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峨眉山佛教是继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形成以后,于北宋初年钦定的普贤菩萨道场。而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普陀山观音道场和九华山地藏道场,是明代万历以前形成的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为金口玉言敕封的佛教圣地。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和《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就说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与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者,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  相似文献   

3.
菩萨信仰是中国大乘佛教的重要特色。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菩萨信仰及其应化道场信仰,即四大名山信仰。早期大乘经中,多次提到了"四大菩萨",但皆非特指。中国四大菩萨信仰渊源于大乘经典,文殊信仰是最先兴起的菩萨信仰之一,在《华严经》等大乘经典的影响之下,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开始并重,不久,又融合观音菩萨而共同被称为"三大士"。文殊信仰兴起以后,其应化道场逐步确定于五台山,唐代时,五台山与普贤道场峨眉山并称"名山";明末,三大名山开始有了特指,即五台、峨眉和普陀;明末"三大名山"兴起之时,大约万历年间,"四大名山"也几乎同时出现;清初,"四大名山"开始流传,清代晚期,"四大名山"基本定型;民国时期,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组成的四大名山体系已深入民心,广为人知。从民国开始,弥勒菩萨有进入"五大菩萨信仰体系"的趋势。当前,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亦在逐步形成"五大名山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4.
文殊菩萨     
相传,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四大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其中,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是出自佛教经典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  相似文献   

5.
峨眉山     
峨眉山在中国四川省峨眉县,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称为普贤菩萨道场。清蒋超《峨眉山志》引《华严经》卷四十五《萨菩萨住处品》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日贤胜,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以此证明峨眉为普贤道场。近代释印光重修《峨眉山志》驳其说。他认为“峨眉山有佛光圣灯,虽可称为光明山,但峨眉不在佛说法处(菩提场)的西南,普贤也不名贤胜。”他又  相似文献   

6.
张妙 《宗教学研究》2007,(2):166-170
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建立与蒲公传说联系密切。笔者分析认为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建立不始于蒲公传说,但该传说也包含某种历史性的暗示。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2)
正经过唐五代的酝酿,以宋太宗敕建普贤铜像为标志,峨眉山正式成为普贤菩萨道场。改革开放后,随着金顶十方普贤圣像落成和华藏寺改造、十方丛林大佛禅院重建圆满,峨眉山普贤道场形成了以金顶华藏寺(朝圣中心)、万年寺(修学中心)、大佛禅院(文化中心)为核心的"三个中心"。在道场建设初步完成之后,峨眉山佛协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到文化建设上来,以文化立山,以文化传教,因为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教育,更是文化。  相似文献   

8.
峨眉山早期是道教尊奉的名山,后来成为普贤道场,并逐渐发展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峨眉山佛教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明代是峨眉山佛教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本文以明代峨眉山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四位著名高僧的事例为代表,分别从四个方面对明代峨眉山佛教发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山西五台山是殊菩萨道场,以殊菩萨位于众菩萨之首,所以,唐代宗据不空三藏的建议,钦定殊菩萨居于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之右。因此说,殊道场五台山居于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地藏道场九华山之右。  相似文献   

10.
铂净 《法音》2013,(1):25-29
峨眉山佛教自"文革"以后,经历了复兴、高潮的阶段,大佛禅院的建成开光,堪称峨眉山佛教的转折点。十多年前,笔者与永寿法师在一大片荒地上转绕,聆听法师对未来的设想,并最终定下大佛禅院纳入整个峨眉山修学体系的规划——将整座峨眉山视为普贤菩萨的金身,以"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大乘菩萨精神为指针,对这一  相似文献   

11.
学诚 《法音》2005,(10):11-13
一诚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同仁:这二天.我们聚集在佛教圣地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召开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可谓因缘殊胜,意义非常。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会议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佛教教育和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部署了今后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12)
普贤,梵语Samantabhadra(音译邲输跋陀或三曼跋陀)的意译,亦译遍吉,为印度佛教经典中经常出现的诸多菩萨之一,亦是中国佛教界和信佛者崇拜的四大菩萨(普贤、观音、文殊、地藏)之一,峨眉山传为普贤菩萨显圣应化的道场而闻名于世。普贤之成为中国佛教中被崇拜的主要对象,即在于他具有“十大行愿”的无量功德。“十大行愿”出自《华严经》,内容是: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  相似文献   

13.
普陀山佛教恢复开放30年来,佛教界和政府管理部门共谋发展、共同努力,肝胆相照、和谐相处,以"一个核心、一个集体、一个理念"共同维护着"佛教名山、观音道场"的美誉。佛教里有地藏、普贤、文殊、观音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中国的佛教徒们为他们建立了各自的道场,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四大菩萨中,观音菩萨以"慈航普度"、"有求必应"的慈悲宏愿,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与崇敬,堪称"半个世界的信仰"。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就是浙江普陀山。  相似文献   

14.
每逢年节,峨眉山银装素裹.蜿蜒的山道上,庄严的寺庙中,游客和信众络绎不绝.人们选择在这个时节来到峨眉,不仅是为了她那冰霜玉洁的绝美风景,更是为了领略这里独有的年俗文化. 峨眉山,作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普贤菩萨的道场,这里的年俗浸润着普贤菩萨的行愿理念.人们用朝山、点灯、供佛、施粥、喂猴等独特的年俗,来表达自己对普贤菩萨大...  相似文献   

15.
《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峨眉,火也;五台,风也;普陀,水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住处,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住处,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普陀山为观音菩萨住处。《普陀山志》为明候继高始撰,万历(1573一1620年)年间,周应宾予以重修。此后,遂称五台、峨眉、普陀、九华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称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或“四大士”。  相似文献   

16.
一诚 《法音》2005,(10):3-4
各位委员,各位法师,各位领导,各位善知识: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行愿无尽的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召开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会议,共商中国佛教教育的大计,困缘殊胜。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四川省和乐山市党政部门的负责同志莅会指导.充分体现了党政主管部门对佛教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界对普贤菩萨的研究日渐兴盛,不断有新作问世,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对普贤菩萨的来历、普贤信仰的内涵、民间的普贤信仰、普贤道场、普贤造像等诸多方面有所探讨,对华严的普贤、密教的普贤、净土的普贤都有所阐发。但对于普贤信仰演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体系,普贤哲学的内涵、普贤哲学与普贤信仰的关系、华严中的普贤与密教中的普贤的关系仍是空白。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4,(7)
正一座山,因一道圣旨而名扬天下,一座山,因高僧辈出而千古流传,一座山,因一尊大佛而道场重兴。此山乃位于宁波奉化市溪口镇的雪窦山,海拔1081米,享有"秀甲东南"之美誉。山上资圣禅寺则是历史悠久的佛教丛林,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中兴于现代。千余年来,资圣禅寺几经变迁,五毁五兴,亦有"大慈弥勒菩萨应迹道场"之称。  相似文献   

19.
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得力助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文殊菩萨彩塑遍及全国各地寺院,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无疑是文殊菩萨彩塑艺术的集中地。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至今的30余尊文殊菩萨彩塑,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感,又有佛教造像艺术的共性,也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成就,更加彰显了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峨眉山遗珍     
培基 《佛教文化》2009,(5):29-32
圣寿万年寺普贤铜铁像 峨眉山万年寺砖殿内有普贤菩萨骑象巨像,铸造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通高7.35米。普贤菩萨头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执如意,神态慈祥,跏趺坐于莲台,莲台为六牙白象背负,白象体态匀称,造型逼真,其腹壁中空,系多块金属焊铆而成,技艺精湛,实为罕见,体现了宋代四川地区的铸造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