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出半人时代--对知识与道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人们在对知识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分歧。笔者认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能正确地理解知识的概念 ,没能摆正知识与道德的关系。近代以来盛行的科技理性主义进步观 ,片面夸大科技知识的作用 ,忽视道德的作用 ,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也导致了“半个人”的出现。要走出“半人时代”,必须正确认识知识与道德的关系 ,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绝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具有负面的价值,而在相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又有一定的正面价值。道德代价的正面价值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道德代价是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前提条件;道德代价是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环节;道德代价是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3.
王宇博 《学海》2005,32(3):203-204
近代英国的社会进步表现为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英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形式、社会道德标准、思想意识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构成了英国现代化发展中的诸多要素与内容.而英国妇女探索自身价值与争取自身权利的活动--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就此的论述是:"每个了解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对人的道德能力持怀疑主义态度,甚至否认一切道德,摈斥德行,公然宣扬非道德主义;另一方面是对一切社会道德价值普遍表示怀疑,认为非道德活动似乎是人类生存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否认道德规范的客观根据,道德虚无主义日益加深,对道德进步逐渐丧失信心。在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学中,存在着两种趋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的命题,与人们的直观感受似乎不完全符合。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道德了。一些人说,商品经济,就是追逐利润,就是一切向钱看,道德没有什么用。一些人为这种现象忧虑,认为再不改变不得了。一些人为这种现象辩护,或者唱赞歌,认为这正是时代的进步。甚至认为进步得还不够,还应当大大提倡“淘金者”的意识,他们把一切强调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论都贬之为陈腐的说教,似乎社会进步的前途就是进入某种“无道德社会”。  相似文献   

6.
人权与道德     
王锐生在《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撰文认为,作为上层建筑因素的人权以经济状况为其现实基础,它同时又受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其中包括道德的制约。人权与道德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权的产生以一定的社会道德状况为前提,而人权的产生和实现本身反过来又标志着和推动着人类道德水平的提高。人权的每一点进步都意味着社会道德的进步。把人权的根据归结为抽象人性,从而片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我超越是人生的永恒追求。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的人,都在以其自己的方式追求着人的自我超越:或者是宗教的超越,或者是现实的超越,从而都把人导入一种不满足于现状而直指未来的前进征程。个人的自我超越的基本内容是道德的超越,而个人自我超越的功能则表现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个人的自我超越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所以,社会必须对个人的自我超越给予强有力的引导,以保证个人自我超越的正确方向。一、人在道德确证中的自我超越人的自我超越也就是他对自己现有的境界、目标、尺度,或环境条件和限制的突破。人在这种超越…  相似文献   

8.
如何准确把握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如何充分挖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具体到道德领域,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宗教伦理思想体系、宗教道德规范中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成分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须讳言,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宗教之间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隔阂、疏离、对立、冲突甚至战争,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地 步。贫困、疾病、饥荒、灾难、 掠夺、战争、流血一直伴随着 …  相似文献   

9.
文摘     
道德信仰与宗教信仰 任建东在其出版的《道德信仰论》一书中谈到,从宗教特别是世界性的几大宗教与道德信仰的关系来看,宗教信仰不等于道德信仰,但在宗教信仰中的确包含着道德信仰。由宗教信仰而来的道德信仰依附于宗教神学,通过道德的“神启论”,使社会道德通过对神的信仰而得以确立和实现;使人在对神的崇拜和信仰中接受所谓神所颁布的清规戒律,这些戒律有宗教活动所特有的规定,但更多的是指向人的社会生活,用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在宗教信仰的框架之内为人提供着道德生活的准则。在现代社会缘于人精神的空…  相似文献   

10.
对何为幸福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人的真实存在的问题,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是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的人性基础。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与公民美德涵养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美德育养与安居乐业;人格濡染与社会认同;自我实现与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要求公民美德的理想样态为生存层次的敬业、诚信、节制,修养层次的仁爱、思义、感恩,信仰层次的奉献、博爱。  相似文献   

