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这本书提出了不能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四个理由:上帝的沉没;上帝的懒惰;信仰证据的缺乏;微调论(证明上帝存在的设计证明的一个变种)的不可能,即宇宙看来真正是无神的宇宙,而决不是看起来是基督徒的有神的宇宙。这本书简明务实,几乎囊括了所有相关问题。该著作不仅为世俗人文主义者、为无神论者所阅读,也为一些基督徒所阅读。从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类理性的光芒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本书深受读者喜爱。它如实记述了美国年龄、种族、教育等背景不同的20多位无神论者,描述了他们转变为无神论者的经历、他们的社区建设、教育、浪漫情感、没有上帝的世界人生观等。该书不仅表明了无神论没有上帝的信仰,是很好的;而且指出,无神论意味着启蒙带来的光明及自由解放(Michael Shermer,editor of Skeptic)。Dan Barker说:以前我宣扬无神论者是愚蠢的,他们过  相似文献   

3.
从誓词风波看美国的政教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26日,在加州旧金山的美国第九巡回 法庭就无神论者迈克尔·牛窦(MichaelNewdow) 的诉讼案作出了一项判决:向美国国旗表效忠的誓词中的“在上帝之下”一语违反了宪法;禁止在公立学校中宣读效忠誓词。这一判决传出后,立刻在美国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牛窦今年49岁,是一名律师,同时也是一位医生。作为一个名为普世生命教会(Universal Life Church) 的宗教组织的会员,并于1977年被该教会授予神职。这个宗教组织相信理性的思想而不是上帝。当然,大多数美国人都不会承认牛窦的“教会”是一个教会,也不会…  相似文献   

4.
奥海尔简介     
在美国.提及曼德琳·莫里·奥海尔(Madalyn Murray O’Hair),几乎无人不知。或许,她称得上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的无神论者。  相似文献   

5.
本刊在2008年第6期和2009年第1期曾登载《〈我为什么是无神论者〉一书述评》,对作者及其创建的美国无神论者协会有所介绍,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和感叹,很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我们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又将她的原著重新翻译,拟分期发表,共分四部分:"美国无神论者简史"、"奥海尔简介"、"我为什么是个无神论者"、"唯物主义的历史",与大家共享。美国无神论经过的艰难苦难的历程,使我们震惊:对于我国无神论的处境,感到无比幸运。美国是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为什么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哲学会受到那么大的压力,遇到那么多的阻力?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日益向宗教国家迈进,甚至宣称美国是以"宗教自由"建国和立宪有关,至少在对外宣传上,宗教自由是不包含不信教自由的,而蒙受中世纪传统,视无神论为"邪恶",形成压倒性社会舆论。第二,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根深蒂固,所以极度短缺客观真理。人类的劳动生产——包括人自身生产的实践,以及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无不证明神、鬼和大堂地狱的虚无荒谬,支持否定鬼神存在的无神论是客观真理。这些事实和道理对美国的上层,完全无用。所以在美国语言系统中,"价值"是第一位的,以示美国利益第一;对外宣教中,"自由"是第一位的,因为宗教自由是首要自由。现在"人权"的声音转高,因为人权"天赋","天"的涵义在一神教语境中就是"上帝"。——为什么拒绝使用"人性"、"人本"、甚或"人道"?因为在他们鼓吹的宗教教义里"人"是罪恶的产物,除了上帝的"救赎",人的未来只有地狱。"人"除了"原罪",不能别有人性。世界和人的本原只能是上帝,人的命运也只能由上帝左右;人只有作为羔羊和奴婢的身份存活,不能像人样地为自己做主。而"人道"有与"神道"对立的嫌疑,所以也越来越淡出西方的话语体系。我们从美国的无神论者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常发出疑问说:现在科学发达,有神论为什么还存在啊?为什么有的科学家也信神啊?然而,本期披载的《无神论和美国》、《第一流的科学家仍然拒斥上帝》等文章表明,在高知识阶层,信神的比例要远远小于低知识阶层。而在美国无神论者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无神论》2006,(2):58-58
本报综合消息据11月19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消息,美元上“我们信仰上帝”(InGod We Trust)这句格言存在了50年,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可是美国无神论者迈克尔·纽道却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并致力于将这句话从美钞上去除。他为此一直打官司,最近一次败诉后,他的案子将上交到美国最高法庭来审理。美国国会于1864年首次批准在两分的硬币上提到“上帝”,1954年,国会批准在美国效忠宣誓中加入“在上帝庇佑下”字眼,一年以后,国会要求在所有的美元上印上“我们信仰上帝”。于是每张钞票的背面,在白宫图案的上方,都印上了“In GodWe Trust”这句话…  相似文献   

