大坝”的数据,问我什么叫“礼物”。面对时下愈演愈烈的“送礼风”、“人情债”,我一时语塞。我只知道大凡天下所存之物,小至花草虫鱼,甚至鸡毛蒜皮,在善用心思的人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成为礼物的,古来不就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佳话吗?何需“积重堵三峡”这般阔礼呢?于是我油然推出“心礼”的概念于此,且玩味出它的几个特点:“心礼”往往是“轻礼”。教师节来到了,小学生欣然给老师送上一个自制的“敬师卡”。这礼物轻不轻?轻。可谁能说它心意轻呢?小小年龄就有…  相似文献   

7.
天下事不了了之 记者:有媒体称您为“佛商”,或者说是“钱眼见佛心”.您赞同吗? 曹德旺:“佛”是指大彻大悟,谁能做到大彻大悟呢?我做不到。如果成了佛,那肯定就不是商。  相似文献   

8.
雪峰 《天风》2012,(9):56-57
上帝吩咐保罗“作外邦人的光”(参徒13:47),其主要使命是“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上帝,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参徒26:20),所以他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参罗11:13)。然而,这并不是说保罗的工作就与犹太人没有任何关系。作为土生土长的犹太人,保罗对同胞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在不断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522年的一个冬天,晏子侍奉齐景公打猎回到遄台。此时,梁丘据骑马赶来觐见。景公高兴地对晏子说:“只有梁丘据是个跟我相和的人啊。”晏子眉头微皱,说:“梁丘据不过是跟您相同罢了,哪里说得上是相和呀?”景公颇感迷惑,反问晏子:“难道和与同不是一回事吗?”  相似文献   

10.
汽车油漆制造商阿克佐──希金斯公司的布告牌上,张贴了一份征聘地区客户经理的告示。批发客户经理保罗看了颇动心。他意识到,获聘者将有机会大展拳脚,薪俸更丰,并可稳步跻身高级管理层。 起初,保罗并没打算争取这一职位,因为他晋升现职尚不到一年。但后来,他还是决定跟上司商量一下“我知道我能胜任这项工作”,他自信地说:“可我跟随你办事才 9个月,你介意我离开吗?” 保罗的上司鼓励他提出申请,结果他如愿以偿,得到了那个职位。 如果你发觉现时的工作没有发展前途,你也许就需要换一个老板了。“传统上所说的晋升,是指在一…  相似文献   

11.
张效法 《天风》2008,(14):35-35
问:神在伊甸园里设立一棵分别善恶的树,人因吃了禁果而堕落。然后再差遣基督道成肉身来拯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神为什么要这样做?神既是全知,应该知道人会因摘吃那“果子”而犯罪,为何还要放那棵树使人陷在罪中呢?甚至有人说:“这样,人类犯罪,神也要负一部分责任!”这样的理解对吗?  相似文献   

12.
林志华 《天风》2008,(10):4-5
保罗是我们敬佩的一位大使徒,他忠心侍主,努力传福音。他有常人所没有的了不起的经历,他周游四方,建立教会,为福音受许多痛苦和逼迫。神又给了他极特殊的启示和看见:曾被提到三层天,听到过隐秘的言语。他如果夸口,也不算狂,也不算过分,但保罗除了自己的软弱之外,从不夸口。神为了使他更谦卑,有一根“刺”加在他身上。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计算功呢?课本中功是这样定义的:“功等于力、位移、力跟位移之间夹角的余弦的乘积。”表达式为W=Fscosθ。对于这个公式的运用,大家已很熟悉,很多地方不必重复,不过仍有必要强调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李世峥 《天风》2014,(3):38-39
<正>哥林多教会中曾有些别有用心之人以恶毒的语言质疑保罗的使徒职分。为了消除这种声音给教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保罗在撰写《哥林多后书》时,特意用较多篇幅为自己的身份辩护。因此,阅读这封书信时,我们会不时看到大段关于保罗信仰体验、侍奉心得及人生感悟的文字。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使徒保罗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观等。《哥林多后书》5章,保罗以一段十分精彩的文字,阐述了自己的生死观:"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  相似文献   

15.
周志治 《天风》2012,(6):20-22
经文:《马太福音》4章1至11节主耶稣出来传道以前,在旷野禁食祷告四十昼夜,这期间他受到三大试探,这试探对于他思考到世上来的使命有特别的意义,同时对于今日的教会思想自己的使命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主拒绝把石头变成食物的试探 一个禁食四十昼夜的人,所有的感觉都集中在一个“饿”字上面。一个饿极的人,会不会把石头都看成馒头呢?我想很有可能。对于耶稣来说,把石头变成馒头的能力自然不是问题。问题是,上帝儿子的使命是什么?解决吃饭的需要是不是等于完成了使命?显然耶稣是要吃饭的,但上帝儿子的权柄是用来解决吃饭的问题的吗?“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人们想到,追随这样的耶稣就永远不愁吃饭的问题了,那时他们就要强迫他作王。人们有需要,耶稣有能力,但是上帝儿子的使命是这个吗?  相似文献   

16.
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  相似文献   

17.
李世峥 《天风》2014,(9):40-41
《提摩太后书》是使徒保罗晚年时期的作品。滕慕理(Merrill C.Tenney)指出:"《提摩太后书》是保罗离世前,给他的助手和朋友的最后一个音讯。"这样看来,这本关于牧养的书可以称作保罗的"封笔之作"。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多、很广,其中一项就是如何应对牧养中可能遇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经营者如果先于对手抓住了一个有价值的商业机会,就无异于在战争中抢占了战场上的制高点。但一谈及商机,中外经营者大都会不约而同地产生一种慨叹:“商机难觅”。商机真的那么难觅吗?如果读完下面几则中外厂商巧觅商机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经营案例,您会发现商机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就在您身边。 盯住“缺陷” 对生产企业来说,产品存在缺陷,是很不幸的事,因为,该缺陷有可能使产品滞销、企业亏损。但对于其竞争对手来说,这却是一个绝对的商机。有例为证:奶粉必须用热开水冲才能溶化,并且喝后容易上火。一…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都是蒙上帝所呼召的人,保罗说:"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参弗4:1)此处,保罗特别强调上帝的呼召,这句话的原文直译是"你们蒙呼召的那呼召"■。怎样才是"行事为人与所蒙呼召的那呼召相称"?《以弗所书》4章2节至3节中,保罗强调了其中  相似文献   

20.
现年35岁的许铭是上海一家证券公司的普通职员,2001年,她在怀孕期间去医院做B超柃查,当从黑乎乎的屏幕上看见一个网圆的模糊影子时,她禁不住乐了:“这就是我的孩子吗?简直就是一只小番茄。”于是,她对在外面急于等待检查结果的老公喊道:“我们的孩子就像是一只小番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