11.
性伦理三问     
性伦理的研究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性是否有关善恶?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性行为能否成为道德价值的客体。显然,我们认为人的性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且具有社会利害关系的行为,理应受到道德的评判。其二,对性行为是否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即性道德是否必要?我们认为性行为不只是要受到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还要受到以"爱"和"忠贞"为基本内容的性道德的要求,这是基于人格完善和社会和谐的道德需要而提出的道德要求。其三,性道德需要法律强制吗?我们认为,当性行为损害到公共利益的时候,法律当然可以强制实施性道德,但由于法律强制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太大,所以动用法律强制需要特别谨慎。  相似文献   

12.
伦理学基本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换言之,伦理学就是关于道德的思想、观点的科学理论。伦理学以道德为对象,所以道德的基本问题,自然也就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呢?学术界的看法很不一致。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见解,就是所谓:“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历史条件决定道德,是道德的基础;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历史条件又有反作用”。笔者认为,此种见解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道德进步标准是用来评价道德自身进步的尺度,人们用它来判断一个社会道德的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卑下、上升与衰败,从而揭示人类在道德这一特殊领域完善的前景,为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建构提供科学的价值取问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处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的的确确地存在着不少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大到腐败,小到每个人的私人生活,一直让人们感到烦扰与感慨,有的时候为一件小事就能酿出人命关天的大事,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利用、相互戒备的情绪也在增加,那种过去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正在慢慢淡薄,道德危机正在腐蚀着人们的心灵。 呼唤建立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让整个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充满亲情与爱心,重树社会主义道德,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在这方面,正统的宗教道德则能为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 宗教是社会中的一员,在长…  相似文献   

15.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的争论不应聚焦于国人道德是否滑坡的评判,其展现出的正面意义——法治的深入和理性的彰显——正是社会进步的坚强基石.对于道德追求和道德要求的混同让我们在道德问题上陷入了困境.问题在于:道德本身是无法从根本上拯救自己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表明,道德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法律制度.“扶还是不扶”的道德困境能够通过制度安排加以解决.如果制度安排真正做到了人性化、科学化,那么,必将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反之,如果法律制度得不到贯彻实施,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当前,促进法律义务的忠实履行,正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的领域。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社会道德的影响,也包括对婚姻家庭生活、婚姻家庭道德的影响在内。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药学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优生学的产生,试管婴儿的出现,优选精子与遗传工程的应用,器官移植的推广,已经和正在给婚姻家庭生活带来许多变化,提出并改变了许多婚姻家庭道德观念。对于这种变化,有些人持宏观态度,认为它将使家庭职能逐渐削弱,一夫一妻制趋向瓦解,从而出现“人的危机”、“家庭危机”、“社会危机”。这是不正确的。我们不应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高离婚率、两性关系放荡和家庭生活混乱的原因,从科学技术中去寻找,而应该归罪于日益没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为从社会历史前进的总趋势看,科技的发展是有利于婚姻家庭道德进步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报刊文摘     
王柏森在7月23日《文汇报》发表《试论经济改革与道德进步的关系》一文,文章讲,一项改革方案的实施,一项改革措施的推行,每每伴随着一场关于改革对与不对的争论。在这样的争论中,常常有人对改革发出道义上的批评和谴责。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经济改革是促进了道德进步,还是相反?怎样认识经济改革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作者提出问题,打破“大锅饭”会造成“道德倒退”吗? 文章认为不能用某种抽象不变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而必须联系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道德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道德教育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新型道德,既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也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进一步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作为道德主体应当承担生态道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生态道德建设.生态道德建设关键在于生态道德教育,包括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生态道德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社会的道德状况的总体趋势是,道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取得巨大进步,但同时也承受着一些失德败德行为所带来的阵痛.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是:道德整体功能的弱化和道德地位的边缘化;道德权威的下降和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道德问题的集中爆发和道德失范现象的剧增;道德底线屡屡失守与道德冷漠引发社会愤恨.然而,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并没有演变成为社会整体性的道德危机,道德危机只是在社会的个别领域客观存在且具有特定的价值性.导致突出道德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对道德带来双重影响;社会交往形态的变化冲击了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科学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道德风险的衍生;社会管理的滞后助长了道德问题的滋长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正>"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追求共同发展的过程就叫共享。"共享历来是人们的共同期望,一直是人们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当代社会里,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正在不断地扩大。这是否意味着共享在当代社会里难以实现,只是一种社会理想和道德要求,甚至只是人们的"共想"?人们对于共享的共同期望和价值追求是否有可能实现?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只能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