8.
本刊在2008年第6期和2009年第1期曾登载《〈我为什么是无神论者〉一书述评》,对作者及其创建的美国无神论者协会有所介绍,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和感叹,很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我们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又将她的原著重新翻译,拟分期发表,共分四部分:"美国无神论者简史"、"奥海尔简介"、"我为什么是个无神论者"、"唯物主义的历史",与大家共享。美国无神论经过的艰难苦难的历程,使我们震惊;对于我国无神论的处境,感到无比幸运。美国是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为什么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哲学会受到那么大的压力,遇到那么多的阻加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日益向宗教国家迈进,甚至宣称美国是以"宗教自由"建国和立宪有关,至少在对外宣传上,宗教自由是不包含不信教自由的,而蒙受中世纪传统,视无神论为"邪恶",形成压倒性社会舆论。第二,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根深蒂固,所以极度短缺客观真理。人类的劳动生产——包括人自身生产的实践,以及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无不证明神、鬼和天堂地狱的虚无荒谬,支持否定鬼神存在的无神论是客观真理。这些事实和道理对美国的上层,完全无用。所以在美国语言系统中,"价值"是第一位的,以示美国利益第一;对外宣教中,"自由"是第一位的,因为宗教自由是首要自由。现在"人权"的声音转高,因为人权"天赋","天"的涵义在一神教语境中就是"上帝"。——为什么拒绝使用"人性"、"人本"、甚或"人道"?因为在他们鼓吹的宗教教义里"人"是罪恶的产物,除了上帝的"救赎",人的未来只有地狱。"人"除了"原罪",不能别有人性。世界和人的本原只能是上帝,人的命运也只能由上帝左右;人只有作为羔羊和奴婢的身份存活,不能像人样地为自己做主。而"人道"有与"神道"对立的嫌疑,所以也越来越淡出西方的话语体系。我们从美国的无神论者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9.
阳光书系     
《为什么我成为无神论者:一位传教士为可抛弃了基督教》该书叙述了一位基督教福音派传教士转变为无神论者的思考和历程,内容涉及哲学、科学、神学等多个领域,强有力地反对了基督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人也可以过有意义的生活。对此  相似文献   

10.
无神论者的道德 上述批评主张无神论和低劣的道德品格相关。无论如何.无神论的批评家们可以认为.尽管无神论者的道德水准并不比信仰上帝者低劣.但是他们却没有可以证明为正当的理由说明他们能够这样。因此.无神论者的问题.不是他们的道德品格比有神论者低劣.而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似乎可信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走进美国     
美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如今是世界上的第一强国。美国人民有光荣的历史,美国也是西方世界信教人数比率最高的国家。本文赞扬了美国的美丽富饶,也慨叹美国犯罪率太高,而且越来越高,以致于国家无力承担监狱费用,只好求助于私营。不是有些人说。信了宗教道德就会高尚吗?看看这篇文章吧。我们相信,美国监狱里关的决不会都是仅占其人口百分之几的无神论者。问题出在社会和人那里,"上帝"有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无神论》2001,(3):48-48
无神论atheism以否定上帝为第一原则的一种哲学.它是有神论的对立面.无神论和无神论者这两个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胡振锡 《天风》2013,(11):45-45
2013年1月底,我们夫妇俩住进了位于美国芝加哥市D林镇)ownersGrove(唐纳司园的ImmanuelResidences(“上帝与我们同在”公寓,下称“IR”)。公寓里共住了139位居民,以美国公民为主,  相似文献   

14.
客:得知你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以“准长者”身份向你提一个忠告:世界上不能没有神。你以口头的、文字的形式宣传无神论,得罪了神(上帝),那还了得!  相似文献   

15.
客:得知你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以"准长者"身份向你提一个忠告:世界上不能没有神.你以口头的、文字的形式宣传无神论,得罪了神(上帝),那还了得!  相似文献   

16.
无神论可以分为积极的无神论和消极的无神论。广义上的积极无神论是指不信仰所有的神,狭义上指不信仰一个神性的上帝。消极无神论在广义上指没有对任何神或者诸神的信仰,在狭义上指没有对一个神性上帝的信仰。现实中,人们经常根据不同的神的概念持有不同的无神论观点。不可知论可以分为怀疑型不可知论和抵销型不可知论。如果将神界定为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宇宙创造者,将无神论者理解为某个不相信这样一个上帝存在的人,将不可知论者理解为某个既非相信也非不相信这个上帝存在的人。那么,如果你是个非信仰者,你不应将信仰悬置起来,相反,做个无神论者将是更合理的选择。鉴于无神论是真实的见解,它是否就应当被所有人接受?有人认为宗教信仰虽然不正确,但却有它的有益之处,而马丁深入地剖析了这种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道金斯,当代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自然选择理论的辩手,坚定的无神论者,并为自己拥有彻底的无神论思想而自豪。上帝是否存在?道金斯明确表明:上帝就是一种错觉。无论是宇宙的起源与运行,生命的发生与演变,还是道德的敬畏与维护,心灵的抚慰与激励,诸如此类问题大可不必由宗教来回答或承担。从科学观出发逐一废黜上帝在人类心目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赵鑫 《天风》2014,(2):46-47
伊拉斯谟:哲学家、神学家(约1466—1536)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马丁·路德通信,批评路德。他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但忽视自然科学。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1466-1536),中世纪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神学家,北欧的人文主义者,对日耳曼、瑞士、英格兰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出生于鹿特丹,少年时父母双亡,16岁被监护人送往共同生活兄弟会所办的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19.
访谈录     
本文是2008年1月中央电视台CCTV-9《对话》节目记者采访了美国国际探索中心(Center for Inquiry)常务理事,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教授,著名的无神论者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的访谈录。丹尼特教授就“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文明”等诸多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本刊编辑部摘编了这篇采访的内容。这篇访谈录,对于我们了解9·11事件以来,西方出现的关于宗教与文明是否有冲突的争论,给予了多视角的回答,对于我们了解宗教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理解文化与宗教的关系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正作者从基督教福音派牧师转变为坚定的无神论者,被认为比很多基督徒和无神论者能更好地理解《圣经》。上帝的形象是怎样的?仁慈,公正,宽容?本书通过圣经《旧约》和《新约》的文本考察,却详细论证了:他妒忌(jealous)、不公正(urimjust)、残忍(malevolent)……并没有多少令人羡慕的品格。在英美,一些人信仰基督教多年却并未读过圣经,读过此书,认为:基督徒应该自己阅读圣经,更应该阅读此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